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药疗、自我保健不良反应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25887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我药疗、自我保健不良反应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自我药疗、自我保健不良反应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自我药疗、自我保健不良反应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自我药疗、自我保健不良反应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自我药疗、自我保健不良反应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我药疗、自我保健不良反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我药疗、自我保健不良反应(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我药疗和自我保健第六章主要内容一、一些概念二、平时服药易犯的错误三、家庭贮备药品须知四、家庭贮备的常用药品u自我药疗(self-medication):没有医生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恰当地使用非处方药物,缓解轻度的、短期的症状及不适,或者用以治疗轻微的疾病。u自我保健:防病治病,提高生活质量。一、一些概念药物相互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应用(包括不同途径)产生的效应,包括药效增强、不良反应减轻、药效减弱、不良反应,甚至中毒反应。作用增加的称为药效的协同或相加,作用减弱的称为药效的拮抗。非处方药复方制剂,即选择作用彼此增强、相互抵销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原则配伍组成。现代治疗很少使用单一药物,几

2、乎都是少则23种,多则67种,同时应用,难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如:许多抗过敏药如特非那定、阿司咪唑等,与咪唑类抗真菌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等)并用后,可发生严重心脏毒性。一般,说明书中尽量把“相互作用”注明,中药更强调“忌口”,这实际上是药物与食物间的相互作用。 消费者在用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药物相互作用:慎用与禁用的区别 药物说明书经常注明某药在什么情况下需慎用、禁用字样,应该如何掌握呢? “慎用”:谨慎应用,并非绝对不能用。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通常是在小儿、老人、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因为这些人由于生理上的特点或病理上的原因,体内代谢、排泄的功能低,或某

3、些重要脏器功能减退,在使用某种药物时,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用药应小心谨慎,一旦出现问题应及时停止并向医师咨询。因为用后会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中毒。 如:阿司匹林,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应禁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新康泰克等,对正从事机械操做、驾车船或高空作业者应禁用。 早在上世纪80年代,WHO就列出了7大类在服用后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并提出在服用上述药品后应禁止驾车。这7大类药品包括:对神经系统有影响的药物;催眠药物;有恶心、呕吐反应或变态反应的药物;止痛类药物;兴奋剂;治疗癫痫的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禁用”:禁止使用头痛不要长期乱用止痛药 “头痛脑热不算病”,这种认识是不对的,虽然头

4、痛只是一种症状,但在头痛的后面往往潜藏着许多疾病: 散光、近视、远视、青光眼等,用眼时间过长会引起头痛。副鼻窦炎、中耳炎也会引起头痛。 各种急性传染病,各种中毒、高血压、神经衰弱等,也可引起头痛。 中风、脑血管痉挛、脑膜炎、脑肿瘤等也会引起头痛。 所以头痛时,除非十分明确是感冒头痛,可自购非处方药的解热镇痛药。 不宜长期自购止痛药服用,应在医生指导下,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服些解热止痛药以缓解疼痛。解热镇痛药用于解热时应注意事项 发热使用退热药,使体温降低或恢复至正常水平,人所共知。但是发热从另一角度讲,并非坏事: 发热,不仅告诉患者已经有病在身了,同时,不同的热型是 某些疾病的特征,可以帮助

5、医生做出正确诊断。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发热时机体的吞噬细胞功能加 强,白细胞增加,抗体生成增多,这些都有利于杀灭细菌与 病毒,所以,感冒发烧,如非高热,一般不主张用退热药。 因此,不应一有发烧就盲目使用解热药。 p 普通感冒病原体为病毒。大多数病毒对抗感染药不敏感,所 以感冒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p 如: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可选用解热镇痛药;鼻塞流涕可 选用减轻鼻充血药;过敏者可选用抗组胺药;咽痛可选用消 炎喉片,此外还可采用中药治疗。重复用药一般,按照医生处方或药品说明书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不会造成药物过量。 重复使用造成药物过量。如:患者治疗感冒发烧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每日3次、每

6、次1片(每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为0.5克),同时口服VC银翘片,每日3次、每次2片(每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为0.105克);这样计算对乙酰氨基酚的实际用量为每日 0.53+0.1056=2.13克,超出安全剂量0.13克。所以患者在使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时应警惕过量。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1) 首先了解过敏史或药物不良反应史,这对有过敏倾向和特异质的患者十分重要。(2) 老年人病多,用药品种也较多,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小儿,尤其新生儿,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于成人,其剂量应按体重或 体表面积计算,用药期间应加强观察。(3) 孕妇用药应慎重,尤其是妊娠头三个月应避免用任何药物,若用药不当有可能致畸。(

