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中学高考语文复习课件1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79829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5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静中学高考语文复习课件11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张静中学高考语文复习课件11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张静中学高考语文复习课件11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张静中学高考语文复习课件11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张静中学高考语文复习课件11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静中学高考语文复习课件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静中学高考语文复习课件11(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熟 语张静中学高考语文复习课件11对“熟语”可能的考查形式有如下几种: 1、辨别读音。(与语音题结合起来考查) 例如: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 一组是 A、傅粉 果脯 鹄立 手无缚鸡之力 B、谒见 歇凉 喝彩 远水不解近渴 C、花蕾 对垒 打擂 胜不骄败不馁 D、栈道 辗转 纤绳 吃一堑长一智 这里的“吃一堑长一智”、“远水不解近渴”、“胜不 骄败不馁”、“手无缚鸡之力”都是很常见的熟语, 解答这一类试题的难度不是很大。答案是B。 2、辨析字形。(与字形题结合起来考查)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梦魇 春风和煦 不可或缺 有志者事竞成 B置喙 如日中天 轻歌曼舞 燕雀

2、安知鸿鹄 之志 C忤逆 毛骨耸然 拭目以待 桃李不言,下 自成蹊 D什物 荆棘丛生 天随人愿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答案:B 有志者事竟成 毛骨悚然 天遂人愿(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惊蛰、闻过饰非、按图索骥、事实胜 于雄辩 B 睿智、丰功伟绩、湮没无闻、不费吹 灰之力 c 涵养、挺而走险、兵荒马乱、吉人自 有天相 D 斡旋、喧宾夺主、强驽之末、风马牛 不相及 B 文过饰非 铤而走险 强弩之末3、判断用法。(将成语和熟语混在一起,让考生判断成语、熟语 使用的正误)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事你现在做不了,就不要勉为其难,以后有条件再做不迟 。 B他

3、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 就别无长物了。” C随着再就业工程的实施,许多下岗职工坚信山不转水转,自 立自强,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位置。 D在国企改革中,某些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着企业改 制的幌子,侵吞国有资产。 解析:答案:B 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用在这里不合语境。A勉为其难,勉强做能力所不及的事;C山 不转水转,事物总是运动的,办法总汇有的;D明修栈道,暗度 陈仓,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达到某中目的。(2)下列语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合作。墙倒众人推,我 们只要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就一定能克服工

4、作中的种种困难。 B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 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 边。 C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忙得 头昏眼花。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乎着。 D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 ,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 解析:答案:D墙倒众人推:比喻在失势或倒霉时,备受欺负。春 意阑珊:阑珊,有“将尽,衰落”之意,和整个语境不符。七手八脚 :“七八”,嵌用名词或动词,表示多而杂乱。不能指“我 一个人”。头脚峥嵘:比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超越寻常,不平凡。(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

5、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 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B光明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 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 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 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 解析:答案:B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 行动完全一致。A纸醉金迷,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 的环境;犯了顾名思义的错误,错误的理解成一种纸张 。C豆蔻年华,指十三四

6、岁的少女,这里写大学生不正 确。D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表很华美,里头一团糟 ;这里写文字不恰当。 4、名句填空。(与名言名句结合起来考查) 例如: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熟语 (1)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义接近的有 醉翁亭记中的。(答案:醉翁之意不在酒) (2)与“八竿子打不着”意义接近的熟语有。( 答案:风马牛不相及) (3)与“好死不如赖活”意义相反的熟语有。( 答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4)与“痴心妄想”相近的熟语有 。答案:赖蛤蟆想吃天鹅肉5、成语替换。 例如: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 字格成语。 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 眼,当即驳回。

7、 “豪强”与“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 我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 有何妨? 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正是蚕食鲸吞 的时候。 答案:吹毛求疵 沆瀣一气 直言不讳 贪得无厌 6、综合运用。(以语言综合运用题出现,写 一段话,要求在所写的这一段话中用到某个熟 语) 例如:请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一熟语写 一段话,不得少于30字。 参考答案: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 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 样。 一、熟语的定义: 熟语:按照辞海的解释,熟语是指“语言中定 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

8、改变其组织 。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现代汉 语词典则说熟语是“固定的词组,只能整个应用 ,不能随意变动其中成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 的构词法来分析,如慢条斯理、无精打采、一来 二去、乱七八糟、八九不离十等”。 由此可见,熟语是长期以来为人们所熟知和惯用的 定型词组或短语,是一种形式简练、意义精辟、内 容丰富而材料特殊的语言。 二、熟语的特点: 1、结构上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不能随易作大的改动,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 昨日黄花”;“碰钉子”,不能说成是“碰螺丝”; 但是熟语的固定性不如成语,可以加减、改动一 些字,如“碰了一鼻子灰”与“扑了一鼻子灰”,“ 不管(不问、不分)青

