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区劳动力转移调查报告范文

上传人:k*** 文档编号:48219701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市区劳动力转移调查报告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市区劳动力转移调查报告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市区劳动力转移调查报告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市区劳动力转移调查报告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市区劳动力转移调查报告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市区劳动力转移调查报告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市区劳动力转移调查报告范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市区劳动力转移调查报告范文关于市区劳动力转移调查报告范文 XX 区是一个农业大区,也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区。目前,全区共有农村劳动力 24 万,占总人口的 46%,农村劳动力 16 万人,占农村人口的 67%。据区就业局统计,现我区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共有 7.3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 45%,已转移就业 3.6 万人,占 49.3%,每年新增劳动力 0.4 万人。2007 年全区外出务工人员达 3.9 万人。2007年前三季度全区农民人均劳务收入 937 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265.7元,增长 39.85%。其中,农民人均在本乡地域内劳务收入 112.7 元,同比增长 14.07%;农民人均外出

2、从业收入 780.7 元,同比增长46.94%。劳务经济已成为我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一项新兴产业。XX区发展劳务经济的主要做法是:一、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战略决策。一、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战略决策。XX 区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全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发展劳务经济是解决农民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现实途径和必然选择。2003 年以来,区委、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意见,要求逐步建立起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农民自主流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努力形成内部大转移,城镇大吸收,向外大输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格局,确立了用 15 年时间转移农村劳动力 9 万人,年均转

3、移 6000 人的战略目标。在每年召开的全区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将劳务转移培训任务以责任状的形式分解量化,定期检查,把检查结果作为考核镇班子干部实绩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形成了全区上下自觉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态势。二、搭建机构平台,形成工作网络。二、搭建机构平台,形成工作网络。为了实现全区劳务经济大发展、大提高,XX 区狠抓了劳务输出工作机构建设,形成区、乡(镇)、村三级工作网络,为促进劳务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一是成立了以区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常务副组长,区级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劳动保障、农业、教育、科技、公安、工商、税务、财政、就业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

4、训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调会,分析工作新动向,研究解决新问题,推进全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2006 年,为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立了 XX 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中心,每镇配备 1 名专职副书记,择优 6 名选调工作人员,专抓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工作,为促进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干部力量。二是建立了乡镇、办事处劳动保障平台。按照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制度和工作“六到位”的标准,在全区各镇、办事处建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统一装备了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现代办公设施,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 100 名,负责做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各镇在开展劳动力资源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

5、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料信息库,并录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各村聘请了劳务输出信息员,负责用工信息的传送和外出务工人员的组织。同时,我们还对基层工作人员开展了业务培训,使他们熟悉政策,掌握操作程序。目前全区形成了区有劳动市场,镇有劳动保障事务所,村有劳务输出信息员的三级劳务输出服务体系。三、开辟多种渠道,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三、开辟多种渠道,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以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产业转移与空间转移相结合,集中有序转移与自发分散转移相结合,稳定性长期转移与临时性季节转移相结合,疏通转移渠道,增强各类载体的吸纳功能。一是组织劳务输出。采取

6、各级政府统一组织,各类中介组织、经纪人介绍、本地在外经商办实业的能人带动等多种途径,开辟外地劳动力就业市场,大规模组织劳务输出。几年来,全区已集中组织劳务输出 1.2 万人。二是大力发展城镇经济。通过招商引资,建大企业、上大项目,采取积极鼓励、放手发展和政策扶持等措施,引导个体私营经济由单一流通型向多元型经济发展,城镇经济快速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明显增强。几年来,全区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 25 项,千万元以上 89 项,新上改扩建项目 241 项,娃哈哈、小肥羊等 13 家国内知名企业落户临河,截止 20 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工商企业和个体私营业户 1.5 万户,吸纳农村劳动力 1.6 万人

7、。三是加快城镇建设。通过配套中心集镇水、电、路、通讯的基础设施,大力实施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城镇的集聚功能明显增强。目前,全区有 1.1 万名农民从土地中分离出来,进入城镇务工经商,兴办实业。四是开发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培育一村一业、一乡一业,通过资源的深度开发,吸纳农村劳动力。几年来,全区已培育成畜牧养殖、肉羊育肥、水产养殖、蔬菜生产加工、粮食加工等各类专业村组 110 多个,从事专业生产的农民1.7 万人。临河新华镇新丰村 615 户有 520 户搞韭菜种植,从业人员 1300 多人,20xx 年全村韭菜总收入达 3400 万元,人均收入达124

