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8282929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7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以青岛市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以青岛市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以青岛市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以青岛市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以青岛市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以青岛市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以青岛市为例(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精品论文 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以青岛市为例以青岛市为例关键词:海洋生态承载力关键词:海洋生态承载力 系统动力学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 空间评价模型空间评价模型 区域交流能力区域交流能力摘要: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与沿海环境污染都很 严重,海洋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成为今后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限 制性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研究海洋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协调人类活 动,保证海洋的持续发展。本研究在探讨海洋生态承载力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 上,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状态评价模型及多目标规划模型,以青岛

2、市为例 进行实证研究,为区域海洋管理、海洋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研究成 果及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海洋生态承载力的内涵、特征及其 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指出海洋生态承载力包括资源可持续供给能力、生态环 境纳污能力、人类支持力和生态弹性力四个方面,它受到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和主观因素的影响。 2构建了海洋生态承载力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D)模型、状态空间评价模型和多目标规划模型。SD 模型包括人口、 经济、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资源四个子模块。评价模型中,构建了一套包括压 力、支持力和区域交流三大类的评价指标体系。多目标规划模型的建立则是以 生态承载力、人口总量和

3、海洋产业产值为目标函数,从海洋环境容量约束、资 源约束入手。 3以状态空间评价模型为基础,对青岛市海洋生态承载力现 状评价。结果表明:19982007 年,青岛市海洋生态系统处于超载状态,呈波 动式变化,逐步向满载区靠近;压力过大是导致超载的主要原因,19982003 年经济发展压力占主导地位,到 20042007 年环境污染与资源利用发展成为主 要压力。系统的支持能力发展缓慢,其略微的提升主要是来自人类支持能力的 提高;受胶州湾无机氮、COD 剩余环境容量的影响,青岛市环境纳污能力呈降 低趋势。 4根据现状评价结果,压力过大,支持力低下、发展缓慢是青岛 市海洋生态承载力面临的主要问题,污染物

4、排放量、胶州湾剩余环境容量是青 岛市海洋生态承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此,需将限制因素作为生态调控的主 要对象,从调节需求、调节供给两方面入手进行青岛市海洋生态调控。 5在 SD 模型的基础上,模拟了青岛市人口、经济变化趋势和海洋环境污染状 况。结果表明:人口总数呈增加趋势,模拟结果较规划值偏低;GDP 呈指数增 长,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明显下降,但由于工业 产值总量的增长,工业污染仍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生活污水排放量占总污水 的比重逐年增大,三个重要水平年的比重分别为 64.8、66.91和 71.9。COD、氨氮和活性磷酸盐负荷逐年增加,到 2020 年其污染负荷分别

5、为 39541 ta-1、8237ta-1 和 329 ta-1,2007 年青岛海岸带各污染源产生 的氮负荷比较结果为:降水农业非点源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旅游业 污染源,磷负荷比较结果为:农业非点源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降水 旅游业污染源,说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已经非常重要。 6结合青岛市 相关规划,开展海洋生态承载力预测研究。针对青岛市海洋生态承载力面临的 主要问题,设计了现状发展模式和改进发展模式两种预测情景,并定性分析 “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下承载状况的变化。结果表明:与 19982007 年 相比,两种方案下未来 13 年青岛市的海洋生态承载状况都有明显好转。方案一下的未来生态承

6、载状况总体呈恶化趋势,到“十三五”期间将发展为超载;方 案二下的承载状况逐渐好转,由满载逐渐变为可载,改进的发展模式对青岛市 海洋生态承载状况的改善效果显著。 “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减轻 海洋生态系统的压力,提高支持力和区域交流能力,改善海洋生态承载状况。 文章最后对全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正文内容正文内容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与沿海环境污染都很严 重,海洋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成为今后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 性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研究海洋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协调人类活动, 保证海洋的持续发展。本研究在探讨海洋生态承载力

7、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 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状态评价模型及多目标规划模型,以青岛市为例进行 实证研究,为区域海洋管理、海洋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研究成果及 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海洋生态承载力的内涵、特征及其影响 因素进行了剖析,指出海洋生态承载力包括资源可持续供给能力、生态环境纳 污能力、人类支持力和生态弹性力四个方面,它受到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主 观因素的影响。 2构建了海洋生态承载力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D)模 型、状态空间评价模型和多目标规划模型。SD 模型包括人口、经济、海洋环境 污染和海洋资源四个子模块。评价模型中,构建了一套包括压力、支持力

8、和区 域交流三大类的评价指标体系。多目标规划模型的建立则是以生态承载力、人 口总量和海洋产业产值为目标函数,从海洋环境容量约束、资源约束入手。 3以状态空间评价模型为基础,对青岛市海洋生态承载力现状评价。结果表明: 19982007 年,青岛市海洋生态系统处于超载状态,呈波动式变化,逐步向满 载区靠近;压力过大是导致超载的主要原因,19982003 年经济发展压力占主 导地位,到 20042007 年环境污染与资源利用发展成为主要压力。系统的支持 能力发展缓慢,其略微的提升主要是来自人类支持能力的提高;受胶州湾无机 氮、COD 剩余环境容量的影响,青岛市环境纳污能力呈降低趋势。 4根据 现状评

9、价结果,压力过大,支持力低下、发展缓慢是青岛市海洋生态承载力面 临的主要问题,污染物排放量、胶州湾剩余环境容量是青岛市海洋生态承载力 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此,需将限制因素作为生态调控的主要对象,从调节需求、 调节供给两方面入手进行青岛市海洋生态调控。 5在 SD 模型的基础上,模 拟了青岛市人口、经济变化趋势和海洋环境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人口总数呈 增加趋势,模拟结果较规划值偏低;GDP 呈指数增长,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 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明显下降,但由于工业产值总量的增长,工业污染仍 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生活污水排放量占总污水的比重逐年增大,三个重要水 平年的比重分别为 64.8、66.

