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保护的危机与措施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48270176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街区保护的危机与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历史街区保护的危机与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街区保护的危机与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街区保护的危机与措施(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类号: B F B中华建筑报/ 2 0 0 0年/ 1 0月/ 1 7日/第0 0 9版/从广州沙面建筑群看历史街区保护的危机与措施袁奇峰 李萍萍广州沙面是1 8 6 1年专为租界修建的人工岛,具有相当的文化和文物价值, 1 9 9 6年成为首批被确定为“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的西方古典式建筑群。 但长期以来社会和民间对历史街区不断蚕食和破坏的无组织性力量,远远大于有 组织的规划与保护和力度。 当务之急,必须探讨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实现保护资金的良性循环,使保护工作走出困境, 使历史街区得到有效保护。 在全国1 2个城市曾经有过的3 0个租界中,唯独广州沙面还拥有清晰的边界、 完整的格局

2、,还有可能恢复原租界历 史环境、对建筑群体进行整体保护。 沙面历史状况 沙面是广州市最早按照西方近代城市规划理论建设起来的社区。 规划在人工岛的东西长轴上设立了一条3 0米宽配有中心绿带的主街 沙面大街,结合南北向的五条街道及将整个 岛分割成大小不等的1 2个街坊,每个街坊又再细分若干建设地块。 建筑形式从古典主义到殖民式都有,建筑环境的欧陆风情颇有品味。 沙面成功的整体绿化设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条 件下,广州城市适宜环境建设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和可资借鉴的范例。 沙面保护现状 目前沙面的保护工作明显滞后于形势的发展。 长期以来社会和民间对历史性建筑不断吞食和破坏。 多年来由于过分强 调利用而疏

3、于保护投入,原租界建筑的不当使用和自然老化、 危化相当严重,以至再不拿出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保证足 够的资金投入,沙面建筑群的保护工作就会落空。 人为破坏:沙面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声誉有极高的商业价值。 许多驻岛单位,千方百计通过 “危房改造”,拆旧建新 ,增加使用面积,使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工作困难重重。 白天鹅宾馆填江造地3万平方米,严重改变了小岛用地形态。 近3 0 0米长的裙房和一沿江直达二层宾馆大堂的专用 高架车道,围住了沙面,使沙面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决定性的改变。 宾馆隔绝了沙面与珠江白鹅潭的景观联系。沙面滨水空 间向居民开放的特点和水天一色的风光不复存在。 1 9 9 5年,黄沙码头正式

4、建成,又填江造地7 9 8 0平方米,沙面珠江线滨水空间完全被占尽。 高约三层楼的高架 路对沙面有封闭作用,且破坏了原6 2 3路一河两岸的宁静,在尺度上更具破坏性。 在东岸,人民桥引桥覆盖了东部河道 约7 0 %的水面。 在东北角更是压住了沙面岛用地,几乎已经使沙面变成了半岛。 由于投资者对经济效益的过分追求,许多新建筑体量巨大,与优秀近代建筑在肌理和空间尺度上存在明显的分异,产 生大量“城市碎片” 。 新建筑一味低劣地模仿优秀近代建筑,造就了一大批 “如假包换” 的假古董。 另外,优秀近代建筑 的不当维修也严重威胁着优秀近代建筑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不当使用:优秀近代建筑的不当使用产生大量安

5、全隐患,许多优秀近代建筑的使用功能被改变、 空间被随意分隔。房 屋使用功能改变导致房屋负荷变化,随意分隔影响通风和保养,对建筑的破坏十分严重。 大量洋行、办公建筑被改为住宅。 在砖木结构的建筑中分隔厨房、 卫生间,或在室外搭建,产生大量安全隐患。建筑 密度极大,火险隐患极大。 沙面大街5 0 - 5 2号,原教会用房,因私拉电线导致火灾,整座大楼被烧成一个空壳。 自然老化:由于维修不足,材料严重老化,混凝土风化,天花脱落、 墙和楼板破损。 设备老化,管网陈旧漏水,化粪 池容量不足,空调等高耗能设备使动力负荷严重超标。 保护不力:一方面,优秀近代建筑的保护需要一个持续投入的过程,搬迁不当使用的单

6、位,重新安置居民,以及建筑 的维修、修复和保养都需要钱。 但是,目前政府难以保护投入足够的保护资金;而由于种种原因,使用单位又没有投入的 积极性。 另一方面,文物部门简单将保护单体建筑的政策、 法规应用在有相当规模的保护区。 只 “保” 不 “护”,不仅限制了 街区的发展,引起居民的反感,而且给保护的对立面 破坏性开发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沙面除作为文化遗存外,还是一个完整的、 生机勃勃的社区。 区内有近6 0 0 0居民、8 0余家单位和6 0 0 0余个 工作岗位。岛上所有的建筑都有机构和居民在使用,要求简化其功能,纯化环境显然是不现实的。 如此复杂的保护对象, 不可能简单地用保护单体文物建

7、筑的办法加以控制。沙面保护措施 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 的思想,而经济问题是实现保护和再利用中最关键的环节。 如何使保护资金的投入和产出形 成良性循环,是保护工作策划的着力点。 在现阶段,历史文化地区的保护往往超出地方政府的财务。 只有民间和社会力量成为保护的主体,对保护的投入才不 会干涸,保护才不会流于形式。 应制定积极的策略使保护规划更具可操作性,将保护工作融合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和各项计划中去。如此大规模 的保护工作也只能靠一种良性的、 社会能接受、 “投入 产出” 正常的机制来保证。 明确保护目标:首先要保护建筑物和综合体的物质躯壳。 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划分不同保护等级,实事求是地制订

8、保护 措施。通过对建筑遗存的独特性或相对价值的判断,进行有效的分类研究,确立相应的保护方向和方法,才有可能通过法 律手段加以实施。 争取保护资金:由于保护资金的需求量很大,政府不可能大包大揽,因此必须设定特殊政策,吸引民间和社会保护资 金投入,遏制优秀近代建筑的不断老化和危化。 由于沙面是按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建设的,目前又有许多国家的领事馆都设在这里。 政府只要通过认真的政策设计,重 新恢复传统的涉外商务功能,让投资者看到地区的前景,并将有限的资金用于环境改造,改善本地区的市政设施与公共环 境品质,就有可能吸引大量的民间和社会资金投入本地区建筑保护。 积极改善环境:建议在景观设计中采用风格性修复的方法,重点对外部空间的实质构成进行组织。 限定“沙面原岛” 范围,恢复 “水天一色” 景观,凸现 “欧陆风情” 特色,强调 “历史文化” 特征,恢复传统的步行 区特色,整治沙基涌设置停车场,使沙面形成为一个完整的、 具有欧陆风情的景观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