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40219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3.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要点v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v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v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v 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v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v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v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v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二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

2、形式(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 对立的观点:唯心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一直占据 统治地位。唯物史观:马克思两大发现之一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 的基本问题。(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 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存在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3、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注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都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社会意识(1)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 会存在的反映。(2)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 从意识主体划分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从意识内容层次划分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 式 从对经济基础的关系划分分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 式(称之为意识形态)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3社会存在和

4、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 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 化和发展(2)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具有其历史的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

5、产力(1)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2)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3)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生产力劳动 资料劳动 对象劳动 者科学 技术科学 管理实体性要素 (基本要素)渗透性要素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 志,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 结构实体性 要素渗透性 要素劳动 对象劳动 资料劳动者经济 管理科学 技术教育现代社会生产力结构示意图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是衡量生产 力水平的尺度,是划分经济时代的客观标志。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 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

6、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 家为首的社会。”劳动资料一类是未经过劳动加工改造直接纳 入生产过程的天然存在物,即自然物。 劳动对象分为两类:劳动对象另一类是经过加工改造后,再投入 生产过程的客观存在物,即原料。 劳动对象是现实生产的必要前提,它从一 个侧面反映和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生产力 中起主导作用。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马克思说:“自然界没有制造 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 、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 等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 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 的知识力量。”劳动者2生产关系(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

7、济关系。(2)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4)生产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3)生产关系的构成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生产 资料氏族成员平均所有奴隶主所有地主所有资本家所有全社会共同所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私有制社会公有制社会归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意义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u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原始工具原始社会原始工

8、具青铜器铁器大机器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的变革u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u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生产关系生产力真舒服!u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真难受!生产关系生产力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就内容看,概括了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从过程上看,这一规律表现为生产关系 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 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与此相适应 ,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 替,再到

9、相对稳定。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具有极为重要 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这一规律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其次,这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理解经济基础的内涵,要把握两点:v其一,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v其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2上层建筑(1)上层建筑及其构成u上层建

10、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 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u上层建筑的构成?观念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提供保证提供理论依据 和精神指导u观念上层建筑和政 治上层建筑的关系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u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居 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按血缘关系 组成的氏族 或部落私有制阶级国家国家同原始氏族组织不同 国家是按照地域来划分国民的,而不再以血缘关系来划分 国家要依靠强制性或暴力手段以及征收赋税来维系国体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 明国家政

11、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哪个阶级是统 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这是决定国家 阶级性质的方面。国体奴隶主 阶级专政地主阶 级专政资产阶 级专政无产阶 级专政u国体和政体政体政体是指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具 体组织形式,也就是政权构成形式。它表明 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去组织自己的政 权,实现自己的统治。政体君主制共和制君主专制制二元君主制君主立宪制总统制半总统制议会制国体和政体的关系:一般来说,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服从于国体;政体为国体服务,并对保证国家的性质起重要作用。国体政体内容形式决定服务于(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12、。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 质基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 定着其变革的方向上层 建筑经济 基础生产力促进 作用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上层 建筑经济 基础生产力适合适合不适合适合不适合阻碍 作用第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注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情况的复杂性(一)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

13、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1、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 过程和一般规律,表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共产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原始社会(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2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就某一国家或民族的社会发展的 历程而言,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种种 复杂情况和特点,体现了社会形态更 替形式的多样性。(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根源于社会发展的客

14、观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1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u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u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性,从根本上规定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2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第一,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第二,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第三,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社会形态的更替,还表现为历史的前 进性与曲折性、渐进性与跨越性的统一。社会形态更

15、替的前进性、渐进性主要是指 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其历 史过程是个“扬弃”的过程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跨越性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二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在社会发展中各具不同的重要作用。(一)社会基本矛盾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

16、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u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u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社会基本结构社会的 基本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经 济 结 构广义经济结构狭义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经济关系或 经济制度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 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政治 结构制度政治制度设施法律制度政治设施法律设施政治结构(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u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 产 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决定反 作 用反 作 用社会三层 次结构的 动态系统u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u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