10、91和 71.9。COD、氨氮和活性磷酸盐负荷逐 年增加,到 2020 年其污染负荷分别为 39541 ta-1、8237ta-1 和 329 ta-1,2007 年青岛海岸带各污染源产生的氮负荷比较结果为:降水农业非 点源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旅游业污染源,磷负荷比较结果为:农业非 点源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降水旅游业污染源,说明农业非点源污染 的控制已经非常重要。 6结合青岛市相关规划,开展海洋生态承载力预测 研究。针对青岛市海洋生态承载力面临的主要问题,设计了现状发展模式和改 进发展模式两种预测情景,并定性分析“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下承载状 况的变化。结果表明:与 19982007 年相

11、比,两种方案下未来 13 年青岛市的 海洋生态承载状况都有明显好转。方案一下的未来生态承载状况总体呈恶化趋 势,到“十三五”期间将发展为超载;方案二下的承载状况逐渐好转,由满载 逐渐变为可载,改进的发展模式对青岛市海洋生态承载状况的改善效果显著。 “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减轻海洋生态系统的压力,提高支持力 和区域交流能力,改善海洋生态承载状况。 文章最后对全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与沿海环境污染都很严重, 海洋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成为今后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 素。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研究海洋生态系

12、统承载能力,协调人类活动,保 证海洋的持续发展。本研究在探讨海洋生态承载力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建 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状态评价模型及多目标规划模型,以青岛市为例进行实 证研究,为区域海洋管理、海洋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研究成果及结 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海洋生态承载力的内涵、特征及其影响因 素进行了剖析,指出海洋生态承载力包括资源可持续供给能力、生态环境纳污 能力、人类支持力和生态弹性力四个方面,它受到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主观 因素的影响。 2构建了海洋生态承载力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D) 模型、状态空间评价模型和多目标规划模型。SD 模型包括人口、经济、

13、海洋环 境污染和海洋资源四个子模块。评价模型中,构建了一套包括压力、支持力和 区域交流三大类的评价指标体系。多目标规划模型的建立则是以生态承载力、 人口总量和海洋产业产值为目标函数,从海洋环境容量约束、资源约束入手。 3以状态空间评价模型为基础,对青岛市海洋生态承载力现状评价。结果表明: 19982007 年,青岛市海洋生态系统处于超载状态,呈波动式变化,逐步向满 载区靠近;压力过大是导致超载的主要原因,19982003 年经济发展压力占主 导地位,到 20042007 年环境污染与资源利用发展成为主要压力。系统的支持 能力发展缓慢,其略微的提升主要是来自人类支持能力的提高;受胶州湾无机 氮、

14、COD 剩余环境容量的影响,青岛市环境纳污能力呈降低趋势。 4根据 现状评价结果,压力过大,支持力低下、发展缓慢是青岛市海洋生态承载力面 临的主要问题,污染物排放量、胶州湾剩余环境容量是青岛市海洋生态承载力 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此,需将限制因素作为生态调控的主要对象,从调节需求、 调节供给两方面入手进行青岛市海洋生态调控。 5在 SD 模型的基础上,模 拟了青岛市人口、经济变化趋势和海洋环境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人口总数呈 增加趋势,模拟结果较规划值偏低;GDP 呈指数增长,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 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明显下降,但由于工业产值总量的增长,工业污染仍 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生活污水排

15、放量占总污水的比重逐年增大,三个重要水 平年的比重分别为 64.8、66.91和 71.9。COD、氨氮和活性磷酸盐负荷逐 年增加,到 2020 年其污染负荷分别为 39541 ta-1、8237ta-1 和 329 ta-1,2007 年青岛海岸带各污染源产生的氮负荷比较结果为:降水农业非 点源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旅游业污染源,磷负荷比较结果为:农业非 点源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降水旅游业污染源,说明农业非点源污染 的控制已经非常重要。 6结合青岛市相关规划,开展海洋生态承载力预测 研究。针对青岛市海洋生态承载力面临的主要问题,设计了现状发展模式和改 进发展模式两种预测情景,并定性分析“环湾保

16、护、拥湾发展”战略下承载状 况的变化。结果表明:与 19982007 年相比,两种方案下未来 13 年青岛市的 海洋生态承载状况都有明显好转。方案一下的未来生态承载状况总体呈恶化趋 势,到“十三五”期间将发展为超载;方案二下的承载状况逐渐好转,由满载 逐渐变为可载,改进的发展模式对青岛市海洋生态承载状况的改善效果显著。 “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减轻海洋生态系统的压力,提高支持力 和区域交流能力,改善海洋生态承载状况。 文章最后对全文工作进行了总结, 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与沿海环境污染都很严重, 海洋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成为今后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 素。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研究海洋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协调人类活动,保 证海洋的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