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95928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988年1月,全球诺贝尔奖学金获得者在法国 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宣言,其中说道:“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请结合当今的世界和中国, 谈谈你的感想或者认识。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单元概述儒家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形成孔子创立,孟子和荀子发展汉代成为正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发展为理学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 的思想主张,明朝王阳明的 思想主张明清新发展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顾炎武、 王夫之和黄宗羲倡导求实精神 课标要求: 1、掌握诸子百家的概况 2、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与意义 3、掌握孔、孟、荀子等思想家思想以及儒 家思想的形成一、“

2、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课堂思考:1、请结合所学知识从“量”、“论”两 个角度谈谈你对“百家争鸣”的理解。 “量”即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 “论”即所谓“争鸣”,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 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 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3、6、5、4、性本善 ,君主应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小国寡民固然好,但我更喜逍遥,与天地万物一, 旁观现实,欣赏自然 治道因时而异。人性本恶,惟法为治,轻罪重刑。君主须集中权势,运用权术,以静制动。我尊孔子,但主张性本恶。君船民水,故人君者, 降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治国本应

3、爱民,统治者不要干预民生、民利, 这叫“无为而治”。荀子韩非 子庄子孟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尊卑有序,齐之以礼。1、2、孔子老子思考讨论之二:谁的主张?如何归类?理由是什么?吸引你眼球的是哪些话或者主张?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比较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民本思想异 人性论爱人仁政仁义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韩非子法家“兼爱”、“非攻”、“尚贤”、“节 俭”墨子墨家“仁义”、“王道”、“君舟民水”、 “性恶论”荀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孟子“仁”、“礼”“以德治国”、“有教无类”孔子儒家继承和发展老子的学说庄子“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朴素

4、的辩证法老子道家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学派 “百家争鸣”的文化背景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辉煌,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 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 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 多种因素的契合。 材料二: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 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 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 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 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文 化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材料三: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 文化传

5、播的规模日盛,多因素的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 了文化重组的机会 材料四: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建立一统的观念形态。学 术环境宽松活泼,使文化人有可能进行独立的、富有创造性的 精神劳动,从而为道术“天下裂”提供了前提条件。 材料五:随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 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到列国,直接推动私学学者集团兴起 。 正是如上种种条件的聚合,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了一种千载 难逢的契机。气象恢弘盛大的诸子“百家争鸣”,正是在这样的 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中国文化概论 请结合上述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思考文化 觉醒与社会大变革的关系。课堂思考:2、“百家争鸣”局面

6、的出现有其深刻的 社会根源,请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阶级、 思想等方面归纳其出现的原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铁器、牛耕等推 动生产力发展物质基础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各国国君争相延揽人才变法思想文化上:学在民间,私学出现, 士人阶层迅速崛起舆论阵地思维拓展1 :从这一原因的分析中你得到哪些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欹器“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 宥坐之器座右铭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 (浙江海宁)王国维开幕式展现的中国文化有? 四大发明服装瓷器绘画音乐航海服装思想三千孔子子弟- 峨冠博带汉服,手捧韦编

7、竹简,高颂孔子语录.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 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儒家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 思想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家改 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课堂思考:4、“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孔子教育语录: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

8、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厌,诲(毁)人不倦。 对象。时机。因材施教。 复习。 巩固。 实践。 兴趣。 思考。 谦虚。 态度。 坚持。交流对话沉思默想大声朗读说 思 读 (11上海)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 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 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入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11广东)“夫仁政,必自经界(地的分界始。) 经界既正

9、,分国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 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11安徽)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 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安庆迎江寺徽州牌坊群涡阳老子庙合肥包公祠A B C D (2011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 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 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 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 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荀子中说:”君者,舟也;

10、庶人者,水也。水 则载舟,水则覆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 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 ,顺应民心 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课堂思考3、百家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道:老子、庄子 儒:孔子、孟子、荀子 墨:墨子 法:韩非子、商鞅 1、孔子生平 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 鲁国人;儒家思想创始人;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他死 后他的弟子将他的言行编成 论语一书;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2、孔子的思想 核心:即“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 爱人之心和谐人际关系。 政治思想: 教育思想: 保

11、守部分:维护周礼,主张“克己复礼”。“仁”的学说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的刑杀 。 “有教无类”以德治民孔庙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庙南北 长公里多,占地327亩,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包括三殿、一 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门坊,前 后共9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 孔林 孔子及家族专 用墓地。相传孔子死后, 他的学生从四面八方 带来奇木异树来此种 植。2000多年来不断 增植,已达3万余株, 为我国最大的人工园 林,园林内栖息着多 种禽鸟,为旅游观赏 胜境。孔府位于孔庙东侧,有“ 天下第一家”之称, 是孔子嫡系长期居 住的府第,

12、也是中 国封建社会官衙与 内宅合一的典型建 筑。3、战国时期儒家代表(1)孟子材料一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材料三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 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 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 之也。” 概述孟子的思想主张3、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1)孟子的思想 政治思想:“仁政”思想 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伦理观:性善论3、战国时期儒家代表(1)孟子的思想(2)荀子的思想材料一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

13、立君,以为民也 。“从道不从君”。材料二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 覆舟。”材料三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概述荀子的思想主张(2)、荀子的思想“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并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 展成长起来。社会背景:春秋时期礼乐崩坏,诸侯纷争,社会秩序相当混乱,统治 者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或占据有利的位置,热衷于强化中央集 权和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所以对于支持兼并战争的思想,如法家思想 比较关注,因此儒家思想也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 儒家自身:虽然儒家思想符合人民的利益,但

14、在当时未能适应形势和 统治者的需要。思维拓展2:孔子在春秋时期提倡“仁”的学说,应该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民众的心理,但并未被统治阶级所认可。为什么?课堂思考:5、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背景、过程)过程:孔子仁、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仁政、民本思想、性本善荀子仁义、以德服人、性恶论、法治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 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 系的是 “仁者,爱人” 贵贱有“序”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A B、C D 讨论: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 ?为什么?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1 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 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

15、养有积极作用。2 儒家提倡“孝” 、“仁义” 、“诚信” 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 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 儒家强调“正身自省” 、 “修已安人” 、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 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 康、正常、有序的进行。4 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 发展。5 儒家主张的“大一统” 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 是有着现实意义。思想家 思想比较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民本思想异人性论爱人仁政仁义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孔子、孟子、荀子思想异同点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邻国相望,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 往来。往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名言(1)“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道”是世界的本源(3)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庄子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俄 然觉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 庄子齐物论 逍遥的人生 态度周庄梦蝶图以上言论反映了韩非的以上言论反映了韩非的 治国主张是什么?治国主张是什么?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