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选修2《海底地形的形成》课件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46669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7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人教版选修2《海底地形的形成》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3人教版选修2《海底地形的形成》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3人教版选修2《海底地形的形成》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3人教版选修2《海底地形的形成》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3人教版选修2《海底地形的形成》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人教版选修2《海底地形的形成》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人教版选修2《海底地形的形成》课件2(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基础自主梳理知能层级突破教材深化透析课标领航当堂巩固训练第三节课外视野拓展课标领航课课程标标准 运用海底扩张扩张 与板块块构造学说说的主要观观点,解 释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 学习习目标标 海底扩张扩张 学说说的主要观观点,洋盆的形成,板块块构造学说说的主要观观点,岛岛弧或海岸山脉、海沟的形成。基础自主梳理一、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1洋壳的形成:海底扩张说认为扩张说认为 ,大洋底部地壳不断_的过过程,是地幔中_的结结果。生成扩张扩张 消亡物质对质对 流思考 1什么是大陆陆漂移学说说? 【提示】 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 出了大陆漂移说。他根据大西洋两岸的大陆形

2、状 、地质构造、古生物等的相似性,认为二三亿年 以前,地球上只有一整块联合古陆,它的周围是 一片广阔的海洋。后来,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 心力和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这一块联合古陆开 始分离,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如下图)。2海底地形 (1)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质_的 _形成的。洋中脊是_的诞诞生处处 。 (2)洋盆:新洋壳不断生长长,随着地幔物质质的对对 流向_推开,海底不断_形成洋盆。 二、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 1洋壳的消亡:板块块构造学说认为说认为 ,地球岩石 圈是由_构成的。大陆陆板块块与大洋板块块在交 接处处碰撞,大洋板块块因_,位置较较低, 向大陆陆板块块下_至地幔,洋壳在高温

3、作用 下融为为_。对对流上升 托顶顶作用下洋壳两侧侧扩张扩张板块块 密度较较大 俯冲 岩浆浆2海底地形(1)海沟:板块块的俯冲带动带动 洋底_、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最低洼的地方海沟。(2)岛岛弧、海岸山脉:大陆陆板块块_,隆起形成_或海岸山脉。下倾倾受挤挤上拱岛岛弧思考 2岛岛弧和海沟为为什么是弧形的?【提示】 这这与地球表面是球形有关。就如我们们用指端按压压皮球时时,按压压下去的凹形部位的边缘边缘 必然呈弧形的道理一样样,海沟和岛岛弧正是洋底板块块下弯进进入地球内部的痕迹。知能层级突破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海底地 形用海底扩张说扩张说 解释释形成过过程海底扩扩 张说张说 的 内容大洋底部地壳不

4、断生成扩张扩张 消亡的过过程,是 地幔中物质对质对 流的结结果洋中脊 洋壳在地幔物质对质对 流上升的托顶顶作用下形成洋壳地幔物质质从洋中脊的顶顶部裂谷带带涌出,冷却凝结结 形成洋盆地幔物质质的对对流向两侧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扩张 形成学法指导导 海底岩石的年龄变龄变 化规规律海岭(洋中脊)是大洋地壳的诞诞生处处,岩石年龄龄最年轻轻,岩石离海岭越近,年龄龄越年轻轻,离海岭越远远,年龄龄越老,并在海岭两侧侧呈对对称分布。下列说说法中,正确的是(双选选)( )A海底岩石年龄龄一般不超过过2亿亿年B海底岩石年龄龄以大洋中脊为轴对为轴对 称分布,由大洋中脊向两侧侧逐渐变渐变 老C海沟是洋壳的生长长地带带

5、D大洋中脊是洋壳的消亡地带带例例1 1【解析】 根据海底扩张扩张 学说说,海底岩石年龄龄一般不超过过2亿亿年;海底岩石年龄龄以大洋中脊为为轴对轴对 称分布,并且由大洋中脊向两侧侧由新变变老;海沟是洋壳的消亡地带带,大洋中脊是洋壳的生长长地带带,故选选AB。【答案】 AB下列哪一种海底地形的发现对发现对 海底扩张扩张学说说有重要的启发发( )A海底平原 B海底珊瑚礁C洋中脊 D大陆陆架【解析】 洋中脊是海底的火山山脉,是海底张张裂之处处。【答案】 C例例2 2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板块块构造 学说说部分 内容地球岩石圈由板块块构成;大陆陆板块块与 大洋板块块在交接处处碰撞,大洋板块块因 密度较较大

