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当代社会思潮)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03424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当代社会思潮)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当代社会思潮)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当代社会思潮)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当代社会思潮)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当代社会思潮)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当代社会思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当代社会思潮)(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15)当代社会思潮 吕嘉 马克思主义学院曾经影响世界的社会思潮p近代以来,影响世界的社会思潮都产生于 西方,以两两相对、相互对立为特征: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无政府主义与国家主义;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自由主义与极权主义: “冷战”后社会思潮的重要变化p“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最普遍的、 最重要的和最危险的冲突不是社会 阶级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或其 他以经济来划分的集团之间的冲突 ,而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的人民之 间的冲突”(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 世界秩序的重建,1996)。n2009年5月22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希伯伦的以色列定居点哈 尔希娜附近,一名犹

2、太侨民(右)和一名巴勒斯坦示威者在游行示威 时向对方叫喊。p时代潮流,宗教复兴p“冷战”结束,两大敌对的国家阵营 解体,世界进入新的历史时代。p“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正在全球展 开,同时也发生了一场全球性的宗 教复兴。”(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 世界秩序的重建,1996)。美国:表面世俗,本质却宗教化p盖洛普调查数据:在美国,有95%的人“信仰上 帝”。其中,86%为基督徒,基督教徒中,60% 的人为新教徒,28%的人为天主教徒,10%为 东正教。其余信仰犹太教或伊斯兰教。成年人中 ,70%的人从属某个教堂。 p美联社有关美国人的调查数据:1990年,观看各种体育比赛的人数3.88 亿人次,出席宗

3、教活动的人数为52亿人次;1992年,捐给宗教事业567亿美元,棒球 、橄榄球、篮球三大联赛总收入是40亿美元 。 美国人的自信、信仰与核心价值p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 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 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 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 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 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独立宣言,1776 p“我们相信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谁相信这 些真理?美国人相信这些真理。谁是美国人? 就是坚持这些真理的人。亨廷顿:我们 是谁 世界潮流:宗教认同、文化认同p诸主要文化大都与某种宗教联系在一 起:西方

4、文化与基督教、伊斯兰文化 与伊斯兰教、犹太文化与犹太教p“在一个世界各国人民都以文化来界 定自己的时代,一个没有文化核心仅 仅以政治信条来界定自己的社会,哪 里会有立足之地?”(亨廷顿:文明的 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996)国内思潮与世界潮流的反差p房宁:三大当代社会思潮(2008)p自由主义立足于市场经济和私有产权之上 ,扮演着哺育新阶级的乳母和代言人;p民族主义以挑战全球化内在逻辑的姿态, 对自由主义的未来选择发出强烈质疑;p“新左派”承袭世界主流思潮的考问现代性 的批判性话语风格,将反思传统社会主义 与批评资本主义、西化潮流熔于一炉。 国内思潮与世界潮流的反差p萧功勤:当代中国六大民间

5、思潮(2011)p1980年代中期出现的自由主义启蒙思潮;p1980年代后期出现的新权威主义;p1990年代中期出现新左派;p1990年代后期崛起的新民族主义;p本世纪初的文化保守主义;p最近几年出现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内思潮与世界潮流的反差p马立诚: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2012)p居于主导地位的邓小平思想p老左派思潮p新左派思潮p自由主义思潮p民主社会主义思潮p民族主义思潮p新儒家思潮p民粹主义思潮。国内思潮与世界潮流的反差p有关专家认为当代社会思潮只有两类:马克思主 义与反或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其中包括: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 历史,宣扬否定革命

6、,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民进行革命建设成就等观点。否定改革思潮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崩溃论、 中国统治论、普世价值论、历史终结论、西方 中心论。国内思潮与世界潮流的反差p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2012中外十大思潮:民族主义新动向 创新马克思主义新动向 新自由主义新动向 拜物主义新动向 普世价值论新动向极端主义新动向 新儒家新动向民粹主义新动向道德相对主义新动向 社会民主主义新动向 思想观念落后根源于思想僵化p“20世纪上半叶,知识精英们普遍假定经 济和社会的现代化正在导致作为人类存在 的一个重要因素的宗教的衰亡”。p“西方的一种假设是,文化多样性是一个特 殊的历史现象,它正在迅速地受到一

