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公开课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46127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58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人教版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公开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3人教版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公开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3人教版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公开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3人教版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公开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3人教版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公开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人教版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公开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人教版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公开课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热点关注: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神舟九号飞船2012年6月 16日18时37分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 刘洋将第一次入住“天宫”。 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按照计划,在未来我国将 发射一系列飞船将依次与天 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 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 空间实验室。探究一:探究一:1、发射“神舟九号” 是一种什么活动 ?2、“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意味着人 类对太空的认识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人类目前获得的对太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的含义是什么?2、实践有哪些特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4、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如何?自主探

2、究:明确学习目标、实践的含义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注意实践 的主 体实践 的对 象自然界人类社会是直接现 实性活动非纯主观 思维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A.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 、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 活动。 B.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 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1、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2、学生开辩论会、学习理论3、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4、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5、航天专家研制“神舟九号”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并说明理由。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实践活动 的三种基 本形式(最基本的)探究二:(分组讨论)第二:

3、 “神舟九号”的成功 发射标志着中国迈 入中国航天“三步 走”战略的第二步 第三阶段,发射“ 神舟九号”与燕子 筑巢有何本质不同 ?这说明实践具有 什么特点?第三:1、“神舟九号”的成 功发射是全体科研 人员共同努力的结 果,这说明事件具 有什么特点?2、中国的航天战略 还只走到第二步, 没有完成第三步, 这说明实践具有什 么特点?第一:1、科学家研制发 射“神舟九号” 这 一实践活动由哪 些要素构成?2、这些要素的共 同特点是什么?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主体、对象、手段) (实践活动受客观事物和 客观规律的制约)(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 (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

4、)小结:实践及其特点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3.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最基本)社会实践科学实验活动1、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 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 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一 论述表明(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C、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B课堂演练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 的东西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

5、进行的活动C课堂演练实践和认识有何关系?请你评一评:孰是孰非?甲:“不会游泳怎么下水?”乙:“不下水怎么掌握游泳技能?”探究三结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思考:1、孙子兵法是怎样产 生的?2、孙子兵法的产生过 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军事上的需要 在具体的军事活动中产生的(1)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2)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镜头一:走进军事认识从哪里来?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 个人知识可以通 过学习获取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 于实践,实践是 认识的来源。-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 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启 示 :读书与实践相结合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欲知

6、山中事,须问打樵人。名言示例:镜头二:走进科学起初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 但近年来随着天文技术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 合会大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 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 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 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 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 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 大的提高。 思考: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 么哲学道理?结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实践新问题遇到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认识的发展促进锻炼人的认识能力实践 提高

7、吃一堑,长一智 学然后知不足书到用时方恨少名言示例:我们一般认为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是由于其翅膀震动导致的。湖北省 12 岁 的小学生聂利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 板上,或者剪去蜜蜂翅膀,仍能听到蜜 蜂的叫声,该项试验结果表明:蜜蜂翅膀不振动 也能发声。经进一步做实验研究,终于在蜜蜂 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 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 点,蜜蜂就不发声了。从而证明了蜜蜂的发音 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这则事例给了我们认识论的什么哲学启示?镜头三:走进自然(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的唯一标准认识本身无法 成为判断标准客观事物本身 无法

8、回答认识 是否正确反映 了它主观和客观联 系起来加以比 较和对照的东 西(实践)为什么?实践符合客观 世界认识实践 结果指 导改造不符合错误 正确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路遥知马马力,日久见见人心名言示例:思考:人们获得对宇宙规律的认识的目的 何在?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镜头四:走进社会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 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 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科研活 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结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活动。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以致用造烛为求明,求知

9、为运用,学 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 所获。名言示例:人 的 认 识 从 何 而 来实践及 其特点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来源目的、归宿动力检验 标准含义基本形式特点知识梳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正确的认识、 科学的理论对实践 有巨大的指导作用;(2)错误的认识、 不科学的理论则会 把实践引向歧途。 知识拓展: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 认识 基础反作用(双重作用)方法论要求: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原理: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

10、谷, 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 观的桥梁 实践出真知 实践的观点是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A、 B、 C、 D、 C课堂演练4、“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 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 ,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 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 级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 物质手段C5、“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其哲学寓意是(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

11、唯一标准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 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 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 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 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 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 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 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 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 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 础”这个道理的?(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 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 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 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 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 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 (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究失败的原因,直至 发现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