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的十条建议2012新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26027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3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实的十条建议2012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落实的十条建议2012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落实的十条建议2012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落实的十条建议2012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落实的十条建议2012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落实的十条建议2012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实的十条建议2012新版(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落实的十条建议解 读课程与教学论博士 吴效锋 2012年11月新版*1一.研究课程标准与 考试说明 明确考试内容与考查方式n课程标准是上课的要求,也是考试 的基础。备考首先要弄清楚教材中:n“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n“怎样教怎样学怎样考”。n这些内容之间是有内在必然联系的。在 课本上都已经包含,需要我们去潜心研 究、体悟。Date2考试说明n高考,是考察规定内容的深度,而不是广度。n考试说明体现能力立意、考察主干知识、 考查学科内综合。加大知识之间复合、交叉、 渗透处命题的力度。n“理解、掌握、能、会用”都是主干知识命题点 。n并不完全是考查学生对已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集中在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

2、识解决实际情况 中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测试学生的潜质与 思维方式,将来可能学会什么。Date3n考试说明就是“考纲”,就是最权威的考试信息来 源。内容包括:解释、样题、评分标准、词汇表。nPl:学习英语词汇不要照搬词典,词典的解释太繁杂了 。名词,属于阅读词汇的,要求是知道意思、会识别 、会拼写。其他的一些常用的动词、介词、连词、名 词、形容词、副词要做到“四会”。n在数学上,对文科、理科的要求不同。需要逐字逐句 的研读,体会对每一个知识点要求的程度,新旧考试 说明,细微差别之处尤其要给予关注。Date4向教材要基础问题分析:理解不透、掌握不实、运用不当。从基础知 识上失去了上“一本”“二本

3、”的机会。 怎样向教材要基础: 1.弄透概念 2.理解规律 3.建立基本模型 4.掌握方法Date5对概念规律的人是要经历三个过程:1.感性认识。举例、现象、实验、实例。 2.理性认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 抽象概括出本质。 3.理性的具体。经过演绎练习,让抽象的理性变 成理性的具体。Date6平时做题的过程就是积累解题思 路方法、积累模型的过程。n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建立模型、积累模型的过程n应用模型能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不仅能加深 对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解题技巧,举一反 三,而且能够发展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n既然在考试中几乎遇不到原题,平时的做题其 意义就不是做得越多越好。n通过

4、做题“悟出来”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模 型,比多做几个题目要重要得多,这是解决考 试中新问题的根本。Date7怎样回归课本怎样回归课本:一是用课本上的原话、原表达方式来答题。二是所有的考点不管扩散到什么程度,答案 都在课本中。夯实基础、构建网络,知识才能“学活”; 关注热点、联系实际知识才能“活用”。抓住主线、打通节点、梳理成网。Date8上课解决教材上“神经元”的问题n教师研究教材的四个层次:n1.教材上写了什么?n2.教材是怎样呈现知识的?n3.为什么要这样呈现?n4.你如何对教材进行“二度消化”(深化、透化 、易化、美化)n 上课是解决“神经元”的问题,不要在神经末 梢上纠缠过多。什么都

5、想解决,结果什么也没 有解决透彻。Date9教师“讲”的基本定位n教师的“讲”定位在:问题驱动之后的举 例、启发、点拨、追问、反思、补充、 纠正、提升、评价。n一流的教师教思想n二流的教师教方法n三流的教师教知识。Date10二.选题、审清重于一切做透、反思高于一切 错题处理标准(五个方面)n(一)选题原则n选择能够体现考点及其变式,“一题击破考点 ”的题目、与学科内知识点复合、交叉、渗透 的类型(定位在中等水平,随着进程逐步提升 )。n研究每个考点的各种题型,分析用各个知识点 答题时的思路来源、角度、关键性词语。n选典型题、做透,建立模型。n专题复习重在训练,通过训练提升解题能力与 速度。知

