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12297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7.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导入:2011年贵贵州拍到 的化石 (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新生代(现在-距今0.7亿年)中生代(距今0.7-2.5亿年)晚古生代(距今2.5-4.0亿年)早古生代(距今4.0-6.0亿年)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低高“可上九天揽月”的豪情“把酒问青天”的慨叹“嫦娥奔月”的传说人类对宇宙探求的 不断深入火星找水大事记水是支持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那么引发无数人幻想的火星上有水吗?随着近 年来太空探测技术的进步,这颗距地球最近的红色行星的神秘面纱

2、正一点一点被揭 开。以下是探测火星、“火”中寻“水”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和发现: 1962年11月,苏联发射的“火星1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1亿公里时与地面失去联 系,从此下落不明。但它被看作是人类探测火星的开端。 1997年7月,美国“火星探路者”号着陆探测器发回的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因受 强大的洪流冲击而堆积起来的鹅卵石和岩石上的远古水痕,这表明着陆点所在的火 星阿瑞斯平原几十亿年前可能发生过特大洪水。 2002年3月,美国“奥德赛”探测器发现火星表面及其表层中可能有丰富的冰冻 水。一个多月后,研究人员根据观测数据推测,火星的地下冰冻水可能多得“超出想 像”。 2003年6月,俄罗斯和美国科学

3、家在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火星探测 器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火星北极区域可能含有大量冰冻水,储量比火星南 极区域多出约三分之一。 2004年1月,欧洲航天局宣布,其“火星快车”探测器发现火星南极存在冰冻水, 这些冰冻水部分裸露在火星表面,没有被二氧化碳干冰全部覆盖。 2004年1月,美国“机遇”号火星车在其着陆点附近,利用微型热辐射分光计发现 一些小石球中含赤铁矿,这种矿物通常在有液态水的环境下生成。 2004年3月至12月,美国“机遇” 号和“勇气”号火星车的多项探测结果显示,火星 上曾经有过一个“水世界”,并可能存在过“咸海”。 2005年11月,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用先进的雷达仪

4、发现, 火星北极凸起地区表面约一公里以下的地方有冰冻水存在的迹象, 水的纯净度可能达到98%。 2006年12月,美国宇航局专家通过对比“火星环球勘测者”号 探测器时隔数年拍摄的火星同一区域的照片,发现两处上次拍摄时 没有的浅色沉积物,其形状和颜色与水沿山坡下流时的沉积物基本 吻合。 2007年2月,美国“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发回的照片显示, 火星一处峡谷中有很久前水冲刷岩石所形成的特殊光晕。 2008年6月,“凤凰”号着陆探测器发回的一些照片显示,火 星表面有白色物质,但在几天后消失。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因此猜测 这些白色物质是冰,后来这些冰蒸发了。 2008年7月,美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

5、文说,“火 星勘测轨道飞行器”发现火星岩层中含硅酸盐。这种硅酸盐只可能 在有水的条件下形成,这说明火星曾有发达的水系。 2008年7月,美国“凤凰”号着陆探测器项目小组说,“凤凰 ”号在加热火星土壤样本时鉴别出有水蒸气产生,从而确认火星上 有水。 对唯物主义的认识过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类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 多到知之较多、由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有材料估计,近三十年来,人类创造的知识总和大概等于 过去两千多年来的总和。预计到2010年,很多方面的知识将出 现爆炸性的突破和发展;到2020年,知识将比1995年增加3到4 倍;而2050

6、年时人们所动用的科技知识中,20世纪末的知识可 能只占1,即99的科技知识是新总结出来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二)发展的实质本课重点难点问题 发展就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 亡。 发展:特指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到 有序的前进和上升的运动和变化。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讨论:“变化即发展”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三个概念的共同点: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不是凝固不 变和僵化的。 三个概念的区别:运动作为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 化;变化则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 但是,运动和变化都没有表达或规定事物

7、运动、变化的总 趋势,也没有直接表达或规定事物的总体性质。发展是一 种运动,但不能说运动就是发展。发展是一种变化,也不 能说变化就是发展。发展是带有前进性和上升性的运动和 变化,是表明事物趋向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新事物的 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才是发展。运动、变化比发展广 泛,发展比运动、变化深刻。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区分运动、变化和发展讲述案例选择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 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 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 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后他们怎么样了?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 里

8、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 来他忘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 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 还怀着第三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 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 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 ,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一)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1.新旧事物的判断标准 2.前途与道路问题第二框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理解与运用前途 光明新事物 必然战 胜旧事 物新事 物的 优越 性克服了汲取了增添了产生于旧 事物之中第二框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理解与运用道 路 曲 折新事物旧事物新事物产生初期有弱

9、点和不完 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认可有一个过程旧事物开始时比较强大,顽强 抵抗,扼杀新事物第二框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理解与运用 (二)做好量的准备 促进事物的质变 量变与质变规律,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 ,揭示了事物存在和变化的基本的状态和过程。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3.量、质、度的关系第二框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理解与运用 关于“机遇” 遇者,逢也,不期而会也。人的发展不是仅仅凭借主观的,客观 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机遇本身 就是一种主客观统一的结果,不能说每个 人都有机会,因为人的主观因素不同,所 以说“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 机遇对于 有准备的人是进步

10、的阶梯,对于没有准备 的人是不断的悔恨。第二框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理解与运用 体现量变与质变原理的有: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6、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7、防微杜渐 8、欲速则不达 1“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 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这段话告 诫我们 A要充分重视质的飞跃 B要坚持实事求是 的观点 C要十分重视量的积累 D要理解发展是新事 物代替旧事物课堂练习2老子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

11、大事,必作 于细。”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B做任何事情都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3、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 B C D 4、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选 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A) A干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

12、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5、大部制”改革是1982年以来我国第6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我国的行 政机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体现了 A.发展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6、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凭经验和感觉。某教授对传统经 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 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 氮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回答12题。 1.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显著成效,说明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变化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量变和质变辩证统一的 A. B. C. D. 2.“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实现了传统农业生产经验的升华, 说明模糊性的传统经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认识的升华必须扬弃传统经验的模糊性模糊性的传统经验是精确性认识的来源精确性的认识必须全面继承传统经验 A. B. C. D.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