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管乐团的合奏素质二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48283077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87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管乐团的合奏素质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提高管乐团的合奏素质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提高管乐团的合奏素质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提高管乐团的合奏素质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提高管乐团的合奏素质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管乐团的合奏素质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管乐团的合奏素质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22011-11CHINA MUSIC EDUCATIONDigest文 摘三、音响平衡的基本原则合奏音响效果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根据音乐的需要可能有独奏、重奏、合奏音色,有木管组合音色、铜管组合音色、萨克斯管组合音色、各种打击乐组合以及各种混合音色等,总体上要有一种温暖的音团感。各种音响组合的原则既要服从音乐色彩的需要,又要满足一般的音响平衡原则。西方一些国家把这种平衡概念称做“金字塔式的基本原则” 。否则,由于音响的不平衡,会直接影响正确音色的表达以及乐队音响的融合度。1. 音响平衡的概念管乐团中根据各种乐器音区的不同,习惯上把管乐器分为四组,即高音组、中音组、次中音组、低音组。如何提高管

2、乐团的合奏素质 ( 二)程义明 图 1木管 铜管 打击乐器高音组 :短笛、长笛 第一小号 钟琴双簧管 第一短号 木琴降 E 高音单簧管 小鼓第一降 B 单簧管 三角铁、大镲降 B 高音萨克斯管中音组 :英国管降 E 中音单簧管第二、三单簧管 第二、三小号,短号 马林巴第一中音萨克斯管 圆号 管钟、盒梆、铃鼓532011-11CHINA MUSIC EDUCATIONDigest文 摘次中音组 :大管 次中音号 次中音鼓第二中音萨克斯管 第一长号 通通鼓次中音萨克斯管 第二长号上低音号低音组 :低音单簧管 第三低音长号 定音鼓低音大管 大号 大鼓上低音萨克斯管 (倍低音提琴)低音萨克斯管(打击乐

3、器根据自身的音区和音乐色彩的变化也构成丰富的音色和音区的组合,有本身的和声效果,这一点往往被忽视。 )以上四组乐器按“金字塔式”的一般平衡原则合理分配力度(如图 1) ,方可取得乐队音响的平衡。如果乐队整体音响基本力度是“f” ,其平衡原则应该是 : 次中音组为“f ” ,中音组小于“f” ,高音组则为“ m f ” ,低音组则大于“ f ” 。这就是总体力度在“ f ”基础上的平衡。这种观念是现代管乐团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倘若乐队编制不甚合理,就更要通过演奏员的控制取得上述平衡效果。现代管乐团的发展是与人们音乐思维的变化息息相关的。当前,管乐团音色已变得非常丰富,各种木管、铜管以及打击乐器(在

4、交响管乐团中还有倍大提琴和竖琴、键盘乐器等)的广泛应用,在极大地丰富了乐队表现力的同时,也带来乐器相互间自然音量的不平衡问题 ; 加之各种乐器音色的穿透性有很大区别,如短笛、双簧管、小号及部分打击乐器等,穿透性比一般乐器要强,因此,这些不平衡如得不到调整,将带来某种音色掩盖其他音色的后果,不仅破坏了多种音色组合的丰满性,而且失去了丰富的色彩与“音团感” 。在这里,对于乐队成员,强调的不是个性和个人的能力,而是多种多样的新音色和特定音乐形象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建立在丰富的想象力基础上的敏锐、主动、有分寸感的表现意识和技能。2. 如何体现音响平衡管乐团的规模根据实际可能,大小皆宜,但各种乐器的配

5、备比例应尽量合理。原则上需考虑到高、中、低音木管,高、中、低音萨克斯管,高、中、低音铜管和相应的打击乐器,要按合理的编制配置。我们首先是争取做到编制本身的合理化,如 : 音乐会管乐团(Concert Band)编制固然不同,但总的乐器比例原则大体是一致的,特别是低音乐器不应少于乐队人数的十分之一 ; 行进管乐团铜管比例要多(或者只用铜管和打击乐) 。乐器组内的平衡。乐队的音响平衡要体现在各组乐器中(如 : 单簧管组、小号组、长号组等,各组内的多声部) , 以及木管、 萨克斯管、铜管、打击乐大声部内的平衡。它们的内部都要按“金字塔式的基本原则”取得平衡,这样整个乐队的平衡才有可靠的基础。如 :