6、识转化成技能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练习 。Date11选题重于一切(三种题目)击穿 考点n研究课本上的例题、考试说明上的“样题”、三 年来的考试真题是含金量最高的题目(几乎涵 盖了所有的考点及考查方式)。n“三类题目”就是标准的做题规范程式。n重视对三类题目的分析,总结方法规律,思维 才能具有深刻、灵活、独创、批判、敏捷等五 个特征。n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每一个考点的模型、题型、 考点的呈现方式,解决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会 让学生受益很大。Date12n高考试题虽然不是直接取自于课本上的原题, 但从教材中题目改变来的却很多。n基础题目就涵盖了学科所有的知识点,学生做 基本题目就带动了对整个学科概念的复习。

7、n培养学生使用相关知识原理组织答案的能力。 (文科)n。Date13(二)审清题目是做透的关键n问题分析:n 面对新信息材料,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提 取不出、不完整关键信息,利用新信息解决面 临的新问题遇到困难。审一段,做一段,做到 一半才发现做错了,还得从头再来。相当一部 分同学,失分就失在题审错了。题目审错,满 盘皆输。n题意理解不透、知识就激不活,能力就提不上 来。Date14透过现象看本质、发酵信息 生成新信息、整体思考、挖掘潜在因 素n1.Stse素材(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是高 考命题的热点。这些都是新情境,考查的本质 仍然是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n2.题究竟问的是什么?知道什么

8、,从知道的能 推出什么、从间接知道的还能推出什么?挖不 到这个层面题就审不清。n3.题目要“四审”:题型、关键词、寻找头破 口、答题要求。n4.分析各种图形、图表、词语所隐含的信息, 整体获取而不能断章取义。Date15n 5.“以画代审”pl:物理学科中的三个重要分 析(受力图景分析,运动图景分析,能量转化 图景分析)n6.解决大题不能急于求成,要养成耐心读题的 习惯,学会整体分析、细节把握。n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畏惧心理,一句一句的引 导学生破题。大体都是由小题构成的,再复杂 的题,经过分析分解都可以转化为一个个可以 解决的小问题。Date16一道大题最少要读两遍, 在读第二遍的时候才能动手

9、书写n因为:n1.综合题目信息量大,条件多而复杂,只读一 遍往往很难整体把握题目的全部内涵,也就难 以形成整体的解决思路。n2.综合性大题都有几个小问题,后面的小题中 往往就蕴含着解答前面小题的暗含信息,对整 个大题的解答要求也常常放在全题的最后。Date17n3.难度再大的题,都存在很多的得分点。命题 人出此题目的目的,并不是用它来难住考生。 综合性大题的各个小问题往往是由易到难,呈 现出一定的梯度排列,真正难的也不过是其中 的一两问,所占分值也不多。很多同学并不是 就完全不会做,而是被题目冗长的文字叙述吓 傻了,不敢上手。n4.越是冗长文字叙述的题目实际上“漏洞”越 大,越容易击破。Dat

10、e18n题目审不清,从表面上看是粗心与急于求成。n从实质上看,审题失误与错误是思维不严密、 不深刻、思维混乱所致。n严重点说,是一种弱智的表现!Date19(三)做透高于一切建立模 型n学生“会”的三个标志:能讲出来,得满分,举一反三。做题就要像考试一样。会做的题力求一次就能做对 。知识与方法迁移靠的是模式再认。做题的目的就是 建立解题模式,做题做透才能建立模型。做题的过程 就是积累模式的过程。知识在应用的过程中是会发生 “形变”的。n在知识迁移应用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因素”合在 一起就叫做模式。nPl小学数学一个模型“整体部分部分”n“模式=各部分特征+关系特征”Date20复习就是把“神

11、经元”纳入到“中枢神 经系统”中去,建立神经元之间的联 系。n教师要帮助学生,打通每一个知识点,建立知 识点之间的联系,用线索将知识点串起来.用 一个关键知识点纵横连接相关知识,以核心知 识为中心进行辐射。n课本上的目录、纲要就是贯穿知识点与题型的 线索。n各科教科书在章节前的提示就是学习的思路、 问题与要求,课后思考题就是破解文本的思路 、考题的形式与变式。Date21把知识与方法纳入系统n1.注重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内在联系 和规律。n2.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寻求知识网络的交 叉点。加大知识点交叉整合的力度,是提高复 习效果的重要方法。n3.模块内部综合、模块之间综合。n理清知识点

