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14187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94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四讲 一、背景链接(一)篇名与出版情况简释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 结(以下简称终结)一文写于1886年,最初是 以连载的形式发表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刊物新 时代杂志第四、五期上。在1888年,恩格斯应读者 要求,出版了该文的单行本。文字经过恩格斯的修改 ,又加了一篇序言。在序言中,恩格斯全面地阐述了 关于终结的写作背景及意义。他还把马克思1845 年春写的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作为单行本的附录, 也一并印行,以加深读者对全文历史背景的了解。(二)写作的原因恩格斯在1888年单行本序言中,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写 作的原因。1历史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通过批判地继承以往哲学,特别 是

2、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而建立起来的。马克思 和恩格斯早在他们的哲学创立时期,就决定要阐述马 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划清“马克 思所制定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界 限,全面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这个愿望最 初是他们在1845年9月到1846年夏季共同写作的德意 志识形态一书中,通过批判以费尔巴哈、布鲁诺鲍 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观点来实 现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曾请威斯特伐利亚的 出版商即“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尤迈耶尔和鲁雷佩尔 出版。但由于第二卷直接批判了他们的观点,所以他 们就拒绝承印了。后来又遭到警察的阻挠,最终未能 如愿。40多年

3、过去了,由于实际斗争和其它理论研究 工作的繁忙,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没有机会回到这个 问题上来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 ,进一步阐明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意义,这就成了马 克思和恩格斯期待已久的愿望。2现实原因从19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一方面,国际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获得蓬勃的发展, 欧洲和北美许多国家纷纷建立了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工人政党,马克思 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另一方面,资产阶级 为了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在意识形态方面进行反抗。 当时,在英国和斯堪的那维亚各国的资产阶级哲 学家们,在“新”哲学的美名下大肆复活德国古典哲学 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

4、上学以及保守的社会政治思想。 一时间,“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以及其它折 衷主义、庸俗进化论和唯意志论在欧洲各国流传开来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新康德主义”。他们在“回到康 德去”的口号下,给康德哲学穿上科学的外衣,以对 抗马克思主义哲学。他们声称唯物主义已经过时,认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 主义的简单拼凑,从根本上抹杀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界限。 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回击资产阶级和 修正主义的进攻,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纯 洁性,科学地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 论来源,进一步推动蓬勃发展的国际工 人运动,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 变革及其伟大意义,已成为

5、一项很迫切 的任务了。 3直接原因1885年,丹麦哲学家、社会学家、哥本哈根大学教 授施达克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在书中 ,施达克驳斥了许多学者对费尔巴哈的诽谤和攻击。 但由于阶级条件的限制,他并未正确理解费尔巴哈哲 学的性质,认为费尔巴哈是个唯心主义者,这说眀施 达克不懂什么是唯心主义、什么是唯物主义这一涉及 划分哲学路线的基本理论问题,没有真正理解费尔巴 哈哲学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 因此,在客观上提出了怎样正确评价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的费 尔巴哈哲学以及黑格尔哲学的问题。当 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刊物新时代请 求恩格斯著文评述施达克的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时,恩格斯便“欣然同意”了

6、 。二、内容精析(一)地位历史终结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之一,是一部马 克思主义的哲学经典著作之一。恩格斯在本书中说明 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它的先驱德国古典哲学的联 系,主要是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关系,揭示了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 学基本原理,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阐述了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意义 。 这部著作是恩格斯在1895年逝世前的一部成熟的 著作,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一生哲学方面的伟大成 就以及当时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普列汉 诺夫于1892年为这本书的俄译本写的序言和注释本中 指出:这本书“是集了这两位思想家的哲学观点的

7、大 成”。恩格斯在他的通信中多次谈到这本书。恩格斯 在1890年给德国大学生约布洛赫的信中说:“我可以 向您指出我的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 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我在这两部书里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就我所知是目 前最为详尽的阐述。” 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 组成部分一文中也指出:“在思格斯的著 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反杜林论 里是十分明确和详尽地叙述了他们的观点, 这两部著作也同共产党宣言一样,都是 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由此可见,这 本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中占有极其重要 的地位。 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一书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的精神的精华,它为马

8、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奠 定了基础,也在更高的基础上为哲学思想的发 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天我们学习这本书,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历史 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研究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分析改革开放中的各种现实问题 ,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鲜经 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有着重要的现实 意义。 (二)中心思想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它的先驱德国古典哲学的联系,主要是同黑格尔和费 尔巴哈的关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理论来源;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原理,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人类认识 史上的伟大变革意义。(三)逻辑结构本

9、书共分四章和一个结语。1第一章主要分析黑格尔哲学。恩格斯揭示 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阐述了辩证法发展观的基本思想;揭露了黑格尔哲学的 体系和方法的矛盾;论述了黑格尔学派的解 体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出现的意义。我们学 习这一章,重点是把握辩证法的发展观。2第二章主要分析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学说,恩格斯论述了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分析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性质和包 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批 判了施达克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错误 。学习这一章,要在理论和实践上分清什么 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提高贯彻执 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 3第三章,主要分析了费尔巴哈唯

