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必修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45273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2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人教版必修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3人教版必修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3人教版必修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3人教版必修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3人教版必修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人教版必修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人教版必修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2(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从汉到元政治 制度的演变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 演变历史,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学习提纲1 1、简要概括汉至元、简要概括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2 2、简要论述汉至元、简要论述汉至元地方行政沿袭与变化? 3 3、如何评价,从、如何评价,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秦 (三公九卿)汉 (中、外朝制)北宋 (“二府三司三衙” )元 (一省二院)皇帝削相权与将权,强化君权。魏晋南北朝 (三省体制)隋唐 (三省六部制)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行政沿袭与变化:秦 (郡县)汉初 (郡、国)汉中后期 (州郡县)隋 (州县)唐 (道州县)

2、 (藩镇)北宋 (路州县 )元 (省、路、府、州、县)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分权集中中央集权集中皇帝从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如何评价,从如何评价,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 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3、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 的治理。(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许有独立行政体系。(2)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 命于皇帝 (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在分权基 础上,控制地方官的任免、监督和考核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

3、变(一)汉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及历代王朝沿袭皇帝制度2、西汉的中、外朝制度中朝:皇帝侍从、 秘书任尚书令、侍 中,参与军国大事 决策。尚书令权力 日显重要。外朝;以丞相为首 三公九卿组成。(中、外朝制)(二)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并被后世沿袭皇帝中书省 (草拟、颁发诏令)尚书省 (执行命令)门下省 (审核政令)吏、户、礼、兵、刑、工2、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 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重大创造。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北宋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 “二府”行政:中书门下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军政:枢密院长官枢密使,

4、地 位略低于宰相2、增参知政事为副相,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3、设三司管理财政,分 割宰相的财权削弱相权 皇帝总揽大权(二府三司三衙)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四)元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领六部,行宰相职权2、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3、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 宣政院元朝 加强皇权 的新举措(一省二院)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两汉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西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与 地方高官,颁布推恩令汉 武 帝 画 像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二)隋唐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隋文帝废郡,形成州县两级制、唐初全国设道,监察地方州县、唐中后期出现藩镇割据局面, 直到唐

5、亡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初如何强化中央集权?应如何评价?军事上:收兵权,使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行政上:派文臣当地方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州郡财赋自留小部,其余中央掌握措施评价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消极:造成“冗官”、“冗兵”和“冗费”,积弱积贫(三)北宋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四)元朝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实行行省制(平章政事由蒙古人担任)形成省、路、府、州、县级制、设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晋、冀、鲁由中书省直接管理意义:元朝行省制度 ()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

6、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994年韩国再现科举科举考场宋代科举考试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汉朝选官制度:察举制2 2、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制: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制: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3 3、隋唐宋元科举制度:、隋唐宋元科举制度: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政府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隋炀帝:政府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作用:有利于打破

7、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作用: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 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 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实行时间秦汉魏晋 南北朝魏晋 南北朝隋唐北宋 明清特点以官举士 来源基层中正评定授 官依据考试选官 仕途开放局限以官举士 权操于上成为世族把 持政权工具八股取士 束缚思想选官制度的变化小 结 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2)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制

8、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1、汉初在地方上实行 A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B 郡国并行 C 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D 实行刺史制度 2、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是: A、削藩 B、郡国制 C、推恩令 D、分封制3、西汉建立之初的中央集权体制与秦朝相比, 最大的差别在于 A 中央机构 B 皇帝权力 C 地方行政制度 D 思想专制4、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确立于唐太宗时期 B、门下省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 C、尚书省负责官吏的考核和任命 D、分散了相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6、元朝时管辖边远民族地区的机构是 A 达鲁

9、花赤 B 平章政事 C 宣慰司 D 宣政院5、元朝设立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A、中书省 B、中书门下 C、行中书省 D、三省体制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9、我国古代采用科举取仕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隋朝 D、唐朝8、汉朝选官实行的察举制,其选拔人才的依据是 A、门第 B、孝廉C、进士 D、名望7、唐朝中期,政府要在某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来选拔 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10、唐宋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共同点 A 设政事堂 B 分割相权C 设六部 D 设中书门下省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1、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 ) A.召开政事堂会议 B.众设宰相,分化事权 C.以六部分割相权 D.设怄密院,与宰相抗衡12、下列地方行政制度,具有很强割据性的是:( ) 西汉的王国 唐朝的地方军镇 北宋的“路” 元朝的行省 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