第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83439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01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第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第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第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第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标课标 内 容透视视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说明事物自身“ 对对立统统一”的辩证辩证 关系;理解矛盾 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义,具体问题进问题进 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问题 抓住主要矛盾点击击最 新考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 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 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 关系;具体问题问题 具体分析;马马克思主 义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实际 相结结合关 注 热热 点 命 题题1.利用个人生活的案例及成语语、俗语语,理解矛 盾就是对对立统统一 2.结结合个人成长过长过 程中经历经历 的成功与挫折、网 络发络发 展的利弊分析等理解一分为为二的观观

2、点 3.结结合构建和谐谐社会的必要性,理解矛盾的普 遍性及其方法论论意义义 4.结结合中央经济经济 工作会议议、中央农农村工作会 议议精神,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内涵及关 系 5.结结合国家的宏观调观调 控政策,20国集团团金融峰 会,落实实科学发发展观观等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 殊性相互联结联结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读上图,填充下列内容: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基本属性:_和 _。 同一性:矛盾双方_、_ 的属性和趋势。 斗争性:矛盾双方_、_ 的属性。二者辩证关系:没有_,就没有 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 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没有_,

3、就 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 存在和发展。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 _有矛盾,_有矛盾。 (2)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_矛盾,_矛盾,勇于 _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 决矛盾。(3)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_各有其特点 。主要有三种情形: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 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 _。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 了事物发展的_和_。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 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相互联结。一方面,_寓于 _之中,并通过_

4、表现出 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 面(21)_也离不开(22)_,不包 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 ,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 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 是普遍性。(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的方法论意义。 是关于(23)_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 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 (24)_,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25)_。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 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关系。 (2)矛盾的主要方面、

5、矛盾的次要方面的 含义及关系。 (3)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 理的方法论要求:坚持(26)_和 (27)_相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 论和均衡论。2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1)含义:在(28)_原理的指导下,具 体分析矛盾的(29)_,并找出解决矛 盾的(30)_。 (2)意义:是我们正确(31)_的基础; 是我们正确(32)_的关键。“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核心问题”“ 作为主线”“作为主题”“第一要务”“重中 之重”等关键词,是抓主要矛盾的表现, 体现主、次矛盾关系原理。”抓主流”“抓 本质”“总的来看”“辨方向”“识大局”“分 析形势”“判断性质”等关键词出现时,则

6、 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自我校对】 斗争性 同一性 相互吸引 相互联结 相互排斥 相互对立 斗争性 同一性 事事 时时 承认 分析 揭露 每 一个侧面特殊本质 不同过程 不 同阶段 普遍性 特殊性 特殊性 (21)特殊性(22)普遍性(23)事物矛盾问题 (24)哲学基础(25)理论依据(26)两点论(27) 重点论(28)矛盾普遍性(29)特殊性(30)正确 方法(31)认识事物(32)解决矛盾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 含 义义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 盾双方相互吸引、相 互联结联结 的属性和趋趋 势势,它有两方面的含 义义:一是矛盾双方相 互依赖赖;二是矛盾双

7、 方相互贯贯通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 盾双方相互排斥、相 互对对立的属性。它体 现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 离的倾倾向和趋势趋势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 联联 系同一以差别别和对对立为为前提,没有斗争性 ,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贯通 ,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发展。斗争性寓于 同一性之中,并为为同一性所制约约,没有同 一性,就没有矛盾统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 样样不能存在和发发展(2009年全国卷I)自然灾害 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 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 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 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 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 偿的”。从灾

8、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 哲理是( )“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 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灾难”向“进步 ”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 相贯通 “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 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 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 些外因的决定作用A B C D 【尝试解答】 选_(独立完成, 不要偷看哦!)【思路点拨】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 件的,而不是无条件的,故的说法错 误;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 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不能起决定作用 ,故错误。 【答案】 B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 区 别别事物的“共性”事物的“个性”联联

