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课件文字版整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5516 上传时间:2017-08-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概论课件文字版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传播学概论课件文字版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传播学概论课件文字版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传播学概论课件文字版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传播学概论课件文字版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学概论课件文字版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概论课件文字版整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 1 章 传播与传播学第 1 节 传播的定义1、共享说 传播是传受双方分享信息(结果)。施拉姆:我们在传播的时候,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我们想共享信息、思想或态度。二、交流说 传播是信息的双向交流(过程)。J.霍本:传播是用言语交流思想。三、影响说 传播是传者对受者的影响行为(目的)。霍夫兰等:传播是指某个人传递刺激以影响另外一些人的行为的过程。四、符号说 传播是符号或信息的流动(形式)。B.贝尔雷森:所谓传播,是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主要媒介所进行的符号的传送。沃伦.韦弗: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传 播:人类借助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1、传播是人类

2、的活动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和思想感情的沟通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产生相应的变化第 2 节 传播的类型一、垂直性传播与水平性传播前者:纵向、轴状、自上而下后者:横向、网状、自左而右“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二、隐蔽性传播与显明性传播前者:传播目的是潜在的、不易觉察的,被巧妙地隐藏在内容和形式之中,接受者通过体味即可悟出传播者的意图。后者:目的公开、明显,被突出安排在传播的过程之中,不回避传播的意图,并期望在一定时间内做出反应。三、四分法(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受众规模越来越大、控制难度越来越大)1、人内传播即一个人的传播。非社会传播。它是个体头脑里的“主我”

3、同“客我”之间的信息交流,相当于“思考” 、 “独处” 。如:沉思默想、自言自语、自我反省、内心矛盾斗争等。2特点:隐蔽性、内动性和短途性。2、人际传播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进行的传播。其下限明确,上限模糊,只要没有组织参与其中,其性质不变。特点:传受关系多熟悉,时有往来。其中的深层传播处于“熟人圈” ;通常以单个面对面为主;信息交流性强,反馈直接、及时、集中。可用于较短时间内改变他人态度和行为。 亲身传播对大众传播有重要影响。在商品购买阶段:亲身口传的效率上升到 90%,而媒体广告作用下降到 10%。3、组织传播组织传播即团体传播,是组织成员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

4、息交流。其目的是稳定、密切成员间的关系,疏通内外环境,维持和发展组织的生命力。特 点:传者是以组织名义说话;信息大多有指令性、教导性和劝服性;在有组织有领导的情况下进行;参加者有一定的规模。4、大众传播指职业传播者和传播机构通过大众媒介(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向大众提供信息、知识、观念和娱乐等的过程。特 点:传者是个体又是团体,受过一定专门训练或属于专业机构;受众面广量大,分布广泛;传受关系间接松散;媒介日益复杂化、现代化,有大量生产和复制信息能力。第三节 传播的功能一、一般性阐述监视环境、协调关系、传衍遗产、(提供娱乐)(施拉姆):雷达、控制、教育、娱乐(非典革命版)二、二功能说1

5、、工具论:人类说话只不过是一种 “工具” ,目的是以此“应付环境” 。现实原则2、消遣论:人类传播是一种游戏或消遣,目的是充实情绪、娱乐身心。娱乐原则三、个人的与社会的功能1、个人的功能:传播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积极作用。对儿童:在他学习作为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过程中,父母、家庭、老师、同伴、大众传媒等都对其行为与心理的发展及定型有重要作用。 对成人:除了要接受并理解信息、作出反应、学习文化知识、享受娱乐之外,还要“使个人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造就和改造周围世界的人的一种手段。 ”(个性化功能)2、社会的功能传播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进程,也是一种社会需要。* 政 治:任何传播不可能完全脱

