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场作文十大“暗点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17412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8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考场作文十大“暗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考场作文十大“暗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考场作文十大“暗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考场作文十大“暗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考场作文十大“暗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考场作文十大“暗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考场作文十大“暗点(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考场作文十大“暗点”高考考场作文,必须有“亮点”,即有与众不同的 地方,才能吸引阅卷人的眼球,取得较好的分数。这已 人所共知。考场作文是给阅卷人看的,揣摩阅卷人的心 理虽有取巧之嫌,但阅卷人是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对待每 一篇文章的,加之他们都是招生考试部门精选的,阅卷 前又进行了统一的培训,对作文卷的评判标准形成了共 识,所以,他们的看法,代表了公众尤其是语文界对考 场作文的看法。他们喜欢的地方,就是作文的“亮点” ;他们讨厌的地方,自然就是失分的“暗点”。综观众多的考场失败作文,其失分就失在那些“暗 点”上,正是那些“暗点”让阅卷人心中陡然生厌,笔 下毫不留情。笔者总结出考场作文的十大“暗点

2、”,希 望考场学子们为文谨“言”慎“形”,并给大家敲一记 警钟。一、审题不严,偏离题意不少考生审题不细不严,稍加思考就下笔写作,致 使写作内容偏离了题意。做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阅 卷人大笔一挥,苦果只能自己尝。如2003年考题“感情 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不少考生大谈当今人际关系、 报答父母恩、师长恩,早恋的危害,难忘的友谊等,都 “离”了题。还有为数不少的考生只谈感情不谈认知, 或只说认知不说感情,这些都“偏”了题。审题时,虽不可能字字斟酌良久,但也一定得字字 细细推敲,然后从整体上把握话题的内容指向。话题是 并列式的,要兼顾并列的二者,并找到二者的联系;是 偏正式的,在照顾中心词的同时,

3、也要充分注意“偏” 部分的限制;主谓式的,要从主谓宾的组合中整体把握 ;动宾式的,要在动词和宾语的搭配中找到联系并同时 特别注意“宾”的部分。二、字数不够,书写凌乱 高考作文的字数要求是“不少于800字”,评分标准 是每少50字扣一分,如果真能严格执行这个标准,那岂不 是少三百字才扣掉6分吗?事实上如果一篇文章真的少了 三百字,失的分就远远不止6分了,是6分的几倍也就难说 了。在阅卷人眼中,字数不够,是明显没达到起码的要求 。所以字数一定要够。语文能力包含许多方面,书写也是重要的一项。很多 考场作文,字体难看,不易辨别,近乎“天书”。更有甚 者卷面勾勾抹抹,惨不忍睹,整篇看来就是一个“扶不起

4、来的阿斗”。破译这样的“密码”文字是需要极大耐性的 。即使你文章立意深刻,观点独到,语言精妙,高分亦会 绝然离你而去。三、文白夹杂,文理不通现代汉语已经是很成熟的文体,可有不少考生偏要用 文言写作。这和媒体炒作赤兔之死有一定的联系。个 别学生能较好地用文言文写出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的考 场作文,表明他语文素质较高,特别是有一定的古文修养 ,给高分甚至给满分予以肯定是应该的。但是,给高分或 是给满分只是肯定个别作者,阅卷人绝没有鼓励考生都写 文言文的意思。更何况,用文言文写作,大有逆历史潮流 而动的嫌疑。特别是大多数写文言文的考生,本身古文修 养让人难以恭维,作文多成了文白夹杂、文理不通的怪胎

5、,劣者甚多优者凤毛麟角。你想,一张作文卷呈到面前, 文白夹杂文理不通,读来磕磕绊绊,味同嚼蜡,谁人爱看 ?只能让人生厌!在文章中适当地使用一两个文言词,一两句文言句子 ,正如做菜加了合适的盐,但文言成分太多,菜就咸得难 以下咽了。四、套用成文,改头换面高考作文的目的之一是考查你独到的认识和感悟,独 到的就不能是别人的。有的考生平时不注意积累,临考背 几篇范文,下笔时做一番调整或略做改动,就堂而皇之地 交了上去。殊不知,纸永远盖不住火,套用成文很难瞒得 过阅卷人的火眼金睛,成文是自己的尚可,如是别人的, 偷盗是什么行为,套用成文的作者就是什么行为。不劳而 获,天理难容!直接打入另类就在情理之中了

