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心灵-江门基础教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56135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22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心灵-江门基础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心灵-江门基础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心灵-江门基础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心灵-江门基础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心灵-江门基础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心灵-江门基础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心灵-江门基础教育(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一、教育的困惑学生为啥越来越难教 二、现代教育的班主任角色内涵和角色定 位 三、心理健康教育对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四、当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五、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 法和特点 六、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七、班主任如何通过班级心理辅导开展心 理健康教育2一、教育的困惑学生为啥 越来越难教 1案例:一位新教师的独白 当我刚刚从师范毕业走入学校开始执教时, 我感到兴奋和自豪,我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 领路人,他们在我的引导下,喜欢学习,探 索和发现。可是事实却让我非常失望!我现 在是如此讨厌我的工作;我的学生常常不听 我的管教,很多学生厌学,不守纪律,说慌 ,打架,漏交作业,

2、不求上进,得过且过。 学校只要求我们班考出成绩,不关心我们班 同学的具体情况。我简直看不出这样一辈子 当教师有什么意思。32学生“难教”的表现与原因 表现: 经常违规,违纪 攻击别人 伤害自己 原因:时代发展了,学生变化了, 而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 仍然没有变化。 对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4二、现代教育的班主任角色内涵 和角色定位 (一)班主任角色内涵 班主任这一教育角色,是伴随着班 级授课制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 现代教育提出了培养人“成为一个完 善的人”的目标,班主任则责无旁贷 地担负着教书育人双重角色。5 现代教育要求班主任的育人工作必 须以完整的人为工作对象,以满足 每个学生的充

3、分发展以及促进未来 社会的健康发展为工作目标,准确 把握21世纪人才的心理健康素质、 当今学生的心理动态以及个性化德 育工作的艺术,充分体现人本主义 的教育思想,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 工作职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6(二)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班主任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的角色之一 ,应该是三种角色的集合:教师角色 、班级管理者角色、心理辅导员角 色。 班主任与教师的个性品质,有较多相似 ,与心理辅导员的个性品质相对有差异 。 在现实生活中,同一个班主任对应着同 一个群体。 班主任如何恰到好处地扮演每种角色, 做到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仍是个 问题。7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 管理者角色与心理辅导员

4、角色 的冲突问题。 比如,有些班主任遇到班里的 某个学生违犯校规的事情,常 常出于维护班级名誉,给以较 严厉的批评,但这样可能忽视 心理问题的疏导。8 其实角色冲突的矛盾隐含着角色互 补的统一。认真分析角色冲突的原 因,理论上还是德育与心理教育的 着眼点和方法论问题。 德育旨在塑造完美的品德,心育旨 在塑造完美的人格; 德育是一个道德内化的过程,心育 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 德育的核心是人生观问题,心育的 核心是发展问题。 9 继教师角色和管理者角色之后 又提出一个心理辅导员角色, 就是要为解决学生的发展问题 找到一个科学的解决途径。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实际上就是解决学生在成长过 程

5、中的发展性问题。10三、心理健康教育对班 主任素质的要求 (一)教育观念 (二)知识经验 (三)心理素质11(一)教育观念 首先,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 目的上看,目前最大的误区在 于: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现在 学生心理不健康,所以要对他 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12 按照艾里克森的观点,不仅是 青少年阶段,人生每个阶段都 有“危机”和需要完成的发展任务 ,这些“危机”得到顺利解决,就 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如果没 有解决这些“危机”或没有完成该 阶段的发展任务,个体的心理 发展就会出现迟滞或出现各种 各样的问题。13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也是解 决这些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帮助他们适应社

6、会并为以后的发展 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从工作内容上看,班主任工 作不仅是建设、管理和培养优秀班 集体,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班集体活 动,渗透以德育为主导,以心理健 康教育为基础,以智育为主干,以 体育和美育为双翼的教育。14 最后,从角色定位上看,班主 任不仅是班级里的教育者、领 导者、管理者,活动的组织者 和参与者,更应该是学生的良 师益友和“心理保健医生”以及行 动的示范者和榜样。 15(二)知识经验 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学 、教育学知识是班主任科学、 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 础和前提。16 通过学习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的 理论和方法,班主任一方面可以更 系统、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学

7、生身 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提供适合 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使班主任工 作更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另一方面,还为开展教育科研和自 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7 同时,具有丰富的班、团队活 动和班级管理经验是班主任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长处 ,但班主任也不能仅仅停留在“ 经验”的层次上,必须通过学习 新的知识和反思过去成功或失 败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 力。18(三)心理素质 首先,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是 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潜移默化 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教师 自身的心理健康难免也会出现问 题。19 我们在呼吁社会对教师多一 些理解和多一份关爱的同时 ,也

8、要注意培养教师自身的 修养和自我调节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自我调节 ,改善心理环境,保持心理 健康。20 其次,班主任坚定的职业理想或职 业信念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 前提。 职业理想或职业信念的核心是对教 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爱,即“师 魂”。 如果教师没有对教育事业和对自己 学生的爱,只能称其为“孩子王”、“ 教书匠”,就不是一名合格的“人民 教师”,更谈不上有效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21 再次,班主任良好的职业道德 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动 力。 一名优秀教师要有对教育事业 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及 良好的职业道德,即“师德”。 有了这些,才能矢志不移,克 服困难,完成所肩负的教