7、个共 同的、西方取向的、以英语为基础的世界 文化的侵蚀,这种文化造就了我们的基本 价值观(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 世界秩序的重建,1993)马克思、恩格斯论宗教p宗教的本质:“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 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 想的反映”(恩格斯在反杜林论)p宗教存在的最深刻的根源是人与自然、人 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合理,使自然力量和社 会力量对人成为盲目起作用的、异己的力 量。“只有当实际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 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为明 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 反映才会消失。” 中国人的精神状况(1997年)p28.1%-30%的被调查者确认自己有 信仰,其

8、中7.25%为宗教信仰;p58.33%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信仰, 其中36.09%明确表示没有信仰,其 余表示曾有过信仰。廖申白、孙 春晨:伦理新视点,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1997年,第343页-348页中国人的精神状况(2014)p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当前 我国存在十大社会病症(人民网,2014年 09月15日):p超过半数的网友认为官员群体存在信仰缺 失危机。p超八成受调查者认为当前社会处于亚健康 状态,“信仰缺失”、“看客心态”、“社会焦 虑症”位列前三项。有关基督教信仰人数的资料p1949年,教徒人数在70- 100 万左右; 80 年代初约 1000 万;目前人数约 1亿

9、 (于建嵘:基督教发展与中国社会稳定 ,转引自董磊明、杨华等:基督教在 中国农村的快速传播及其对宗教管理的重 大挑战基于基督教10省20村传播状况 的调研报告,2009年,36页)。p2009年政府确定的14个邪教组织,其中 12个是根据某种形式的基督教而创立。 普度大学的有关研究(2007)p“不能再称中国是个无神论国家。2007年中国零 点研究咨询公司“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数据:16 岁以上的中国人中,85%有某些宗教信仰或宗 教实践,只有15%的中国人是真正的无神论者” 。p“虽有58%的人声称自己不信仰任何宗教或任何 神、鬼、佛等,但其中44%的人在以往的12个 月中曾有过某种形式的宗

10、教实践,如去教堂、祈 祷、烧香、在家中供神像或祖先牌位、戴符、看 风水、算命等活动”。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 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杨凤岗教授 象牙塔里的精神世界(2005年)p程曜(清华工物系教授):“这些清华的大 学生像是会考试的文盲,不但对知识不感 兴趣,对文化也十分陌生”。“我们在国外 一流大学的学生身上,都能见到那种与众 不同的行为,甚至是一种被鼓励的傲慢和 自大。到了中国,这种精英似的轻狂,往 往混合着更多瓦解的道德观。到处都是无 神、无政府、无信仰的无头苍蝇”。 搜狐教育频道:“教育新问题:救救清华大 学的这些孩子吧!”精神世界的困惑、迷茫p何谓中国人?有很多专家,却说不清楚。p何谓中

11、国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百年了,还是不知道怎样“取”和“去”。p宗教是迷信,可何以信仰的人越来越多。p都说追求真理、正义,可涉及中国政治的 基本理念、重大事件、重大人物,为什么 中国人就永远争论而不能相成一种共识?p左右矛盾从何而来?仅是物质利益冲突?思想自由:追求与困惑p“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中国几代 学人的共同追求。p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提:思想解放。人们相 信:真理、智慧产生于自由自在的思想。p然而真正可怕的是:可以自由思想了,我 们的思想却没有想法了。p我们的创造力去哪了?岳敏君作品:自由引导人民张晓刚作品:大家庭系列哲学:思想的自由与匮乏p然而越是自由地思想,我们也越

