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课标实验版选修3《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课件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80383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课标实验版选修3《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3课标实验版选修3《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3课标实验版选修3《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3课标实验版选修3《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3课标实验版选修3《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课标实验版选修3《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课标实验版选修3《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课件2(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平鸽和平鸽是最常使用的和平的 标志。它来自于圣经诺亚方舟的 故事。在淹没了大地的洪水退去 之后,诺亚送出了各种各样的动 物让他们带回关于陆地的信息。 最终,一只鸽子衔着橄榄枝飞了 回来。二战后,对于把鸽子定义为 和平的象征,毕加索起了一定的 作用:1949年他为在巴黎举行的 世界和平大会所设计的版画中就 画了一只展翅翱翔的鸽子,从那 时起图形艺术家就设计了各种和 平鸽的图案。臭名昭著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屠杀 人民和战俘的场所,有400多万人在这里 被杀害。日本制 造骇 人听闻 的南 京大屠 杀1945年8月6日, 美国 轰炸机在日本广岛投 掷了名为“小男孩”的 原子弹,造成810 万人当场

2、死亡,另有 10万人逐渐死于烧伤 和辐射,60广岛市 区被摧毁。时间:1914年1918年 36国、10.5亿人口卷入战争 约900万人战死,2000万人受伤,另有 350万人终身残疾时间:19391945年 参战国:61国 17亿人卷入战争 军民伤亡共9000万人,死亡者达5500万人; 直接军费开支1.1万亿美元,参战国物质总损 失价值4万亿美元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和罗素爱因斯坦 宣言主题:40、5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形 成战后第一个高潮 1.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一个高潮大事件: 第1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49,巴黎和布拉格 呼吁和平合作;要求原子能的和平利用 第2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

3、50,华沙 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出“和平共处”原则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1955年 指出核战争的危险;倡导和平解决争端2.世界和平运动第一个高潮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二战劫难的影响;核武器阴影的笼罩;美苏“冷战” 加剧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影响:推动了50年代的和平运动;推动科学家投身运动 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宣言(摘录) 我们要求原子能使用只限于为和平目的的人 类福利 我们斥责在战争的歇斯底里,斥责种族仇恨 和民族仇视。 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宣布今后保卫世界和平是 各国人民的任务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理事会提出的原则: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理事会提出的原则: 世界不同的制度可以和平相

4、处;世界不同的制度可以和平相处; 解决各国间的争端应该通过协商和大家都可以能接受的解决各国间的争端应该通过协商和大家都可以能接受的 协议来实现;协议来实现; 遵照民族自决的权利,一个国家的内部分歧只涉及这个遵照民族自决的权利,一个国家的内部分歧只涉及这个 国家的公民。国家的公民。世界和 平大会中国派代表参加了1949年的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毕加索为世界和平大会画的“和平鸽”1970年2月2日,英国哲学家伯兰特阿瑟罗 素逝世。罗素(1872-1970)是20世纪声誉卓著、 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他一生中完成了40 多部著作,涉及哲学、数学、科学、伦理学 、社会学、教育、历史、宗教以及政治等各

5、个方面。罗素的首要事业和建树是在数学和 逻辑领域,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罗素的趣闻轶事:报复记者 罗素于1920年曾来过中国。可到中国后生了一场大病。病后 ,他拒绝任何报人的采访,一家对此很不满意的日本报刊谎登了 罗素已去世的消息。后虽交涉,他们仍不愿收回此消息。在他回 国的路上,罗素取道日本,这家报社又设法采访他。作为报复, 罗素让他的秘书给每个记者分发印好的字条,纸上写着:由于罗 素先生已死,他无法接受采访。” 伯特兰罗素二、60、70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主题:世界和平运动形成战后第二次高潮, 中心在美国 1.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二次高潮大事件:

