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上课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09977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上课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上课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上课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上课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上课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上课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上课用(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考纲阐释】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浅层次是理解句意 的能力,高层次是赏析语言的特点和表达 效果,能力层级为D级。一切文学作品的 艺术体现为语言的艺术,作为文学冠冕的 诗歌更是如此。因此,鉴赏古代诗歌语言 是常考题。 诗歌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富于形象 性,有很强的感染力。诗歌语言的鉴赏以 理解为基础,通过调整、想象、联想、比 较等多种方法,领悟其中的妙处。*古代诗人在创作上强调字的 推敲和锤炼,力求做到“平字见 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 见色”。“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诗歌语言题一般出题

2、方式一.结合全诗,看精练词语在诗歌中 所起的作用(炼字)二.结合全诗,看诗句在诗歌中所起 的作用(炼词句) 三.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语言特色 )*1、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 2、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 3、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 查 4、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 查考查方式:具体划分考查方式:具体划分*A、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 请简要分析。 B、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解答分析:这类题目要求品味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 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提问方式(1)寻找并鉴赏诗句中精练的词 语:1.鉴

3、赏精练的动词 2.鉴赏精练的形容词回答“精练词语在诗歌中所起的 作用”这类题的思考步骤:3.鉴赏精练的形容词第一、把这个词放在句中作具体解释。第二、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 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 他的表达技巧,然后加一些描述性的术 语,如精练传神、绘声绘色、生动形象 等。第三、回答它这样用有什么作用(意境 、感情)。(2)如何进行语言表述(步骤如下)*1、动词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 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 予以简要分析。* 试题透视这

4、首诗作于搬家之时,诗人采用拟人 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意境,抒写了 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全诗是说: 春风怡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欢的湖上 亭。微风中,亭边的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 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服,不让我离去。 这情景叫人留恋,住久了,连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 老相识了。在这分别之际,别情依依,鸣声悠悠, 透出离别的伤感。 要回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干的含义。所谓 的“准确”,就是符合“柳条藤蔓”“ 黄莺”等 事物的特点;所谓 “传神”,就是用了拟人 的手法,寄寓了人的情感。*参考答案 系即系住之意,用“系”字既切合柳 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

5、 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 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啼”既是啼叫,用“啼”字既符合黄莺 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 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咏柳 宋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 。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例如:请分析鉴赏“依”字的艺术效 果。答案:“依”字有倚仗,依靠之意 ,写出了柳条依靠东风飞舞地狂放之 态, (具体解释)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修辞)不仅写柳,更形象地讽刺 了倚势猖狂得志的小人。(作用)课堂示例 2.形容词 【典型题例】(2006江苏卷)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

6、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词前两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句中“又”字用得好,好在哪 里?【答案】(1)表达了作者漂泊 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是又一次、再一次的意 思,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 涯,饱含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 无奈。*玉楼春 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皱波纹迎客 棹zh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 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注:縠h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 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 说你的

7、理解。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 的花朵。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 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 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步骤三)(步骤二)(步骤一) 1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2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 述景象。述景象。3 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或表达了怎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样的情感。*3、叠音词题:阅读下面的

8、诗,回答问题。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芜,丛生的草。“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试题透视叠音字对于考生来说并不 陌生,它大量出现在写景抒情的诗文中 ,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叠音词在写景 状物中能突出景物的特征,使景物的特 征更加鲜明;二是叠音词在写景状物中 具有抒情性,能唤起读者的情感和想象 ;三是在写景状物中运用叠音词,韵律 和谐,朗朗上口。 这首五言绝句题为黄氏延绿轩 ,写的是春景。“葱葱”一词常用来 形容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亦用来 形容气象旺盛、美好。“靡靡”常常 用以形容风吹草偃貌。两个叠音词 的运用,可见作者写景之用心。 参考

9、答案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 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 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 在诗中指回望。 离人孤 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 的人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 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看,一“看”字就淋 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释词描述意境或情感迁移训练*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情感意味、精神 内涵内涵的最的最精炼传神精炼传神的字或词的字或词

10、。 【提问方式】 A、本首诗歌的诗眼是某一字,请结 合全诗加以分析。 B、你认为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诗眼 ”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历来评家认为最后两句是全诗的“诗眼”, 试结合全篇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个说法的理 解。*参考答案 从表面看,这是一首游仙诗,诗的主体部 分也是关于神仙世界的描写,但诗人之所 以向往神仙世界,是因为他鄙弃黑暗的现 实世界。诗人在长安不被重用,受到排挤 ,是因为他身上的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 贵的

11、精神,而这种精神在诗歌的结句“安能 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得到 了明白的体现。因此,最后两句是传达全 诗主旨的关键句,也就是全诗的“诗眼”。*【提问】古人有古人有“ “一诗之眼一诗之眼” ”的说法。这的说法。这 首诗的首诗的“ “诗眼诗眼” ”是哪个字是哪个字?以颔联为例,以颔联为例, 说说是说说是如何体现如何体现诗眼的诗眼的? ?孤雁孤雁 (杜甫)(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12、参考“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 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有谁会心生怜意啊”。“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 ;“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 之情。(步骤三)(步骤二)(步骤一)颔联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步骤四)1 1、点出点出诗眼,并诗眼,并释义释义 。 2 2、紧扣诗眼,、紧扣诗眼,解释解释句意句意 。3 3、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如何突出诗眼、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如何突出诗眼 。4 4、总结该联总结该联如何点明主旨,突出诗眼如何点明主旨,突出诗眼 。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13、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 龙:指世俗杂念。 【提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 “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 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迁移训练*参考“诗眼”分别是“咽”、“冷”。 “咽 ”即呜咽之意, “冷”即阴冷之意 。(第一步) 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 ,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 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第二 步)“咽”、“冷”两字运用拟人、以声衬静的手 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清幽 寂静的景象。(第三步)

14、 表现了作者恬静的心境。(第四步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 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提问方式】解答分析: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 个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 全诗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的主旨 ,分析关键词必须围绕全诗进行赏 析。*夜 归 (宋周密)夜深归客倚筇(qin)行,冷燐依萤聚土塍(chn)。村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注】倚筇:扶杖。燐:燐火,俗称鬼火。萤:萤火。土塍:田埂。【提问】 “夜归”是本诗的关键,它是怎 样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参考开篇直接点明“夜归”,刻画出归客倚杖蹒 跚而行的疲惫之态。 随后最后以“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昏暗 ,

15、 烘托归客孤身夜行的凄凉,反衬归客 急切归家的心境。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场面结束。 与先前的凄凉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 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紧扣该词分层次叙述诗句内容:(1)每个层次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 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2)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如线索、呼应、铺垫等)。 (3)该词在对突出主旨上所起的作用 (表达了 情感)。赏析“关键词”步骤分析:*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 益微风惊暮坐,临牖you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帘幔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清幽静谧 寂寞和思念何当希望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哀【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提问】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 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迁移训练*颔联:清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 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写出了清幽静谧的境界,体现深沉的寂 寞和思念。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 语义双关,表露内心的愁绪和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