9、 系二者相互联结联结 、相互依存。一方面,普 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过特殊性表现现 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 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二者在一 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转化。在这这个场场合为为普 遍性的东东西,到另一个场场合则变为则变为 特殊性 。反之,在这这个场场合为为特殊性的东东西,到 另一个场场合则变为则变为 普遍性要注意“条件”在辩证矛盾观中的重要地 位。比如,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 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 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主次 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主次 方面也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009年福建卷)“小岗村的 历史是改革开

10、放的历史,小岗村是中国 农村改革的缩影。”从中同学们可以领悟 到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发展的前途都是光明的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尝试解答】 选_(独立完成, 不要偷看哦!)【思路点拨】 小岗村的改革是矛盾的 特殊性,中国的农村改革是矛盾的普遍 性,“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反 映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故B 正确。 【答案】 B3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内 涵在事物发发展过过程的多 种矛盾中,处处于支配 地位、对对事物发发展起 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 要矛盾。其他处处于从 属地位、对对事物发发

11、展 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是次要矛盾在事物内部的一种具 体矛盾中,处处于支配 地位、起主导导作用的 矛盾方面,是矛盾的 主要方面。处处于被支 配地位、不起主导导作 用的矛盾方面是矛盾 的次要方面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外 延主要矛盾是就复杂杂事物 中所包含的“许许多矛盾 ”相互比较较而言的。比 较较的结结果,主要矛盾一 般只有一个,次要矛盾 可以有多个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就“ 同一矛盾”的双方相互 比较较而言的。比较较的结结 果,矛盾的主要方面只 有一方,而次要方面也 只有一方方 法 论论看问题问题 、办办事情既要善 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 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 会统统筹兼顾顾,恰当地处处 理次要矛盾看

12、问题问题 既要全面,又要 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 第一学期期末)澳门回归十年来,走过的 道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问题和不 足;但相对取得的成就和进步来讲,瑕 不掩瑜。澳门成功的经验之一是坚持从 澳门的实际出发,在坚持“一国两制”的 前提下,走自己的路,不盲从,不简单 地模仿别人。这一经验说明( ) 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把握事物的 性质和主流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 起促进作用 来源于实践的认识,促 进了实践发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 解决问题的关键 A B C D【尝试解答】 选_(独立完成,不 要偷看哦!) 【思路点拨】 “但相对取得的成就和进步 来讲,瑕不掩瑜”体现

13、了;“一国两制”是 正确的认识,促进了澳门的发展,故正 确;澳门成功经验之一是,走自己的路, 不盲从,不简单地模仿别人体现了; 说法错误。 【答案】 A4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两点中包含着重 点,两点离不开重点;重点是两点中的 重点,不是两点之外的一点,重点离不 开两点。离开重点谈两点和离开两点谈 重点都不是辩证法的观点,要反对形而 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 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 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宁无鸡也 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 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 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 注意( )A

1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尝试解答】 选_(独立完成, 不要偷看哦!)【思路点拨】 材料中的“鼠”与“猫”、“猫” 与“鸡”都构成了矛盾的双方。故事中其父的“ 宁无鸡也不能无猫”观点抓住了问题的重点, 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思想。D项只 能反映“鼠”与“猫”、“猫”与“鸡”的关系,不 能体现对其利弊的取舍,不符合要求。选B项。【答案】 B区域协调发展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战略数度变化。1949年至1979年为扶持 内陆地区的均衡发展时期,为了平衡工 业发展的布局,中央政府增加了对内陆 地区的投资比重;

15、改革开放以后,在“效率优先,兼顾公 平”的思想的指导下,确定了区域经济 发展按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梯度推移 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快了东部沿海区 域经济的发展,使东部沿海开放地带和 工业城市群成为我国经济最有活力最发 达的区域,各区域经济得到了较快增长 。然而,区域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区 域产业结构趋同,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 等问题同时产生。自21世纪以来,在总结区域均衡发展政策和 非均衡发展政策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区域 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从东部升级、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 起到京津冀与辽宁沿海、山东半岛、江苏沿 海、海峡西岸、北部湾沿海“三大五小”的开 发国家最近已推出多个区域经济发展规 划,目前已初步形成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 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四大区域经济合 作发展的新格局,中国正迈向区域协调发展 的道路。1.一方面,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根 据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而作出的重 大决策,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