9、红皂白“等。在使用过程 中可以拆开甚至可以改变其原有的顺序。如“开 夜车”,可以说成“夜车不能开得太晚,要注意休 息”。 2、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 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骑驴 看唱本走着瞧”,我们就不能按字 面意思理解成边骑着毛驴走路边看演出 。 三、熟语的分类: 1、谚语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一般都 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或反映人生哲理,或反映生产经 验,或反映阶级斗争的。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 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二月二,龙抬头;湖广熟,天 下足;瑞雪兆丰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哪里有压迫, 哪里就有

10、反抗。”等。谚语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样式 ,句式匀称,音调和谐,具体通俗,形象生动。所以,适当地运用 谚语,能够增强表达效果。但是,有不少谚语含有剥削阶级或封建 迷信的意识和偏见,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八 字命生成,由天不由人”;“女子无才便是德”。显然,这是应该剔 除的糟粕。谚语与成语的主要区别在于:谚语一般是句子,成语大 多是词组;谚语一般显得通俗,成语大多显得典雅。农谚往往带有 地域性,成语具有全民性。2、歇后语 歇后语是广大民众喜闻乐道的生动形象而诙谐有趣的口头语 言,分前后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谜语里的“ 谜面”;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解

11、释,像谜语里的“谜底” ,是表达意义的重要部分。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一 部分常常不说出来,好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作歇后语。 人们也常常把它称为“俏皮话”。歇后语分为喻意的和谐音的两 类。喻意的歇后语,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 分的解释,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快刀切豆腐两面光 ”。谐音的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 ,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如“旗杆顶上 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窗户上吹喇叭鸣(名)声 在外”。说话或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表达得形 象活泼,饶有风趣,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 表达效果。3、惯用语

12、 惯用语是一种比喻定型化的具有抽象整体意义的词组。结构 简括,形象生动,含义准确,出现频率高,用处广。例如“背黑锅 、碰钉子、回老家、磨洋工、耍花招”等。惯用语上熟语中比较特 殊的成分,特点鲜明。首先,它在用法上是整体的,意义上是单 一的,已从字面意义转化为较深刻的抽象意义,不能望文生义。 如“踢皮球”本指以脚踢球的运动方式,后喻指不负责任地互相推 来推去。其次,它在形式上大都是“三字格”,结构上多为动宾结 构,如“扣帽子、开倒车、开夜车”,或者偏正结构,如“替罪羊、 拦路虎、糊涂虫、马后炮”。简明生动,通俗易懂,是惯用语的主 要特征。惯用语与成语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惯用语口语色彩 浓,成语

13、书面色彩浓;惯用语含义单纯,成语含义丰富;惯用语 大多可以拆开来使用,如“抓辫子”“抓你的辫子”,成语一般 不可以拆开来使用。试比较下面两组词语,体会惯用语生动 通俗的口语表达效果: 成语:置若罔闻 阿谀奉承 李代桃僵 惯用语:耳边风 拍马屁 替罪羊 背黑锅 4、格言 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大部分 是出自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一般不直接考查 ,主要是通过写作体现出来。 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2、虚心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3、事实胜于雄辩。4、勿以恶 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5、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由此可见,熟语比成语更贴切生活,更贴切 社会,更贴切实际;因而能进一步扩大

14、中学生 使用词语与进行语言实践的范围。5、成语成语是更为固定成型的四字格的凝固短 语,它具有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固定性和 色彩的文言性等特点。成语运用题在高考中 属必考题。考查成语一般采用选择辨析题型 ,要求直接辨析成语在句中运用恰当与否, 没有提供可作比较的两者。这就对考生了解 成语词义,掌握辨析方法,理解和把握语境 的要求更高。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检 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的能力。使用熟语注意事项: (一)望文生义(二)断词取义( 三)词意重复(四)形近混淆(五 )褒贬颠倒(六)对象误用(七) 谦敬错位(八)功能混乱(九)特 定用法(十)轻重失度。 成语的有关知识 (1)成语的语法结构关系

15、并列式:披坚执锐 防微杜渐 承接式:先斩后奏 见异思迁目的式:削足适履 越俎代庖 因果式:水滴石穿 水落石出主谓式:杞人忧天 夜郎自大 动宾式:不见经传 拒人千里动补式:退避三舍 无动于衷 连动式:画蛇添足 刻舟求剑兼语式:请君人瓮 引狼人室 偏正式:衣冠禽兽 扶摇直上(2)成语的感情色彩褒义:风起云涌 殚精竭虑贬义:处心积虑 满城风雨中性:今非昔比 风雨交加 (3)成语的出处古代寓言故事: 望洋兴叹 与虎谋皮历史故事:煮豆燃萁 闻鸡起舞 洛阳 纸贵古代典籍作品:祸起萧墙 举一反三 昭然若揭四、成语使用的十大误区 (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来 历,加之有些成语中某个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 造成了成语理解和使用上的困难,如果不仔细辨析,不 追根溯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曲解成语 的错误。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 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05年浙江卷)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仰止,指仰望、向往 。成语的意思是指高尚的道德使人仰望。而此题中将“ 高山仰止”误解为“面对书山,停止不前”,因而犯了“望 文生义”的错误。(二)断词取义 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凝固性,一经形成,就不 轻易改变,如果在使用时,只选取成语中个别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