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件上课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09387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8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件上课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件上课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件上课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1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件上课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1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件上课用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件上课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件上课用(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0年高考全国卷原文见第一节)把文言文 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 玩以偿。(5分) 译文: 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几个重点词语:贷,借;劳,犒劳;“没”通“殁”,死亡;鬻,卖;以,目的连词,来。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 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5分) 译文: 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几 个重点词语:议,建议;上,上奏;状,情 形;吾曹,我们;面目,脸面。答案: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 李重贵叹息

2、说:“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 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2011年高考全国卷原文见第一节)把文言 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 译文: _ 解析:注意“会”“遣”“必”“胁王以危言(状语 后置)”的翻译。 答案:恰巧元朝派遣脱脱来征收粮饷,用些 耸人听闻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祎。(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 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译文: _ 解析:注意“既”“讫”“实”“馀烬”“敢与日月争明 ”的翻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 找准得分点: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 重要虚

3、词、通假字、偏义复词;保持译句流畅 通顺,让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 答案: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廷的命运,我 们朝廷取代了它。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 日月争辉吗!3(湖南2010年)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 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4分) 译文: 分析:偏方:古今异义,此处指偏远的地方;特,只不过; 尔,句末语气词,罢了 (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3分)译文: 分析:与,对付。 (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3分) 译文: 分析:引,率领;济,渡过 寄身在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 。诸葛亮不敢据守渭水,这容易对付了。率领军队渡河,背靠

4、渭水筑下营垒。一、关键实词的翻译翻译题中,几乎每个需要翻译的句子都包含重要的实词,而重要的实词往往是答案的赋分点,同学们只要能准确译出其中的重要实词,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分数,因此翻译句子要想得高分甚至满分,首先要准确翻译关键实词。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找准关键词)昔郑之间,有躁人焉,射不中则碎其鹄,弈不胜而啮其子。人曰:“是非鹄与子之罪也,盍亦反而思之乎?”弗喻,卒病躁而死。【注】 鹄():箭靶的中间部位。【解析】 翻译时注意关键实词的翻译。躁:性 情急躁。碎:粉碎。弈:下棋。盍:何不。喻: 明白。卒:终于。例例1 1过去,郑国有个性情急躁的人,射箭射不中 箭靶的中间部位,就把箭靶毁掉

5、(砸坏),下棋 下不赢,就咬棋子。有人劝他说:“这并不是 箭靶和棋子的过错,何不(为什么不)反过来想 一想(反思一下),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 他不明白(不懂得、根本听不进去)这个道理, 终于因为急躁的毛病(犯急躁的毛病)死掉了。将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现代汉语。(译出活用词) 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 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 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说苑杂言) 译文:_ 【解析】 “达人者”的“达”为使动用法,翻译的 时候要体现出来。例例2 2译文:自己通达又能使别人通达的人,想窘困也是不可能的。参考译文:孔子曾说:“自己本身富裕又能使别人富

6、裕的人,想穷是不可能的。 自己高贵又能使别人高贵的人,想低贱是不可能的。自己通达又能使别人通达的人,想窘困也是不可能的。”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注意古今异义词) (1)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 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报任安书) 译文:_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_例例3 3【解析】 古今异义也是高考翻译题考查的重点 ,翻译的时候要特别注意。(1)句中“人情”为“人 之常情”的意思,“妻子”是“妻子和儿女”的意思, (2)“夫人”为“那个人”的意思,翻译的时候要准确 翻译。(1)人之常情,没有谁不贪生怕死的,都挂念父母,顾虑 妻室儿女,至于那些被

7、正义公理激愤的人当然不是这样, 这里有迫不得已的情况。 (2)假如没有那个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技巧点拨 1译出古今异义词等关键词。对于古今异义词,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 词义,且不可以今义当古义。 示例: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门豹治 邺 )译文: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 质好的女子。 其中的“好”属于词义扩大。在古代是指女子 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 、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译句应改成“ 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 2该翻译的一定要翻译出来。示例: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译文: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

