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1)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17653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165 大小:3.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1)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65页
(修改1)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65页
(修改1)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65页
(修改1)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165页
(修改1)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1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改1)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1)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1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考点要求2.解读考点本考点可以细化为三个方面:考纲纲要求考查查角度评评价诗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观点态态度分析诗诗歌的内容,把 握作者寄寓的感情意义的表层评价 常识典故传说评价 经历主张志向评价情感倾向评价 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理解诗歌内容的一般方法一、读题目,明范围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有的则暗含文章的主旨,有的形象地表现中心,有的标明文章 的内容。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其中的“幽”就是诗的一、二联“闲 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写环境的 特点的体现;赵师秀的约客,交待了诗歌里的事件;元稹的菊花、

2、虞世男的蝉、刘禹锡的望洞庭、 雍陶的题君山都点出了创作的对象;有的诗题,干脆还直接透露出了诗人的感情,如元稹的遣 悲怀表明了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是悲伤的。李益的喜见外弟又 言别表明诗歌写的是亲人久别重逢的惊喜及聚散匆匆的感慨。例:有人说夏意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 一句不切夏意”,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说出 具体理由。夏 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凉,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答:认同。第一句中的“夏”直接点明这是夏天 ,第二句中的“石榴开遍”是夏天特有的景象, 第三句“树阴满地”、第四句流莺啼叫写的也都 是夏天特有的情景,所以说这首诗“无一句不切 夏意”。二、读作者,知背

3、景在欣赏诗歌时,一般要事先了解作家的思想、生活 经历、创作风格等等。作家的思想往往通过作品流露出来。例如孟浩然积 极入世的思想通过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表露出来。作家的思想和经历往往又是密不可分的。例如李白 本想积极入世,却又鄙弃世俗、蔑视权贵,在政治仕途 受挫后抑郁不平而又感到茫然,有时又因之流露出人生 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了解了他的这些思想和经 历后,我们才能准确地解读他的 行路难 将进酒 等作品的思想内涵。又如李清照的作品南渡前后判 若两样的风格与思想,就和她在这前后的经历和遭遇直 接有关。一般地说,诗人有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如李 白的飘逸,杜甫的深沉,李贺的险怪,苏辛的豪放 ,姜柳的婉

4、约。我们分析有关作家的作品时,一定要考虑其主 体风格。当然同一作家也有多样的风格。例如豪放 派作家苏轼也有如诉如泣的 江城子 十年生死 ,也有借咏杨花来抒发幽怨缠绵的离情别绪这 样低回婉约的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又如南宋“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诗人陆游, 他也有 钗头凤 红酥手 和 沈园 这样儿女情长的传世名作。三读注释,解难点注释注释一般是解释原文中的写作背景、典故出处等等 较难懂的地方,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理解作者思想的 重要环节,不可不看。例:你认为夏意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夏 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

5、改革,被削藉为民, 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答:诗中透露出的是一种悠闲宁静的环境气氛,而在这 悠闲宁静的背后却隐藏着诗人遭排挤受压抑的深沉的苦 闷和悲哀。四读诗句,解诗意要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弄懂诗的语句,才能 把握诗的内容,进而进行评价赏析,因而先解诗句 才能读懂诗。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自己先大概解释一下:梅雨季节雨水很多,长 满青草的池塘里到处是青蛙,蛙声不断,客人和我 约好,但过了半夜还不见人来,我一个人无聊得很 ,失望焦躁,不停敲打棋子,使灯花都纷纷下落。 诗的内容就能把握了:诗人和客人约好下棋,但久 等不

6、至,于是十分焦急,也十分无聊。 能准确找出并分析诗眼,是古诗阅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什么是诗眼?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 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 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能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情感。这种词语一般具有浓厚的情 感色彩。比如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 先斑”,其中的“空”字,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 热忱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深重的怅惘与悲愤,读之令人扼腕 ,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抒写壮志难酬的悲愤。、具有概括性、极为生动形象。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 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绿”字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 春

7、风和煦、百草逐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之景,又在这盎然生机 中展示出作者当时奉诏回京的喜悦。、能笼罩或点染全句、全联、全阕甚至全篇。如白居易的 长相思上阕:“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 点愁。”其中的“愁”字,就是全阕的诗眼。读完前三句,尚不 足为奇,就写两条河在流,流到瓜洲的一个古渡头,但一读出“ 愁”字,词意就陡然变化,山水含愁,万物齐悲,主人公的哀愁 弥漫山水,充塞天地。一字点醒全片,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 力。五、找诗眼,明中心题例:阅读戴叔伦的题三闾大夫庙, 完成诗后练习。 题三闾大夫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问:“诗眼”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诗歌主旨的