9、育使 命。22 最后,班主任的人格特征是有效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除了要具 备上述基本条件以外,还应具备适合自 己职业的独特的人格特征。比如;热忱 关怀、真诚坦率、胸怀宽阔、作风民主 、客观公正、自信自强、耐心自制、坚 韧果断、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成就取向 的人格和人际取向的人格以及魅力和组 织才能等等。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具 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正确的自我意识。23四、当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班主任要深刻认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 律。 如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不 平衡性、稳定性和可塑性、个别差异性 等,特别要深刻认识中学阶段的青少年 由于性成熟带来的一系

10、列生理、心理变 化。 要及早做出正确判断,采取果断措施、 防止可能产生的问题。24(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人的心理健康是指在知、情、意、 行方面持续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 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愉快的情 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 好的性格、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应具有以 下特点:自尊、自强、自爱、自知 、自持、自制。25(二)学生心理偏差的几种表现 (1)学习问题 学习问题所占比例在学生中为 各类问题之首。 学习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是学习 焦虑、学习疲劳、厌学症、学 习困难和考试焦虑等。26(2)家庭关系问题 家庭关系方面的问题属于影响 学生心理健康的较恒定的因素 之一

11、,问题集中在与父母关系 紧张、对父母有内疚心理、单 亲家庭子女的特殊问题三个方 面。27(3)人际交往问题 现在有些学生缺乏最起码的交往能 力,如事事处处以“我”为中心,对 人苛求,好嫉妒,爱猜忌别人;拉 帮结伙,攻击他人;胆小羞怯,不 善与人沟通等等。 这些不当方式都会给他们的日常生 活及未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中学 生的交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 面:同学相处、朋友相处、早恋等 。28(三)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评价 思考: 问题发生率:比例有多大? 问题的表现: 是障碍问题?还是 发展问题? 问题的原因: 是指向学生?还是 指向环境?291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王极盛教授的调查结果: 强迫现象:

12、33.2% 偏执多疑: 24.8% 敌对: 23.1% 人际关系敏感: 31.4% 抑郁:32.6% 学习压力感:36.6% 焦虑:28.6% 适应不良:34.6% 情绪不稳定:35.7% 心理不平衡:33.4%30王卫红,赵淑兰的调查结果: 冲动倾向:20.9% 对人焦虑: 19.5% 恐怖倾向:18.5% 身体症状: 12.8% 学习焦虑:11.9% 过敏倾向: 11.8% 自责倾向:8.8% 孤独倾向:3.1% 问题思考: 如何看待心理测验的结果?312学生心理问题的分类 心理成长问题: 人格系统健康正常,因发挥自 身的潜能而产生的问题; 心理失调(适应)问题: 人格系统健康正常/基本正

13、常, 因遭受挫折难发自控调节而产 生的心理问题;32 心理障碍问题: 因人格有缺陷而引起的心理问 题;分为近常态(焦虑,孤独 )与近病态(各种神经官能症 与人格障碍) 心理变态问题: 因人格严重病变而引发的精神 分裂症。333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人际关系紧张: 师生关系问题/ 亲子关系问题/ 同伴(同学)关系问题/ 异性交往关系问题;34学习方面的问题: 学习压力过大 厌学问题 (中学生厌学者占34.3%) 学习困难问题 (学习基础差的中学生占40%) 学习障碍问题35自我方面的问题: 自我评价发生偏差/ 自我体验发生错误/ 自我控制能力差。364学生心理问题的起因 外部环境原因 社会消极

14、影响 如社会不良风气/“一切向钱看”/大众 传媒中不健康的内容等 学校教育的不当(错误的教育观念 与教育方法引起) 不良的家庭教育37学生自身的原因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的断乳期”。 “心理断乳期”的心理特点: 身体发育逐步成熟与心理发育 不成熟产生了矛盾。 主要表现: “成人感”的产生。38 对自我形象的关注/渴望得到成 人的待遇/对成人的模仿等。 闭锁性与孤独感。 逆反心理。 表现为想摆脱家庭,学校的束 缚,摆脱成人的管教,以不赞 同,不合作甚至敌视的态度对 待师长,故意反抗他们。395儿童成长的压力(少年阶 段12岁以上) 儿童压力主要来源:功课+期望+人际关 系。 儿童压力主要表现: 独

15、立的压力:这是成长的必经阶段,面 对转变的适应亦可产生压力。 人际关系的压力:如何融入朋友圈子中 ,被朋友接纳,满足朋友对自己的要求。 与父母沟通的压力:追求独立却得到父 母的理解,两代人的矛盾会产生巨大的压 力。406. 对学生心理问题评价的小结 目前对学生心理问题的估计普遍偏 高。 我们认为: 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心理成长与 心理适应问题,少部分学生有心理 障碍问题,极少学生有心理变态的 问题。 学生心理问题与其成长压力过大有 关,是外因与内因作用的结果。 41五、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的内容、方法和特点 (一)内容 学习指导。 消除学习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动机,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 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良好的学习 态度和习惯,这是班主任进行心理 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42生活指导。 班主任应从帮助学生合理安排 业余时间,从形成理性的消费 观念入手,培养学生的独立意 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高尚 的道德情操。 让学生的生活远离阴影,远离 低级趣味,充满生机和充满希 望。 43人际关系指导。 班主任应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人际 交往态度、人际知觉能力和人际交 往能力,避免和改善人际冲突、自 我封闭、自卑、孤僻等不良的人际 关系。 另外,人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