6、,位置较较低,向大陆陆板块块下 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为 岩浆浆海沟板块块俯冲带动带动 洋底下倾倾、陷落形成岛岛弧或海 岸山脉大陆陆板块块受挤压挤压 上拱,隆起形成学法指导 从大洋板块块俯冲示意图图看海岭(大洋中脊)、海沟以及造山带带的位置海岭位于板块块的生长边长边 界,海沟和造山带带位 于板块块的消亡边边界,是由于大陆陆板块块和大洋 板块块碰撞而成。下图为图为 5N纬线纬线 圈附近六大板块块分布示意图图,其中丁板块块几乎全部被海洋覆盖。据此回答(1)(2)题题。例例3 3(1)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发生大地震,造成8万多人死亡,10余万人受伤伤,无家可归归者不计计其数。该

7、该地震是由哪两个板块块碰撞挤压挤压形成的( )A甲、乙 B乙、丙C丙、丁 D戊、己(2)关于六大板块块的说说法,正确的是( )A甲西侧侧的海洋面积积不断缩缩小B乙北侧侧夏季洋流呈逆时针时针 方向流动动C丙板块块全部位于东东半球D戊板块块跨经经度最多【解析】 (1)在5N纬线纬线 附近,丁是太平洋板块块,那么丙应应是亚亚欧板块块,乙是印度洋板块块,甲是非洲板块块,而巴基斯坦地震是由乙、丙碰撞挤压挤压 形成的。(2)戊板块块是南极洲板块块,己是美洲板块块。 甲西侧为侧为 大西洋,在不断扩扩大;乙北侧为侧为 印度洋,夏季洋流呈顺时针顺时针 流动动;丙板块块跨东东西半球。【答案】 (1)B (2)D教

8、材深化透析一、教材P19“思考” 洋中脊位于地幔物质对质对 流上升处处,有裂谷存在 ,岩浆浆可以沿断裂缝缝隙上升至地表,形成火山 。由于洋中脊是洋壳的诞诞生处处,并在地幔物质质 对对流作用下向两侧侧做远远离洋中脊的运动动,形成 由洋中脊向两侧侧岩石年龄对龄对 称变变化,即由新到 老,因此火山形成年代也是由新到老。二、教材P20“活动动”实验实验 活动动的目的是验证验证 在加热热状态态下,地幔物质质能够发够发 生运动动,从而引起形态态的变变化,说说明洋壳及地貌形成的动动力。由于地壳物质质漂浮在软软流层层之上,在地球内能作用下发发生碰撞和分散,形成千姿百态态的海底地形。三、教材P22“活动动”1洋

9、壳生长处长处 ,形成洋中脊。2洋壳消亡处处,形成海沟。3离A越远远,岩石的年龄龄越古老,离A越近,岩石的年龄龄越年轻轻。4缺少了岛岛弧、洋盆等内容,无法演示海底地形的高低起伏情况。课外视野拓展全球构造理论论目前对对全球大地构造、海陆陆演化过过程和机制等有关地球科学的根本问题问题 ,地学界仍有不同的见见解。仅仅就大陆陆漂移、海底扩张扩张 和板块块构造说说的解释释作简简要介绍绍。1大陆陆漂移说说 大陆陆漂移说认为说认为 ,在古生代全球只有一块块巨大的 原始古陆陆,即泛大陆陆,其余是一个广泛的原始大洋 ,即泛大洋。2亿亿年前的中生代初,由于地球自转转 ,产产生从两极向赤道方向的离心力和自东东向西的潮

10、 汐摩擦力作用,使泛大陆陆开始分裂漂移。花岗岗岩 质质的大陆陆漂浮在玄武岩基底上。所有大陆陆都自东东 向西移动动,其中美洲漂移最快,而亚亚、澳大陆陆漂 移得最慢。这样这样 ,首先在美洲和欧、非洲陆陆地之 间间形成大西洋。接着在澳大利亚亚和南极洲之间间形 成印度洋。大陆陆漂移过过程是缓缓慢的。直到第四纪纪 初期,才形成现现代世界上海陆陆分布的轮轮廓。2海底扩张说扩张说 的产产生及其观观点 (1)20世纪纪60年代初,在下列观观点影响下形成海 底扩张说扩张说 。 联联合古陆陆的重建、拼合和越来越多的大陆陆漂 移的其他证证据;大洋中脊体系及其中央裂谷 带带的形成机制与特征;海洋沉积积物自大洋中 脊轴

