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辅导讲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22008 上传时间:2017-08-26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辅导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辅导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辅导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辅导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辅导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辅导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辅导讲座(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冀教版)辅导讲座(一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是供义务教育阶段一年级下学期使用的,下面分三部分对本册教科书进行辅导。一 教材内容安排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共安排了九个单元,在“数与代数” 、 “空间与图形” 、 “统计与概率” 、 “实践活动”等四个领域的内容和单元安排如下:(一)数与代数(共 5 个单元)第二单元-20 以内的减法。结合熟悉的情景和操作,在自主尝试和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学习 20 以内的减法,会正确地进行口算。共安排了 9 课时。第五单元-认识 100 以内的数,内容包括:认识

2、 100 以内的数,100 以内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认识个位、十位、百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知道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100 以内的数,会用不同方法数实物的个数,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和能力。共安排了 8 课时。第六单元-找规律,结合超市开业时大楼的装饰和交通信号灯的变化等,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和事物中的规律。共安排了 2 课时。第七单元-认识人民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人民币元、角、分,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在模拟购物等活动中学习学习元、角、分的简单计算。共安排了 2 课时。第八单元-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内容包括两位数

3、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加减法竖式。共安排了 13 课时。(二)空间与图形(共 3 个单元)第一单元-位置,通过身边的事物和有趣的故事、情境,认识左右、前后、上下等位置关系。安排了 3 课时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安排了 1 课时2第四单元-认识图形,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对面在体上有所体验,对简单图形进行分类。安排了 2 课时(三)统计与概率(共 1 个单元)第九单元-统计,用不同的方式直观表示数据,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安排了 2课时(四)实践活动(共 5 个活动)玩扑克 做数学-结合“20

4、 以内的减法”设计。是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的活动,让学生在玩扑克的过程中,练习与巩固 20 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技能。折 剪 拼-结合“认识图形”设计。让学生在把正方形和长方形折、剪成若干部分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在拼成其他图形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图形之间的关系。数字开花-结合“认识 100 以内的数”设计。是“玩中学数学”的活动。在开放的、随机的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加深对 100 以内数的认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商品价格调查-结合“认识人民币”设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在实际调查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人民币有关知识的了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游戏中的数学-结合“1

5、00 以内的加减法(一) ”设计。引导学生发现熟悉的游戏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最后,安排了整理与自评。为师生对本册学习内容和目标评价提供素材。根据教育部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比例” , 数学占总课时比例的 13%15%。 ,每学期可安排数学 6879 课时。本册教科书共编排 10 个单元(包括整理与自评) ,共 52 个课时, 机动课时最少 16 节,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以灵活使用。二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 位置“图形与位置”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13 年级学段具体目标阐述为两条:(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6、2)在东、西、南、北和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位辨认其余七个方位,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上述的内容和要求是过去教学大纲和教材中所没有的,数学课程标准为什么增加这些目标要求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3这些内容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常识和经验;第二,事物位置关系是今后从事数学学习,特别是视图、绘图的重要知识基础;第三,事物位置关系的学习,研究,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本套教材第一学段“图形与位置”的内容,主要安排在三个学期。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本单元)-认识左右、前后和上下。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方向与位置

7、-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认识地图上的方向。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方向与路线-认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会看简单的线路图。本单元在第一学期第一节课结合学生在教室的座位和周围同学的认识,空间初步认识左右、前后等位置关系的基础上,编排了认识左右、前后和上下三种位置关系内容。在内容设计上,采取先认识左右,再认识前后、最后认识上下的编排顺序。大家会问,左右的位置关系,除了观察物体的左右外,还有自身左右的认识,相比较而言,上下、前后的认识要简单一些,为什么本套教材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呢?关于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思考。第一,从学生的学习水平考虑。左右的认识,学生在上学期已有初步的认识,并且在生

8、活中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虽然比单纯认识前后、上下的位置关系要难一些,但本套教材在一年级下学期安排这个内容,学生学习起来不会有困难。 (据了解,有的课标实验教材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了左右的位置关系) 。第二,从观察空间事物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认识左右,观察的空间是物体间左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是说是观察者除自身左右的位置外,对物体位置的一种线形观察。接着认识前后,除了认识物体间的前后的相对位置关系外,还可以把观察的空间发展为“平面” ,形成平面直角坐标式的观察,即对物体前、后、左、右位置的描述,如确定教室中某同学的位置;最后认识上下,同样,除了认识物体上下的相对位置关系外,把观察的空间发展为立体的

9、,及对物体间的前后、左右、上下位置的认识和描述。这样编排,不但有利于学生观察力的不断提高,还体现了观察由自身视点到平面,再到更为广阔的视觉空间的认知发展思路。在内容选择上,注重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感兴趣的事物,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 本单元教育目标1、经历认识左右、前后、上下等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会辨认物体的相对位置。2、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43、在辨认、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4、感受位置关系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一课时,(P1P3)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教材安排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体间的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二是自