6、图 2图 3各组内的平衡,有些习以为常的毛病,如 : 单簧管、声部,小号、声部,圆号、声部,长号、声部等,错误的音响比例是声部最响、声部最弱,导致本来音域最高的声部的音响更突出了 ; 音542011-11CHINA MUSIC EDUCATIONDigest文 摘色比较黯淡、音域较低的、声部的音响被进一步掩盖,导致整体上失去了丰满的和声效果,也失去了不同域的音乐色彩的组合效果。因此,在训练与演奏中,每组乐器的各分部之间应按、的强弱顺序演奏,找到适度比例的平衡点,养成好的习惯并自如地运用。圆号声部则要根据作曲家使用习惯而定,如 : 有的按、顺序使用,也有按、顺序使用的。主旋律线与音乐背景。作曲家

7、为了使主旋律突出,已经在配器织体中有所安排,无论是齐奏、合奏或其他形式的织体,一般情况下,主旋律是很容易突出的。但不少乐队指挥总是怕主旋律不够突出,故意加强力度,或从乐器数量上盲目加倍, 其后果是使主旋律孤立于“音团”之外,使乐队的平衡与融合受到损害。主旋律的力度,原则上不必过分强调,只要根据音乐形象和音乐气质提出的要求,清晰地、适度地沿着音乐织体形成的“音团”的“边沿”进行演奏即可。拿苹果来比喻,苹果皮的不同颜色就像主要音乐旋律色彩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与苹果整体融合在一起的,而不是脱离的。我国管乐团的音乐创作和演奏习惯,大多是沿袭以往民族器乐的配器手法,强调了主调音乐的特点,在某个历史阶段采

8、用了“吹歌”的形式,形成了相应的配器特点和演奏习惯。这是历史条件形成的,何况在广场演奏中,突出主旋律也是有必要的,但决不应放弃丰富音色表现力的更深层次的追求。 声部加倍的力度分寸。根据乐队规模大小的不同及特定情况的需要,部分乐器加倍是必要的,但加倍后与其他乐器的音量比例,仍然要考虑整体的平衡。声部加倍的目的,在多数情况下是为了加强某种音色的厚度,把握高音区的演奏质量或扩大整体音量。因此,不能顾此失彼,既要起到加倍的作用,又要顾及乐队音响的平衡。一般情况下,加倍的声部要适度控制力度分寸。控制音响平衡,多数情况下要调整演奏力度。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乐队编制不合理,但调整编制往往来不及,又不能听任不平

9、衡的演奏,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用调整演奏力度的办法使其平衡。例如某种乐器数量比例过多,可要求他们适当减轻音量,如 8 支乐器按 5 支的音量演奏。这种人为的控制,往往是最实际、最灵活的措施。如果每个乐手都有较好的音响平衡感,他们就会主动调整音量,保证乐队整体音响的平衡。四、实现乐队音响的融合乐队音响的融合,是一个较复杂、涉及面很广的学问,是对乐队更高的要求,是在正确观念和良好乐感的基础上,乐队音质、音准、平衡以及旋律、速度、力度、织体、演奏法等多种音乐表现要素完美的艺术体现。只有乐手具备较全面的音乐素质,乐队配合默契,声音才能融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1. 要有良好的音质 一切用声音表达的艺术,

10、音质都是最敏感的因素。好的音质,带给人听觉上的美感,在此基础上塑造的音乐形象,会引发人们心灵深处美的感受与情感的共鸣。相反,紧张而粗糙的声音,只能使人厌倦和疲劳。一般来说,过响、过紧的声音都是粗糙的,这与音乐上的张力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通常对美好音质的要求是“弱而不虚、强而不噪” 。获得良好的音质或音色,重要的是追求发声的最佳共振效果,最佳共振效果又在于泛音列的充分体现。声音的振动,是一种物理现象,衡量这种最佳振动效果的科学依据是使每个音的自然泛音得到充分体现。一般来说,保持唇、舌的适度松弛和舒缓的气流,是获得良好音质的重要条件。就乐器演奏而言,单音、和音、和弦,独奏、重奏、合奏,协和音与不协和

11、音,都有音质好坏的区别,获得良好音质,就需要把乐器内部和外部空间的振动所产生的频率调整到最佳状态。我国著名指挥家、原上海交响乐团团长黄贻钧先生认为: 管乐器音质的好坏,发音的振动质量是关键(除乐器质量因素外) 。一切器乐、声乐艺术大师们,无不把音质、音色的重要性放在第一位。著名钢琴家、教育家涅高兹552011-11CHINA MUSIC EDUCATIONDigest文 摘讲 : “声音的掌握是钢琴家应该解决的技术问题中最首要的一个,因为声音就是音乐的素材本身,使声音悦耳动听,就是把音乐大大提高用声音揭示了音乐的意义和诗意的内容我毫不夸张,在我授课时,四分之三的劳动花在音色的探索上。 ”有了美

