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割据与分立》课件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56916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割据与分立》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割据与分立》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割据与分立》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割据与分立》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割据与分立》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割据与分立》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割据与分立》课件1(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一、政治格局的特点三国鼎立 1. 三股力量的形成 中原地区的曹操脱颖而出:(原因) 政治: “挟天子以令诸侯” 经济:发展辖区经济(军屯和民屯) 人才:广招天下真才实学之士 军事: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基本统一北方 南方有寄居荆州的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辅政 江东的孙权:占据江东稳步发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2、三股力量的较量: 208年,赤壁之战中,刘备与孙权联合抗曹。 运用火攻,大获全胜 。 赤壁之战后,刘备进占四川,孙权进一步 扩展了东南的辖区。思考1: 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获全胜, 而在“赤壁之战”中却惨遭败北?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2、一、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二、曹操骄傲自满情绪。荆州初并,统 治未稳 三、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229年,孙权 正式称帝, 国号吴,定 都建业。221年,刘备 称皇,国号汉 ,史称蜀汉、 定都成都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魏魏蜀蜀吴吴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二、经济发展的特点区域经济的发展 1.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P44课本环境、劳动力、技术、政策、自然条件2.区域经济发展概况:曹魏:推行屯田,恢复北方生产,发展经济蜀汉:诸葛亮治蜀,发展农业(兴修水 利、开展屯田)、手工业(煮盐、织锦等), 开发南中八郡(云贵川地区),促进西南经济 发展与民族融合孙吴: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3、, 发展航运、山越出山,江南开发3.特点:因地制宜、注重经济的发展;开发落后地区,加强民族融合4.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地区间的 差别,为统一奠定了基础思考2: 从东汉末的军阀混战到三 国鼎立是进步还是倒退?三国是分裂而又富有生机的时代:1、比较稳定,符合民意。 2、发展经济,强盛国力。 3、区域统一,走向统一必经之路。 4、民族融合,共同促进社会发展。“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陈寿三国志武帝纪“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罗贯中三国演义 思考3: 为什么历史文献与文艺作品之间 有如此大的差异?曹操脸谱:臉譜上曹操用白抹臉,勾 本眉、細眼窩及臉紋,代表 人物性格奸詐、狡滑。在

4、京剧舞台上,曹操的脸谱一 直是个代表奸臣的大白脸,或 者说,曹操成了奸臣的代名词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 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 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 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 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 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 个英雄。” 鲁迅曹操总是抓住汉献帝不放手 ,企图躲在汉献帝的背后完成作皇 帝的一切准备。他把皇袍当作 衬衣穿在里面。-翦伯赞朝代发展线索朝代发展线索东东 汉汉吴吴魏魏蜀蜀西西 晋晋十十 六六 国国东东 晋晋北北 魏魏东东 魏魏西西 魏魏北北 齐齐北北 周周宋宋齐齐梁梁陈陈隋隋北朝与南朝第12课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魏 蜀 吴西 晋十六国东晋宋、齐、梁、陈南朝北朝一、政权

5、更迭:从三国到南北朝:二、时代特征: 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与民族大融合1、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开发:原因(前一课)表现 P462、民族融合: 概况: P47(少数民族汉化典型)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北魏巩固统治,立足中原的需要; 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内容:规定官吏俸禄,严禁贪污政治方面:三长制经济方面:均田制土地分给农民,农民交税文化方面: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P48作用:加快民族融合进程,推动北方少数民 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都做出 了重大贡献。民族融合的特点,意义P49江南得到开发原因q 北农南迁劳动力、技术 q 南方民族融合q 统治者重农政策q 南方相对安定q 自然因素第第1313课课一、隋

6、唐的建立一、隋唐的建立 隋文帝杨坚篡周建隋,定都长安(隋文帝杨坚篡周建隋,定都长安(581581年年)南下灭陈,重新统一全国(南下灭陈,重新统一全国(589589年年)隋炀帝杨广被杀,隋灭亡(隋炀帝杨广被杀,隋灭亡(618618年)年)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18618年)年)唐高祖李渊唐高祖李渊隋文帝杨坚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隋炀帝杨广御史御史 大夫大夫丞丞 相相太太 尉尉奉奉 常常郎郎 中中 令令卫卫 尉尉廷廷 尉尉典典 客客宗宗 正正少少 府府太太 仆仆皇帝皇帝治治 粟粟 内内 史史秦汉时期秦汉时期中央政权机构中央政权机构二、隋唐制度的创新二、隋唐制

7、度的创新1 1、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和和政事堂政事堂( (官制)官制)皇帝皇帝中中 书书 省省草草 诏诏尚书尚书 省省执行执行门下省门下省审核审核吏部吏部户部户部礼部礼部兵部兵部刑部刑部工部工部皇帝皇帝中中 书书 省省尚尚 书书 省省门下省门下省吏部吏部户部户部礼部礼部兵部兵部刑部刑部工部工部表示上下隶属关系表示上下隶属关系表示政令下达程序表示政令下达程序根据隋唐三省六部制示意图根据隋唐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分析新制度优势分析新制度优势相权一分为三,加强皇权; 分工明确,相互制衡, 既提高了政务的工作效率,也防止大臣独断专行。现在的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中公众已经成为我

