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理论(08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46671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3.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08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08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08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08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08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08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改造理论(08版)(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毛泽东思想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泽东和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主席台上交谈毛泽东思想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1、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 征,把握好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 渡的思想及其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2、认识和掌握党关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 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政策、 基本经验和意义,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 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历史的选择,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3、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 立的重大意义。毛泽东思想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23毛泽东思想你能正确

2、回答以下问题? 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又叫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我国如何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 义社会的过渡 ?毛泽东思想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二3 一第一节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 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社会 的起止时间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 成,是我国从新民主 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 变时期,这一时期中 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 主主义社会。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而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 义

3、社会之间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新民主 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 资本主义的因素。毛泽东思想1集中力量恢复 国民经济、完 成民主革命遗 留问题(土地 改革)2开始社会主义 改造,(用10-15年时间)完成 向社会主义过 渡1949-19521953-1956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其性质与特征?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 义共和国的方案,所要建立的经济、政治 、文化构想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经济上经济上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并存的经 济结构。但个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 绝对优势政治上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

4、联 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建立了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文化上文化上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地位的民 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毛泽东思想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主要表现: 1949年9月21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的召开,出席会议的除了中 国共产党外,有各民主党派、各界民 主人士、各人民团体等,是一个工人 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政府;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六位中,三位是 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毛泽东思想刘少奇朱 德张 澜宋庆龄李济深国家副主席毛泽东思想五种经济成分在1952年所占比重:类类型性质质所占比重国营经济营经济社会主义义19.1

5、%个体经济经济小商品经济经济71.8%合作社经济经济个体经济经济 向社会主 义义集体经济过经济过 渡的 形式1.5%私人资资本主义经义经 济济资资本主义义6.9%国家资资本主义经义经 济济私人资资本主义经济义经济 向社会主义义国营经营经 济过济过 渡的形式0.7%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经济成分 地位 阶级力量社会主义经济 领导地位 工人阶级个体经济 数量绝对优势 农民阶级资本主义经济 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随着土改的完成,随着土改的完成,集中表现为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两条道路 两个阶级毛泽东思想两种因素都在发展:社会主义与资

6、本主义 1)社会主义因素占优势并不断增长:在经济、政治在经济、政治 、思想上居领导地位、思想上居领导地位 2)资本主义因素在增长却弱小 中国社会经济的公私比例发生了重要变化; 资本主义经济对国家和国营经济有很大的依赖性。 3)有利的国际条件 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对和仇视的政策, 促使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以苏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1950.2中苏友好 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对华大力支援; 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新中国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 环境。毛泽东思想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 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 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必然

7、向社会主义过渡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 怎样过渡?怎样过渡?毛泽东思想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 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到建设和 改造同时并举、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 步过渡的发展变化过程: 1939年底至1940年初 提出中国革命分中国革命分“ “两步走两步走” ” 1940年1月使用使用“ “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 ”毛泽东思想1、如何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初步设想(1949.3七届二中)”阶段 1阶段 2用15-20年的新 民主主义建设, 实现工业化进行社会主义 改造,向社会 主义过渡毛泽东思想 在什

8、么情况下、什么时候过渡? 提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提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不到具备了政治经济上的一切应有的条件之时” ,不应该轻易谈转变,这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 1945年七大他提出了以下条件:“没有一个新民主 主义的联合统一的国家,没有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 济的发展,没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 发展,没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民主主义文 化的发展,没有几万万人民的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 发展,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废墟上建立起 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 (1060/3)毛泽东思想经过49-52年土地改革完成民主革命遗 留问题后,形势发生了变化,改变了设

9、想阶段 1阶段 249-52年恢复 国民经济,完成 民主革命遗留 问题实现工业化和 社会主义改造 同时进行,向 社会主义过渡毛泽东思想 1952年9月毛泽东首次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的设想: 即从现在开始用1015年逐步过渡 而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一步过渡毛泽东思想53.6正式提出“ “一化三改一化三改” ”的建设与改造的建设与改造“ “ 并举并举” ”的逐步过渡,花的逐步过渡,花10101515年走完年走完 1953.12完整表述完整表述“ “一化三改一化三改” ”过渡时期过渡时期 总路线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 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

10、务,是要在一个相当 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12.中宣部编写学习和宣传提纲)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毛泽东思想“一化三改” “一化”为主体:社会主义工业化 工业化是总路线的“主体”编制 了以“156项工程”为中心的工业布局的“ 一五”计划。 “一五”计划是提前超额完成,虽然工业 化未能按期实现,却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 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三改”为两翼:个体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毛泽东思想3 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必要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必要性适应

11、推进中国工业化的需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 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1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加快对个体经济和私 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 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3为什么要建设与改造并举?为什么这时需 要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毛泽东思想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 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主要问题表现在: 个体经济占国民经济的绝对优势,分散、脆 弱,在土改后,有过相当大的发展,受小农经济的局 限,增产潜力有限,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 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

12、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 大工业品市场。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工业资本比重小,且缺乏重 工业的基础,依靠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 的发展。且与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之间、与国营经济之 间,以及私营企业内部劳资之间利益冲突越来越大。 只有加快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才能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 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毛泽东思想4 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可能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可能性我国已建立了相对强大和在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新中国成立初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 程中,一系列帮助私营工商业克服困难所 采取的各种措施,实际上又成为改造的形式土改

13、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 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国际形势也有利于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二3 一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改造议论较多 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如何评价社会主义改造? 是否获得了成果,有哪些经验和失误?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 关系?毛泽东思想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 1、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如何发展农业生产?解决民生问题?如何将

14、几亿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集体 所有制是一个历史难题。有先合作化还是先机械化之争毛泽东思想 从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出发,决定应先合作化, 以合作化带动机械化的思路。因为: 为了适应国家工业的发展; 个体经济是“十字路口”(走在资与社的道上)的小 农经济; 党有能力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广大农民愿意在党的领导下逐步走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思想 “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 主义。”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P1477/ 为了适应国家工业的发展,就要把小农经济变 为巨大的农业能实行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小农经济如站在“十字路口”的经济,变为巨大 农业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资本主义的道路, 一

15、条是社会主义的道路。 前一条道路是在农村培植资本主义,引起农民 深刻的两极分化,少数的投机者和剥削者变为 资产阶级,绝大多数的农民将会陷于被剥削被 奴役的贫困地位。毛泽东思想 后一条道路是在农村中配培植集体农庄和 国营农场。结果,使小农户联合成为新技 术和科学武装起来的巨大集体农庄,使广 大农民过着日益富足和文明的生活。 怎么办呢?既不能让农村经济长期停滞在 小农经济上面,也不能让小农经济自发地 走资本主义的道路,“我们应当对小农经济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让他们走社会主义的 道路。这是使农民摆脱贫穷大家富裕的唯 一道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把工 农联盟安放在更巩固的经济基础之上。” 1953年12月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毛泽东思想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高级社1949-19531954-19551955-1956互助社初级社毛泽东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