10、心主义的宗教观和道德观。费尔巴哈是一个杰出的 唯物主义哲学家,但是,他的唯物主义是不 彻底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是一个唯心主义 者。所以费尔巴哈是半截的唯物主义者,即 上半截(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下半截( 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4第四章是全书的核心部分。在分析了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以后,恩格 斯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和它所实现的哲学家革命,论述了辩证 唯物主义主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 理。 三、原文导读第一章、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唯物 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章主要分析黑格尔哲学。恩格斯揭示了黑 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阐述了辩证法发 展观的基本思想;揭露了黑格尔哲学的

11、体系 和方法的矛盾;论述了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和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出现的意义。我们学习这 一章,重点是把握辩证法的发展观。 1黑格尔哲学的时代背景、阶级实质和历史作用(1)时代背景(1段) 施达克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把人们带回到 黑格尔哲学产生的时代。这是“德国准备1848年革命 的时期”。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 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变革的前导。 ”有人会问,为什么黑格尔哲学作了“政治变革的前导 ”,又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推崇为普鲁士王国的“国家 哲学”?这就要从黑格尔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它的 阶级实质中去理解。 黑格尔从事哲学活动是在19世纪头30年。他的精 神

12、现象学1801年出版,是黑格尔哲学的先导。他的 哲学全书1817年出版,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完成。 1818年,普鲁士王国任命他为柏林大学教授,1829年任 命他为柏林大学校长。他于1831年逝世。19世纪的德国 ,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十分落后,几乎没有什么大工业、 封建割据,四分五裂,整个国家分为30多个封建小邦。 这种分裂不统一的状况,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当 时的德国,资产阶级虽然已经诞生,但仍然是由封建贵 族掌握国家权力。 (2)阶级实质和历史作用(2段)这时的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和英法资产阶级相比,有 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它诞生的时间比英法资产阶级晚。英国资产阶 级1688年已享有政治上的统治

13、权,法国资产阶级1789 年也夺取了政权,而德国资产阶级在18世纪末才诞生 。它一出世,欧洲无产阶级已经觉醒,显示出了强大 力量,德国资产阶级一问世,就害怕无产阶级。这就 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既想革命、又害怕人民的动摇性 和保守性。 二是它不如英法资产阶级那样富庶和集中。这样就造成了它在经济上和政治 上的软弱性,既想革命,又不相信自己 的力量,更不敢依靠人民,表现出一种 企图走一条同封建贵族谋求妥协的道路 。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和保守的两重性,曲折 地反映在黑格尔哲学中,使其哲学也带有两 重性革命的辩证法和保守的唯心主义体 系。黑格尔哲学的革命的方面,由于它的抽 象、晦涩和隐蔽,而没有被“近视的政

14、府”和“ 同样近视的自由派”所发现;黑格尔哲学的保 守方面,为当时德国的封建贵族所接受和欢 迎,被推崇为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因此 ,黑格尔的哲学著作成为当时高等学校法定 的教科书。2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1.31.6) (1)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指的是在其唯心主义神 秘外壳中包含着辩证法的发展的学说。 (2)恩格斯对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的剖析 直接对象:恩格斯分析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是从黑格尔的一个著名的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 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开始的。黑格 尔的这一命题,曾被看作是为普鲁士现存制度辩护的 。所以,当时曾引起近视的政府的感激和同样近视的

15、自由派的愤怒。但是在这个命题中,却包含着革命的 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方法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的剖析运用的是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方 法。 逻辑过程(1.41.5)恩格斯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黑格尔的这一命题,揭示了它的 辩证法思想。首先,黑格尔并不认为一切现存的东西都无条件是现实的 ,他所说的“现实”仅仅属于同时是“必然”的东西。在黑 格尔看来,只有那些具有必然性即符合规律性的东西, 才是真正现实的,因而也是合理的东西。“现实高于存 在”,现存的并不都是现实的。其 次,黑格尔所说的“现实性”,并不是事物在任何 条件下所永远具有的属性。恩格斯指出:“根据黑格 尔的意见,现实性并不是某种社会制度或政治制度在 一

16、切环境和一切时代所固有的属性。”这就是说,现 实的东西是发展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丧失 其必然性,变为不现实、不合理的东西;而新的、富 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就会代替正在衰亡的现实的东 西。在这里,恩格斯举了罗马帝国代替罗马共和国, 以及1789年法国革命以民主制代替君主制的两个例子 ,说明现实性是发展变化的。 最后,黑格尔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 个命题,根据恩格斯的分析,就转化为另一 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因为任何事物都不能永远具有现实性,凡是 现实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丧失其必然 性,变成不合理不现实的东西。这是恩格斯 把黑格尔的命题向前推进得出的革命结论。 这样一来,黑格尔这一命题革命的辩证法思 想,就被深刻地揭示了出来。(3)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1.6 )恩格斯在分析黑格尔这一命题之后,进一步指 出了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 是在于它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思维和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