12、是 深切地感受到了思想的匮乏。p迄今为止我们尚未产生具有世界影 响的哲学家和哲学著作,哲学缺乏原 创性。陈椰:“对话、融通与当 代中国哲学的新发展”,哲学动态 2008年第2期哲学中国最落后的学科之一p“中国哲学界的整体水平尚缺乏与世界哲学 对话的能力,在整个世界哲学格局中还处于 边陲地位。”p“如何提高和扩大我国文化的思想力在 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力量,已成为我国社会 发展尤其是文化发展的重大任务。哲学在此 任务中占重要位置。但目前离此目标还有很 大距离”(摘自“文、史、哲学科发展中的 问题与趋势”,社会科学报2007年1月 26日)人文学科现状p“中国人文学科原创作品的影响日渐衰退。 以十年

13、为计,三个十年间称得上影响学界的 人文作品分别为90篇,49篇和70篇,约占被 引文献总数的60%、25%和15%”。p“如果剔除重印古籍的部分,改革开放30年 本身贡献的原创人文学术作品所占的比例将 会更低,三个十年间分别为23篇、7篇和2篇 ,约占被引文献总数的15%、4%和0.4%, 明显呈迅速持续下降的趋势。” 走向 开放的中国心智, 读书 2009年第1期我们需要重新认识p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人p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精神p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宗教p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文化甲骨文字典:化,象人一正 一倒之形,所会意不明。 王国维:两人实为一人。人与物:创造词语的先人智慧p人与物是两类存在。p人有自由=

14、由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道路。p物没有自由,为其固有属性所支配。p动物会动,却仍然是物,会动的物。p人生来是物,形态亦为物,却可转化。p人可“知其不可而为之”,成为怎样的人, 最终决定于自己,不决定于物。p问题:人是什么?人从何而来?马克思论人的本质p马克思:“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 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据人民出版 社一九七七年十月出版的马列著作 选读第八十八页) p问题:社会从哪里来?人类作为本能 驱使的动物,如何能够产生出约束本 能的文明社会?从人类到人之间的科学空白p达尔文进化论:人类起源于生物进化。p问题:作为一种动物的人类是如何发展成 为不是动物的人

15、?进化论并不能解释。p“人类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在进化上有最多 失败的物种。人类是与猴子生存竞争失 败者的后裔”( 特纳:人类情感)。p“人性的各个精神方面将永远超越达尔文进 化论学说所能作出的科学解释” (埃克尔 斯:脑的进化)。自我意识人称自己为“我”p“原始人不仅有意识,而且萌生了人类的自 我意识”。“迄今为止找不到高等动物具有 内省或自我意识的证据” 。“自我意识不仅 仅只是有意识,而且知道你自己知道”。( 澳埃克尔斯:脑的进化)p“我思故我在”(笛卡尔)。“我”非大脑的功能(婴儿无我);“我”非反映客观实在的观念(人在变 )。“我”依赖物质实在,又决定物质存在 。 当代人类学家论人p人

16、,这种会制造工具、会笑或会撒谎的动 物,也是不完善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 自我完善的动物。 p作为自我实现的行动主体,他为建构符号 模型,从自己的抽象能力中创造出定义自 身的具体能力。 p我们是通过文化来使自己完备或完善的那 种不完备和不完善的动物。 美格尔 兹:文化的解释 “我”精神需要精神劳动p精神需要即认知“我”的需要。p人的一切思想言行都听命自己,惟有自知 ,知道“我”是谁,生命才有意义。 p人称自己为“我”,人人都可以认识自己, 但唯有极为少数的人能够做到这一点。p少数人认知“我”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也就 成为满足其他人的精神需要的精神产品, 他们是专业的精神劳动者。自我认识在理论上是悖论p悖论:逻辑上可以推导出互相矛盾之结论 ,但表面上又能自圆其说的命题 。p自己认识自己,因为自己相信自己;自己 不知道自己,所以一定要认识自己。p不知道自己的自己去认识自己,恰如“庄生 梦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