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 常用方剂 吉林大学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273966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152 大小:5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兽医学 常用方剂  吉林大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中兽医学 常用方剂  吉林大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中兽医学 常用方剂  吉林大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中兽医学 常用方剂  吉林大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中兽医学 常用方剂  吉林大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兽医学 常用方剂 吉林大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兽医学 常用方剂 吉林大学课件(1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篇 常用方剂“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和群之妙用”。正因如此,所 以在了解中药性能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兽医方剂 。方剂是在用单味药治病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 它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在辨证立法基础上,按照组方的原 则,依照用药的法度,将两味或数味药物有机配合,组合 成方,制定出必要的剂量、一定的剂型,使之发挥综合作 用,就谓之为方剂,亦称“汤头”。药物组成方剂后,其治 疗效果不是几味药物药效的相加,而是相互配合,既能增 强其药效,又能调和偏性,制其毒性,消除或减轻对机体 的不良影响,比单味药物更能适应较复杂的复杂的病证, 提高治疗效果,它是中兽医学理、法、方、药的主要组成 部分。 第一章

2、方剂的组成第一节 方剂的组成原则方剂的组成原则,一般包括主药、辅药、佐药、使药四部 分,简称主(君)、辅(臣)、佐、使。主药:是指处方中对病因或疾病本质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 的药物,可以用一味或几味药物,以解决主要矛盾。它是全方 的主要组成部分。辅药:是指辅助或加强主药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或针对兼证 或兼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是指方剂中治疗兼证;或监制主药,以消除某些药物 的毒性和烈性;或起反佐作用,即病重邪甚,发生拒药时,配 用与主药性味相反的药物,在治疗中起相成的作用;或协同主 辅药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使药:是指引经药(即对一定脏腑、经络作用较强,能直达发 病部位的药物)或起调和作用

3、的药物。但有些主药本身具有引经 作用或因病情急迫,希望主药立刻发挥作用者,亦可不加,以 免牵制药效。以上组成方剂的原则,可用麻黄汤(麻黄、桂枝、 杏仁、甘草)来进行分析。该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 的代表方。方中的麻黄辛温发汗,解表散寒,为主药 ;桂枝辛温通阳,可助麻黄发汗散寒,为辅药;杏仁 苦平利肺止咳,治兼证气喘咳嗽,为佐药;甘草甘缓 和中,协调诸药,为使药。上述方例为典型的组合情况,但有些简单方剂,除 了主、辅药外,其他成分不一定都具备。如二妙散(苍 术、黄柏)、香连丸(木香、黄连)只有主药及辅药。总之,在组方时,首先必须辨证明确,抓住主要矛 盾,然后根据立法的要求和具体病情的需要进行选药

4、组方,这样才能使方药配伍严谨,以提 高疗效。第二节 方剂的配伍药物通过配伍就成了方剂。要成为一个有效的方剂,不但 要了解方剂的组成原则,同时还应了解同类和不同类的药物, 以及相颉抗的药物相互配伍的情况,这样可增加一个方剂的疗 效。下面略举一些常用的配伍形式。一、加强药效(一)同类药物配伍同类药物配伍,互相协同以增强药效。比如:桃仁、红花活血祛瘀;乳香、没药活血、止痛;当归、川芎补血活血;蒲黄、五灵脂祛瘀止痛;三棱、莪术破血祛瘀;沙参、麦冬润肺生津;桑叶、菊花祛风清热;青皮、陈皮理脾胃之气,健脾 ;黄连、黄芩泻火解毒;党参、黄芪补气;附子、肉桂温肾回阳;龙骨、牡蛎固脱、涩精;羌活、独活祛风胜湿;

5、知母、黄柏祛湿热,清虚火;柴胡、升麻升提中阳;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导滞。 (二)两类不同药物配伍两类不同药物配伍,各取所长以增强药效。比如:党参、附子益气回阳;栀子、丹皮清肝凉血;半夏、陈皮化痰理气;黄连、木香清热止痢;大黄、栀子泻热通便;杏仁、贝母止咳化痰;黄柏、苍术祛下焦湿热;芦根、白茅根清肺胃热。(三)两类颉抗药物配伍两类颉抗药物配伍,如补与消、散与收、升与降、辛与苦等配 伍,相反相成,以取得新的药效。比如:黄连、肉桂(寒、热)交通心肾;白术、莪术(补、破)健 脾攻积。桂枝、白芍(散、收)调和营卫;白术、枳实(补、消)健 脾除满; 干姜、五味子(散、收)温化痰饮;桔梗、枳壳(升 、降)宽

