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必修1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件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45457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98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人教版必修1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3人教版必修1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3人教版必修1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3人教版必修1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3人教版必修1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人教版必修1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人教版必修1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件1(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心灵之约 昔日中国,腐朽当权,帝国列强,虎视中 华。 夫百姓者,文治不识,科技无知,颓然呈 老者态矣。 故今日之百姓,不可不识文治; 故今日之国民,不可无知科技。 眷眷求学之意,拳拳报国之心, 则中国之青春,亦为久远之青春。 青春中国颂 这首诗通过回忆旧中国的腐朽政治和饱 受列强欺凌的痛苦历史,深切呼唤时 代青 年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新中国,实现 民族 复兴的伟业 。 整体感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 的新纪元,它奠定了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石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历史,是政治建设 从起步、发展、遭受重大挫折,到中共十 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和 健全的过程。具体说来,这一

2、过程又可分 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 文化大革命”爆发前,中国政治建设取得初 步发展。第二阶段,在“文化大革命”中, 中国的政治建设被严重摧残、破坏,政治 建设的历程完全中断,“文化大革命”从反 面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深刻的教 训。第三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中国政治改革和建设逐步步入制度化、 程序化的发展轨道,确立起依法治国、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目标。改革开 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港澳问题 的解决,使中国的统一大业向前迈进了一 大步。 经济 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学习本 单元内容要注意联系现代中国的经济 建 设,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政治建设的必要性 和

3、艰巨性。同时,也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 ,如通过比较新中国的民主与西方国家的 民主的不同,加深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的认识 。正确认识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 设,需要联系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民主 革命和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努力,从而明 白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价值和特点 。同样,也要联系世界历史中所涉及的民 主政治内容,从而懂得中国现代民主政治 建设,既具有世界性的历史背景,同时又 具有中国特色。 高考聚焦 1本单元讲述了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两 条主线,即我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和为 实现祖国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从 内容上看,新中国成立;第一部社会主义 宪法的颁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 导的多

4、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民主法制建设;基层民主选举 等政治制度;实现祖国统一的“一国两制” ,香港、澳门回归,解决台湾问题等是高 考重要的知识点。 2本单元在传统高考中多有涉及,多以 选择题形式出现,近年来,材料题和问答 题也有涉及,但量比较少。新课程下的高 考,大题出现的可能性增大,会与西方的 民主政治对比出题。 3从命题趋势 看,本单元知识在以后的 高考中将越来越受关注,已考查过 的知识 点,会变换 角度,变换题 型进行考查。 4本单元知识是传统 高考的重点。现代 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对 当今 我国政治建设仍有较大的指导意义。新 课程下的高考,由于本单元知识和当代

5、 热点相关联,易于创设 新情境来考查考 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当我们举 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 战胜 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 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 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 会议宣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 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之后,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哪些成就?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背景 (1) 的胜利发展。 (2) 年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大会通过 了 。人民解放战争19499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即 的国家,实行以 领导 的、以 的、团结和 的专 政;还规 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 和 ;选举产 生了 ,当选为 主席 。会议还 决定了首都、国旗、国歌和公元 纪年。新民主主义人民民主主义工人阶级工农联盟为基础各民主阶级国内各民族人民民主基本方针政策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 意义:代行将来召开的 的职能; 具有临时宪 法的性 质。 (3)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 为政 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年 月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的成功召开,初 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召开后,不再代行 职权 ,

7、作为 继续 存在 ,主要职能是 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共同纲领周恩来194910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战线组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3 年,中共提出“ ,”的方针。中共广泛吸收和参政议政,组成。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 规定, 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 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产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 。1956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各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普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 年 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通过了。宪法规定,中华人民 共和国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体现了 和两大原则,是

8、 的宪法。大会选举 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为全国人 大常委会委员长 ,任命为国务院总理。 3的召开,基 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中国的,为奠 定了基础。195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 民主政治建设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为了实现 、 和 ,规定,我国实行民族区 域自治。 2正式确认这一制度为中 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含义:在 统一领导下,各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和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中央人民政府自治区域自治机关 4五个自治区建立

9、的先后顺序: 、 、 、。 5意义:满足了的愿望 ,实现 了,也保证了 和 。 【特别提示】 本课主要掌握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注意 从形成条件、基本内容、历史影响等角度 理解把握。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民族平等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长期斗争 实践中就对人民政权的形式进行了积极的 探索。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协 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第二次国内革命 战争时期的苏维埃代表大会,抗日战争时 期的抗日民主根

10、据地的参议会和“三三制” 政权的建立,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各界人民 代表会议等,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政 权组织形式的创造性探索。1940年,毛泽 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书中提出了比较 完整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理论,即在中国实 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1949年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 共同纲领中,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 国范围内的胜利,建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的时机逐步成熟了。从1953年3月到1954 年8月,全国各地建立了地方各级人民组 织,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第一届全国人大 代表1226名。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 北京召开

11、,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 国范围内的确立。 【辨误析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最 根本的政治制度,学习时应 特别注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两个不同的概念,学习时应 注意其差别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 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 形 式,是中国的政体。它最直接反映中国的 性质,体现中国各族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 中的主人翁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 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权力机关。 1953年,中国在基层政权普选的基础上 ,逐级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这标 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的确 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12、国家立法权, 有权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 和修改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选举 和决定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 事机关的负责 人,同时有对这 些人员的 罢免权;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监督政 府工作,审议 和决定国家根本的、长远 的重大问题 。国家权力机关产生的国家 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 关及其他国家机关,都对它负责 ,受它 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它由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选举产 生,与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共同行使国家立法权。历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为 :刘少奇、 朱德、叶剑英、彭真、万里、乔石、李鹏 、吴邦国。 【

13、例1】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国家最 高权力机关分别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 C人民政协制度;国务院 D民族区域自治;中共中央 【精析】 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 制、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三个基本政治 制度,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最根本的政 治制度,相应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就 成为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答案】 A 顿有所悟 对相关概念的掌握一定要准 确,同时要具备一定的分辨能力。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它是怎样实行的?其优越性怎样? 原因:第一,我国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 展不平衡。少数民族地区地大物博,人口 相对稀少,经济发

14、 展程度低;汉族聚居 地区人口密度过大,经济发 展程度高于 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繁荣的过程中需要 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优势 互补、互相依 存,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民族共同 繁荣的必由之路。 第二,我国各民族之间在语言文字、生活 方式、文化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各有 不同,需要政府在这些方面分别照顾各民 族的风俗和习惯 。第三,各民族在社会政 治、经济结 构以及教育程度上存在较大 差别。这些政治、经济 、文化等各方面 的差异,决定了建国后政府必须充分重视 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既不能照搬汉族地 区的做法,也不能机械地把对一个民族适 用的方法移植给另一个民族。 实行:根据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

15、 和国宪法,我国建立了5个省级自治区 ,共有约五千万人口,四百万平方千米的 面积。在其他地方还有范围大小不一的自 治州、自治县等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各级 少数民族人民代表参与政府的决策,实现 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优越性: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 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 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有助于把各民族人民热爱 祖国的感情和热 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辨误析错】回答本题应 当清楚地呈现三 个步骤:第一步分析原因;第二步概述过 程;第三步评价优越性。 【例2】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2万多公里 的边境线上大力组织实施“兴边富边行动” ,以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 这体现了 ( ) A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B民族平等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C国家的支持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的根本原因 D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 区域自治 【精析】 注意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