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判断句被动句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44735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5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判断句被动句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古代汉语判断句被动句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古代汉语判断句被动句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古代汉语判断句被动句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古代汉语判断句被动句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判断句被动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判断句被动句(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汉语的基本句类v语法: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素词词组(句法结构)句子 】句法:v句法结构(主谓、联合、偏正、述宾、述补 )v句类(叙述句、描写句、判断句)词法:v词类(实词、虚词)v词的结构(单纯词、合成词词根、词缀)v句类=句型v表达功能(主谓关系):判断句、描写句、叙述句v谓语成分的语法性质:名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v语气表达: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v句子本身结构:单句、复句第一节 判断句v判断句是根据谓语同主语之间的表达关系给句 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v判断句通过谓语所指对主语所指进行分类,判 断两者是否同一事物,判断主语所指的属性、 类别,即

2、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v主语和谓语为对等关系。v古汉语判断句的谓语通常由名词或名词性结构 充当。v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广州大学是市属高校。他不是山东人。v对比: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v古代汉语的判断句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元)今京不度,非制也。(左传隐元) 楚虽大,非吾族也。(左传成4) v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广州大学是市属高校。他不是山东人。古今判断句的差异?古今汉语判断句的差异v现代汉语判断句一般由判断动词“是”作述语(不 用的频率很低)。鲁迅,浙江绍兴人。v古汉语判断句常直接用名词谓语构成判断,上古汉 语不用判断词“是”,靠判断句主

3、语与谓语的语义 关系进行判断。有时在主语后加代词“者”,复指 主语,引出谓语;在谓语后加语气词“也”,表达判 断语气,帮助判断。 v现代汉语判断句的否定用“不”,古汉语判断句的 否定用“非”。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格式:A. 用“者”、“也”帮助判断v1.主语+者,谓语+也。v2.主语 ,谓语+也。v3.主语+者,谓语。v4.主语 ,谓语。v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v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v张骞,汉中人也。(汉书张骞传)v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v兵者,不祥之器。(老子)v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传)v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8)v荀卿,赵人。(史记孟轲荀卿列传)v是

4、炎帝之少女。(山海经北山经)v劫天子,恶名也。(战国策秦策)v陈良,楚产也。(孟子滕文公上)v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僖4)v君者,出令者也。(韩愈.原道)v所重,民、食、丧、祭。(论语尧曰)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 者说) 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劝学) v这两句都是名词充当谓语的句子。但这两句的意思很明显并不表示判断,而是进行描写。因此尽管它们是名词谓语句,但却不是判断句。v语义上不表示判断的名词谓语句,不是判断句。B.以副词“乃”、“即”、“诚”、“必”、 “亦”、“皆” 等帮助表判断。v主语+副词+谓语+(也)v是乃仁术也。(孟子梁惠王上)v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

5、本纪)v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v温衣美食者,必此家也。(韩非子六反)v贵贤,仁也;贱不肖,亦仁也。(荀子非十二子)v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史记廉蔺列传 )v环滁皆山也。(欧阳修.醉翁亭记)先秦时期,古汉语中尚无专职的判断词。“ 为”、“乃”、“即”等经常出现在判断句中,但都 不是专职的判断词。v古汉语判断句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v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司马迁.报任安书)v劳师而袭远,非所闻也。(左传僖32)v是非君子之言也。(礼记檀弓)v副词“非”修饰名词性谓语。非不是;非不是。v*他不是山东人。v副词“不”修饰判断动词“是”。vC.“为”字句式 v知之为知之

6、,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v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 我哉。(孟子公孙丑上)v余为伯鯈,余而祖也。(左传宣3) v颖考叔为颖谷封人。(论语微子)v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左传襄26 )v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v“为”字式:判断句or动词谓语句古代汉语的“为”是一个意义十分广泛的及物 动词,对它的解释须根据文意而定。v王使人为冠。(战国策齐策)v为国以礼。(论语先进)v女为周南召南矣乎?(论语阳货)v杀鸡为黍而食之。(论语微子)v固哉高叟之为诗也。(孟子告子)v不如早为之所。(左传隐元) 意义空泛带来词义虚化,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联系主语和

7、名词性谓语的功能,“准判断词”。vD.判断动词“是”v主语+是+宾语v此是何种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v鬷夷氏是其后也。(论衡龙虚)v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v单个名词/代词+是+名词性成分v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孟子公孙丑上)v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 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v尔共苞茅不纳,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 ,寡人是问。(左僖4)v判断词“是”的形成?来源产生时间1上古汉语判断句中,常以指示代词“是”作主语v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 故也?(墨子非攻上)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

8、犬豕鸡豚。此 何故也?(墨子非攻上) 2在上古汉语判断句中作主语的“是” ,常是复指上 文出现了的内容v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 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 以乱也。(韩非子五蠹)v来源:v古汉语判断句中“是”复指前文复杂的谓词性成 分,作判断句的主语。判断动词“是”即由此发 展而来。v演变的原因是这种复指代词“是”,具有判断意 味。v产生时间:v起源于先秦,发展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口语 中已不可或缺。v文言中仍很少用,一直延续到白话文兴起的时代 。v判断动词“是”的早期用例 汉代: a小儿谣曰:“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 ,剖而食之美如蜜。”此楚

