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化学地图师--门捷列夫_、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31.50KB
约15页
文档ID:48202615
化学地图师--门捷列夫_、_第1页
1/15

化学地图师: 门捷列夫 莫斯莱门捷列夫(Mенделеев, 1834~1907)俄国化学家 1834年2月7日生于西伯利亚 托博尔斯克,1907年2月2日 卒于彼得堡(今列宁格勒) 门捷列夫的最大贡献是发 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今称 门捷列夫周期律1869年2月, 门捷列夫编制了一份包括当 时已知的全部63种元素的周 期表一、门捷列夫生平v·焚书相庆:1834年生于俄国西伯利亚,14个孩子中最小 ——父亲中学校长,门捷列夫出生后不久因眼疾双目失明 而退职,母亲维持全家,抚养8个小孩——自幼聪明,7岁 入中学——学习不太努力,偏爱自然科学,讨厌拉丁语, 甚至中学毕业时学校郊外山顶焚拉丁语书相庆——少年不 知家愁,50年后衣锦还乡方知悔v门母二迁:1848年(14岁)丧父,不久一个姐姐去世,母 亲经营的玻璃厂火灾破产——望子成龙, 57岁的老母变卖 家产,携两个未成年的孩子背井离乡——二千多公里马车 旅行来到莫斯科,因门捷列夫成绩不好,为幼子谋求上大 学的机会未能如愿——其母不甘心,决定再往西的圣·彼 得堡,再不行,则柏林,直至巴黎——圣·彼得堡也不顺 利,最后来到圣·彼得堡大学附属的师范学院——其父母 校,幸运的是校长是其父同学,经过特殊照顾,1850年才 以官费生的待遇入该院理学部。

门捷列夫生平门捷列夫生平v·发愤报母:不久(9月),竭尽全力的母亲安息他乡 ,16岁的门捷列夫成为孤儿——身无分文的门捷列夫用聪 明的头脑和远大的理想开始发愤,以报母亲宏愿——1854 年大学毕业,到克里米亚地区中学任教——不久因当地发 生战争而离职,回到圣·彼得堡大学做无薪讲师专攻无机 化学——1856年获硕士学位——1857年圣·彼得堡大学副 教授——1859年被选拔去德国、法国留学,在海德堡大学 受到本生指点——1861年回国,先后任职于圣·彼得堡工 艺学院和圣·彼得堡大学——1865年被圣·彼得堡大学授 予博士学位,并聘为化学教授——1869年元素周期律成名 天下v·爱国致死:1890年因支持学生运动辞职——1893年国 家度量衡所所长——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俄军大败,一 向感觉良好的门捷列夫大病——1907年去世(73岁),元 素周期表送葬 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v道尔顿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后,许多化学家都把测定各种 元素的原子量当作一项重要工作,这样就使元素原子量与 性质之间存在的联系逐渐展露出来v“三元素组” :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提出把当时已知的44种元素中 的15种,分成5组,即:Li、Na、K;Ca、Sr、Ba;Cl、Br、I;S、Se、Te;Mn、Cr、Fe指出每组 的三元素性质相似,而且中间元素的原子量等于较轻和较重的两个元素原子量 之和的一半。

螺旋图” 1862年,法国化学家尚古多提出一个“螺旋图”的分类 方法他将已知的62种元素按原子量的大小顺序标记在绕 着圆柱体上升的螺旋线上,这样某些性质相近的元素恰好 出现在同一母线上因此他第一个指出了元素性质的周期 性变化可是他的报告照样无人理睬 v“六元素表” :1864年,德国化学家迈尔在他的 《现代化学理论》一书中刊出一个“六元素表” 可惜他的表中只列出了已知元素的一半,但他 已明确地指出:“在原子量的数值上具有一种规 律性,这是毫无疑义的”v“八音律” 说:纽兰兹提出 1865年,英国化学家纽兰 兹提出了“八音律”一说他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按原子量 递增顺序排列在表中,发现元素的性质有周期住的重复, 第八个元素与第一个元素性质相近,就好象音乐中八音度 的第八个音符有相似的重复一样纽兰兹的工作同样被否 定,当时的一些学者把八音律斥为幼稚的滑稽戏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的要点以前人工作所提供的借鉴为基础,门捷列夫通过顽强努 力的探索,在1869年发表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同年3月, 他委托Н.А.门舒特金在俄国化学会上宣读了题为《元素的 属性与原子量的关系》的论文,阐述了元素周期律的要点 :1.①按照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来的元素,在性质上呈现 明显 的周期性; ü②原子量的大小决定元素的特征; ü③应该预料到许多未知单质的发现,例如,预料应有类似 铝和硅的,原子量位于65~75之间的元素; ü④已知某些元素的同类元素后,有时可以修正该元素的原 子量。