7、4) 由于一些药物可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而引起不良反应,故对哺乳妇女用药应慎重选择。(5) 肝病和肾病患者,除选用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的药物外,还应适当减少剂量。(6) 用药品种应合理,应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还应了解患者自用药品的情况,以免发生药物不良相互作用。(7) 应用新药时,必须掌握有关资料,慎重用药,严密观察。(8) 应用对器官功能有损害的药物时,须按规定检查器官功能,如应用利福平、异烟肼时检查肝功能,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检查听力、肾功能,应用氯霉素时检查血象。(9) 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停药和处理,防止进一步发展。(10) 应注意药物的迟发反应(d

8、elayed effect),这种反应常发生于用药数月或数年后,如药物的致癌、致畸作用。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机构NHANES: 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判断标准:2025 超重30 肥胖40 极度肥胖小知识1. 用热水服药以下几类药不宜用热水(大于37)服用:(1)助消化类: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 酵母等,此类药中主要含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或兼而有之。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遇热后即凝固变性而失去应有的催化剂作用,达不到助消化的目的。 二、平时服药易犯的错误(2)维生素C:水溶性制剂,不稳定,遇热易被破坏而降低药效。(3)止咳糖浆类:该药是将止咳药溶解在

9、糖浆中,较黏稠。 糖浆覆盖在发炎的咽喉粘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薄膜”,能减轻粘膜炎症反应,阻断刺激而缓解咳嗽; 止咳药吸收后直接发挥镇咳作用。若用热水冲服,会稀释糖浆,降低黏稠度,使黏附在粘膜上的糖浆减少,不能形成保护“薄膜”,也就不能减轻刺激,缓解咳嗽,使止咳糖浆药效降低。2. 忽视服药时间 选择服药时间重要性:服药的时间对药效有影响,要使药物发挥最佳的疗效,除了对症用药,按量服药外,适时服药十分重要。选择好适当的服药时间,既可使药物达到预期的效果,减轻疾病的症状,还可减轻因服药而产生的不良反应,起到事半 功倍的作用。 最佳服药的时间:根据药物的特性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如:临睡之前不可服用

10、降压药。治疗皮肤过敏的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应该在临睡前半小时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等应该在饭后半小时内服用。3. 睡前服药 服完药后马上就睡觉,特别是当饮水量又少的时候,可能使药物粘在食管上而不易进入胃中。 有些药物的腐蚀性较强,在食道溶解后,会腐蚀食道黏膜,导致食道溃疡。情况较轻微者只是吞咽时感到疼痛,严重者可能伤及血管而引起出血。许多患药物性食管溃疡者就是因为曾在近期睡前服过胶囊类药物,如:抗生素胶囊、感冒胶囊等,或是服用了颗粒状的止痛药而造成的;有些药物本不宜在睡前服用:补钙剂:睡前服钙剂,诱发胃肠疾病、尿路结石。因睡前服用 钙剂,除部分钙剂被小肠吸收外,另一部分

11、要通过泌尿道排 除体外,当排钙高峰到来时人已熟睡,尿液中的钙便会滞留 在尿路中,久而久之,逐渐会形成结石。止咳药:止咳药虽能止住咳嗽,但也会造成呼吸道痰液潴留, 阻塞呼吸道。另外,入睡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支 气管平滑肌收缩,支气管管腔变形缩小。在狭窄的官腔里, 加上痰液阻塞,易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利尿药:氢氯噻嗪、环戊氯噻嗪、氯噻酮、安体舒通等,服后 一小时左右就会发挥利尿作用。为避免影响睡眠,利尿药不 宜睡前服,宜在清晨空腹口服。降压药:睡前服用,睡后血药浓度到达峰值,血压大幅下降, 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会出现供血不足。服药的最佳时间(供大家参考)降血压药:早上7时、下午2时、晚上7

