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复习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39741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480.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复习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百家争鸣历史回音壁2010年4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伊斯坦布 尔和海峡大学校长卡迪里为海峡大学孔子学院揭牌。李长春为土 耳其海峡大 学孔子学院 揭牌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l所的速度增加。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的意义。提示:有利于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广泛传播;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当前和谐世

2、界的构建。一、 百家争鸣 (一)出现的社会原因 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 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2. 政治:战乱纷争的格局,造成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 3. 经济: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封建经济的发展为其奠定了 物质基础。 4.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5. 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二)形成的重要意义百家争鸣,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 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 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流派 时间时间代表人 物主要思想观观点儒家春秋孔子

3、提出“仁”与“礼”的学说说,主张张建立一个 礼乐乐文明的社会;开创创私人讲讲学之风风, 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彻张贯彻 到教育活动动中, 注重人的全面发发展;其生前言论论被编为编为 论语论语 战战国孟子继继承孔子的学说说,发挥发挥 孔子的“德治”思 想,提倡“仁政”学说说,提出“君轻轻民贵贵” 思想 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华,丰富了早期 儒家的思想内容;在天人关系上,一方 面强调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提出“制 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认为认为 学习习的最高 目标标是把握“礼”道家春秋 老子认为认为 “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变的 ;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转化的规规 律,蕴蕴涵了朴素的辩

4、证辩证 法思想;对对人 类类社会发发展抱消极悲观观的态态度;其思 想保存在老子一书书中战战 国庄子把“道”作为为世界最高原则则,宣传传天道与 自然无为为;认为认为 “道”无所不在,没有界 限与差别别,万物也是没有界限与差别别的 ,这这就叫“齐齐物”,按“齐齐物”的要求达到 与天地万物为为一,从而逍遥自得;他的 思想集中体现现在庄子中;道家崇尚 自然,主张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 倾倾向,对对中国古代文化产产生了重要影响流派时间时间代表人物主要思想观观点法家战战国李悝在魏文侯时时期,采取一系列变变法 措施;主张张用严严酷的刑罚罚确立起 以集权为权为 特征的政治秩序;所著 法经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

5、较为较为 完整的法典 商鞅在秦国两次实实行变变法韩韩非将法家的“法”、“术术”、“势势”糅合 为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 理论论系统统化;主张张加强君主集权权 ,厉厉行赏罚赏罚 ,奖奖励耕战战;提出“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则 备变备变 ”的主张张;主张张遵循客观规观规 律行事,对认识论对认识论 的发发展作出了 贡贡献墨家战战国墨翟“兼相爱爱、交相利”;主张张非攻 、尚贤贤、尚同、非乐乐、非命、 节节葬、节节用等讲讲求实际实际 功利的 主张张;认识论认识论 方面,认为认识认为认识 以客观实观实 践为为来源;逻辑逻辑 学方 面,建立了“类类”、“故”等中国最 早的逻辑逻辑 学术语术语

6、 ;墨家建立了 由个别别到一般的归纳归纳 推理的方 法论论基础础活学巧记:百家争鸣局面兴,儒道法墨四大家,孔孟荀 老韩墨子,仁义礼和德为先。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地主阶级进行变法,封建制度确立 B. 奴隶主贵族和封建地主斗争激烈 C. 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思想冲撞激烈 D. 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百家争鸣”局面兴起的条件,而且是 其根本原因,A、B两项都是在对D项进行阐述,C项是“百 家争鸣”的表现,因此最佳选项应该是D。 答案:D 点评: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借题发挥】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不包

7、括( )A. 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传统的礼法受到猛烈冲击B. 各国竞相改革需要理论指导C. 一批士人冲破礼法束缚,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D.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尚未确立答案:D(山东文综)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 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三字经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承载这些思想 的儒家经典在

8、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解析:抓住关键词“四书”、“仁义”、“中庸”、“修齐 ”、“治平”、“孝”、“礼”。答案:主要思想:礼、仁、义、中庸、孝、修齐、 治平。积极作用: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 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 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点评:在联系儒家主要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材料回 答问题。【借题发挥】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 天行有常 B. 人性本恶C. 礼法并用 D. 民水君舟答案:B1. (上海高考)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 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 ,专替君主打算

9、。这一家是( )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解析:此题考查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不同,法家主张加强君主 专制,故选B。 答案:B 2. (2010山东文综)“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A. 儒家“仁爱”思想 B. 墨家“兼爱”思想 C. 儒家“礼治”思想 D. 墨家“非攻”思想 解析:题中意思是说,要视他国为自己的国家;视其他人家为 自己的家;对待他人像对待自己一样。反映的本质是要相亲相 爱,体现了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 答案:B二 儒学的兴起历史回音壁2009年11月7日,纪念董仲舒诞辰2200年暨董仲舒思想国际研

10、讨会在河北衡水市召开。来自国内外的百名儒学研究 专家、知名学者和董仲舒后裔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围绕董 仲舒儒学观点、思想系统、历史贡献及现实意义等展开研 讨交流。董仲舒后裔代表及景县儒商代表等 在董仲舒墓前敬献花篮并祭拜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为何确立? 提示: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适应了加强君主集权,加强中 央集权的需要。 一、董仲舒的新儒学 1. 含义: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 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 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2. 目的:满足汉武帝在政治和 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创立新儒学 ,糅合道法阴阳五 行说,为集权罢百 家尊儒术,为君权 天人合权神授,三

11、纲五常伦理道德树 。3. 内容: (1)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 (2)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 。 (3)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提出发挥“仁政”,轻徭薄赋。 (4)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即“三纲五常”。 4. 地位:汉代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和中国传 统文化的主流。二、 汉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一)原因: 1. 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但也面 临许多问题,如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2. 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

12、生,担任官职,以备咨询治国 方略。 3. 董仲舒的改造使儒学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得到采纳。 (二)影响: 1. 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 2. 结束了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 由发展。 3. 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三、如何认识儒家、法家、道家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巨变时期,代表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 的人们从各自经济、政治利益出发,形成了各种学派,儒、 法、道是其中重要的学派。在理论上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 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 调

13、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 大的互补性。在实践上,经过秦汉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 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现全国大一统, 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 敝,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以恢复 和发展生产;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 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为宜。三者之间表 现了互相融合的趋势。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成分,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其中,儒家思想构成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道家思想构成了封建正统思想中的

14、哲学基础;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三者的综合,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 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的对策( ) A. 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B. 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 C. 触犯了汉武帝的忌讳 D. 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 解析:题中的材料实际上是要求“罢黜百家”,主张以思想 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迎合了统治者的意愿。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归纳材料的能力以及对其主旨 思想的判断能力。【借题发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之所以被汉武帝采纳,主要是由于( )A. 是董仲舒的建议B

15、. 朝中大臣均为儒家弟子C. 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D. 其他学派的主张不适用于治国答案:C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 “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 A.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 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C.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解析:思想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中国思想界由“百家 争鸣”到“独尊儒术”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需 要和反映。 答案:D 点评:从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层面思考。【借题发挥】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 压制知识分子 B. 区别对待

16、古代文化C. 完善法律机制 D.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答案:D1. (天津高考)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 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 主要表明( ) A. 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 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 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 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解析:此题可将问题表征为“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的原因是 什么。“天下学士”跟的是什么“风”?对于没有文言文障碍的同 学而言,答案不难从材料的前后文得出: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学 经典。为什么效仿?公孙弘的成功,对于具有政治敏感的“天下 学士”而言,不难把握“儒学地位正在提高”这一新的政治动向。 答案:D2. (海南高考)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 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 纯任德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