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课件4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39876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8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课件4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课件4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课件4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课件4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课件4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课件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课件4(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课位课魂析课思课课位:教材地位与备课定位教材地位与备课定位横看:本书中的位置本节内容是必修三思想文化史的起始课,也是学生 了解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篇章,体会古代人 文精神发展的重要环节。侧看:本单元间的联系教材地位教材地位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起点,因为只有了解各种思想 的代表人物及其言论,才能够深入理解思想的发展 脉络,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发展。是本单元的总纲。备课定位备课定位会考标准:高考要求:基础掌握+能力提升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 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 深刻认识百家争鸣局面

2、形成的重要意义及对当今社 会的现实意义析课:学情目标目标 重难点重难点 教法与学法1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的思维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 设计学生活动的时候,可以更多的偏重思维活动。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 这一课涉及的一些概念,学生没有接触过,还是比较 难理解的,老师需要做更多铺垫。2 2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价值目标情感与价值目标尼采:没有深刻的思想就没有美丽的人生。(1)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掌握诸子百家的 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3、局面形成的原因 及重要意义。 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 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 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 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 情感。教学重点:教学重点:3 3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依据:谈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必先了解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它将为了解、辨 明这些思想的优秀与糟粕打下基础,也为学以致用打下根基。依据:1、从学生的认识特征看,认识事

4、物总是由表及里,由思想到背后的原 因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2、从理论上看,这个问题的阐述也为学生深入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 会意识”这一哲理,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以及意义3 3教法与学法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说学法:奥斯本的智力激励法通过情景设置,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 作探究习惯。情境教学合作探究选择理由:化死的知识为活知识,亲近历史选择理由:化教师行动为学生活动,理解历史课魂:在教学流程中突破重难点一、直观历史入佳境方法:设疑探究,激发兴趣。依据:高一学生是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

5、他们承继了初中 生的特点,仍然喜欢直观的、趣味性的知识。只有心情愉快的参与进来 ,知识才能发挥作用,情感和能力才能得以升华。 导入:走进名人堂 请你认一认:下列各是哪位思想家?你对他们有什么样 的了解?二、慧眼拨云见日月活动探究一:你知道“百家争鸣”的含义吗?百家争鸣“百家”泛指数量多;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 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 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争鸣”指争论 和辩难。在此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 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活动探究二:百家讲坛邀请您做客百家讲坛介绍诸子百家,你 会选择哪几位?选择后第一步你准备怎 么做?孔子孟子庄子老子

6、韩非子 墨子方法:分组活动,陈述理由,查阅基本资料 依据:利用百家讲坛这一大众所熟知的事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因 为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有高效率的课堂。孔子:1、查阅孔子档案孔子,名丘,字仲尼, 靓名:(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 生卒:鲁国(今山东曲阜 )籍贯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后裔成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 头衔:第一组:2、概述主要成就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 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与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编订和 整理古代文化典籍: 诗经书经礼易和春秋”。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怀疑鬼神的客观存在,主张人应当把探讨

7、 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用德教化,逐步改良政治,反对苛 政和任意刑杀。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仁”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 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 “礼”即每人要”克己复礼“,言行要 符合等级名分制度。提倡贵贱有序的社会等级秩序。(1)思想观:(2)政治观:(3)宇宙观:(4)教育观:3、体会至理名言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二组:庄子概述主要成就:1)把“道”作为世界的最高原理,强调事物自生自化,提 出了“齐物”的观点,即齐一万物,任何事物本质上相同, 没有区别。2)提出了“逍遥”的人生哲学,即对事物变化采取旁观、 超

8、然的态度。3)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需服从自然规律。4)他在文学艺术上,如寓言、散文上有深邃的哲理智慧 和神奇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第三组:韩非子(略)学派代表者 所处时代主要主张孟子老子墨家法家孙武儒家兵家孔子春秋晚期“仁爱”“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战国时期“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道家春秋晚期“无为”墨子战国前期“兼爱”“非攻”韩非子战国时期“法治”“性恶论”春秋末期“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孙膑战国时期“事备而后动”探究三: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为什 么在这样的时期会出现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 材料: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

9、王朝 也体现了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经济:政治:阶级:文化: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私学兴起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三、活学活用贴生活:诸子思想大讨论1、这是某商城三个摊位上待售的三个款式的T恤衫。作为顾客,你只能从中 选出一个,你选择的标准是什么?生1:我选择第二种,版式简洁大方,黑红相间的肩头,和我的肤色很相配。 生2:我选第一种,版型简单,下摆较宽,与我的体型相配。 生3:我选第三种,我喜欢红白相间的衣服,大方而简洁,挺衬气质呢。大家挑选选衣服都很理性,根据自己的

10、体型、肤色和爱爱好做出选择选择 。同理,如果你 是汉汉武帝,有以下治国思想,你会选择选择 哪一种?依据是什么?生1:孔子儒学提倡德治,反对对人意刑罚罚,这这种治国思想听起来不错错,但 是仅仅凭内在约约束是不能治理好国家的。 生2:韩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刻薄寡恩,严严刑峻法,运用过头过头 将会人怨沸腾腾, 不利于长长治久安。 生3:老子道家思想主张张“无为为而治”,顺顺其自然,但是汉汉武帝时时期北有 匈奴虎视视,内有王国问题问题 ,如果顺顺其自然,很容易养虎遗遗患,对长对长 治久安很 不好。设计说明:这个设计,通过引导学生神入历史,激活生活经验,即根据自己的喜好 和实际需要选择T恤。然后通过比较,让

11、学生明白汉武帝选择何种治国思想和自己购买 T恤的道理是基本相同的,即哪种思想最能维护自身的统治就可能被选择。这样一来, 由于有生活经验做支撑,该课的重点就轻松地获得突破。三、谈古论今看影响世界看孔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 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 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孔子在汉城孔子在柏林在美国不但制定了“孙子的核战略”, 而且又按照孙子兵法制定了新战术 。 在日本孙子兵法被推崇为“兵学 圣典”、“世界第一兵家名书”。 在欧洲,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拿破仑,在 戎马倥偬的战阵中,手不释卷地披阅 孙子兵

12、法。 世界看孙子孙子兵法用 于企业管理尊敬师长,公民都有享 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廉正、廉洁、自律 依法治国 以不变应万变 了解市场行情,确定投 资方向思想渊源礼治文明、有教 无类“非攻” 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 法治 无为而治 知己知彼,百战 不殆当今的思想观点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老子孙子依据:历史的最终归宿要为现实服务,历史和现实是相互依存的四、 绝知此事要躬行1(08海南单科)“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 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 2. (08重庆文综)“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 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 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思课:反思教学一、理论性较强的课,但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基础又很薄弱 ,用什么方法能够加强教学的有效性。二、新课程三维目标该如何体现,情感的升华,活动课 的开展是否有效。三、本节内容与现实联系是否恰当需要实际教学的检验 。敬请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