6、离政治。* 经 济:传播是社会发展的催化剂。* 教 育:在某些方面传媒等同于学校的部分作用。 3* 文 化:传播承传、选择、积淀、扩散、创造社会文化,也提供文化享用。第 2 章 传播者分析第一节 传播社会制度及其规范一、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社会制度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这体现在对传播的控制方面即为传播制度。媒介的社会控制两种:A、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直接控制。属社会控制的主要方面):* 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 对传播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限制或禁止某些内容的传播;* 对传播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B、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个人的信息反馈* 受众团体的集体

7、影响* 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制约媒介活动(比如抵制购买) 。二、资本主义传播制度的规范理论1、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形成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又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核心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观点。它是一个传统理论,要求完全的“出版自由” ,反对政府干涉。它认为:报刊是“观点的自由市场” ,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 人人有出版的自由,并且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 政府不应对出版内容进行控制;2、社会责任理论该理论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而非否定的规范理论。* 媒介的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伴随着义务。* 道德是新闻自由的最后边界。主要观点:媒介作为社会的公共讲坛,应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 “切忌损伤” 。

8、第 2 节 传播者的特点、权利与责任一、传播者的角色1、代表性 2、自主性 3、专业性 4、集体性 5、复杂性二、传播者的权利1、采访权:可以通过一切正当手段进行自由的采访新闻。它来源于公众的知晓权。对于媒介来说,即为信息公开。2、报道权:有权传递、报道公众所关心的消息情报。3、批评权:有权对报道对象的言行进行议论和批评。这是媒介实现舆论监督的重要内容。44、专业保密权:根据需要,有权对新闻提供者的情况(姓名、肖像、职务、所属机构等)实行保密。5、安全保护权:有权要求自身安全不受威胁和损害地从事新闻报道。三、传播者的责任1、契约性责任 记者对自己所服务的新闻机构以及在内部组织中所应承担的,质的

9、一系列责任。2、社会性责任传媒要对信息传播所产生的社会结果负责,不仅不能对公众和社会有害,还要有益。传媒应该承担保护社会文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和谐和人民团结的责任。3、法规性责任传媒要尽到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机密、鼓动社会动乱、公布假消息或未经证实的消息,以及其它损害公民权利的传播行为。第三节 媒介组织的内部控制一、新闻工具客观报道客观,即运用客观叙述方式如实反映事实真相、表达意见。基本特征:记者要严格避免主观倾向。* 选择事实时不以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兴趣偏好为标准,尽量避免个人主观判断影响对事实的了解、认识。* 尽量避免自己在报道中作出判断

10、和推理,要在事实的自然叙述中合乎逻辑地得出结论。* 尽管在报道中流露感情常是不自觉和无意识的,但不得感情用事,不得掺杂个人观点和意见。二、 “把关人”理论信息网络到处都有把关人,或称守门人 Gate-Keeper含 义:指那些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传播、传播多少以及如何传播的人或机构。1、角色特征新闻传播中,把关人包括记者、编辑、导播、制片人、总编等。把关人身兼数职:接受者、守门者和传播者。2、功 能* 检 查:传播通道上的检查者,对待传信息进行鉴别、选择,决定其是否能进入传播。* 加 工: 对待传信息按传播意图加工,促进传播效果。评 价:对信息作出评价、赞赏,表明对信息的某种态度。* 记者

11、可以通过有目的的选材体现对新闻的某种态度;* 编辑可以通过标题和各种版面处理手段表明某种评价。* 导 向:上述三种功能,最终都能对受众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促进或抑制的作用。5章子怡偷艺巩利 第三章 内容分析第一节 内容分析的含义和作用一、含 义指研究传媒中的传播内容,及其呈现的方式方法。即: “说什么”和“如何说”的问题。二、作 用1、了解大众传媒内容的重点、特点和在一段时期内的变化趋势。2、验证、推断传播者的意图和观念。3、衡量传播效果的参照系,为之提供对传播刺激源的把握。4、作为社会文化研究的重要方面和一个途径。三、西方研究传媒宏观内容的结果1、大众传媒所传信息只是从它所得到的大量信息中,经过