6、。有的同学可能无意套用成文,可文中“成文”的篇幅 占到了全文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就有嫌疑了。“成 文”经简缩用在文中做一个例子,“成文”的个别精彩语 段用在文中增添亮色,都是可以的。关键的问题是,对于 “成文”,你是把它当作手段还是当作目的。五、沉于幻想,虚拟猎奇写文章固然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但这种联想和想象应建立 在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必须以正确的立场、观 点、方法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分析生活现象,提出自己独到的见 解。不少考生认为构思神奇就能得高分,于是作文中就多神话、科 幻故事,如钻入时空隧道,生活在5000年后等,甚至写虚拟的网上 生活和网上游戏,这类“戏说”文,

7、完全没有了现实针对性,躲进 小楼,与世隔绝,故事新编,编得完全不沾人间烟火,这样的文章 自娱自乐还可以,搬到阅卷场上就难免失败的命运。内容超出现实 的文章不是不可写,只要反映现实生活带有较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能给今天的读者以启迪和感染,也可以得到较好的分数。命题者希 望在有所限制的前提下,学子们能张扬个性,文章百花齐放。阅卷 人也希望看到在“镣铐”制约下舞动最舒展、最个性的文章。但前 提是必须反映现实生活。如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一 篇文章:“我”是一个好色的皇帝,皇后嫉妒妃嫔受到“我”的宠 爱,派人去杀她,“我”出于个人感情,不相信刺客是皇后派来的 ,说明皇帝被个人感情蒙蔽而不能

8、看清事实真相。这个故事,要说 切题也切题,中心也明确,想象力还很丰富,但它是好文章吗?这 样的文章有什么意义? 六、材料陈旧,积累浅薄高考是要选拔人才的,要选拔那些思想积极向上、学识丰富厚 重、思维灵活敏捷的学子进高校深造。从作文卷上看,有很多地方 能看出一个学子的学养,阅读广而体悟深,积累厚重而又充实就是 一个重要方面。可许多考生的作文中,材料过于陈旧,给人积累浅 薄的印象。极少数可能由于考场时间、气氛限制而“灵机”不能“ 一动”,致使材料选择失当。但绝大多数考生是不注重平时积累, 不注意补充生动鲜活的材料,仅仅记住了有数的几个事例,就期望 “放之四海而皆准”了。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我们所

9、说的“材料陈旧”,和以前的 及通常的“材料陈旧”有很大区别。以前的意思,多指材料是年代 久远的。如今“材料陈旧”有横纵两层意思,纵着看,年代过于久 远,和火热的现实生活不搭边;横着看,尽管材料取自现实生活, 但你用我用他也用,太多太滥,也就不新鲜了,“陈旧”了,自然 打折了。所以,材料的选择就应该“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 新我特”,让你那卓尔不群的材料,带着大清早晶莹的露珠,映到 阅卷人眼中,使之眼前一亮,在疲惫中耸然一振,眼睛顿时睁大, 放出异彩:这个孩子读书一定多!七、内容不实,形式花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文章内容是第一位 的,而形式是第二位的。优秀的文章,总是先

10、有好的内容,再配以恰当的形式,最终做 到形质兼美。不少考生不在内容上下功夫,片面追求形式的新奇, 殊不知内容不好,形式的新奇就成了无用的花架子。一个女子,如 面部“沟壑纵横”,大腿O形,尽管衣着华丽,回头率一定不高。形式的新奇也确是创新的一个有效途径,但若一味追求形式新 奇而不顾内容,就走进了写作的误区。形式只是一个瓶子,内容才 是瓶中酒,酒不香醇,瓶再好看也不值钱。阅卷人的眼睛可是雪亮 的,他们决不可能“买椟还珠”。有的考生文章总共800多字,开头却有一大段题记,既不警策 也不丰厚,内容空洞,喧宾夺主,令人生厌。还有的写了诗歌,可 是受作者积累和阅历所限,“诗歌”只是普通文章多按了几次回车

