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成都)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270351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123 大小:8.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成都)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成都)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成都)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成都)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成都)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成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成都)(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刘俊辉全国动物卫生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兽医卫生评估室主要内容有关背景及基本概念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国际进展及应 用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建设评估进展情 况我国无疫区国家评估的程序和原则一、有关背景及基本概念一、背 景政治、经济、文化、贸易全球化,畜牧业集约化生产和大 流通,动物疫病广泛传播的风险不可避免,一些重大动物 疫病随着国际动物及动物产品贸易而广泛流行,如口蹄疫 、猪瘟、禽流感、疯牛病等。研究认为,动物疫病对经济社会影响的世界平均水平高达 20%。动物疫病, 尤其是一些人畜共患病的爆发流行,引 起世界各国政府、消费者、媒体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当一

2、个国家某一地区发生疫情时,进口国往往将该国家整 体作为疫情国,一些国家和政府采取的封关等措施限制动 物及动物产品的流通,从而制约了贸易自由化。这种“零风险” 的做法, 会招到来自贸易伙伴“管理不 科学”、“违反SPS 协定有关原则”等谴责。相关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两大国际组织引入动物疫病区划管理的概念。防止动物卫 生问题在国际贸易中给贸易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限制,处理 贸易协调和动物卫生事务。OIE主要从动物卫生的角度,制定特定区划单位内动物疫 病状态确认和维持的相关技术要求和标准;WTO主要考虑WTO倡导的国际贸易规则与区划管理的科学 技术要求之间的相互适

3、用和平衡,制定区域化贸易认可 的管理程序。WTO-SPS协定规定了将OIE标准、指南和建议作为国际动 物及动物产品国际贸易标准的法律框架。一、背 景 为什么实施区域化管理?主要解决动物及动物产品贸易中可接受的风险水平问题 ,在一定的区域内,控制、扑灭或消灭重大动物疫病, 维持较高的动物卫生水平,达到进口国家或区域可接受 的风险水平,维护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的稳定发展 。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可以有效的集中资源,提升了区域内动物卫生水平,促 进了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贸易。但从贸易的角度来看,区域化也正在演变成为动物及动物 产品贸易的新的技术壁垒。实行区域化管理能在一定区域内

4、较易实现动 物疫病的防控和净化充分考虑畜牧业经济和动物卫生实际,有较好的基础;政府是建设管理主体,能联合工商、卫生、交通等各部 门的力量,采取包括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手段在内 的综合措施;能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的基础设 施建设;建立完善的屏障体系(包括地理屏障、人工屏障或生物 安全屏障等),能有效防止病原传入;建立有效的标识追溯系统,能有效区分;采取流调、监测、流通控制等措施,能有效进行疫病综 合防控。一、背 景区域化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 的应用。自然区划 (physical regionalization),根据自然 地理环境及其组成成分在空间分布的差异性

5、和相似性, 将一定范围的区域划分为一定等级系统。农业区划 (agricultural regionalization),按照 农业地域分异规律,划分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农业区 域。行政区划 (administrative regionalization),国 家为了行政管理上的方便,按领土大小、自然环境、政 治经济情况、民族、人口、历史及军事等条件,把领土 作为行政区域进行划分。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应用我国早在解放初期消灭牛瘟和牛肺疫的过程中就很好 的运用了区域化的措施和理念,在80年代控制和净化 结核、布病的过程中,也是采取了群净化的措施和理 念。禽流感和口蹄疫控制扑灭技术规范中,划分疫

6、点、疫 区和受威胁区的做法,实际就是采用了区域化管理的 原则。有关背景2009年,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畜牧兽医专业会议,韩部长讲话 :我国动物疫病病原分布较广,境外疫情传入风险加大;动物养殖和产品流通方式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动物疫情防控形势日益复杂严峻,动物产品安全监管难度日益加大 。高部长讲话:从长远看,要研究制定动物疫病防控中长期规划,稳步推进动物疫 病区域化管理和生物安全区建设与评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实 施重大动物疫病 扑灭计划,逐步推进重点动物疫病从有效控制向扑 灭净化迈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两种方式:方式一: 在无疫的国家或区域,发生疫情后,采用区域化措施 对发生疫病进行控制和扑灭

