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复习提要一测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56480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125 大小:70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复习提要一测量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初中物理复习提要一测量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初中物理复习提要一测量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初中物理复习提要一测量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初中物理复习提要一测量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复习提要一测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复习提要一测量(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复习提要一 测 量一)长度 1. 定义:物体的长短。2. 长度单位: 1)国际单位:米(m) 2)常用单位: 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微米(m)3)换算关系: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3.测量工具1)基本工具:刻度尺2)常用工具:三角尺、卷尺、游标卡尺 4.刻度尺要素1)量度范围:起始读数与最大读数之间 的范围,即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2)最小刻度:相邻刻度之间的长度,即 能达到的准确程度。5.刻度尺使用方法选择:根据被测物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 刻度尺和合适的测量方法;贴近:刻度尺的刻度与被测物体贴近;放正:刻度尺不能歪

2、斜的放在被测物体上 ;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物体一端对准 ;正视: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垂直;估读:读数时,要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6.测量结果的表示:准确值估读值(有且仅有一位)单位7.特殊测量方法1)以厚测薄:纸张厚度、细铜丝直径 的测量2)以直代曲:曲线的测量、圆柱体直 径的测量3)长度平移:圆锥体高的测量二)体积1.定义: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2.体积单位1)国际单位:米3(m3)2)常用单位:分米3(dm3)、厘米3(cm3)、 升(l)、毫升(ml)3)换算关系:1m3=1000dm3 1dm3=1000cm3 1l=1000ml 1l=1dm3 1ml=1cm33.测量工具:量筒

3、、量杯、溢杯4.量筒使用方法1)放平:量筒要放在水平桌面上 ;2)相平: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 面最低处相平。5.固体体积的测量方法1)规则固体用刻度尺测出所需的长度,利用体 积公式进行计算。2)不规则固体先在量筒中注入一部分水,记下水 面读数V1,然后将被测物体用细线栓住 放入水中,再记下水面的读数V2,两次 读数之差V=V2-V1,就是被测物体的体积 。三)时间1.定义:两时刻之差。2.时间单位1)国际单位:秒(s)2)常用单位:时(h)、分(min)、毫秒(ms)3)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h=3600s 1day=24h=1440min=86400s3.测量工具:

4、钟表四)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质量单位1)国际单位:千克(kg)2)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3)换算关系: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3.特点: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属性 ,不随物体位置、形状、状态的 变化而变化。4.测量工具:天平(托盘天平)5.天平使用方法1)调节:放平、归零、调平衡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零刻度 处;旋动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刻度板中央(静态判 断)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动态判断)。2)测量:左物右码、加砝码、移游码将被测物放在左盘;在右盘增减砝码;当最小 的砝码也不能使天平平衡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 衡。

5、3)读数: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所示质量4)注意:三个不能不能超过天平的测量范围;不能将潮湿 的、腐蚀性的、粉末状的物体直接放在天 平托盘上;不能直接用手取用砝码,要用 镊子夹取。五)误差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不可避免的差异2.来源:测量工具、测量人、测量方法3.特点:只能减小,不能避免4.减小方法: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L=(L1+L2+Ln)/N L1 Ln为符合测量要求,单位一致的测量 值;L与L1 Ln的精度相同。初中物理复习提要二 运 动一)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 物体位置的变化。2.参照物:被选作为标准的物体( 假设为不动的物体)。机械运动中,物体的运动和静 止

6、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二)匀速直线运动定义: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化 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三)速度1.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 3.单位1)国际单位:米/秒(m/s)2)常用单位:千米/时(km/h)3)单位换算:1m/s=3.6km/h4.公式:v=s/t5.比较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路程时间都不同,比较单位时间内通 过的路程。初中物理复习提要三力的概念一)力的初步知识 1.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1)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2)受力物体:受到力

7、的物体。力不能脱离施力物体、受力物 体单独存在; 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2.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由运动到静止、改变速度大 小、改变运动方向2)改变物体的形状(或使物体 发生形变)力的作用效果不是相互的!3.力的测量1)国际单位:牛顿(N),简称:牛2)测量工具:测力计(弹簧秤)原理: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 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使用:不能超过测量范围;测量前 先调零。4.力的图示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2)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 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大 小:用线段的长度、标度表示;方 向:用箭头表示;作用点:用线段的起点表示。二)力的合成1.合力:一个力的作

8、用与几个力的共同作用 完全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 求几个力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大小:同向相加F=F1F2反向相减F=|F1F2|方向:与较大的力相同。三)二力平衡 1.平衡力:使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两个力。2.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 上(同体),二力大小相等(等值), 方向相反(反向),作用在同一直线 上(共线)。3.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四、惯性定律1.历史回顾亚里士多德:只有力的作用才 能使物体保持运动。伽 利 略:根据“斜面实验”得 出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牛 顿:力是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的原因。2.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

