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72276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发展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定义(一)经济一体化的不同解释: 1.丁伯根 他认为,经济一体化可以分为消极一体化和积极一 体化。 消除参与国之间的歧视和管制制度,取消对有 关各国间商品、资本和人员流动的限制,引入 经济交易自由化是消极的一体化; 而运用强制的力量改造现状,建立新的自由化 政策和制度去纠正自由市场的错误信号、强化 市场正确信号效果为积极的一体化。2.巴拉萨 他建议将经济一体化定义为既是一个过程, 又是一种状态。 就过程而言,一体化意味着旨在消除各国经济 单位之间的歧视; 就

2、状态而言,一体化意味着国家之间可以不存 在各种经济歧视。3.霍兹曼 他以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为基础,将经济一体化定 义为: 一个成员国家间相似产品和同类要素价格一致 化的状态。 即认为经济一体化是成员国之间在有关便利的 制度支持下货物、服务和要素流动无障碍的状 态。4. 佩克曼斯 他从功能上定义了国际经济一体化。他认为: 经济一体化主要是为了消除两个或更多国家之 间的经济边界。经济边界实际上是一条人为设 置的界限,阻碍了商品、劳务和生产要素的流 通。 要素流动的潜力是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如果要 素流动的潜力大,那么推动国际经济一体化可 以获得的利益越多;反之,则获取利益的空间 越小。5. 恩拉格纳

3、 恩拉格纳认为一体化是歧视性的取消参与国之 间贸易障碍并在它们之间建立相关的协调机制 的行为。 恩拉格纳在1988年做出了修正,将经济一体化 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旨在实现共同的 目标和执行共同的政策而实施的共同行为的一 种协议。6. 达瑞斯达勒和伽纳特 将一体化视为实现商品、劳务和要素价格均化 的过程。 如果一个国家希望超越一体化,则需要采取特 别的措施来推动商品和要素价格均等的实现。 如果一体化包含教育等方面的社会政策一体化 ,那么一体化最终也应该促成技术价格的均等 化。(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我们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协定和条约建立经济合作组织的过程。其内涵如下:标志成员国

4、之间关税等贸易障碍的消除原则谋求最佳的国际生产分工宗旨在成员国之间进行协作分工,实现成员国共同 的经济利益和经济目标 出发点使每一个成员能获取比单独一国时更大的利益(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条件1、经济原因: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接 近2、政治原因:成员国政治制度接近3、地理原因:地理上接近4、利益原因:成员国参加利大于弊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动因(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与的发展 1、迅速发展时期(20世纪50至70年代初)1949年1月,前苏联、保加利亚、匈 牙利、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为打破冷战初 期资本主义国际的经济封锁和巴统的禁运 ,在莫斯科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1951年4月,法、

5、德、意、比、荷、 卢六国在巴黎签署煤钢联营条约。以 防止战火刚刚熄灭的欧洲成员国利用煤钢 等战略资源重整军备,从而起到安定人心 ,实现地区共同繁荣的作用。1952年5月9 日欧洲煤钢共同市场正式成立。 1957年3月,六国外长云集罗马,签署了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条约 统称为罗马条约。标志着人类历 史上最成功、一体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 区域经济集团正式登上历史舞台。1958年1 月1日欧共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宣告成立 。1967年7月六国又在布鲁塞尔将上述三个 条约合并,欧共体正式成立,这就是欧盟的 前身。 自6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建立了20 多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东南

6、亚国家联 盟、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中美洲共同市场 等。2、停滞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 中期) 这个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处于经济危 机、能源危机和货币制度危机,生产增长 停滞并伴随着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 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很多经济 一体化组织几乎停滞发展,有的甚至中断 活动或解体。 3、高涨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这个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重新高涨,迅 猛发展并实现新的飞跃。如,北美自由贸 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相继问世。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动因1、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 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2、福利效应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诱因 。(1

7、)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静态效应按照关税同盟理论,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静 态效应主要包括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向 效应两个方面:所谓贸易创造效应,是指组建关税同盟所 带来的成员方之间贸易规模的扩大以及由 此造成的经济福利的增加。 所谓贸易转向效应,是指组建关税同盟所 带来的贸易由非成员方向成员方的转移以 及由此造成的福利损失。贸易创造效应贸易创造效应,是指成员国之间贸易规模的扩大和 经济福利水平的提高生产效应:实现贸易自由化之后,各成员方的生产专业化水平提高,他们可以把本国的资源使用从原来效率低的部门转向效率高的部门,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消费效应:低成本的伙伴商品的进口将导致本国市场价格的降低和消费

8、者支出的减少,使消费者剩余增加。贸易转向效应贸易转向效应,是指组建一体化组织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特别是成 员国之间的贸易代替了一些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产生 的“贸易方向的转变”。 (1)案例说明假设有三个国家:美国、墨西哥和中国,其中美国是棉衬衣的 纯进口国,中国和墨西哥都生产并出口棉衬衣。假设中国棉衬 衣的出口价格为每件10美元,墨西哥的价格为11美元,再假设 美国对两国棉衬衣都征收2美元的进口税,中国棉衬衣在美国市 场的价格为12美元,墨西哥的衬衣价格则为13美元。在美国与 墨西哥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以前,美国当然选择从中国进口棉衬 衣,进口量为Mc,在国内市场售价12美元,政府关税收入