7、;美国、加拿大、欧盟 。 。方式二:在有疫情的国家或区域,采用区域化措施, 对规定特定疫病进行净化、扑灭和消灭。 巴 西、阿根廷、哥伦比亚。 。OIE截至 2008年,所列的93种动物疫病中,OIE共制定了46种 动物疫病的无疫标准,包括国家无疫、地区无疫、生物安 全隔离区无疫、养殖场无疫、畜群无疫等。其中国家无疫 的动物疫病42种,地区无疫的动物疫病24种,生物安全隔 离区/养殖场无疫14种,畜群无疫的9种。据OIE统计,目前国际上有74%的国家实施动物疫病的区域 化管理,64%的国家有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立法。基本概念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防控动物疫病的重要措施, 适用于整个国家建立和维持无

8、疫状态比较困难的动 物疫病,特别是那些传入以后在国内很难根除、净 化的疫病;基本做法:通过自然或人工地理屏障,或通过应用相应的管理规 范,将不同动物卫生状况的动物亚群体隔离开来;在区域内采取包括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动物及动物 产品流通控制等综合措施,对控制动物疫病和重要人 兽共患疫病进行控制、扑灭和消灭;这种通过屏障体系实现和维持无特定疫病状态的区域 即为无疫区。基本概念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指在某一确定区域,在规定期限内证明没有发生过 某种或某几种动物疫病,在该区域内及其边界,对 动物和动物产品及其运输实施有效的官方兽医控制 ,并经国家评估合格的特定地域。既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几种动物疫病的无疫区

9、。可以是免疫无疫区,也可以是非免疫无疫区。基本概念无疫区的两种类型p非免疫无疫区指符合规定要求,不实施免疫接种,证明没有引起 有关疫病的病原体的地区;在该区域内及其边界,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及其运输 实施有效的官方兽医控制。必要时无疫区应该设立监测区与其他地区及感染区 相隔离。无疫区的两种类型p免疫无疫区无疫病区域或有疫情的区域为防止外来威胁,可谨 慎进行免疫接种而建立实施免疫接种的无疫区。仅适用于某些特定疫病。对免疫无疫区并没有像非免疫无疫区那样要求建 立监测区,但宣布无疫病要有令人信服、深入有效的疫病监 测证据支持。对区内动物必须在试验证明无感染后再实施免疫 接种,并标记永久性可标识的标志。动

10、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两种基本模式OIE提出的两种区划模式 (1) 区域区划(Zoning = Regionalisation) 主要适用于以地理屏障(采用自然、人工或法定边界)为基 础界定的特定动物群体,目标是实现整个国家或一定地区的 无疫状态(无疫国家或无疫区)。 (2)生物安全隔离区划(Compartmentalisation)主要适用于以生物安全管理和良好饲养规范为基础界定的特 定动物群体,目标是通过建立无疫生物安全隔离区( compartment),实现动物生产企业的无疫状态(无疫企业) 。OIE列举的适合进行区域化管理的疫病生物安全隔离区划2010版OIE法典中,禽流感、新城疫、非洲猪

11、瘟、古典 猪瘟、马流感、痒疫、口蹄疫、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 状脑病、牛白血病、牛结核病、养殖鹿科动物牛结核病12种 动物疫病及5种蜂病。 区域区划除上述所列疫病外,还有牛瘟、布病、伪狂犬病、兰舌病、 裂谷热、旋毛虫病、土拉杆菌病、水泡性口炎、西尼罗河热 、出血性败血症、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结节性皮肤病、非洲 马瘟、马媾疫、马鼻疽、委内瑞拉马脑脊髓炎、兔出血病、 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猪水疱病等30多种动物疫病 。区域区划 监测区(Surveillance zone):指在无疫区中及沿其边界为了将无疫区和感染区隔开而设立的区域。监测区根据 地理和气候条件及疫病性质而保证必要的面积,区内要