11、轴部向两侧侧依次变变厚的事实实;海洋地壳的 年轻轻性(不超过过2亿亿年);某些大陆边缘陆边缘 海沟 岛岛弧体系的发现发现 及其突出的地震、火山活动动特 点等。(2)海底扩张说扩张说 的主要观观点: 大洋中脊轴轴部裂谷带带是地幔物质质涌升的出口,涌 出的地幔物质质冷凝形成新洋底,新洋底同时时推动动 先期形成的较较老洋底逐渐渐向两侧扩侧扩 展推移,其 速度大约为约为 每年几厘米。这这就是海底扩张扩张 。 海底扩张扩张 在不同大洋的表现现形式不同。一种是 扩张扩张 着的洋底同时时把与其相邻邻接的大陆陆向两侧侧 推开,大陆陆与相邻邻洋底镶镶嵌在一起随海底扩张扩张 向同一方向移动动,随着新洋底的不断生成

12、和向两 侧侧展宽宽,两侧侧大陆陆的距离随之变变大,这这就是海 底扩张说对扩张说对 大陆陆漂移的解释释。大西洋及其两侧侧大陆陆就属于这这种形式。另一种形 式是洋底扩扩展移动动到一定程度便向下俯冲潜没, 重新回到地幔中去,相邻邻大陆陆逆掩于俯冲带带上。 洋底的俯冲作用导导致海沟岛岛弧体系的形成,太 平洋即是如此。洋底处处于不断的生成运动动潜 没的过过程中,周期不超过过2亿亿年。驱驱使洋底周期 性扩张扩张 运动动的原动动力是地幔物质对质对 流。大洋中 脊体系的中央裂谷带对应带对应 地幔对对流的涌升和发发散 区,宽宽广的大洋盆地对应对应 于海底扩张扩张 运动动区, 海沟则则相当于对对流的下降汇汇聚区。

13、洋底的周期性 更新,其年龄较轻龄较轻 ,接受沉积积作用时间时间 短,沉 积积物厚度较较薄,从中脊轴轴向大洋边缘边缘 呈逐渐渐增 厚趋势趋势 。3板块块构造学说说 1968年提出的板块块构造学说说是使地球一元化的全 球构造理论论,其主要内容是: 地球的最上部被划分为为岩石圈和软软流层层,软软流 层层在缓缓慢而长长期的作用力下,会呈现现出塑性或 缓缓慢流动动的性质质。软软流层层物质对质对 流是板块块运动动 的原动动力,它借助岩石圈底部的黏滞力带动带动 上覆 板块块移动动,板块块被动动地驮驮伏在对对流体上发发生大 规规模运动动。岩石圈被一系列构造带带分割成许许多 大小不同的球面板状块块体,这这些构造

14、块块体就称之 为为板块块。全球被分为为六大板块块。板块块内部相对稳对稳 定,很少发发生形变变,板块边块边 界 则则是全球最活跃跃的构造带带。 海底扩张扩张 是一对对板块块自中脊轴轴向两侧侧的扩张扩张 运 动动。位于板块块上面的大陆块陆块 ,伴随着板块块的运 动动而被动动地发发生长长距离水平位移,形成了大陆陆 漂移。 板块边产块边产 生,边边运动动,边边消亡,周而复始,在 地球表面留下板块块活动动的痕迹。板块块在洋中脊 轴轴裂谷带带因炽热炽热 地幔物质质不断涌出而得到补补充 ,当其冷却到足以产产生机械强度时时便成为为板块块 的一部分。板块块在洋中脊轴轴附近的增生区较较薄,随着板块块 背离中脊轴轴运动动,因其逐渐渐冷却而增厚。大洋 板块块是短暂暂的,从生成至海沟俯冲带带消亡一般 不超过过2亿亿年。板块块潜入地幔内数百千米才被熔 化,故沿板块块俯冲带带可发发生浅、中、深源地震 活动动。海底地形实质实质 上就是大洋板块块生成运 动动消亡过过程中所发发生的各种构造活动动和构造 现现象。 板块块构造学说说是目前最具有权权威性的全球构造 理论论,但它还还有一些不足,比如板块块构造的驱驱 动动力问题问题 ,目前还还没有圆满圆满 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