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局部解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23619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6.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部局部解剖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面部局部解剖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面部局部解剖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面部局部解剖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面部局部解剖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面部局部解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部局部解剖(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面部局部解剖,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颜面部: 上 发际 下 下颌下缘 两侧 下颌支后缘分 界: 眉间点 鼻下点,面部的分区及表面解剖,分区,眶区鼻区口区面侧区:颊区、腮腺咬肌区和面侧深区,分 区,面部表面标志,1 睑裂(palpebral fissure)2 睑内侧联合和睑外侧联合3 内眦和外眦,4 鼻根、鼻尖和鼻背5 鼻底和鼻孔6 鼻小柱和鼻翼7 鼻面沟(nasofacial sulcus)8 唇面沟(labiofacial sulcus)9 鼻唇沟(nasolabial sulcus),10口裂(oralassure)11口角(angle of mouth) 12唇红 (vermilio

2、n)13唇红缘 (vermilion border)14唇弓 (labial bow) 和人中点 15唇峰和唇珠16人中 (philtmm)17人中嵴 (philtrum crest)18 颏唇沟 (EIlentolabial sulcus)19 颏下点 (mentorl),面部比例及其它关系,1 面部水平比例 大三停 小三停 侧三停2 面部垂直比例 五眼,面部比例,黄金比例,美容角 1 鼻额角:125度135度 2 鼻面角:36度40度,3 鼻唇角:90度100度4 鼻颏角:120度132度5 颏颈角:85度,面部皮肤皱纹线和面部Langer皮肤裂线,1 面部皮肤皱纹线 动力性皱纹线(dyn

3、amic wrinkles) 表情肌收缩的结果 老化的征象 包括:额纹、眉间纹、鱼尾纹等重力性皱纹线(gravitation wrinkles) 皮下脂肪减少,皮肤弹性减弱所致。,2 Langer皮肤裂线 皮肤真皮内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排列方向 3 面部皮肤皱纹线和面部Langer皮肤裂线的区别 (1)面部皮肤皱纹线是老化的征象 (2) Langer皮肤裂线是皮肤真皮内胶原纤维和弹 性纤维的排列方向,4关于面部皮肤手术切口的选择 解剖学差异:眉间、外眦切口方向的选择 面部皮肤皱纹线明显的时候为切口方向 不明显时按Langer皮肤裂线切口,皮肤,1 血管丰富 组织再生及抗感染能力强 创伤时出血多

4、2 真皮含大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3 皮脂腺 皮脂腺囊肿 毛囊和汗腺 疖肿 4 表情肌的起点,皮下组织,1疏松,易于移动2鼻翼和颏部皮肤与皮下组织结合紧密不易剥离3皮下静脉与颅内静脉窦关系密切4内有面神经、血管和腮腺导管走行,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SMAS:是指连续分布于颅顶和面颈部浅筋膜深面的一层肌肉腱膜结构。分类: 肌性区:表情肌所在区域 腱膜性区:如帽状腱膜、颞浅筋膜等 混合性区 :肌肉和腱膜不连续,颈浅腱膜,颞浅腱膜,耳前腱膜,帽状腱膜,成功将SMAS与深部组织分离而 不损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是美容除皱术关

5、键。,面部皮肤支持韧带起自骨面或筋膜,止于真皮。面部除皱术时,切断某些韧带可取得好的美容效果。,腮腺咬肌区,境界 前:咬肌前缘 后:胸锁乳突肌、乳突及二腹肌后腹的前缘 上:颧弓和外耳道 下:颌骨下缘 内:咽旁间隙 外:皮肤,层次及内容,1、皮肤2、皮下组织 颈阔肌 耳大神经 腮腺导管3、腮腺咬肌筋膜4、腮腺5、腮腺与血管神经关系,腮腺咬肌筋膜,来源:颈深筋膜浅层解剖特点: 浅层致密,深层薄弱; 腮腺鞘深入腺体,将腺体分为多数小叶; 腮腺鞘上部与外耳道前下壁软骨部有裂隙交通,1.腮腺咬肌筋膜:咬肌筋膜和腮腺鞘,腮 腺 parotid gland,毗邻上面邻外耳道、颞下颌关节外面邻浅筋膜前内侧面与

6、下颌支后缘、咬肌后部、翼内肌深面后内侧面与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乳突等。,“parotid bed”,Glossopharyngeal n.,Vagus n.,Accessory n.,Hypoglossal n.,styloid process and its attached m.,Internal jugular v.,Internal carotid a.,Stylopharyngeus m.,Styloglossus m.,Stylohyoid m.,5. 腮腺的毗邻 relation of parotid gland,腮 腺 分 叶,面神经主干和分支平面为界 浅叶(面) 深叶(面

