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专版】2012届学海导航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等值线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20157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专版】2012届学海导航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等值线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湖南专版】2012届学海导航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等值线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湖南专版】2012届学海导航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等值线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湖南专版】2012届学海导航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等值线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湖南专版】2012届学海导航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等值线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专版】2012届学海导航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等值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专版】2012届学海导航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等值线(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聚焦点一 等压线图判读 将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连成线就是等压线,因此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所 以等压线分布图是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 布的状况。“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1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1)作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根据半球确定偏转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3)根据高度确定受力情况:高空(一般认为1500米以上)风向与等压线平 行(风受两个力影响,无摩擦力);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风受三个力影响 ,且摩擦力越大,斜交夹角越大)。2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力大小原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反之风

2、越小。同一图中:等压线密集处气压差大水平气 压梯度力大风力大。不同图中:水平气压梯度 两点间气压差(两 点图上距离 比例尺)。 结论:风力大小与气压差成正比;风力大小与比例尺成正比。3根据海陆气压中心判断南北半球的季节(月份)北半球 7月,南半球 1月(北半球夏季):大陆内部 有低压中心,海洋中有高压中心(切割副高);南半球 7月,北半球 1月(北半球冬季):大陆内部有高压中心,海洋中有低压中心。4根据近地面等压线判断天气系统(1)封闭等压线:高压中心反气旋四周气流 由内向外流动,中心气流下沉晴朗天气。如我国秋季秋高气爽;冬季我国位于亚洲高压的东部吹偏北风 。北半球顺时针,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

3、偏南风;南半球反之;等压线向外凸出部分为高压脊。(2)封闭等压线:低压中心气旋四周气流由 外向内流动,中心气流上升阴雨天气。如夏秋季节的台风为热带气旋。北半球逆时针,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南半球反之;等压线向外凸出部分为低压槽,在中纬度(温 带)地区可形成锋面,即称为锋面气旋。(3)锋面处等压线密集,天气变化剧烈,如我国锋面雨带、冬季寒潮、北方夏季暴雨。 冷锋:锋后有雨,大风; 暖锋:锋前有雨,微风。5全球气压带和风带(1)原因热力成因: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是形成全球气候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产生部分地

4、区降水的季 节差异,如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 候夏季风的形成。例1:(2011盐城市高三第三 次调研)下图为南半球某地某 日海平面等压 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 (2)题。 (1)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 )A BC D(2)此时,图中a、b、c、d四地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的是( ) Aa Bb Cc Dd 【解析】 第(1)题,甲处为(南半球)高压中心,近地面 大气呈逆时针方向向外辐散;乙处为(南半球)低压中 心,近地面大气呈顺时针方向向内辐合,故C选项正 确。第(2)题,a、b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干燥;c位 于暖锋锋后(暖气团内),天气晴朗;d位于暖锋锋

5、前( 冷气团内),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答案: (1) C (2) D 【技巧点拨】等压面与等压线的联系与区别 1气压是指从观测点以上到大气上界的空气柱重量。对于同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 降低。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就是等压面 ,气压单位一般使用百帕。2.根据等压面凹凸判断近地面气温等压面向高凸高压区近地面气温低;等压面向低凹低压区近地面气温高。【变式训练1】 (2011怀化市高三第一次模考)读 、四种等压面与等温面示意图,完成(1) (2)题。(1) 若、分别代表四种气压带,则下 列对应正确的是 (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极地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

6、2)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 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 中,寻即降雨。”“寻即降雨”的“祈雨”神效,并非是古人的祭祀活动感动了神灵,而是蕴含着某种 科学道理。其主要原理对应图中的( ) A B C D 【解析】第(1)题,等压面往上凸,近地面为高气压带 ;等压面往下凹,近地面为低气压带;排除B、C选项。副热带地区、赤道地区气温均较高,表现为等温面 往上凸,A选项正确。第(2)题,“燃木崖上”是通过人为释放大量热量,使当地气温升高,大气上升形成低 压,符合。 答案: (1)A (2)B聚焦点二 等物候线图的判读 在地图上把某种植物各发育期同时来临的地点连接起来

7、的线即等物候线,如同时开花的线称为等花期线。 等物候线在国民经济上,特别在指导农业生产上有很大 的意义,符合“关注生活中的地理”这一新课改理念,故以等物候线为情境的试题多次呈现。 等物候线是气 象学家用来记录气候变化的一种统计图,而气候的主要 指标是气温、降水,所以不管是哪一种物候线,在高中 阶段都可以将其简化为等温线、等降水量线,或两者的 结合。例2:(2011保定市高三第 二次模拟考试)读下图“韩国 樱花开放日期等值线图”, 完成(1)(2)题。 (1)据图判断韩国平原地形主要分布在( ) A东部 B西部 C北部 D南部 (2)影响韩国樱花开放日期早晚的主要因素有( ) 降水 地形 太阳辐