11、键罢了。还有的同学写戏剧,人物出场、舞台说明就占去了不少的 篇幅,每一幕的内容可怜到仅剩几句话。更有的同学不顾自身条件 ,借鉴了别学科别领域的文体,可由于对别学科别领域的起码常识 都搞不清,使得文章不伦不类。八、内容趋同,千人一面阅卷人最希望看到的是内容的异彩纷呈。人的心理天生就潜藏 着猎奇的成分,登山,喜欢登崎岖险峻之山;观水,喜欢观或惊涛 拍岸或九曲回环之水,平平常常甚至庸常的事物不大容易“逗”出 人的兴趣。许多同学面对话题,审题后得出一个写作内容,立即动 笔,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到他确定的内容许多人都能够想到,写出 的文章就如一粒沙落进了沙堆,怎么也寻不见。一本试卷里,第一 个人说“姑娘是

12、一朵花”,阅卷人认为很好;第二个人说“姑娘是 一朵花”,阅卷人认为可以,如果十几个或更多人都说“姑娘是一 夺花”,他们作文的命运可想而知。内容的趋同表现在许多方面, 可以是对象的趋同,认识的趋同,形式的趋同,也可以是题目的趋 同。特别是题目,有的同学化用话题或直接用话题文字作题目,题 目是文章的眼睛,阅卷人如走进同一个模子生产出的器物中,厌倦 感自会油然而生。所以,力避趋同,坚决放弃第一个甚至第二个脑 子里冒出来的想法,换用第三甚至第四构思,就显得分外重要了。 你想,力避趋同,你抛向沙堆的就不是一粒沙子,而是一粒闪亮的 珍珠,珍珠在沙堆中同样熠熠发光,还愁没有人赏识吗?不用说行 家,普通人也能

13、把你从万沙之中拣起来,倍加珍视,对不对?九、语言平板,死水无波学习十几年语文,倘语言还是平平板板,像一潭死水,没有一 丝的波澜,自然让阅卷人难以认可。语言的最低要求是通顺,再往 上才是生动。要有文采,就需注意灵活使用句式手段和修辞手段。从目前中 学生习作和考场语言失分作文来看,语言上最大的毛病就是直来直 去,不会含蓄委婉,表意过于直白,一览无余,了无趣味。如说“ 心里痛快”,就直说“我心里痛快无比,十二分的痛快”,其实, 你“二十分的痛快”也比不上“我觉得三万六千个毛孔,每一个毛 孔都流淌着舒适”来劲!很多同学在表述“时光飞逝”这样简单的 意思,也是直接表述,很少能想到“菊花开,菊花残,不知不

14、觉, 秋去冬来”这样的写法。要给人深深的感染,文章就需做到叙议结合、景情结合、情理 结合。叙述事件后让精当的议论使读者感你之所感,刻画景物后让 飘逸的情思拨动读者的心弦,情动后自然地过渡到对事理的阐发上 ,让读者升华认识。这样,浸在文字中的你的心就连接了读者的心 ,读者会因“景”而走进情境,因“情”而激荡心扉,因“议”而 深有同感,因“理”而回味绵绵。十、格调不高,认识偏颇时代和国家对中学生的要求是,除了学习足够 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外 ,还应该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自己高 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健康健全的心理素质。而不少同 学的文章,与这一要求不相吻合甚至背道而驰,虽

15、 然可能的确是真情流露,但格调不高,认识偏颇, 让阅卷人深为叹息。比如有的考生大谈特谈爱情, 把爱情视作生命的唯一和最重,受爱情折磨而精神 恍惚,奄奄欲死,场面和描写足够感人,但却因过 早走进了爱情,让阅卷人非常反感。这不难理解, 中学正是学知识的黄金时代,你沉入爱的泥潭,必 然耽误学业,这离人才的标准就差一大截了。你再 看看你周围的老师,有哪一个是赞同甚至纵容学生 谈恋爱的?像表现极度消极情绪,渲染好勇斗狠,向往个 人物质享受以及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等思 想的文章,格调不高,与积极向上的要求格格不入 ,呈给阅卷人的是一片“灰暗”,你的文章也就灰 头土脸。还有的考生对社会、学校的一些不尽合理的现 象“深恶痛绝”,“激情”之下,言辞犀利尖刻, 看法极为偏颇,不是以平和的心态分析和解决问题 ,而是一叶障目,把什么都看成一团糟,以偏概全 ,管中窥豹,牢骚一大堆,怎能赢得阅卷人的好感 ?个别考生有意无意的宣扬了宗教教义,或带有 愚忠和封建迷信的成分,或对政治问题表述不清, 这样的文章,只能被打入另册。缺漏之处,敬请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