12、时,早晚两次的用药量应适当比下午少。晚上临睡前不得服用降血压药。降血糖药:糖尿病人在凌晨对胰岛素最敏感,这时注射胰岛素 用量小,效果好。甲糖宁(D860)上午8时口服,作用强而且持久,下午服用需要大剂量才能获得相同的效果。强心药:心脏病人对洋地黄、地高辛和西地兰药,在凌晨时最 为敏感,其作用比其他时间约高40倍。抗哮喘药:如氨茶碱宜在早上7时左右服用,效果最佳。抗过敏药:如赛庚啶于早上7时左右服用,能使药效维持15-17个 小时,而晚上7时服用,只能维持6-8小时。 激素类药:由于人体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午夜零点至上午9时的 分泌量约占24小时分泌量的70%,因此,宜在上午9时以前服 用,且分泌

13、高峰在上午7时左右,故在每天上午7时一次性给药 疗效最好。 抗感冒药:在上午和晚上症状重时服用。 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早上7时左右(餐后)服用,可使疗 效好而持久,若在下午6时和晚上10时服用,效果较差。降胆固醇药:体内胆固醇和其他血脂的产生晚上增加,因此,宜 在吃晚饭时服用。抗溃疡病药:胃酸分泌在晚上达到高峰,因此,每日剂量宜分早 晚两次服用。抗关节炎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每天一次缓解疼痛和炎症 的缓释药物,应在晚上服用为宜。而骨关节炎病人宜在早上或 中午服药。 铁剂:贫血病人补充铁剂宜在晚上7时左右服用。4. 药量过大或偏小(药物剂量) 通常治疗量可获得良好效果。 超量服用可引起中

14、毒,尤其是老人和儿童。 有人为了预防疾病或害怕药物毒副作用,认为小剂量比较安全。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5. 时断时续或疗程不足(给药时间)p 药物发挥疗效主要取决于它在血液中恒定的浓度。如果不按时服药,达不到有效浓度,就可能无法控制疾病发展。p 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如:尿路感染需要7-9天,才可治愈。若用药两三天,症状有所缓解就停药,可成为慢性感染。 6. 突然停药或当停不停p 许多慢性疾病需长期坚持用药控制病情,巩固疗效,如:抑郁症、精神病、癫痫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如果停药应在医师指导下逐步进行,不要擅自停药。否则会旧病复发,甚至加重(出现反跳现象)。p 一般药物达到预期疗效后就应停药,

15、以免引起毒副作用,如:二重感染、依赖性以及蓄积中毒等。7. 忽视中药的副作用 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 俗话说, “是药三分毒”,即使是再“安全”的药也可能会发生毒副反应。 没有绝对安全的药,这一点中药和西药是一样的。如:中药注射剂(刺五加,鱼腥草,板蓝根,茵栀黄)联邦止咳露(磷酸可待因)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成瘾科主任说:联邦止咳露含有磷酸可待因,2000年已经被国家药监部门由非处方药(OTC)转为处方药,病人只有凭医生处方才能在医院、药店买到联邦止咳露。 对顽固性的干咳和刺激性的咳嗽 ,正常的临床使用范围下,成瘾性其实是很低的,是非常安全的。20062007年广州药物滥用 8. 不合

16、理地联合用药 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常可增强疗效。但配合不当会产生拮抗作用,以致降效、失效,甚至引起毒性反应。如:羚羊感冒片与复方阿司匹林片合用,因为羚羊感冒片系碱性药,复方阿司匹林片系酸性药,两者合用后疗效降低。 口服药应用白开水送药。不能用茶水、果汁等 送药。茶水中含咖啡因、茶多酚、果胶、鞣质等物质,属于偏碱性的水溶液,会与某些药物发 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的发挥。 如:我们常服用的解热镇痛药,属酸性,如果 用茶水送服,就会使酸碱中和,失去药效。果 汁是酸性的水溶液,它可以使许多药提前溶解 ,不利于吸收。果汁中的果胶、鞣质络合药物 ,果汁中的VC,是一种还原剂,会影响到部分药物的稳定性。9. 用果汁、可乐送药 10. 对于缓释制剂不要分解药剂后再服用 片剂或胶囊都属于缓释药剂,在服用时把胶囊打开或把药片研碎都是不正确的服药方法。如:平喘药安茶碱、治疗心脏病的硝苯吡啶就属于这类药,这样容易使服药当时吸收的浓度过高,而且也达不到一天平稳地释放药物的作用。 中药,特别是汤药比较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