8、射 土壤 洋流 A B C D 【解析】第(1)题,樱花开放日期主要取决于气温,故可将其看作等温线。图中樱花开放日期等值线在西部 较稀疏,说明其地形最为平坦,进而判断韩国平原地 形主要分布在西部。第(2)题,五个候选因素中的降 水、土壤与气温关系不大,可直接予以排除。 答案: (1) B (2) C 【技巧点拨】等物候线的本质 地理试题中的等物候线图根据信息呈现的需要,往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等物候线进行截取,除了具备一般 等值线的特征外,还要求考生获取、解读以下信息:1太阳辐射(气温)差异导致的高低纬度间物候差异;如图中等物候线自南向北日期推迟。2海陆性质差异(洋流)导致近海与内陆的物候差异 ,

9、具体有两种情况:(1)若临海狭长地带与其他地区差异特别明显,其成因主要是洋流通过对气温的影响来影响 物候;(2)若近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存在差异,则主要体现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如图中等物候线 的临海部分均往北凸。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导致不同海拔间的物候差异。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水均会发生变化,决定了 不同海拔的同一植被同一物候现象出现时间的差异。4区域间气温条件基本一致时,降水(水分)差异对物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非年雨型地区。常用来设置成 选项。 【变式训练2】 (2011江苏金陵中学期中测试)下图 为“我国油菜分布及开花日期等值线图”。读图回答 (1)(2)题。 (1)长江中下游平

10、原是我国油菜主产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交通便利,内河航运发达 B劳动力充足,便于精耕细作 C平原面积广大,土地集中连片 D气候适宜,是理想的冬闲农作物和水稻轮作种植区 (2)3月1日油菜花的开花日期等值线在四川盆地明显向 北弯曲,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烈 B降水比同纬度地区多 C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 D土壤肥沃 【解析】 第(1)题,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种植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的 水稻;冬季温暖少雨,满足油菜生长对水热的需要; 故在此轮作能够充分利用耕地。第(2)题,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明显向北弯曲,说明该区域油菜开花日期 较同纬度地区早。四川盆地因北侧高山阻

11、挡冬季风, 气温较我国同纬度其他地区高。 答案: (1)D (2)C 聚焦点三 其他类型的等值线 等值线的类型非常多,而且每年高考试题中还在不断的创新,因此在有限的篇幅里不能穷尽。解答平 时练习没有见过的等值线试题时,除了遵循等值线的 共性外,还要注重从题干中获取该类型等值线信息, 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其解题思路如下:1识别该等值线反映何种地理事物;2分析影响该地理事物分布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从曲线走向、弯曲情况、疏密程度、数值等方面进行描述、分析等。例3:(2011三明市第二次质检)干燥度是指潜在蒸发 量(指某一时段内植物的蒸腾与土面蒸发之和)与降水量之比。下图为中国某区域干燥度分布

12、图。读图完 成(1)(2)题。 (1)影响A地干燥度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植被覆盖率 C光照 D地形(2)关于图示区域干燥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燥度分布趋势由南向北递增 BB地及附近地区的干燥度数值较大,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C同一纬度地区,干燥度与光照强弱无相关性 D干燥度对聚落的分布无明显影响 【解析】 第(1)题,A地位于祁连山东端,为夏季风的 迎风坡,降水较周边地区多,故其干燥度小。第(2)题,据图可知干燥度分布趋势大体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A选项错误。干燥度大说明蒸发旺盛而降水稀少,不 利于种植业发展,B选项正确。在降水量相同的前提 下,光照强则蒸发旺盛,会使干燥度增大,C

13、选项错 误。聚落的分布离不开水源,D选项错误。 答案: (1) D (2) B 【技巧点拨】 “新知识”试题的解答技巧 “新知识”是指试题情境中提供的教材之外的知识 ,这类试题往往会在试题中给出“新知识”的定义。解 答此类试题的重点在于短时间内理解“新知识”,并迅速将其与所学过的地理原理、规律联系起来。如【例 题3】中的“干燥度”,将其分解为影响蒸发量、降水量的因素,从而转化为学过的知识,即可迅速解答。 ,在山地或【变式训练3】 (2011咸阳市第三次质检)通常将下 半年地面最低温度0的第一天定为初霜冻日期。 下图是“我国初霜冻日期为9月30日的多年等值线变 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4、(1)1971年到2008年期间初霜冻日期变化最大的地区 是 ( ) A华北地区 B内蒙古中西部地区 C横断山区 D天山两侧(2)M地20012008年初霜冻日期较19711980年( ) A提前,可能为10月5日 B推迟,可能为10月5日 C提前,可能为9月10日 D推迟,可能为9月10日【解析】第(1)题,根据四个选项依次判读四地的初 霜冻等日期线,可知从1971年到2008年,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初霜冻等日期线向北推移幅度最大,故 变化最大。第(2)题,将“初霜冻等日期线”转化为所 学过的等温线(9月30日的0等温线),在此基础上 再读图。与19711980年相比,M地20012008年 初霜冻等日期线往北推移,说明M地在9月30日的 气温较19711980年高。因M地在北半球,故M地 气温要为0就必须日期再推迟。 答案: (1)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