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复习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58380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7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复习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考纲呈现 1.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2.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主要内 容二、考点梳理与突破一 、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注意回忆联系前面所学知识)1.中华传统文化衰微的原因(1)内部原因:封建统治日趋没落(2)外部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2.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态度(1)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要坚持科学分析的态度和包

2、容性,借鉴和学习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博采众长。反对文化“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论”。(2)对待传统文化: 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坚持文化创新,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反对文化“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 复古主义”。 3、近代中国历史的结论:奉行“全盘西化”论或“ 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 4、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马克 思主义传入中国。二、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 1.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文化的代表:中国共产党以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 进方

3、向。 2.发展先进文化的含义 (1)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根本目标: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3)时代要求: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的。 (4)本质属性和核心内容: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社会主义文化“三个面向”是怎么体现先进文化与时俱进品质的 ?提示:“三个面向”是怎么体现先进文化与时俱进 品质的? 第一,面向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充满 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 第二,面向世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开 放精神的重要体现; 第三,面向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

4、主义文化创新精 神的具体体现。3. 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意义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 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4、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当代 中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归纳:如何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 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应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 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 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是什么?(基本内容)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精髓:以爱国主义

5、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2. 为什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但是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不会对文化的发展方向采 取放任态度 是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要求。 3.怎么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

6、风尚。思考:青年学生应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青年学生应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 自己;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 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 弘扬者和建设者 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自觉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 目标。 某中学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为契机,开 展多项活动: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习研究兴 趣小组,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和自学、讨论、交 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7、;精选了我国 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的红色经典歌曲 和红色经典文献,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唱“红歌”、 读“红典”活动;以改革开放成就为主题,开展研 究性学习和社会调查活动。 结合材料,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角度,说 明该校开展的活动对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 (10分)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角度,说明该校开展 的活动对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10分) 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习研究兴趣小组,开展 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 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 唱“红歌”、读“红典”等活动,有利于学生感受 和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2分) 以改革开放成就

8、为主题的相关活动,有利于学 生理解并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 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分) 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分)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文化 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 动力。 有利于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 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有利于培育文明风尚,推动社会和谐。2、怎么建

9、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培育“ 四有”公民 (2)主要内容: A、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原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 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 措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解决教育分布不均,实现教育公平 ,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大事。请运用文化 生活的知识,分析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

10、方式的不断变革 ,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重 视教育有利于文化传播,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3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 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重视教育,对于引导青少树立正确 的思想首先观念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3分)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 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教育通过对受教 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重 视教育,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3分)B、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国际竞 争的实质

11、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 力的较量。 措施: a.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b.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c.坚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 C、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措施: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 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 益的环境。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 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 ,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要大力发展文 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这 个点很有用) D、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学习小贴士 文化产业主要从事文化产品、服务的生产和销售 ;文化事业是非营利性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

12、业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3.重要途径: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1)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 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 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在这一活动中创 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3)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作新时期 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 才的必然选择。(江苏高考)“真情献社会,服务暖人心”。在抗震 救灾、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件和大 型活动以及日常的社区服务中,志愿服务已经并 将

13、继续发挥巨大作用。“志愿者”日益受人尊敬。 为更好地褒奖志愿者,有的地方打算将“有关单 位在招录公务员、招聘员工、招生时,同等条件 下,优先录用、聘用、录取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 的志愿者”写入地方法规;还打算推广“志愿者服 务卡”制度。持卡的志愿者还可以在指定场所购 物、参观、浏览时获得一些优惠。但上述对志愿 者褒奖的做法在社会上却引起了争议,有的赞成 ,有的不赞成。 对上述争议持怎样的看法?请根据“建设和谐文化 ,培育文明风尚的有关知识,结合志愿者的理念 说明理由。(8分)答案一:不赞成。志愿者理念的核心是奉献爱心 ,既然是奉献,就是不求回报。对志愿活动都给 予优惠或回报,有违志愿者理念。(4

14、分)建 设和谐化,培养文明风尚是需要全体人民参与的 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 择,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其重要途径。(4分) 答案二:赞成。社会对志愿者的精神和物质的奖 励是对志愿者的奉献行为的肯定和鼓励,有助于 让更多的人参与志愿者活动,在志愿者活动中逐 步培养奉献精神。(4分)建设和谐文化,培 养文明风尚是需要全体人民参与的伟大实践,是 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志愿服务 活动是培养文明风尚的重要途径。(4分) (考生从上述任一角度解答且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所得分数不超过满分8分) 归纳: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 (2)主要内

15、容: A、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3)重要途径: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4)主体看;要创新形式,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人人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 实践中,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5)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学习小贴士我们应联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希望工程”、“送温暖”、“手拉手”、“春蕾计划”、“贫困生救助”等公益活动,分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对每个公民的意义,增强自觉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意识。题眼突破1.正确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先

16、进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 这三者之间就其主要内容来说是一致的,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发展先进文化,就是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在侧重点上又有所不同,文化是相对于经济 、政治来说的,精神文明则是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而言的。2.和谐文化与先进文化 (1)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 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 会风尚为一体,反映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 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2)先进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 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 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影响人的精神和灵 魂,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否拥有先 进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