6、胸利气;半夏、黄连(辛、苦)除烦止呕;黄芪、防己(补、利)益 气消肿;黄芪、防风(补、疏)固表止汗;当归、白芍(动、静)养 血活血;黄芪、当归(气、血)气血双补;干姜、黄连(热、寒)两调寒 热。二、减少副作用对一般病证的处方用药,应适当注意佐药的配伍应用。如 组方中破气药过多或量重,常佐以少量益气药;滋腻碍胃药过 多,常佐少量和胃消导药;温燥药偏多,常佐寒凉滋润药等等 。治疗某些病证或难愈的病证时,因经常选用大辛大热、大苦 大寒或有毒的药物作为组方的主要成分,更应注意其毒烈之性 ,以防止伤正、碍胃或中毒等副作用,故组方必须有佐药配伍 。如十枣汤,组成为甘遂、芫花、大戟、大枣,方中大枣以和 胃补

7、中,并缓和其毒烈之性。第三节 方剂的加减变化一个方剂的组成,不论是古方或今方,都有一定的原则和运 用范围,而疾病的变化却是比较复杂的。临床应用时,必须根 据病情的变化、体质的强弱、年龄的老幼、气候的差异、地域 的变更以及性别、饲养、管理等不同情况,灵活地予以加减化 裁,以适应现证的实际需要,求得药证相符,才能收到预期效 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师其法而不泥其方”。若固执成方, 就难适应病情的复杂变化,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方剂的加减化裁,绝对不是任意的,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度。 临床上常见的变化规律有以下几种:一、随证加减变化药味的加减变化是主证不变,兼证有所变化的情况 下,随病情的变化对辅佐药进行适

8、当的加减,但原方 的主药和主治功效不变的一种变化规律。重要的是主 药和主治不变,只增减其次要药味,故又叫药味的加 减变化。如银翘散,是治风热表证,若兼见口渴喜饮 ,是热伤津液,宜加天花粉生津;若兼咳嗽明显,可 加杏仁、贝母,以化痰止咳。二、药物配伍变化药物配伍变化是指方剂中的主药无论变与不变, 其主要配伍药物被改变之后,明显地影响了主药的性 能,甚至改变了整个方剂的功效、主治的一种变化规 律。如麻杏石甘汤是治疗肺热喘咳的,若把方中石膏 改成桂枝,就变成了治疗风寒表证的麻黄汤,可见方 剂的主药配伍改变,其作用和主治病证也就不同了。 三、药量增减的变化有些方剂药物相同,但由于药量不同,在作用方面

9、也就起了变化,成为两个主治不同的方剂。例如:“小 承气汤”是由大黄80克,枳实40克,厚朴40克三药组成 。方中大黄用量较重,为方中主药;枳实、厚朴用量 稍轻,均为辅助药,故本方的功用是以泻热通便为主 。如果将方中厚朴改为80克,枳实60克,而大黄用量 减至40克,即使药味与小承气汤相同,因其主辅位置 已有变化,这样就变成以行气导滞为主的“厚朴三物汤” 了。四、数方的加减变化在临床上由于病证复杂,往往需要将数方相配合应 用,或数方加减化裁应用,如治疗气血两虚兼阳不足 的十全大补汤,是调血养阴的四物汤(熟地、白芍、当 归、川芎)加补气健脾的四君子汤(党参、茯苓、白术、 炙甘草),二方合用为八珍汤

10、,再加黄芪补气升阳和肉 桂补火壮阳而成。如证候比较单一,可不必用复方, 仅只需以一方为主加减化裁即可。 五、更换剂型更换剂型指药味相同,剂型不同,在运用上也有一定区别。 应用不同剂型治疗疾病,主要是根据病证需要,病畜体质的强 弱,药性的有毒无毒来决定,或用汤剂,或用散剂,或用丸剂 。其目的在于适应病情的变化。如藿香正气散原药煎汤口服与 藿香正气液口服液比较,药味药量都相同,汤剂作用快速力猛 ,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重证;而藿香正气液口服液作 用缓和,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轻证。同样,六味地黄 汤与六味地黄丸比较,都有作用强弱的区别。因此,临床上应 根据病情轻重缓急选择剂型。六、药物的相