9、之应也。(说苑辨物 ) b童谣曰:“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 剖而食之美如蜜。”此是楚王之应也。(孔子家语 致思) a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左传宣15) b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论衡死伪篇) a襄子曰:“此必豫让也。”(战国策赵策一) b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先秦:(1)郑县人有得车轭者,而不知其名,问人曰:“此 何种也?”对曰:“此车轭也。”俄而复得一,问 人曰:“此是何种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2)a韩,魏之县也。(马帛战国纵横家书)b韩是魏之县也。(战国策魏策三)1972年长沙马王堆出土帛书彗星图,说明“是”当时 既作代词,也用为判断词。如:是是帚慧。是

10、是苫慧。 先秦虽已经有“是”字判断句,但还是少数,仍以作 指示代词为常。凡是可能用“此”替换的,一般不宜 视为判断词。v(1)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 虢。公曰:“是吾宝也。”(左传僖2)v(2)少事长,贱事贵,不肖事贤,是天下之通义也 。(荀子仲尼)v(3)高祖曰:“是齐辩士也。”(史记淮阴侯列 传)对比:v(4)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 借道乎虞乎?”公曰:“此晋国宝也。”(谷梁 传僖2)v(5)少事长,贱事贵,不肖事贤,此天下之通 义也。(说苑臣术)v(6)高祖曰:“此齐辨士蒯通也。”(汉书 韩信传)(唐钰明:上古判断句的变换考察,中国语文 1991-5;上古

11、判断句辨析,古汉语研究1993-4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v1.类属关系:主语属于谓语的同类仲弓父,贱人。(史记陈涉世家)滕,小国也。(孟子梁惠王下)v2.等同关系:主语等于谓语子之所慎,斋、战、疾。(论语述而)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v“判断句的活用” 3.比喻关系 v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v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论语颜渊) 4.因果关系(一般由谓词性成分充任谓语) v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斫也。(庄子养生主) v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庄子秋水)v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土橐,非下也,权 重也。(韩非子五

12、蠹) 5.条件、目的等复杂语义关系(强烈确认) v夫战,勇气也。(左传庄10)v百乘,显使也。(战国策齐策) 小结:v句式:v1.主语+者,谓语+也。v2.主语,谓语+也。v3.主语+者,谓语。v4.主语,谓语。v5.主语+副词+谓语+(也)v6.主语+为+宾语v7.主语+是+宾语v表达功能v1.类属关系v2.等同关系v3.比喻关系v4.因果关系v5.其他复杂语义关系v古代汉语“是”的用法v1.指示代词(复指:判断句、宾语前置)v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左传僖30)v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左传哀 元)v2.判断动词(系词)v3.形容词:对的,正确的v魏其言是也

13、。(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v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同上)第二节 描写句(略)v描写句的谓语一般由形容词性的成分充任单个形容词作谓语以形容词为核心的谓词性偏正结构作谓语以形容词为核心的述补结构作谓语第三节 叙述句v叙述句一般由动词性成分作谓语。词类活用特殊的述宾结构特殊语序述宾结构的宾语前置被动句主语、述语语义关系句子成分省略名词性成分作补语v被动句与主动句v汉语的叙述句根据主语同谓语之间的施受关 系可以分成两类: 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接受 者,即受事者。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苹果被我吃了。 主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发出 者,即施事者。(广义主动句包括除被动句以外

14、 的所有叙述句) 季氏将伐颛臾。我吃苹果。v古代汉语的被动句: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意念被动句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语法被动句v被动句谓语的核心动词一定是及物动词。(1)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v鹿禽。(粹953)v故不能推车而及。(左传成2)v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司马迁.报任安书)v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 竟斩阳周。(史记项羽本纪)v公子喜士,名闻天下。(史记魏公子列传)v今子有大树,不夭斧斤。(庄子逍遥游)v前有“可”“足”“能”“难”“易”,动词 常表被动v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隐元)v文王不足法与?(孟子公孙丑上)v吾老矣,不能用也。(论语微子)v众怒

15、难犯,专欲难成。(左传襄10)v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v但并非专门表示被动v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国语越语上)v牛刀可以割鸡,鸡刀难以割牛。(论衡程材)无标志被动句的识别v(1)非人主语+表示人的动作的谓语动词蔓草犹不可除v(2)及物动词谓语没有宾语也不能补出宾语文王拘、屈原放逐v(3)宾语属于主语的一部分,谓语动词对主 语不利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报任安书)v能识别大部分意念被动句,但非绝对标准及物动词于施事者v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孙子兵法行军)v(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 原列传)v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公羊传庄12)v兵

16、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何也?(汉书贾山传 )v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左传成2)v帝年八岁,政事壹决于光。(汉书霍光传)v介词“于”的作用是引介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注意: (1)“于”引介施事者,本身并不表被动。v是以好恶见,则下有因,而人主惑矣。(韩非子外 储说)内惑于郑袖v任智则君欺。(韩非子八说)外欺于张仪v纵有姊姁,以医幸王太后。(汉书义纵传) (2)“于”结构处于动词之后,施事者不能省略。 (3)介词“于”用法较多,还可以引介动作行为的处 所等,须加识别。v百里奚举于市。(孟子告子下)v是故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韩非子显学)v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v君子役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