8、00 元。四、强化管理引导,形成服务体系。一是加强信息服务。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一方面加强区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区外苏州华硕、广东东莞光鼎、苏州精华、苏州飞利浦、呼市汉鼎 5 家劳动力转移基地常年进行用工信息沟通和联系,与本地维信、春雪等100 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业用工信息库,为本地和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用工信息、政策咨询、求职登记等一条龙免费服务;另一方面发挥驻外办事处的作用,广泛收集用工信息。20xx 年以来,共收集用工信息 1.2 万条,近 5 万个工作岗位。二是强化技能培训。我区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相对偏低,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占 88.2%,且普遍缺少一技之长,制约了

9、劳务经济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区委、政府将临河一职中(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和农广校确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发挥职业学校的教学优势,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临河一职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及新形势下企业对劳动力的需要,通过创新“三技六能”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了创新思维方法,拥有了创造开发技能,获取了创业实践本领,满足企业的需要,又为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们与春雪集团联合举办的纺织培训,理论课由一职讲解,实践课到春雪集团,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讲解。使培训农民既提前得到了岗位锻炼,又提前认识了企业,熟悉了环境。目前,我区培训专业有计算机、汽驾、机修、烹饪、美容美发、家

10、政服务等 15 个。截止 20xx 年底,共培训劳动力 2150 人,其中,为广东东莞、苏州等地开展“订单”培训输出劳动力 500 多人。同时,各镇结合实际,采取集中办班、以会代培、印发资料、咨询服务、召开现场招聘会等形式,组织开展了以转变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引导性培训,参培人数达到 1.2 万人次。全区初步形成先培训、后输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在抓好培训的同时,我们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严格项目资金管理,使“阳光工程”培训和扶贫培训经费全部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我区劳务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三是组织有序流动。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政府在劳务输出上诚信度高、组织力强、行政推动、建立劳务协作

11、关系、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优势,积极稳妥地组织开展有序输出工作,采取补贴职介费,代买火车票、宣传劳务输出政策和劳动就业法规、发布用工信息等形式,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广泛服务。每年春节前,组织返乡过节的务工人员召开座谈会,交流思想,沟通信息,增进感情。春节后,组织召开外出务工人员欢送会,为外出务工人员佩带红花,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区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信心。四是加强输出后的跟踪回访,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我们先后在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北京、天津、苏州、广东、西安、XX 市等城市设立了劳务输出办事处等专门服务机构,负责考察用人单位,收集用工信息,安置外出就业人员。驻外办事处与

12、当地企业不仅建立了稳固的劳动力供求关系,还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了各种维权服务。2003 年以来,先后为打工人员提供各类咨询服务1.2 万人(次),调解劳资纠纷 27 起,为务工人员追回工资 2 万元。五、规范工作程序,优化工作模式。在劳务输出工作中,我们注重对劳务输出规律的探索,经过几年的实践,基本形成了“一考二训三输出”的工作程序。“一考”,即考察用工企业。在选择用工企业时,先组织人员到输入地有关部门和企业考察,经考察合格后再组织输出;“二训”即:严格进行输出前培训。用工企业考察合格后,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依托培训基地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输出的质量;“三输出”即加强

13、输出管理。在输送人员过程中,始终把人员的安全放在首位,每一次输出都派专人全程护送。为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确保输出人员留得住,我们初步形成三种劳务输出工作模式。一是能人带动模式。以亲情、乡情为红线,发挥能人带动作用,做到输出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二是干部带动模式。由镇干部领头带队,组织农民外出承包工程。三是基地输出模式。在培训基地培训后,集中安置在劳务输出基地。XX 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农民思想观念陈旧保守,缺乏敢闯敢干精神,“小富即安”思想严重,不愿外出务工;有的用工单位工资水平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有后顾之忧

14、;培训基地的专业设置与农民意愿不相符;参训农民选择专业存在盲目性,一哄而上,造成个别专业过热,有的专业过冷;资金补助不充足,难以开展时间较长,技术密集型的培训专业等等,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要求,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继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城乡经济,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继续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吸引、鼓励更多的农民自觉自愿主动的参与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上来,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二是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力度。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培训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数量与质量,实现劳动力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转移就业人员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市场就业竞争力。三是进一步推进“三化”进程。围绕构建“一市三区”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增强产业和人口集聚功能,提升城市带动能力。大力实施工业立区战略,加快培育壮大五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工业整体水平和效益,为转移农村劳动力提供产业支撑。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壮大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