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语文考点及对策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56045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44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中考语文考点及对策1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上海中考语文考点及对策1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上海中考语文考点及对策1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上海中考语文考点及对策1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上海中考语文考点及对策1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中考语文考点及对策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中考语文考点及对策1(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上海语文中考考点与对策(一)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文章(某段或某 情节)内容。 (二)把握文章内容, 提炼文章主题。 (三)明确详略,把握中心与材料的关系。 (四) 理解标题、段落、关键语句含义及 作用。 (五)欣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人物形 象、语言、表现手法等。 1、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文章(某段或 某情节)内容。【几种类型】叙事为主的文章:叙述事情的经过写人为主的文章:人物做了什么写景状物的文章:从几个方面描写事物的特 点【概括方法】A 概括法:(记叙段落)记叙了人 时间地点情况下做 + 结果(注意 原文强调的是什么)。(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 特征B 提取重组法:把原文中出现的,表达

2、主要内容的短语组合成句。【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 1、概括某一部分的内容 例:(2005年中考题)刘老师刘老师在 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刘老师笑谈残腿;(1 ) (2) ;刘老师赞赏 、鼓励学生。 解题思路:记叙文概括段意常用的句型是:“ 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2、找出与某个句子相呼应(对应)的语句例:(2007年中考试题)老海棠树:从 第四段中找出与地(5)段画线句“可这回奶 奶不要我帮”相照应的句子 。 解题思路:“相照应”、“相呼应”意思是前后 两句话指的内容同一方面;或者表述的情节 、情感相近、相反,互为铺垫。(1)首先弄清画线句的含义;(2)然后根据提示在画线句前或后找;(3)再次比

3、对这两句话之间是否存在一定 的联系。3、捕捉段落之间路标性的词语和句子 例:(08期末测试普陀卷)文章主题可分为 两个部分。连接两部分的一个重要的词是 。 解题思路: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常常可以 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这些词语大多是带有修饰性的形容词和副词 。 过渡句一般出现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过渡 词一般出现在过渡段中。4、分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例:(2007年中考试题)老海棠树) :第2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在 文中的作用是 。 解题思路: 1 (考点) :段落的作用(内容+结构) 2:内容即概括段意(方法有3:抄原句、 提取重组、自己概括),段意要联系中心 3:结构作用有6:总起

4、下文 承上启 下(过渡)前后照应埋伏笔作铺垫 总结全文(可用排除法筛选)(二)把握文章内容, 提炼文章主题。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一般有: (1)标题入手,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 (2)事件或情节入手,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 上归纳中心 。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 能直接揭示中心。 (4)从人物描写入手。 (5)从反复出现的词语入手。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其实就是在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塑造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因此在概括文章主 题是注意上升到普遍性。 1、直接概括全文(某一段落)的主题(作者 的思想感情)。 例:如(09届阅读P73轻轻掩门的一声清 响)通读全文,

5、说说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 。 解题方法:把握表现文章主题的基本方法有 五种,此文可以选用其中两种,概括情节把 握主题;捕捉开头结尾处议论抒情的语句。2、根据文章主题,概括情节 例:(2006年中考题孩子和书)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她的“善良、真诚”在全文中的 表现 解题方法:单纯考概括主旨的题目在大型 考试中比较少见,一般都与表达主旨的五种 方法结合起来考。 解答此类题(1)明确主题的含义。 如:善良真诚是指心地好,乐于帮助别人, 对人真心不虚伪。 (2)根据主题概括材料。无论详略。 (3)用规范的句型表达完整。 3、分析标题的含义 例:(2002年中考题亲近自己的双腿 )从全文看,题目“亲近自己的

6、双腿”的含 义是 。 解题方法:记叙文的题目常常精炼而准确 地概括文章的主题。除了直接表达主题外 ,很多题目往往一语双关,很含蓄点明主 题。 解答此类题(1)了解题目传递出的表层含 义。线索、情节、行文内容。 (2)分析深层含义,即本文要 表现的主题思想。 讨论文章开头结尾的作用 例:(08期末静安卷)赏析文章的结尾? 解题方法:记叙文的结尾经常通过抒情和 议论,直接、间接地点明文章的主题。从 此入手就可以答题。 (1)在表达内容上的作用。点明主 题,升华主题 。 (2)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结上文; 前后照应或首尾呼应。3、明确详略,把握中心与材料的关系 (1)分析材料安排的理由 例:(08

7、期末测试普陀卷)从文章选材的角度看 ,第四段划线部分似乎有损于“父亲”的完美,作 者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 解题方法: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只是角度不同 罢了。这一内容有力地表达了“多年父子成兄弟” 的主题,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 解此类题(1)先概括材料,主要写了什么,从什 么角度来写的。 (2)再分析与中心之间的关系,能否 表达主题。 (2)材料详略安排的理由 例:本文题为“擦鞋童”,但文章主体却围绕“我”的小外甥来 写,具体来说写了他疯玩不肯回家、不肯理发穿袜子、常弄 破衣服、 、 、 等几件事,作者这样 写的目的是 和我儿子比赛吃冰棍 贪玩忘记买酱油 做化学试验却烫伤自 己的腿 通过对“