11、互代用掌握了方剂的配伍变化原则,明确了药物在整个方剂中所 处的地位以后,在临床应用时,按其治法与方义而灵活选药组 方,对于某些品种稀少或名贵药物一时缺乏,可就地取材,用 性味、作用相近似的药物来代替。例如黄连、黄芩、黄柏三者 虽然作用各有所主,但其清热燥湿功能是相同的,因此以清热 燥湿为用三者可以互代。又如三颗针可代三黄用;人参与党参 其补气作用有强弱之别,临床上亦可用党参代人参用;水牛角 可代犀牛角用;山羊角可代羚羊角用;珍珠母可代石决明用等 。但须注意,代用之品,有时用量可稍增大。药物相互代用可 减少牲畜与人争药的现象,又可减轻畜主的经济负担。第四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治法是指治疗大法,它是

12、根据临床证候,辨证求因,在确 定成因的基础上进行审因论治而制定出来的。例如治疗风热 表证,首先要确立辛凉解表的治法,然后才能选择辛凉解表 剂来进行治疗。所以,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方”可以不确定, 而“法”必须确定。切忌“未议病先议药”,“未立法先拟方”,应 该先辨证,再立法,后拟方选药。因此在临床辨证论治的过 程中,方是从属法的,治法是方剂的根据,故前人把它们的 关系概括为“方从法来,以法统方”。方剂是治法的具体表现, 只有治法而无药方,治法就不能体现出来。第二章 常用方剂古今积累的方剂很多,这里只选择部分临床上常用的方剂 。根据所选方剂的功用、主治不同,分为解表剂、清热剂、 消痈剂、消导剂、

13、泻下剂、祛寒剂(又叫温里剂)、和解剂、清 暑剂、祛湿剂、理气剂、理血剂、祛痰剂、祛风剂、安神剂 、明目剂、润燥剂、补益剂、胎产剂、收涩剂、开窍剂、驱 虫剂和外用剂等二十二大类。 第一节 解表剂凡用辛散轻扬一类药物为主组成方剂,具有发汗、解肌等作 用,用以解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属八法中的“汗法”。使用解表剂剂量不宜过大,也不宜反复使用,以免伤阴耗液 ;同时,解表剂多属辛散轻扬之品,一般宜多浸轻煎,不宜久 煎,否则药力耗散,作用减弱。内服解表剂后要注意护理,患 畜应避风寒或贼风的吹袭,并喂养于温暖、空气新鲜的畜舍中 ,最好背上搭毡,以助药力。 临床表证多以寒、热分型,故 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剂和

14、辛凉解表剂两大类。一、辛温解表剂辛温解表剂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证 见恶寒重,发热轻,肢体疼痛,运动不灵,鼻无汗或少汗,舌 苔薄白,脉浮紧等。处方常用麻黄、桂枝、羌活、荆芥、防风 、白芷、紫苏、生姜等辛温解表药物为主组成方剂。代表方如 荆防败毒散、麻黄汤、麻黄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九味羌 活汤、桂枝汤等。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荆防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本方也可加姜(枣),解表祛湿有奇功。 组成:荆芥30克 防风30克 羌活25克 独活25克 川芎20克 柴胡30克 茯苓45克 枳壳20克 前胡30克 桔梗30克 甘草15克功效:发汗解表,散寒祛湿。主治:外感风寒表证 。

15、症候:恶寒发热,恶寒重,发热轻,鼻汗少,或鼻无 汗,皮紧肉硬,肢体疼痛,鼻塞咳嗽; 或肢体运 动不灵,舌苔薄白,脉浮,或疮疹初起等。用法煎水服,或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马、 牛12次,猪、羊酌减。临床应用用于感冒、流感等体质未虚而挟湿的表寒 证。此外,疮疡起见有表寒证者,亦可应用。现已制 成荆防败毒散冲剂广泛应用。麻黄汤伤寒论麻黄汤桂枝,杏仁甘草施, 伤寒无汗证,发表不宜迟。组成:麻黄30克 桂枝20克 杏仁30克 炙甘草10克功效:发汗解表,宜肺平喘。主治:外表感实 风无寒汗证。症候:恶寒发热,无汗咳喘,周身疼痛,苔薄白,脉 浮紧。 用法煎水温服。马、牛12次,猪、羊酌减。现代应用本方加减对上感、流感以及急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等属于外感风寒表实证者,均有一定疗 效。本方用于外感风寒无汗的表实证,不可用于表虚证 。同时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血虚、 误汗、误下等,虽有伤寒,亦禁用本方。 麻黄桂枝汤抱犊集麻黄桂枝汤,荆防苏薄羌,葱草苍辛桔,枳壳皂槟榔。 组成:麻黄30克 桂枝20克 细辛15克 荆芥50克 防风50克 苏叶40克 薄荷30克 羌活50克 苍术50克 桔梗40克 枳壳40克 槟榔40克 牙皂20克 青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