9、动或 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3.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 静止状态。初中物理复习提要四具体的力一)重力1.定义: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施力物体:地球受力物体: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 。2.重力三要素大 小: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 正比 G=mg g=9.8N/kg; 方 向:竖直向下; 应用:重垂线; 作用点: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 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二)摩擦力1.滑动摩擦:发生在接触面之间的阻碍物体 滑动的现象。 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 影响因素

10、:压力大小,接触面性质、接触面 粗糙程度。 2.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 动时产生的摩擦。 特点:在相同压力的情况下,滚动摩擦要比 滑动摩擦小得多。 3.静摩擦:阻碍物体运动趋势的现象。4.摩擦力的方向: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 5.改变摩擦大小的方法1)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 接触面粗糙程度、改变接触面性质2)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 接触面粗糙程度、改变接触面性质、 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三)浮力1.定义: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 上托的力。 2.产生原因: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上下表面 的压力差。3.浮力三要素大 小:F浮=液gV排方 向:竖直

11、向上作用点:浮心从密度判断浮沉状态从受力判断运动状态r物G物上浮, 最终漂浮r物=r液悬浮F浮=G物静止, 始终悬浮r物r液沉底F浮l2省力 费距离铁皮剪刀、 独轮车等臂 杠杆l1l2不省力 也不费力普通剪刀、 天平费力 杠杆l12fff时 , 物距变 大, 像距变 小, 像变小 。u=2fv=2f倒等实 缩小像和放大 像的转折点f2f倒大实幻灯机/u=f/平行光 实像和虚像的 转折点 uf/正大虚放大镜/初中物理复习提要九热 学一)温度1.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非国际单位定标:0冰水共存物的温度; 10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1 0100等分成100份, 每一份就是1

12、。3.工具:1)温度计a)构造:一根内径细而均匀的玻璃管,下方有 一玻璃泡,内装适量液体煤油、酒精、水银b)使用:玻璃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读数时 不能离开待测物体;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2)体温计a)测量范围:3542 最小刻度:0.1b)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一弯曲细管,受冷 时水银从此处断开。二)热膨胀一般物体都有温度升高时膨 胀,温度降低时收缩的性质。在 相同条件下,气体膨胀程度最大 ,液体次之,固体最小。相同条件:初始体积相同变化温度相同三)物态变化蒸 发沸 腾共同点定 义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 化现象。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的汽化现象。发生条件任何温度达到沸点,且要继续吸热发生

13、部位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和内部剧烈程度平 和剧 烈温度变化温度降低,有致冷作用温度不变影响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液体表面气压共同点都要吸热,都是汽化现象四)热传递1.现象: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 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2.发生条件: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 分存在温度差。结束条件: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 分温度相同。3.三种方式传 导对 流辐 射不 同 点定 义热从温度较高的部 分沿着物体传到温 度较低的部分依靠液体或气 体的流动来传 递热的方式热像光一样沿 直线向外传播 的方式特 点物质本身不移动气液特有的传 热方式 物质本身发生 移动不需要

14、介质 可以在真空中 进行影响 因素材料、温度差、传 热面液体或气体的 流速物体温度、表 面颜色、 光滑程度五)热量、比热1.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1)单位:焦耳(J) 简称:焦2)物体吸收(放出)的热量与升高(降低)的温度、 物体的质量、物质的种类有关。3)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发现:1千克水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为4.2103焦。2.比热: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每升高1吸收 的热量。1)特点: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 物质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变化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无关。2)定 义 式: 3)单位:焦/(千克) 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 度4)水的比热:4.2103焦

15、/(千克) 表示:1千克水 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需要吸收(或放出) 的热量为4200焦。5)水的比热较大,对气温有调节作用,可 以用来做冷却剂。3.热量的计算初中物理复习提要十电 学一)简单的电现象1.带电: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物 体带了电。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1)两种电荷: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2)正负电荷的规定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3)电荷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4)验电器: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3.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如

16、: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及各种酸 、碱、盐的水溶液等。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 水、糖水、酒精等。二)电学基本物理量1.电量Q: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C 简称:库2.电流I:每秒钟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规定正电荷 定向移动的方向2)单位:安培A 简称:安3)公式:I=Q/t 1A=1C/s4)工具:电流表特点:相当于一根导线,即R=0观察:2个量程,3个接线柱使用:串联;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 负接线柱流出。注意:不能超过量程;正负接线柱不能 接反;不能直接并联在电源或用电器的两 端。 5)效应:热效应、磁效应、化学效应3.电压U:使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 电流的原因。1)单位:伏特V 简称:伏2)工具:电压表特点:相当于断路,即R=观察:2个量程,3个接线柱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