10、身左右的认识。认识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教材选择了每个学生最熟悉的学习场所-教室为素材,通过兔博士“观察教室,用左右说一句话” ,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教室中物品摆放的位置关系。呈现了师生观察、谈话的学习情境。由于描述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比较难,所以,教材特别设计了教师与学生观察方向相同的引导情景,帮助学生认识描述物体的位置。教材设计的目的,首先教室是所有学校现实的、学生熟悉的事物,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其次,教师的谈话,既丰富了教材的语言呈现方式,重要的是,体现了教材所倡导的师生平等交流学习共同体的教学理念。三是有利于学生开展观察和交流等活动,教师不需要再准备所谓的教学情景、教具与

11、学具。教学时,要充分挖掘利用本班教室的现有资源,开展观察、交流活动。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发言和交流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如果学生不能正确表达,教师要给予引导。认识自身的左右,教材设计了“指出自己身上的左和右”的教学指导语,呈现了两个学生描述自身某些器官的情境图,如亮亮指着自己的右脚说:这是我的右脚等。这个情境,既是对蓝灵鼠教学指导语的进一步诠释,也是对教学过程的进一步引导。需要说明的是,同学间的互相指认左右的活动,教材设计了第 2 爷练一练的第 2 题。根据本班学生的教学情况,在指出自己身上的左右后,互相指认一下同学的左右。教学中首先采取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有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如可以是同桌,也可

12、以自己找伙伴。在“做一做”中,设计了利用学具动手操作的活动。要给学生充分的摆和交流的空间,是学生进一步理解体验左右的相对位置关系。练一练安排了两道题,第 1 题设计了小朋友排队的示意图,其中第(2)个问题会出现不同的答案,如有的同学可能站在聪聪的角度描述,认为聪聪的左边有两人,也有的同学会以自己为观察者,认为聪聪的右边有两人。只要学生能够解释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第二课时, (P4、P5)前后位置关系的认识。教材设计了两个情景,先通过学生看图,讲龟兔赛跑的童话故事使学生认识前、后的位置关系。然后呈现公共汽车站和人们乘坐公交汽车的情境图,让学生多角度,多个事物的观察和交流活动,进一

13、步认识前、后的位置关系。教材还设计了“身边的数学”栏目,结合教室中同学的座位,引导学生描述“平面上”某个同学的位置关系,渗透直角坐标的知识。本节课内容选择的思路,就是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比较熟悉的事情,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话、交流的愿望。讲故事是学生比较感兴趣5的活动, 龟兔赛跑的童话故事又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小朋友在幼儿园都听过,因此,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认识前后的位置关系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乘坐公交汽车也是孩子尤其是城市孩子比较熟悉情景。通过对情景多种角度的观察和交流活动,进一步认识前、后的位置,同时了解乘客上下车的规则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位置关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时,可让学生看

14、图,讲龟兔赛跑的童话故事,也可以让知道这个故事的学生先讲一讲。在讲故事和听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前、后的位置关系。同时,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明白办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对乘汽车的情景图的观察和描述,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是件什么事?发现了什么情况(信息)?再指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相关事物的相对位置。要充分利用图中的各种资源(包括隐性资源) ,如:汽车开往哪个方向等,让学生开展交流。身边的数学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本班学生的现实资源,让结合学生自身在教室的位置进行交流。第三课时, (P6、P7)认识上下的位置关系。教材打破学科界限,整合素材,用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弯弯的月亮引入乡村夜晚的美丽

15、景色,让学生在歌词及情景图所描绘的美丽景色中感受上、下的位置关系。接着呈现了观察橱窗里的书、玩具和食品的摆放情况,将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自然的综合起来进行学习。 “练一练”选取了学生熟悉的卧室和水果摊为观察对象,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左右、前后、上下等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还安排给小动物分房子的学习活动,这一活动比较开放,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教学时,一方面结合教材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比如让学生看图说话的情境,可以配上歌声,让学生观察;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观察和挖掘教材情景图中的各种信息,用上、下的位置关系说话。如:在观察橱窗里的书、玩具和食品的摆放情况的

16、情景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仅用上下描述物品的位置,还可以用左右等方位词,体会位置的相对性。另外,要重视“练一练”里设计的活动,特别是第 1 题,一定要多让几个学生描述地球仪的位置,通过学生的不同描述,让学生体会位置的相对性,还可以让学生再说一说房间中其他物体的位置。 “练一练”第 3 题,不仅让学生说是怎样分房子的,还要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第二单元 20 以内的减法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了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十几减几、20 以内的减法,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620 以内的加减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传统的教材将 20 以内的减法和加法混合编排,其目的是想突出想加算减的方法。本套教材将 20 以内的加减法分别编排在上下两册,有以下两点思考.首先,从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