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十三古代诗歌阅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19586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十三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十三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十三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十三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十三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十三古代诗歌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十三古代诗歌阅读(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古代诗歌阅读名师伴你行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基本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 歌,其基本要求有二: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 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E”。考试说明对本部分的具体要求有五点:理解诗歌中 词语的含义,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 现出来的思想倾向,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具体地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指:从整体上了 解作品描绘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了解形象的个性特 征。返回目录名师伴你行“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指:分析作品语言的形象性 、情感性、含蓄性、精确性,揭示语言所包含的具体意义, 分析作品运用的修辞格

2、及其作用与效果,分析作品语言的主 体风格及其艺术特色。“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指:分析作品中构思、 谋篇、选择材料、安排情节、刻画人物、描摹手段等方面的特 色,分析作品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鉴赏作者运用表 达技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指: 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作品的社会 意义和现实意义。返回目录名师伴你行本专题的考查有以下趋势:从阅读对象的选材上看,古 代诗歌阅读的热点是唐诗、宋诗、宋词、元曲以及其他古代诗 歌。从阅读对象的题材看,高考所阅读的诗歌,一般以借景 (或托物)抒情、且以淡化写作背景的短篇作品为主,其阅读 难度为

3、一般考生能够读懂,但阅读起来又有区别层级的作品。 从具体阅读内容看,它可以是对诗句在诗作中的语境意义的 理解与分析,可以是对艺术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概括分析 ,也可以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综合评价。一般地说,每道试题 都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对作品进行鉴赏,不可能只从一两个 角度泛泛考查。高考命题绝大部分仍以主观试题的形式出现 ,且更加开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开放性题目可供 考生选择的角度较多,赏析能够体现考生的个性化,开放性试 题将会进一步延续。返回目录名师伴你行温 馨 提 示古诗文阅读一直是必考试题,应作为复习备考的重点。随 着新课改的深入和新课标的试行,主观题型所占比例不断加大 ,

4、古诗词在高考试题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这些应引起我们复 习时的重视。返回目录名师伴你行返回目录考点一 诗歌形象 考点精讲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常常表现为对意象、意境、象征和隐喻等的 解读。形象常常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它们都是诗歌情志的寄托。 诗歌所描写的形象往往有“冷”“热”之分,我们可以从形象的“冷”“热”中,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往往有一定的固定性,捕捉诗歌形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 力,了解一些经典的意象,对鉴赏古典诗歌有很大的帮助作用。鉴赏古 典诗歌的形象,是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名师伴你行返回目录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

5、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注, 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 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 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 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名师伴你行对诗歌意象的探究是解读诗歌的要核。透过意象感受意境,揣 摩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是深入解读诗词作品的钥匙。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这类题型答题时可分为三步:第一步,分析形象含义

6、、描摹诗歌图景。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 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 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 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 优美。第二步,概括形象意境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 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 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或恬返回目录名师伴你行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第三步,剖析作者思想。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 谈诗人的

7、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 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返回目录名师伴你行返回目录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寒 有 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注】当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襄水:古属楚国。 “迷津欲有问”是引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孔子问路而不得, 反被嘲讽“以求见用”。 这首诗首联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对应训练首联写了落水潇潇,北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 诗人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渲染出秋天萧瑟的氛围,

8、奠定了全 诗的感情基调,为下文抒发情感作铺垫。解析:主要抓住“雁”“风”等形象,这些景物营造了凄凉的氛围,抓住本诗抒发了思乡之苦这一核心内容,即可找到做题的钥匙。名师伴你行返回目录考点二 诗歌语言考点精讲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和形象化的语言,读者通过语言媒介才能获得 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强 烈反响,从而领略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鉴赏古典诗歌的 语言,是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考中对诗歌语言的考查方向主要有: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3.品评某一字眼的艺术效果,即分析诗眼或炼字。诗眼,一般

9、是动词或形容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动 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炼 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 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 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名师伴你行4.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一)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 用?或与其他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 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

10、谈,得放在句中,并结 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 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 感情。如:返回目录名师伴你行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 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返回目录名师伴你行对应训练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

11、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 此诗。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 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返回目录“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 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 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名师伴你行解析:“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了生命。你看,雁儿高飞,带走了诗

12、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显得形象、生动、活泼, 情趣盎然。但如果考生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返回目录(二)关键词类答题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 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对全诗的把握程度。如:名师伴你行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 “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是思乡之 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

13、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名师伴你行对应训练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 薛 华注 王 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注】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触怒唐 高宗,从此不得重用。薛华,与王勃同乡,也是密友。 你认为首联两句中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返回目录首联中一个“穷”字和一个“独”字,是本诗的“诗眼”,真乃传神之笔:穷路凄孤送挚友,把悲苦的心情,渲染得十分 真切。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作者,也是远行人薛华心情的真实写照,

14、语意双关。名师伴你行(三)分析语言特色类答题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 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 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从风格特点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 饰,依照情感原样直接写出。如诗经硕鼠。自然。指诗句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如李白的古朗月行。委婉含蓄。 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 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平淡。其语言 力求朴素,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中蕴含 深意。如陶渊

15、明的饮酒。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的 梦天。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返回目录名师伴你行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 之相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的登高。清幽。清静 而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如王维的鹿柴 。悲慨。即悲壮、慷慨、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 悲壮,出语高昂,充满对时代的感慨,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 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的 登幽州台。需要指出的是,风格指的是艺术创作上的独到之处, 每一个诗人都各有自己的风格特点,而同一个诗人也可能有多

16、种风格 。答题步骤: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用诗中有关语句 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如:返回目录名师伴你行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 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返回目录名师伴你行对应训练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干曲(其一) 崔 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答:返回目录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 ,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 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解析:这首诗是女子的问辞,描写了青年男女在舟行途中的友 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