9、 $2Mc,即a+c部分。图6-1 对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举例说明(2)实行一体化之后的情况说明美国和墨西哥之间实行自由贸易之后,取消了所 有从墨西哥进口商品的关税,但仍然保持着对 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在不需要缴纳关税的情 况下,从墨西哥进口的棉衬衣售价只有11美元 ,而中国的棉衬衣仍要支付关税,其市场售价 仍要12美元。在此情况下,美国不再从中国而 转从墨西哥进口棉衬衣。由于墨西哥的棉衬衣 便宜,增加了美国消费者对棉衬衣的需求,进 口量也就从Mc增加到Mm。(3)实行一体化之后的情况说明建立自由贸易区之后,美国的进口有了两个方面的 变化:改变了进口的来源,从原来的中国变成了墨西 哥,即从非贸

10、易集团成员转向成员国,即所谓 的“贸易转移”。增加了总进口量。由于不加关税的墨西哥棉衬 衣比加关税之后的中国棉衬衣便宜,美国从墨 西哥的进口总量要比原来从中国进口的多,这 种由于取消对成员国关税而增加的进口量是 “贸易创造”。维纳标准建立关税同盟是否有利,取决于贸易创造效 应与贸易转移效应的比较。如果贸易创造 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则建立关税同盟 是有利的,反之就是不利的。 一般而言,本国进口需求弹性越大、国内生 产成本与伙伴国的差异越大而伙伴国与非 成员方的成本差异越大,贸易创造效应越 有可能大于贸易转移效应,建立关税同盟 就越有利。其他静态效应降低行政支出。减少走私。改善贸易条件。提高经济

11、地位。(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大市场效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以后,可以把原来 分散的小市场结成统一的大市场,使企业摆 脱市场规模的限制,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如果成员方的企业规模本已经达到最优,建 立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后再扩大规模反而会 因为平均成本上升而有害。协议形分工理论 为了使经济一体化集团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并能和谐地扩大成员方之间的分工和贸 易,单纯依靠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是不够 的。在规模报酬递增的部门,不同的国家可以 通过协议,相互提供市场,就可以共同分 享规模经济效益。(见图14-1) 协议性分工需要一些条件。(见表14-2)图14-1 协议性分工理论说明图表14-2 协议性

12、分工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条件 1实行协议性分工的国家必须具有大致相同的 要素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都能生产作为协 议性分工对象的商品。条件 2分工对象的商品必须是能够获得规模经济效 益的商品。条件 3分工的国家来说,生产任何一种协议性对象 商品的成本和利益差别都不大。竞争效应竞争效应是指建立国际经济一体化集团之 后,原来的贸易和投资壁垒被废除,原有 的一国范围内的垄断随之被打破,国内的 企业不得不面临成员方企业的强大竞争。在这个问题上,希托夫斯基和德纽的“大 市场理论”最为著名。大市场理论大市场理论是针对共同市场而言,其目的是把 被贸易保护主义分裂市场统一成一个大市场, 通过市场的扩大和在大市场

13、的激烈竞争,促使 企业有小本经营转向大规模经营,获得规模经 济效应。系统提出大市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希托夫斯基 和德纽,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1)扩大市场范围,获取规模经济效应。 (2)竞争,促使企业经营观念转变。通过大市 场计划竞争从而获得规模经济效应,这才是大 市场理论的核心,也是自由贸易精神的体现其他动态效应刺激投资。吸引外资。提高要素流动性。促进技术进步。3、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是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催生剂。4、经济全球化的风险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 化。第二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与特征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按照成员国一体化的紧密程度以及成员国经济政策协调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国际经济一体化分成5

14、种类型,即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以及完全经济一体化。特惠贸易协定特惠贸易协定(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还不能算作完全意义上的国 际经济一体化是一种较低级和松散的一体化形式,即在实 行优惠贸易安排的成员国之间,通过协议或 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定较为特 别的关税优惠或非关税方面的优惠。特惠贸易协定的成员国之间只是提供关税减 让的优惠,还有一定程度的关税存在。 1、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指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缔结条约消除关税壁垒和 数量限制,在区内实现自由贸易,但成员国保留了 它们对外部世界决策的自由,

15、各国仍各自独立地实 行对非成员国的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需要注意: 贸易偏转(trade deflection effect)。 “原产地原则”。贸易偏转:自由貿易區成立後,因對非成員國的關稅 並非一致,非成員國會首先把商品進口到 關稅較低的成員國,再由該成員國轉運到 關稅高的成員國,從中享用到關稅差距, 這會導致貿易偏轉關稅低的成員國,這就 是經濟整合中所謂的貿易偏轉效應 (Trade Deflection Effect)。這種貿易偏 轉行為會造成成員國之間的關稅收益與所 得分配不公平,令高關稅成員國的社會福 利下降,容易導致成員國的爭論和不穩定 。原产地原则也称“货物原产因规则”。指一国根据

16、国家 法令或国际协定确定的原则制定并实施的 ,以确定生产或制造货物的国家或地区的 具体规定。为了实施关税的优惠或差别待 遇、数量限制或与贸易有关的其他措施, 海关必须根据原产地规则的标准来确定进 口货物的原产国,给以相应的海关待遇。 原产地规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原产地标准、 直接运输原则和证明文件等 。2、关税同盟关税同盟(custom union) 指成员国在完全取消区内关税和数量限制 等贸易壁垒的基础上,对非成员国贸易设 定统一的对外关税(CETs),对外实行共同 的贸易政策。使成员国在关税方面形成了一体化,它开 始具有超国家性质,是实现全面经济一体 化的基础。 3、共同市场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通过达成 某种协议,相互取消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 等效力的其他措施,建立共同对外关税, 在成员国之间实行商品自由流动的基础上 ,取消劳务、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限制的 经济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