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选修5《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56003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30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选修5《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地理选修5《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地理选修5《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地理选修5《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地理选修5《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选修5《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选修5《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目录目录 人类对孕灾环境的影响 1人类对受灾体的影响 2人类对灾情的影响 3灾情的阶段变化 4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 的稳定程度的稳定程度 1.人类活动可以增加地表环境的稳定程 度人类进行生态 环境的建设 生态系统 良性循环 增加环境 的稳定性 减少灾害发 生频率 修建水库 稳定局部地 区的水循环 减少旱涝 灾害的发生 植树造林 水土保持 稳定局部地 区的岩、土层 减少滑坡、 泥石流的发生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 的稳定程度的稳定程度 2.人类活动降低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人类超强度地开发 利用自

2、然资源、破 坏生态环境 环 境 恶 化 环境 更不 稳定自然灾 害频发破坏森林和 草场植被 水土流失 风蚀沙化 洪水和沙 尘暴加剧 过量开采 地下水 海水入侵 地表沉降 地面塌陷 诱发地震 和塌方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 易损程度易损程度 1.人类活动对人员本身的影响灾前的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互救互助行为都影响到 人自身的 易损程度在日本,75%的小学生认为“不远的将来身边可能发生大地震”,有90%的 人表示“最担心的灾害是地震”。但是,由恐惧而生的不是恐慌,而是从娃娃 抓起的危机意识和行动。每年9月1日是日本的“防灾日”,图为东京一所小学 的学生正在进行地震

3、躲避演练。 2004年12月26日,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近 海发生8.7级大地震并 引发强烈海啸,夺去了 二十多万人的生命。 在这次海啸灾难中,有一位值得敬佩的英国小姑 娘,她叫蒂莉史密斯,那年才10岁。海啸来袭 时,她正在泰国普吉的海滩上玩耍。史密斯回忆 当时的情景说:“我正在沙滩上玩,突然发觉海 水变得有些古怪。海面上出现了不少的气泡,潮 水也突然退了下去。我感觉可能会有海啸发生, 就告诉了妈妈。”在受灾严重的斯里兰卡,当听说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大浪时,人们纷纷涌入 海滩观海潮。第一波大海浪退去以后,海滩上留下无数的鱼,老的小的都在拾 鱼。许多人还在等待更多的乐趣,接着第二波更高的巨浪袭来,这

4、些人再也不 能看到更壮观的景色了。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 易损程度易损程度 1.人类活动对人员本身的影响 2.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性同级地震,建筑用地的易损性远大于耕 地 城市用地扩大,耕地、林草用地减少, 加重城市的洪水威胁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 易损程度易损程度 1.人类活动对人员本身的影响 2.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性 3.工程措施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提高房屋的抗震强度 提高农作物的抗旱性能 减小灾情 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 “放大放大” ” 和和“ “缩小缩小” ” 1.社会经济基础、政治稳定性的影响

5、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 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 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 地震。震后救援频频受阻,骚乱 频发,霍乱 肆虐,损失惨重。 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 “放大放大” ” 和和“ “缩小缩小” ” 1.社会经济基础、政治稳定性的影响 2.高风险区的影响陕西省南部的安康、汉中、商洛 三市地质条件较差,山体稳定性脆 弱,易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 次生灾害 。从今年起,陕西省政 府启动了“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 ” 工程,将用10年时间,搬迁居 民240万人,从而彻底解决地质灾 害给群众带来的威胁。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 情变化情变化 1. 地质历史进程中的“灾变 2.自然灾害随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 经济水平:低高 灾害种类:少多 减灾能力:弱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