12、好音质作基础,乐队整体音响的协调才可能实现。好的乐队音响或部分的音响组合,是在良好的低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美好的“音团” 。因此,乐队低音(含部分组合中的低音)应受到格外的重视。在建立这种美好协和的音响过程中,可以采取如下训练方法。即 : 首先由低音吹出“圆”的音柱,其他乐器的声音由低至高渐次融入低音柱的“圆心” ,形成一个协和的新 “音团” 。根据这一原则,不同乐器的组合有不同色彩的“音团” 。乐手们这种协和的“音团感”是乐队音响融合的基础,是对乐手音乐素质的考验。为保证良好的音质,应重视以下几点 :(1)要重视乐器构造的质量。乐器本身的科学状态是良好音质的重要条件。乐器构造的材质与结构、哨片

13、和号嘴、鼓皮、鼓槌、键盘打击乐器的材质等,都直接作用于音质的好坏。虽说掌握乐器的人是最积极的要素,但决不能忽视乐器的质量。(2)好的音质取决于气息的正确运用。气息的学问之深,不是一两句话所能概括的,好的吹奏法和演奏法,都离不开气息的正确运用。在一定意义上说,管乐吹奏艺术是“用气的学问” 。气息的运用原则,是在“胸腹式呼吸法”的基础上,使肺的下部形成一个气库(气息下沉) , 并保持横膈膜的支撑力, 颈部、喉头与口腔适度松弛,使气息从容地流动,给声音的振动以良好的条件。气息过浅,就没有充分的储备,就不可能有横膈膜的支撑,势必带来对肺部的挤压,气息难以控制。演奏高音区或强力度时,声音最容易过紧和粗糙

14、。其主要原因是气息不到位,没有把“气”放在第一位,所以气、唇、舌、指的配合应用中,必须以气带动其他。否则,只是压缩“风口”或过于依赖舌头的作用,声音必然紧张、粗糙。气息对管乐演奏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多数业余管乐团中气息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 问题在于正确的呼吸法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必须有一个反复练习和实践的过程,懂得方法与真正掌握是两回事,这一点我们有所忽视。但对管乐团来说,气息运用得好坏决定着音质的好坏。优秀的演奏家、优秀的乐团无不十分重视这一点。(3) “新音色”的观念。每种乐器的音色都有客观标准,即乐器的基本音色。而好的音色,是正确的吹奏法与高质量的乐器相结合而产生的有特色

15、的声音(是被人们所公认的美的声音) 。各种乐器的音色不同,乐器本身各音区又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要尊重各种乐器的基本音色,在乐队中必须统一认识,向正确的音色靠拢,达到音色的协调一致。如果在同类乐器中,音色的明亮、暗淡、松弛、紧张得不到统一调整,这种组合即使将标准音“调准了” ,音色也是杂乱的,绝不会有协调感。铜管乐器的发音对乐队音响协调影响甚大。而铜管的发音源自双唇的振动,均衡的双唇振动能获得圆润的声音,否则,上唇振动作用过小会产生很窄的“啊”音,下唇振动过小会产生较暗的“唔”音。这种振动的过大过小与嘴唇承受的压力是否均衡也有关系。各种乐器的基本音质对音响协调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乐手更需要对

16、“新音色”有足够的重视。乐队中各种乐器的组合所产生的“新音色”千变万化、丰富多彩,是管乐团音乐表现力的基础。这种新音色的组合概念,是在同类乐器音色统一的基础上,每两种以上的乐器组合,都会产生一种新的组合音色。这种“新音色”是融合在一起的新的色彩,绝非简单的结合。盲目的音色结合,缺乏时新音色的追求和适当的音量控制,这就很难做到融合。F. 魏因加特纳指出 : “音色要美而且多样。有些乐队认为只有一种理想完美的音色,其实是有许多种美的音色的。 一个真正的音乐家,可以本能地掌握每一个音和乐句的562011-11CHINA MUSIC EDUCATIONDigest文 摘性质及音响变化。 ” 前世界管乐协会会长、指挥家豪斯威特在训练合奏基本功时,轮流让乐手领奏音阶中的每一个音,而后其他乐器模仿(含音准、音质、音量甚至音色方面的模仿)完成整个音阶的练习。他认为这是求得乐队声音融合的方法之一。“新音色”伴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而日趋丰富,如各种和声、复调、功能分组中的木管音色、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