8、,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3词语翻译要恰当。示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文: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译句中把“爱”译成“爱惜”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 二、关键虚词的翻译高考翻译题中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要求并非特别严格,翻译时基本含义准确即可。但是如果涉及句式问题,就应该特别注意。尤其是由文言虚词“引起”的倒装句,与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往往不同,翻译时要仔细辨析。翻译下面的三个句子。 (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译文: _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 译文: _ (3)断头置城上,脸色不少变。(五人墓碑记) 译文:_例例4 4

9、(1)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寒冷。 (2)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又辜负赵国。 (3)砍掉的头颅被放置在城头上,脸色一点也没改 变。技巧点拨 1对于在句中起作用的词语翻译时一定 要有体现。示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译文:(齐国)亲近秦国不帮助五国。其中的“而”字没有翻译出来,这是一 个表示转折关系的虚词,不翻译出来句 子的转折关系就表达不出来了。2对于该删除的词语在翻译时要删掉。 示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文: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 了。 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 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 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

10、些 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 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 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 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译。比如表示判断的“者”和“也 ”或“者也”“者也”,在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 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三、特殊句式的翻译翻译题中,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古今异义和固定结构是需要考生特别关注的对象。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等。翻译下面的四个句子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译文: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译文: _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译文: _例例

11、5 5(4)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译文:_(5)吾从而师之。(师说)译文:_【解析】 第(1)句是个判断句,翻译时要准确翻 译出“是”这个字来。第(2)句是个被动句,翻译时 要用被动词表现出句式的特点。第(3)句是定语后 置句,翻译的时候要注意调整语序。第(4)句是一 个宾语前置句,翻译的时候要调整语序。第(5)句 是个省略句,应补充为“吾从(之)而师之”,省略了 介词宾语,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文意补上省略 的内容,并加上括号。遇见倒装句时,一定要根 据语境,弄清楚该句属于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和主谓倒装这几种情况中的哪一种,然 后再翻译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句子。【答案】 (1)

12、这是岳阳楼最美的景致啊。(2)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被毁谤。(3)蚯蚓没有尖利的爪牙,没有强壮的筋骨。(4)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啊。(5)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向他学习)。技巧点拨 1省略成分要翻译出来。 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 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 示例: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 壁之战) 译文: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 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 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的后边加上“把曹 操的书信”,语言才显得清晰完整。 2该增添的内容要增添上来。 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13、必 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 示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文: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 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 量词“次”字。 3倒装的句子要调整语句。 有些倒装了的句子,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按照现 代汉语语法的规范调整句子成分的语序。 示例:村中少年好事者。(促织) 译文:村中有一少年好惹是生非。 此句中“少年”是中心词,“好事”是作它的定语, 句子是一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应该将中心词的 位置调到后面,即译为:村中一个喜欢多事的少 年。四、句子的意译在翻译句子时有些句子无法直接翻译,要采用恰当的意译。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互文等。

14、在翻译具有修辞手法的句子时,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手法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并略施一些文采,以求译句行文典雅蕴藉。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 并序) 译文: _ (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归去来兮辞并序) 译文: _例例6 6【解析】 (1)按事理来看,不可能是主人下马时 客人已在船上,很显然,这里用了互文的修辞手 法,把全文结合起来理解,翻译就合情合理了。 (2)“三径”是院里的小路,代表隐士所居的地方, 在此直译为“三条小路”就不妥当,意译为“院里的 小路”就较为恰当。(此处为用典的手法。三径: 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回乡,于院中辟 三径,唯与求仲、羊仲来往。) 【答案】 (1)主人和客人下马上船,举起杯来要 喝酒了,却没有音乐助兴。 (2)庭院里的小路快要被荒草覆盖(但)松菊在那里 生长依旧。技巧点拨 文言文翻译“六字译法”: 1“对”,就是对译法,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