7、),副腮腺,1腮腺的位置 2腮腺管 3穿经腮腺的结构耳颞神经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面神经4腮腺床,腮 腺 parotid gland,(3)腮腺管parotid duct:行程、体表投影、开口部位,腮 腺 parotid gland,与神经血管的关系 腮腺内纵行组横行组 浅叶上缘 前缘 下端 深叶深面,腮腺与面神经相互位置关系腮腺前段:为面神经主干,长约1cm。 于茎乳孔浅出后,并非急转向前,而是在腮腺后面向下走一短段。此处前方为茎突,后方为乳突,下方为二腹肌后腹,三者均可作为寻找面神经主干的标志。腮腺内段:行于腮腺实质内,分上、下两干,上干粗且向前上行,下干细且沿下颌支后缘向下行。两干共发9-1

8、2条神经,形成五组分支,即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分别于腮腺上、前、下穿出。腮腺后段:以扇形网状形式至各相应区域面肌。,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耳颞神经,腮腺表面没有重要结构,仅被以皮肤、浅筋膜及腮腺鞘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多位于腮腺深面或穿行于腮腺实质内,或自腮腺边缘呈放射状走出。从腮腺上端走出的有面神经的颞支、颞浅动脉、颞浅静脉和耳颞神经,前缘走出有面神经其余各支和腮腺管;下端走出:面神经颈支。 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腮腺肿瘤的发生率较高,约在80以上。,显露面神经主干及其分支的标志,二腹肌后腹标志:面神经出茎乳孔即位于二腹肌后腹起点前方,面神经主干,二腹肌后腹,四、面侧深区,境界 颞

9、下间隙、翼颌间隙 前为上颌骨后面, 后为腮腺深叶, 内为翼外板, 外以下颌支为界,颞下窝 boundaris of infratemporal fossa,上界:蝶骨大翼的颞下面。superiorly - the infratemporal surface of the greater wing of the sphenoid bone and a portion of the squamous part of the temporal bone.,内侧界:蝶骨的翼突外侧板。Medially- the outer plate of the pterygoid process of the sp

10、henoid bone,外侧界:下颌支的上部和颧弓。laterally- the upper portion of the ramus of mandible and the zygomatic arch,前界:颧骨的下部和上颌骨的颞下面。Anteriorly-the lower portion of the zygomatic bone and the infratemporal surface of the maxillary bone.,四、面侧深区,层次 翼丛 上颌动脉 下颌神经与翼外肌,翼静脉丛 Pterygoid venous plexus上颌静脉Maxillary vein,上颌

11、动脉,上颌动脉Maxillary artery:行径、分段及其分支,下颌段下牙槽动脉脑膜中动脉翼肌段咀嚼肌动脉颊动脉翼腭窝段上牙槽动脉眶下动脉,下颌神经与翼外肌,8颊神经,26颞深前后神经17耳颞神经,11咬肌神经9舌神经,10下牙槽神经,22下颌舌骨肌神经,下颌神经 mandibular nerve,颊神经 buccal nerve耳颞神经auriculotemporal nerve舌神经Lingual nerve下牙槽神经Inferior alveolar nerve,翼外肌的浅面有翼丛和上颌动脉;深面有下颌神经及其分支,其中耳颞神经向后;翼外肌上缘有颞深前后神经和咬肌神经;翼外肌两头之间

12、有上颌动脉穿入和颊神经穿出;翼外肌下缘有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穿出。,蜂窝组织间隙及其连通,面部及口腔的蜂窝组织间隙是指位于筋膜与筋膜、筋膜与肌肉、肌肉与骨膜、骨膜与骨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内含血管、神经、脂肪组织等,有的还含有腺体。,眶下间隙(infraoreital space),界限 上:眶下缘 下:上颌骨牙槽突 内:鼻侧缘 外:颧大肌 底:尖牙窝为中心的下颌骨前壁,眶下间隙,底:以尖牙窝为中心的上颌骨前面有面部表情肌,向后通颊间隙,有面动/静脉经过.,颊间隙,位于颊肌和咬肌之间.间隙内有颊神经.颊动脉.面深静脉及脂肪组织,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颞下间隙颞间隙 颞浅间隙 颞深间隙 颞筋膜间间隙,咬肌

13、间隙:位于咬肌和下颌支之间翼下颌间隙:位于翼內肌和下颌支之间两间隙相交通。,颞下间隙,特点:位于颌面深部诸间隙的中央;有翼丛.上颌动脉及其分支和上/下颌神经的分支,颞间隙,颞浅间隙:位于颞深筋膜与颞肌之间。颞筋膜间隙:位于颞深筋膜下部两层之间。颞深间隙:位于颞肌(筋膜)与骨膜之间。,特点: 颞深筋膜致密;颞肌坚厚;颞鳞薄,颞部脓肿易压迫骨质发生骨髓炎,或穿透颅内造成脑膜炎,颞间隙,腮腺间隙 位于腮腺鞘内。 内侧通咽旁间隙 咽旁前间隙 咽旁后间隙 翼颌间隙,咽旁间隙,咽后间隙,翼颌间隙,前界: 上颌骨 上界: 蝶骨大翼 后界:蝶骨翼突,翼腭间隙,翼腭间隙(pterygopalatine space),前:眶下裂 眼眶 内:蝶腭孔 鼻腔外:翼上颌裂 颞下间隙下:翼腭管 口腔后:圆孔 颅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