12、求实施先进的疫病监控计 划,不允许免疫接种。 缓冲区(Buffer zone):指在感染区内及沿边界采用相关疫病的流行病学措施,为防止致病病原进入无病 国家或地区所建立的区域。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免疫接种,缓冲区应强化疫病监 测和控制。 保护区(Protection zone):为保护无疫区的动物卫生水平而设立的区域,采取流行病学措施防止致病病原传 人无疫区,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免疫接种,移动控制和强化监测等。 控制区(Containment zone)当在无疫国/区域内局部爆发特定动物疫病时,为了降低对整个国家/区域的冲击 ,在发生所有病例的地区建立“控制区”。在建立“控制区”之前,“控制区”外

13、的无疫状况暂时停止,一旦 “控制区”清楚地建 立,“控制区”外的无疫状况随即恢复。 感染区(Infected zone): 指在某一确定区域,相关疫病的状态没有被证明达到规定的要求。无疫区模式图 (98模式)免疫无疫区非免疫无疫区缓冲区区域区划模式无疫区区域区划模式无疫区FREE ZONEFREE ZONEBUFFER ZONErailwaymajor roadriver动物疫病区域化模式BUFFER ZONEINFECTED ZONE实施区域区划应考虑的基本原则o要划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地区界线;“区域”的范围和界限应 该由兽医主管部门基于自然、人为或法律的界限来划定,并且通 过官方渠道公之

14、于众。o要有有效的兽医组织和管理机构,并按要求制定相关制度和动物 疫病防控措施;o对象疫病必须是法定报告疫病,要有合理有效的疫病临床及流行 病学监测体系和疫情报告制度;o兽医机构(包括实验室)应能提供完整、可信的关于区域的相关 文件记录;o要有必要的法律支持和资金支持;对区域的各种资源包括财政资 源、人力资源包括实验室的技术能力进行评估。(二)生物安全隔离区划 对于那些难以在国界或边界处控制其传入的疾病(禽流感),在整个国家水平或在一定区域水平建立和维持无疫状态是比较困难。在2003年6月WTO-SPS会议上,OIE提出了一种新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生物安全隔离区划(compartmenta

15、lisation)。(二)生物安全隔离区划 生物安全隔离区划(Compartmentalisation)是指一个国家用于对其国境内具有清楚卫生状况的动物群体进行定义和管理的一个过程。这种区域化模式是以企业为核心和基础的,即通过采取严格生物安全管理和良好饲养操作规范等手段,建设无疫生物安全隔离区(Compartment)。 生物安全隔离区的概念定义:处于同一生物安全管理系统中,包含 对一种或多种规定疫病卫生状况清楚的特定 动物群体,并对相应规定疫病采取了必要的 监测、控制和生物安全措施的一个或多个动 物养殖屠宰加工场所。 生物安全隔离区种畜禽场饲料厂商品畜禽场屠宰厂商品畜禽场设施设备t畜 禽 设

16、施设 备畜禽设施设备设施设 备饲 料设施设备设施设备畜禽饲料饲料设施备畜禽WHEN BUILDING WITH COMPARTMENTALISATION IN MIND!实施生物安全隔离区划需要考虑的7 个关键点1界定生物安全隔离区的原则 2. 生物安全隔离区与潜在感染源的隔离3有关生物安全隔离区定义的要点文件记录4. 疫病监测 5. 诊断能力和程序 6. 应急反应和通报 7. 对生物安全隔离区的监管和控制 区域区划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划的 区别1.区划模式不同区域区划适用于以地理基础为主(利用自然的、人工的或法定的边界)划分的动物亚群体;生物安全隔离区划适用于以生物安全管理和良好饲养规范为主所划分的动物亚群体。 区域区划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划的 区别2.区划结果不同区域区划 无疫区生物安全隔离区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