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选修5《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25598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93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地理选修5《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湘教版地理选修5《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湘教版地理选修5《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湘教版地理选修5《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湘教版地理选修5《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地理选修5《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选修5《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课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干旱对干旱区、半干旱区与旱灾区的影响不同 。干旱区年年干旱,属荒漠状态,几乎没有旱 灾,即使有旱灾也只能造成对全国来说微不足 道的损失。半干旱区许多地方“十年九旱”。但 是,这里的经济与人口靠少量降水维持,特别 是牧业与少量旱作农业。一些完全依靠融水灌 溉的绿洲农业不受当地干旱的影响,而是决定 于来水的多少。干旱影响最大的旱灾区,恰是 长年雨水较多、干旱程度较低的地区。正是在 这样的地区才有稠密的人口与繁荣的经济,受 到偶发性干旱的影响,就会形成重大的灾害。 东北区 本区在盛夏季节,特别是辽河与嫩江 流域,常有久晴高温天气,引起“三天一小干 ,五天一大旱”的旱灾。这些干旱地区都有较 多的工农

2、业生产,人烟稠密,对生产、生活都 能造成一定的损失。 华北区 黄淮海平原与黄土高原地区。是全国 旱涝灾害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春旱非 常严重,6月以后,旱情缓解或消除。如雨季 到来迟或降水量小,还可形成春夏连旱或春夏 秋连旱,使得工厂、城市用水、农村生活用水 都可能发生极大的困难。 长江区 长江中下游和钱塘江流域,这里雨量 充沛,物产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产区, 这里旱灾多发季节是78月,故称伏旱。伏旱 期间,季风雨带已经北移,而这一地区高温, 蒸发强烈,有时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城市供 水。有的年份,雨季(以梅雨期为主)降水不多 ,还可形成夏旱或夏秋连旱。 华南区 华南是全国雨季最长的地

3、区。除由季 风引起的降雨外,还多台风等热带系统形成的 降水。但这里气候炎热,蒸发强度大,广西等 地岩溶地貌使雨水容易流失,加上该地区经济 发达,全年都能种植,故一年四季都会出现旱 灾。就危害而言,以夏秋旱灾为主,春旱次之 。沿海地区的旱灾频率与强度均超过内陆。台 湾由于中央山脉阻挡东北季风,故其西部平原 在冬春是旱季。严重春旱常席卷华南全区,夏 秋旱则地方性明显。 西南区 本区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由于 冬季干燥,本区南部气候仍很暖和,并有作物 生长,故云南和川西山地多春旱。春旱由东往 西减少,黔东基本无春旱。伏旱发生在78月 ,以东部经济发达区更为严重,往西则由于印 度洋夏季风影响而消失。

4、夏旱(56月份)出现 在冬夏环流转换季节,在经济发达的四川盆地 西部与北部因夏季风到达最晚,也是夏旱出现 的高发区。 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 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B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方面分析 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2)上图中A地区是我国干旱多发区,水资源紧 张。试分析其解决的措施。 (3)上图中C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 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 【解析】 该题 主要考查学生读图 能力及对 地理事象的描述和阐释 能力。解答该题 必须 明确以下三点:第一,A、B、C三区的地理位 置及其地理环境特点;第二,干旱、洪涝等 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第三,具有 较强的描述和阐释 地理事象的能力。 【答案】 (1)原因:上游地区乱砍乱伐,陡 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措施:上游地区植树 种草,退耕还林;修建水库(三峡工程);退耕 还湖,裁弯取直。 (2)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减少污染、浪费 ,提高水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价 ;控制人口数量;海水淡化。 (3)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虽然降水 充沛,但是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 水渗入地下;横断山区地势起伏,落差大,水 流急,水分的存留时间短。练考题、验能力、轻巧夺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