8、国社会中公众 择业的一条主渠道而为人们所关注。择业的一条主渠道而为人们所关注。“公务员公务员” 这一职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这一职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仕途仕途”。“公公 务员考试务员考试”是今天人们进入仕途的唯一合法的途是今天人们进入仕途的唯一合法的途 径。我国古代政府也比较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和考径。我国古代政府也比较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和考 核,核,你知道隋唐以前的统治者是如何选拔官吏的你知道隋唐以前的统治者是如何选拔官吏的 吗?吗? 春秋以前,春秋以前, “ “世卿世禄世卿世禄”制度。制度。 战国时,战国时,辟田与军功辟田与军功。 汉代时,汉代时,察举、征辟察举、征辟制度。制度。 魏晋南北朝

9、,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九品中正制度。制度。 二、隋唐制度的创新二、隋唐制度的创新2 2、科举制科举制( (选官制度)选官制度) 含义:含义:一种通过一种通过分科考试分科考试形式选拔官员的制形式选拔官员的制 度,初创于隋,健全于唐。度,初创于隋,健全于唐。 科目:科目:唐时,常设唐时,常设明经、进明经、进 士士两科,进士科难度最大两科,进士科难度最大 影响:影响:科举制是科举制是古代中国官古代中国官 员选拔制度的一次员选拔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重大变革 完善:完善:隋唐以后不断发展完善隋唐以后不断发展完善 ,沿用至清末沿用至清末隋唐之前是以隋唐之前是以推荐推荐为主为主, ,隋唐以后是以隋唐以后是以考

10、试考试为主。为主。政治政治: :用人之权收归中央用人之权收归中央, ,门阀势力受到有效抑制门阀势力受到有效抑制, ,加强中加强中 央集权央集权社会社会: :庶族人才的参政广开门路。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庶族人才的参政广开门路。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文化文化: :大大繁荣了唐代文化大大繁荣了唐代文化, ,出现了唐诗璀璨出现了唐诗璀璨, ,散文重振的散文重振的 辉煌现象。辉煌现象。为什么说科举制的实行是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为什么说科举制的实行是中国古代官员选拔 制度的一次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重大变革? (宋代绘画)(宋代绘画)科举考试图科举考试图, 反映了科举考试的反映了科举考试的 情景,举子们应考情景,

11、举子们应考 ,一大早就赶往考,一大早就赶往考 场,监考人要点名场,监考人要点名 盘问,查对证件,盘问,查对证件, 外面还有严兵把守外面还有严兵把守科举考室。科举考室。这是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房这是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房 间很小,密密麻麻地并排在一起,考生考试,间很小,密密麻麻地并排在一起,考生考试, 甚至吃喝起居都在房间里,三天不能出来甚至吃喝起居都在房间里,三天不能出来科举是分科举人的意思。它分院试、乡试、会试、 殿试四级考试。院试由县、府、省主持,及格者称 秀才。乡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主考由朝廷委派, 参加者须是秀才。乡试及格者称举人。会试在乡试 的第二年二月举行,由礼部主持,及格

12、者称贡生。 殿试由皇帝在皇宫大殿亲自主持,中者称进士,第 一名为状元。 从科举取士人员的情况来看,康有为曾经指出,戊 戌变法前,全国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考选“ 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 ,人选者只有千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 选者只有万分之一。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 心,精神畸型,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 受害者。626年继位 以隋亡为戒 宽政安民、轻徭薄赋P55 知人善任 、虚心纳谏 开明平等、民族交融 贞观之治 表现:P57“无字碑”为何无字,千 多年来,人们对此有种 种说法,主要有五种: 一说功高德大无须说, 二是自知罪孽深重不便说, 三是功过

13、是非留给后人说, 四是称谓不统一不便说, 五是信奉佛教万事皆空不 用说。 唐玄宗 前期承贞观国策 革除弊端、好贤纳谏 重视生产、减免徭役 开元盛世 晚年 昏庸荒怠、怠问政事, 宠信佞臣, 朝廷政治日益败坏。 安史之乱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布达拉宫藏族的祖先吐蕃杰出首领向唐朝求婚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统一全藏唐蕃会盟碑拉萨大昭寺一、向西的交流丝绸之路的全盛 1.丝绸之路概况: 西汉张骞、唐全盛(路线及原因P59)2.中外交往的盛况: 交往人员: 政府派遣的使团、留学生(学习唐政治 经济制度,传播唐文化);西域、大食、 波斯、天竺等国商贾、僧侣尤其是中亚 的粟特人 (重要媒介) 交往物品P60 交往中心P61二、向东的辐射东亚文化圈(朝、日) 1.含义:P63 2.辐射途径:主要通过使者留学生 3.辐射内容:政治制度、儒学、汉字、 中国化佛教、建筑、天文历法、 生活习性- 4.辐射特点:广泛吸取唐文化,消化创新三、唐文化地位与特色 地位:宽容开放、博大恢弘的世界深远影响 特色:吸收、融会外域文化,辐射传播儒家文化1、一个国家只有经济文化先进才能对国外产生 强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2、对外开放,充满活力;闭关自守,停滞落伍。 3、国家和民族不管强弱均有所长,既要传承优 秀的传统文化,又要与其他民族相互交流、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