元素周期律的修改和验证1871年门捷列夫又发表了《化学元素周期性的依赖关系》论文,对化学元素周期律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还重新修订了化学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1871)],把1869年竖排的表格改为横列,突出了元素族和周期的规律性;划分了主族和副族,使之基本上具备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形式v 根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还预言了一些当时尚未发 现的元素的存在和它们的性质他的预言与尔后实践的 结果取得了惊人的一致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 在分析比里牛斯山的闪锌矿时发现一种新元素,他命名 为镓,并把测得的关于它的主要性质公布了不久他收 到了门捷列夫的来信,门捷列夫在信中指出关于镓的比 重不应该是4.7,而是5.9一6.0当时布瓦博德朗很疑惑 ,他是唯一手里掌握金属镓的人,门捷列夫是怎样知道 它的比重的呢?经过重新测定,镓的比重确实为5.94, 这给果使他大为惊奇他认真地阅读了门捷列夫的周期 律论文后,感慨他说:“我没有可说的了,事实证明门 捷列夫这一理论的巨大意义v 类铝 镓v原子量 69 69.72v比重 5.9-6.0 5.94v熔点 低 30.1v和氧气反应 不受空气的侵蚀 灼热时略起氧化v灼热时能分解水汽 灼热时确能分解水汽v能生成类似明矾的矾类 能生成结晶较好的镓矾v可用分光镜发现其存在 用分光镜发现的v 镓的发现是化学史上第一个事先预言的新元素的发现, 它雄辩地证明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的科学性。

v1880年瑞典的尼尔森发现了钪,v1885年德国的文克勒发现了锗这两种新元素与门捷列夫 预言的类硼、类硅也完全吻合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再 次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小结v·门捷列夫的成就:编写《化学原理》时发现 元素周期律——预言Ga、Sc、Ge和He、Ne、 Ar、Po的存在——修订许多错误的原子量(Be 、In、U、Os、Ir、Pt)v·元素周期律的意义:使化学研究系统化—— 无机化学的一次重大综合——惊人的预见性— —自然界惊人的周期性——哲学上的质量互变 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小结v·依据元素周期律发现氟利昂:美国化学家米奇利三十年 代寻找制冷剂——代替液氨的制冷剂要求易液化、无毒 、无味、性质稳定、不燃——化合物规律是越往右上角 ,易呈气态、不易燃、毒性越低——推测氟元素的化合 物可以考虑,加入氯可能降低毒性——后事实证明推测 正确,寻找速度大大加快,氟利昂即氟氯烃——氟利昂 过于稳定,过于稳定破坏臭氧层——取代的有二甲醚、 丙丁烷、哈龙(氟代烷烃)溴化锂溶液·门捷列夫的失误:1903年预言存在两个位于氢之 前的元素“Newtonium”、“Coronium”——原子质量比 单位质量还小,实际上不可能——年近70年的权威 2、元素周期律的发展:莫斯莱v1、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的发展·总趋势:三个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惰性气体的位置( 瑞利、莱姆塞,零族元素)——“倒置”问题(莫斯莱,原 子序数)——原子量小数问题(索弟,同位素假说)——人 工合成化学元素——稳定岛假说 ·化学进入微观领域: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1896年 贝克勒尔发现铀的放射性——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X射 线、放射性、电子的发现是人类认识原子微观结构的三个里 程碑。

·原子结构理论模型:1904年汤姆生“葡萄干蛋糕(西 瓜)”模型——1911年卢瑟福“行星”模型——1913年玻尔 量子化轨道模型——师生三代·卢瑟福生平:1871年生于新西兰一农家——1894年在 新西兰坎特伯雷学院读大学时研究电磁学而获得进入卡文迪 许实验室的奖学金——“这是我挖的最后一个马铃薯!”— —1895年10月到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跟汤姆生读研究生——1907 年指导研究生盖革、马斯登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 —大教育家——1937年去世2、元素周期律的发展:莫斯莱v2、 莫斯莱定律·莫斯莱1914年研究晶体X射线时发现原子序数,进而提出 ——原子序数就是化学元素相应的核电荷数,周期律应当是 按原子序数排列,而不是门捷列夫所说的原子量——解决了 周期表中原子量的倒置问题·莫斯莱生平:1887年生于英国书香门第——5岁时为牛津 大学教授的父亲去世,自幼聪明过人的莫斯莱发愤继承遗志 献身科学——12岁入著名的伊顿中学——18岁入牛津大学三 一学院,从师卢瑟福——1910年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后,任 曼彻斯特大学讲师——1914年发现原子序数的奥秘而声名大 振——1915年应募第一次世界大战义勇军而阵亡(年仅28岁 )。

2、元素周期律的发展:莫斯莱v3、 原子量的测定 ·原子量测定意义重大——傅鹰院士——中国人的贡献—— 梁树权院士(Fe)——张青莲院士·张青莲生平:1908年生于江苏常熟一个小康之家—— 1922年入苏州桃坞中学,学习期间获中、英文竞赛冠军—— 1926年入上海光华大学化学系,名列前茅,三年半提前毕业 ——1930年中学执教——1931年入清华研究院——1934年入 柏林大学物理化学系——1936年哲学博士,随后同导师游学 欧洲——1937年回国,任光华大学教授——1939年任西南联 大(清华大学)教授——1952年北大任教——1955年首批学 部委员——1991年测定的In原子量被定为国际标准——1993 年测定的Ir、Sb的原子量被定为国际标准——1995年测定的 Ce、Eu的原子量被采用(1995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