8、字或词, 你认为,本诗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答:本诗诗眼是“怨”。从结构上看,“怨”紧承上句 ,使滔滔沅湘意蕴深长,既写出了江水的长流不尽,也 写出了屈子深重的哀愁;“怨”又领起后两句,既让眼 前的秋风与枫叶景中含情,又让人联想起屈原笔下的秋 风与枫叶,让人体会到屈原诗中浓重的“怨情”。从诗 歌形象上看,一“怨”字让屈原不被理解、遭谗见谪的 哀怨形象立于我们眼前。“怨”字还流露出作者面对屈 原庙无尽的怀念和凭吊之意。六、分类别,明方向诗歌从内容上可以分为抒情诗、叙事诗。但是叙 事诗篇幅过长,不便于考核。因而考核的诗歌主要是抒 情诗。抒情诗又可以分为三种:(一)写景抒情写景抒情,诗

9、人可以先描写景物,然后借景 抒发感情;也可把自己的感情融与景中。(二)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表面描写某一物,运用象征、比 喻手法委婉含蓄地表明诗人遭遇、心志、思想。(三)怀古抒情怀古抒情,怀古诗一般借对古代人、物、事 的叙述评论来针砭时弊,从而抒发自己的情怀、抱负。先分清类别,然后再去体会景与情、物与志、古与 今之间的关系,就能了解、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 感情了。 七理结构,明思路古诗的层次结构,主是从诗歌的景(境)与情、事与 情、事与志、景(境)与人、时间与空间等角度来考虑 。1 景与情的关系: 抒情是诗歌的主要功能。诗人一般要通过写景来创 设“情”的根基,否则这个“情”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10、无本之木。我们来看孟浩然的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首干谒诗前两句紧扣一“湖”字写景,为后面的 “欲济”和“羡鱼”作铺垫。“欲济”即想渡过湖到达 对岸,蕴含有想出仕之意;“羡鱼”即蕴含有羡慕功名 之意。这首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前面所写之景 是后面所抒之情的基础。2 事与情的关系:有些诗歌是先叙事,再从所叙之事中引出“情” 来。例如李白的 赠汪伦 :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里前两句写自己“欲行”时友人汪伦送别之“事” ,后两句抒发汪伦与自己的深厚情谊

11、。后面的“情”是从 前面的“事”引出的。再看李白的 子夜吴歌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首旧题乐府诗前两句是叙事:在长安的月夜中,家 家户户都在忙着为远在边关的征人赶制寒衣而做准备,后 四句抒发了家人对征夫的无比思念。而前面的“月”和“ 捣衣”则已暗寓了后四句的“情”。 3 事与志的关系:古人写诗,往往前一部分叙事(可以看做是广 义的“境”),后一部分言志。例如宋末刘克庄的 词 玉楼春 戏林推 :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 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 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这首词先

12、写南宋行将灭亡之际,在京城临安, 朝臣们文恬武嬉,醉生梦死,整日饮酒,赌博狎妓 ,漠视国事;后面表达作者关注国家时势的志向, 劝诫有血性的男儿眼泪不要为妓女而流。这里是先 叙事,后言志。 4 景与人的关系:古人写诗填词,往往先写景,后面再接着写景中人物 的活动。例如南宋辛稼轩的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 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 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首词的上片极写元宵的繁华景象,下片写作者所追 慕的却是一位幽独的美人。中原沦陷后,达官贵人仍然醉生梦死,不图恢复,没 有几个人能理解辛弃

13、疾的救国抱负,只有他一个人孤独地 追寻救国之策。这首词以象征的手法抒发情怀。上片写景 是虚实结合(元宵繁华为“实”,达官贵人贪图享受为“ 虚”),下片写人也是虚实结合(灯火阑珊处之美人为“ 实”,自我爱国的美好情怀为“虚”)。 5 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古诗在写景和叙事时如果涉及到时间和空间位置 时,我们鉴赏就要把握其时空关系。例如唐代诗人、杜 甫的祖父杜审言的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的前四 句: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隅,梅柳度江春。这里以“偏惊物候新”代指时光又过了一年,第三 、四句是说云霞升于天涯海角、春光布满大江南北。这 四句诗从时空两个方面写了诗人与陆丞和诗时的处境。 古诗中常

14、见的思想感情忧国伤时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离愁别恨 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一、写景诗 二、咏物诗三、思乡诗 四、边塞诗五、怀古诗 六、感怀诗七、山水诗 八、送别诗九、哲理诗 十、闺怨诗 一枝一叶总关情写景诗鉴赏要点、把握形象的特征、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所表现的情感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即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 叶获花秋瑟瑟。”“枫叶”、“获花”、 “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 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 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

15、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 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 审美效果。写景诗抒情鉴赏要点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 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 一经诗人摄人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 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 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触景生情等等。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 较容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 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 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 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 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 托的

16、问题 ,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清感情寄托 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 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 物的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 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 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 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 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 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 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