6、由60年代美国青年学生抵制征兵,反对侵略战争开始 多种多样的反战形式 游行示威、拒缴战争税,召开宣讲会,极端自焚等 特点 阶层多,时间长,规模大2.世界和平运动第二次高潮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并使战争不断升级 影响:与当时的黑人民权等运动相结合,构成美国历史 上罕见的社会浪潮;运动波及到欧亚大洋洲等地美国反越战 运动血腥的越南战争14反对越 南战争反战者向枪口插鲜花风中飘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马丁路德金介绍:1963年 8月23日,马丁路德金组 织了美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 “自由进军”运动。他率领一 支庞大的游行队伍向首都华 盛顿进军,为全美国的黑人 争取人权。他在林肯纪念

7、堂 前向25万人发表了著名的演 说我有一个梦想,为反 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发出 呼号。马丁路德金1964年 获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4 月4日他在田纳西州被暗杀 。我有一个梦想三、80年代世界和平运动的高涨 主题:世界和平运动形成战后第三次高潮, 由欧洲兴起并迅速波及整个世界1.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三次高潮大事件: “1983年的炎热秋天”:欧洲上千万人的反核和平运动 运动核心内容 反对美苏的核军备竞赛、要求裁军,强调欧洲建立“ 无核区”2.世界和平运动第三次高潮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北约准备在西欧部署美国中程导弹以对抗苏联 影响:运动波及到世界各地;推动联合国通过国际和 平年宣言,确立“

8、国际和平年”;联合国决定从2002年 开始,每年9月21日为纪念国际和平日中国为国际和平年 发行的纪念邮票 1986年纪念国际和平日 9月21日(始于2002)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二、60、70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 三、80年代世界和平运动的高涨 四、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和作用(意义)1.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 内容上:以反核运 动为中心 范围上:参与阶层广泛,遍及各大洲,具有全球性 组织上: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2.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作用(意义): 对制止战争、对限制军备竞赛、对裁军起了积极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国政府及朝野政党的政策制定 使和平

9、的思想逐渐普及,有助于提高广大民众对侵略 战争的警惕,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9月24日,约10万示威者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反战示威20052005年年9 9月月2424日,美国反战日,美国反战 人士在西雅图举行示威游行人士在西雅图举行示威游行伊拉克战争三周伊拉克战争三周 年的年的20062006年美国年美国 各地掀起反战浪各地掀起反战浪 潮潮20世纪下半期,世界反战和平运动高 涨的原因归纳:1、二战劫难使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 2、核武器阴影的笼罩,严重威胁人类文明; 3、美苏“冷战”加剧,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及军备竞赛的升级,造成世界不安宁; 4、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

10、等局部战争的存在,威 胁世界和平; 5、众多文化名人的推动,如罗素和爱因斯坦; 6、世界各国民众维护世界和平意识的增强。对战后世界和平运动兴起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和平是世界存在的惟一局势B世界处在一片战争硝烟之中C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共产党坚决反对美国的 “冷战”战策,反战和平意识空前提高D呼吁为各国之间的和平合作而斗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发 生的重大变化表现在 两极格局已经终结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 已经形成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世 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A B C D三、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和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世纪世界和平运动的主要目标

11、是反对霸权主义,反对美国 利用其经济、军事力量独霸世界和反对美苏 两国在全球争霸的和平 运动。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和平运动正在向社会各阶层、各组织 团体、各种不同信仰和政治色彩的人士及各地区、各国家中扩展。 参加运动的人们动机不同,背景迥异, 主张也不尽一致,不过,反 对美苏在欧洲部署新式核武器却是各种思潮,各 种力量的一个“聚 焦点”。同时,许多国家的和平运动还逐渐从分散走 向统一,从国 内走向国外。这种强大的组织联系和舆论压力,对国际形势乃至各 国政府 的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反战和平运动教育和动员广大民众 ,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有助于提高对侵略战争的警惕,为世界 持久和平提供坚实 基础。 -宋平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探究一: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及作用.内容上: 范围上: 组织上: 斗争对象上: 斗争形式上:1.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2.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作用(意义):对制止战争、对限制军备竞赛、对裁军起了积极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国政府及朝野政党的政策制定 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有助于提高广大民众对侵略 战争的警惕,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参与阶层广泛,遍及各大洲,具有全球性 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矛头直指军国主义和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形式多样,与其它社会运动相结合结课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