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ints%20of%20马哲[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23648 上传时间:2017-08-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oints%20of%20马哲[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points%20of%20马哲[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points%20of%20马哲[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points%20of%20马哲[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points%20of%20马哲[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oints%20of%20马哲[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oints%20of%20马哲[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结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从它的阶段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4.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二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1.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2.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在整个社会生活过程中,物质生产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3.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

3、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4.马克思指出: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三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 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2.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是有规律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3.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

4、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四如何理解辩证的否定观1.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及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3.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

5、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五如何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1.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继承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2.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3.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一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

6、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六如何理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3.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有两个严重的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辩

7、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 七如何理解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1、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4)2、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4)3、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先

8、进文化是有效地解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精神武器,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当代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和全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5)八如何理解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1.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煞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3)2.英雄史观的产生有其深刻的认识根源、社会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 从认识根源看,英雄史观之所以产生,主要是因为把活动在历史舞台前面的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尤其是他们的意识的作用加以夸大并绝对化。 从社会历史根

9、源看,英雄史观的产生同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大多数人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少数人从事政治统治、垄断精神文化生活有关。 从阶级根源看,剥削阶级的思想家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不敢承认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而需要用英雄史观来为自己服务。(7)3、唯物史观主张,人是现实的社会中的人,要说明历史创造者问题,必须全面、具体、历史地考察和分析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提供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3.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

10、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4.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5.马恩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贡献),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6.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7.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8.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

11、用。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10.哲学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12.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13.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14.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

12、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15.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失控是无限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16.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17.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18.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题(人)、实践的对象(客体)和实践的手段(工具等),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存在;实践的结果也是外在于人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

13、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19.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0.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多样性。21.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会引起物体位置的变化,物理运动是物质分子状态的变化,化学运动是物质化学成分及其结构的变化,生物运动是生物机体的变化,社会运动会引起社会有机体的变化等。22.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及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23.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24.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14、,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25.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度是保持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2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27.从本质上说,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28.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

15、。29.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30.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31.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32.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归纳与统一是人类思维从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最常见的推理形式。33.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34.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5.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按其作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36.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

16、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37.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38.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39.人的一切认识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而直接经验则是人们亲身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认识成果的间接经验的作用不容忽视。但从根本上说,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40.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41.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42.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