8、我”外甥的描写,反衬出小男孩在本该拥有亲人呵护 的年龄却过早地品尝了生活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这样的孩 子的命运的同情、忧虑和思考。 解此类题一定要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再分 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 (3)分析人物、情节在文中的作用 例:(09届阅读P93小扇轻摇的时光文中有关冬英这一 人物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 解题方法:从人物、情节是为主题服务的角度上去考虑。6.表现手法:对比、象征、衬托、铺垫(伏笔)、设置悬念、前后 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情景交融【鉴赏】 小中见大:本文从我们所熟知的入题,抓住的 特点,让我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 。(或从平常小事中体

9、现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或从平 常小事中表现出美好的精神品质。) 对比:本文巧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 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或 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出。 象征:本文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抓住了与相 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更好地达到了 表现的目的。 巧合:本文巧妙地运用了巧合,既在读者的意料 之外,却又在生活的情理之中,很好地表现了主题,令 人读后不免颔首称许。 抑扬:本文运用了抑扬之法,作者的本意是,而先 ,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使所表现的对象 更丰满,更鲜明。 衬托:本文运用了衬托之法,用的衬托的 ,使作者对自己的表现对象的表达意图更明确地呈 现在读

10、者面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烘托:本文大量运用环境烘托,把表现对象的心理 ,放在一个的环境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 界,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托物言志: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紧 紧抓住的的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 了作者的理想(或人生观或生活态度或精神品质) 。 卒章显志:本文运用了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层层铺叙 ,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令人有恍然大悟之 感,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 悬念:本文巧妙地运用了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先把 抛给读者而又并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 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自己主题的目的 。7.描写的方法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

11、心理(细节)描写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角度:正面、侧面例题:2001年16题第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1) (2) 答案:1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2表现了当时农 民的蒙昧(农村的落后、闭塞)原文:莺飞草长的阳春三月,浙江义乌西乡山区的天气 还相当冷。质朴的山民,还穿着一冬未经洗涤的老布棉 衣,晒着太阳聊着重复了几代人的老掉牙的话题,唯一 的变化就是脑后的辫子成了稀有品种。当晚霞在西山梁 上一消失,村庄便由沉沉的黑夜主宰了一切,死寂得只 听见偶尔的狗吠。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交代背景、推动情节发展 、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思想感情、突出文章中心。 8.记叙文的语言:具体、生动、形象

12、开放性题目【题型】 1、根据上下文情境,补写相关内容。 例1:2002年亲近自己的双腿17题 第段中 的省略号省略的是“我”的心理活动。请联系上 下文,把“我”心里想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例2:2003年成全一棵树23题 第段写道: “他百感交集。”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 导,请为他设计一段独白。【独白:戏剧、电 影中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 20字左右)(2分) 例3:2004年最完美的礼物 22题 第10段画 线句“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着对大刘 叮嘱了什么”.根据文意,写出教授叮嘱的内容(2 分)思路:根据上下文揣摩情境、语言符合人物特点(身份、 性格、情感等

13、)例1原文: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 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我觉得我很不人道,我 刚30出头,有130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我的喉咙有些发干, 心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 说,不要再蹬了,我走着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 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 洁的东西。 思路1:寻找上下文2:揣摩情境:“我”和车夫的对比(“我”?他?)不安、内疚、 歉意 示例:(1)却安坐在车上,让一个年龄几乎和自己父亲差不多的残疾 人来拉车,这怎么好意思?(2)而他已经五十多岁,又只有一条腿,我怎么能心安理

14、得地 让他来拉车?例2原文:他一下子怔住了。他百感交集。许久许久,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 面前。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母亲。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 。 思路1:寻找上下文2:揣摩情境(1)残疾儿子著名作家(身份)(2)一脸得意一下怔住噗通跪下终于明白( 行为)(3)儿子的秘密母亲的呵护感激母亲、赞美母 爱(情感) 示例:(1)母亲啊母亲,我原以为只要我不说出来,就没有人会知道 我的秘密。没想到您每天注意着我,也只有您能揣摩到儿子心灵的 深处。(2)原来母亲一直如此地关切着我,了解我的所思所想。现在 我已长大成人,我一定要好好地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3)娘,谢谢您!如果您当初不做出这个决定,我也可能不会 取得今天的成就了。娘,还是您最了解我啊!2、根据上下文语境和文章中心,探究写法。 2005年我的老师18题 将第段与下面一段文字作比较。你 认为哪一段作为文章的结尾更好?为什么?(70字左右)(5分)离开他已经近三十年了,倘使他还健在,一定退休了。也许, 他这时候仍在放风筝我曾见过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长者,年复 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