12、之间的逻辑关系:n抓住知识的脉络;列出知识结构提纲、知识逻 辑结构图,思维线索图。Date22(四)“题”只是一个“壳子”、承载着的是 知识、思想与方法。做题不反思效果减半n题承载着的是知识点,解决的思路与方法。n从表面上看,题目考察的是知识点(考点)n实质上考查的核心是:n 在一定学科思想和方法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学 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实际情况。Date23建立做题反思机制n题目做完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反思一下,从中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如果 我们只是关注题这个“壳子”,而没有注意到这 个“壳子”里究竟装着什么。“买椟还珠”n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 生在实践中

13、不断摸索、学会思考、学会提问、 学会质疑、学会反思。Date24把值得解决的问题解决透彻n做题不反思,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从而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模型,就是舍本而逐 末。n解决一个题目就要解决透彻,能够从中体悟到 知识点使用的变式,做一题得一法,并能够迁 移运用、举一反三。n一个题目解决不透彻,就不要试图去做更多的 题目。以至于做着做着都不知道为什么做!n重点、考点知识要进行多种变式重复训练,体 会知识在使用中的各种形式与方式。Date25怎样进行做题反思n做题六个反思、提高做题质量n1.理解命题意图。考查的是哪些知识点、以怎样的方 式来考察。n2.明确解题思维过程。n3.分析解题出现

14、那些失误。n4.研究这个题目可能会怎样变化。n5.归属于类型和模型,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n6.了解解题中的基本思想。Date26建立做题反思机制凡做题必反思,不值得反思的题就不要选,更不 值得做; 优秀老师给学生布置的题目不及普通老师的三分 之一。却要求学生进行总结,力求做透。 做透,就是在得满分的基础上反思思路方法,建 立模型、拓展应用。Date27一节课,不要试图去解决所有的问题、更多的问 题。而是要把值得解决的问题,彻底解决透彻 ,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PL:康杰中学思品课中考92456满分卷。 PL:初三年级组长一节课试图解决15道列一元二 次方程题目?Date28(五)错题必须修

15、正到满分 并分析错误的主观原因(用红笔批注)n错题归因分析:n除了粗心之外大多都是知识理解的盲点与误区 、方法不到位、步骤有问题。n错题修正之后,再测、直到满分为止。n重点题、难题、典型题、错题,必须让学生“ 重做”,直到满分为止。n及时整理试卷与错题。Date29错题修正标准n必须修正到完全正确。(78次)n找出审题中存在的问题。n知识点理解的偏差。n知识点复合问题。n关键步骤、关键词差距。n周六、周日不再布置新的作业,就是整理本周 错误率高的题目,重组再做。Date30三学生讲、学生板演 就是在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为教学与复习找到切 入点学生展示首先要明确三个问题: 1.为什么要让学生来讲、

16、谁来展示?(中等生) 2.让学生展示什么?(问题与冲突、多样化思考 解决问题方式) 3.怎样展示?(从个人到小组,从小组到全班) PL:董秋萍老师的“学会等待”到“等待”。等 待花开是一种智慧。 PL:高中数学必修2,几何图的“斜二画法”三 道例题,老师没有体会课文编写者的用意,学 生学习过程问题百出。Date31学生展示要能做到“三个讲清”:n一是学生首先要“讲清”问题的性质,即这是什 么性质的问题;n二是讲清自己是怎样思考的;n三是讲清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思考。nPL:酒泉中学高三学生数学题的四种解法nPL:紫藤萝破布、读伊索寓言nPL:油田中学学生测当地重力加速度三种方法nPL:初中数学所有的“法则全部是探究出来的 。 Date32四追问才能破解到知识的本质、上升到学科思想方法的高度n破解审题问题领悟解读:追问,不仅能够让学生“讲”出自己是怎样 思考的,更要回归到课本文字与题目文字图表 中的信息点、知识点上,通过“转化”建立题 目信息与知识点信息之间的联系。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