12、高度选择、抽样的结果。2、大众传媒中尽管新闻信息很多,但也有相当大量的内容是娱乐性的,而非消息性的。3、新闻工具通常是尽量吸引最大量的受众,大多数制作形式简单、内容中庸。4、媒介发展导致信息爆炸,进而形成信息泛滥、污染,并使个人接受信息严重超载。第二节 信息的传播学含义一、含 义信息,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切事件的反映,是通过物质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以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内容。二、信息的特征* 客观性 * 抽象性 * 传载性 * 时效性 * 共享性 * 能动性 娱悦性第三节 符号的含义、类型和特性 一、符号的含义人是符号的动物。符号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只有人才会创造

13、并使用符号。只有人会用符号说话。符号的内含:用来指示和称谓事物及其关系的代码,是思想的象征物,是一种记号或标示。能指:“用什么来代表” ,是符号本身或其形式;所指:“代表什么” ,是符号表示的对象、意义或内容。2、符号的类型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三、符号的特性1、一般符号的特性* 任意性 * 约定性 * 组合性 * 传授性 * 跨越性2、语言符号的特性* 静态性 * 有限性 * 抽象性6四、非语言符号的特点和作用1、内 含:即借助于直接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A、体 语: 即体态符号,来自身体动作。B、类语言:即人发出的有声而无固定语义的符号,是语言符号的伴生符。2、特 点* 不管如

14、何总能表达某种意思;* 受社会环境和具体环境的制约;* 多具有下意识性,易为人相信;* 其发生多有连续性,总是与语言或其它形式同时出现,极少单独出现;* 有暗示性或隐喻性,进而影响人际关系。第五节 符号的功能和使用一、符号的功能1、指 代 2、表 义 3、自 律 4、显 示 5、认 识 6、交 流二、符号的使用1、编码:是用预先的方法(比如语法),将讯息转化为便于媒介传递和受传者接受的符号或代码。编码工作由传播者完成。在媒介传播中:编码是指传递信号所必需的技术转化,也指按照既定程序和受众经验的期待,对语言、文字、照片、图表进行系统选择。 2、译码(解码):即将接收到的符号或代码(即经过传播者转

15、化的)还原为传者所传达的那种本来的讯息或内容。 理想的传播:传者使信息无损伤地符号化,原原本本地传给受者,既不多余,也无不足。最终,使被传的信息和被接受的信息前后一致。4、传播共通区:如果背景性因素是传、受双方所共有的,或相似的,它就是传播的共通区。三、符号的非正常使用1、片面使用 2、病态使用第 6 节传播方法的一般通则一、信息来源的重要性信息来源是决定信息信誉的重要因素,其中主要是可信度的问题。信源可信度主要来自两方面:* 权威性 * 专业性 * 知名度二、诉诸情感与理智* 情感型:主要通过调动、煽起人的情感,打动人的内心来达到目的。 * 理智型:以充分的事实根据、周密的逻辑推理和冷静的分

16、析为特点。三、结论明示与暗示结论明示即由传播者说出;暗示即结论是含蓄的,由受众根据摆明的事实做出。四、 “一面理”与“两面理”许多问题都有正反两面不同的意见或观点。只说一面还是两面(既说自己的观点,也摆出反对者的观点)都说,效果并不一样。7五、先说与后说什么材料放在前,或放在后,也会影响到传播效果。六、重复律传播者接受信息内容,产生态度改变并采取行动,需要反复传播某一特定的信息,以增强刺激,即加深印象。重复不是生硬的重复,而应是变化的、有节奏的重复。(脑白金广告)第四章 媒介分析人类传播发展的进程,也是传播媒介不断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整个传播史的发展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相伴进行的。经过长期演变,传播媒介现在已形成印刷类和电子类两大类。现代社会是媒介大发展的时代,各类媒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