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2-单元写作规划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95882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0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2-单元写作规划感情真挚思想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2-单元写作规划感情真挚思想健康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2-单元写作规划感情真挚思想健康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2-单元写作规划感情真挚思想健康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2-单元写作规划感情真挚思想健康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2-单元写作规划感情真挚思想健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2-单元写作规划感情真挚思想健康(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 元 写 作 规 划感情真挚,思想健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只有写真景物,写真感情,才能创造出优美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假、大、空”的东西只能令人生厌。一、知识解读“思想健康”和“感情真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文章的灵魂。在评阅考生作文思想感情是否健康时,只要考生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不是消极的、庸俗的、偏激的,感情不是虚假的、颓废的,就都应视为“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在高考作文的备考中,虽然倡导“以我手写我心”,但是高考作文还是有很多限制和要求的,有人形容写高考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要保证作文思想

2、健康,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1守住社会公德的底线。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彼此之间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关系,这就需要人们遵守一些社会规则,必须按照一定的社会认同的规则来行事,比如宽容、奉献、拾金不昧、同情弱者、见义勇为、歌颂正义和鞭挞邪恶等。二、技巧点拨2守住人性伦理的底线。那些尊老爱幼、珍爱生命、乐善好施,以及能唤起人们良知的伦理观,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体现这些伦理观的素材应该成为我们的优先选择。3守住民族尊严的底线。一个不热爱自己的民族、背离自己民族的人,就会丧失民族尊严,也就谈不上最起码的人格。所以在作文中应守住民族尊严的底线,弘扬爱国精神,肩负起民族复兴之重任。4要守住时代主旋律的底线。

3、任何时代都有其主旋律。在高考作文中,不一定要高唱赞歌,但起码不能与主旋律背道而驰,不能唱反调。社会中的阴暗面,应视为高考作文的禁区。既然“感情真挚,思想健康”是对作文思想内容方面的一个重要要求,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呢?感情真挚1抒写真情。作文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和套话。行文之道,无情则不足以感人。文章有了真情实感,才能收到写山“情满于山”,写海“意溢于海”的效果,才能具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力。2细节勾勒。所谓“细节”就是某些细小的、生动的,能较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情节。恰当的细节描写,能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3营造氛围氛围指的是弥漫于文学作品中的气氛或情调。生活中的一些

4、寻常小事,从选材“新”的角度来分析,或许并没有什么优势,但如果我们能够对这些材料进行情感化处理,在情节叙述的过程中,巧妙地渲染出浓郁的情感氛围,就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总之,考场作文要写真实的“我”,让“我”的激情在文中闪光。真挚的感情首先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一个普通的常常被人忽视的瞬间却常常会被有心人捕捉,成为作文中的亮点。思想健康1有一双关注生活的眼睛。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对周围的一切就会习以为常。其实,就在几乎“无事”的生活中却蕴含着深广的人生哲理。所以,我们应像林黛玉初进贾府一样,“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例如:你该留心路边的小草何时吐出了新芽,杨柳飘絮究竟是哪几天;留心同学的眉头何

5、时蹙了起来,他们高兴与悲伤时的语调、表情有什么不同;留心穿着不同的人流露出来的个性有什么不同,等等。当你留意了,你就会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只要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我们就能从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物一景中找到生发妙文的线索,从而使生活成为我们抒写真情的源头活水。2及时记录心中的感受。我们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样可以把每天的所思所想及时记录下来。取得好成绩,心情愉快;受到批评,心情郁闷;与同学进行了倾心长谈,和老师有了教与学的默契,诸如此类,都可以写进日记。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练笔,一方面是为写作进行思想情感上的储备。我们还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读书时,不要只看热闹,发现好的段落就一定要抄录下来,并且

6、思考一番,把自己的体悟写进笔记。如果我们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就会发现写作原来是件十分轻松的事情。3塑造完美的人格正如人们所说的“文如其人”,深刻的见解离不开深刻的思考,优秀的文章离不开美好的人格,因此同学们在平时要特别注意对自己人格的塑造。趑趄的梦一条长长的覆雪之路伸向远方,风是那么的凛冽,雪是那么的寒冷,路是那么的崎岖。看着路面上折返的脚印,十八岁远行的少年倔犟而孤独地继续前进。一位年迈的老人深邃而犀利地凝视着远方。那远去少年的背影,忽地被风吹散,而那老人的嘴角边,似乎还存留着淡淡的微笑。 一座曾经古朴的村庄位于“辉煌”的远方,它似乎在诠释着什么,又似乎在默默地祝福着什么。但谁又会知道村庄中

7、的那条覆雪之路到底伸向何方?又有谁会知道老人明眸深处的期望究竟是为了什么村庄位于半山腰上,远远望去,好似一块巨大的梯田,又似一座古代的城池。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气息,散发并弥漫着悠久的历史。少年漫步其中,心中升起阵阵暖意,大概是因为跋涉后恬静的休憩,竟使他那摇曳的梦开始举棋不定。他茫然地面对着这山,这雪,这村,这人,这里的一切!一条主道将村庄从中劈开,两边是新建的楼房,仿佛两军对峙。这永远对峙着的楼房一字排开,每层的长度都有五十米左右,而高处的楼层比这低处的还要高出两米多,它们就这样层层推进。在这里有这样一个现象至今使人一头雾水越是年迈的老人往往住的是最上层。少年曾经这样猜测,大概是出于晚辈对他

8、们的尊重吧,要不就是为了老人们“走街坊”时可以顺便锻炼锻炼身体吧!梯田的最顶层,有一座庙,近年来香火鼎盛,可庙里并没有僧人。门前有棵粗壮的树,大概需要两个成年人才可以抱得住吧!这是本村唯一的一棵老树,它代表着这个村子的历史与繁盛,但也只有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时,乡亲们才会聚在这里一起扭扭秧歌儿,踩踩高跷。 盛夏到来,庙里的香火依然很旺,门前的松树也更加茂盛了。梯田式布局的村庄,主道两旁的“新生军队”依然默默地对峙,不一样的是少了人们可以自由地从我家里到你家里的老房子以及如土地一般的沙土路。“新生军队”一色都是欧美式的,中间的那条水泥路更是平坦至极。原先愿意聚在一起晒太阳的老人大都被孝顺的儿女们安排

9、在楼里住下了,村子改变后他们也大都不愿走动了,只是偶尔在阳台上独自看看前面的楼房。就是从前最爱活动的老人现在也都销声匿迹了。路在改变,人也在改变,当然生活也在改变。村里的人们似乎有了文化,有了素质,生活也变得越来越滋润,越来越富足,但同时也日渐少了一份自然、一份惬意、一份朴实、一份简单。伸向远方的覆雪之路依然是那么的漫长,风依然是那么的凛冽,雪依然是那么的寒冷。出门远行的少年在风雪中忘情地凝神、凝视,他拿出照相机一个日本产的佳能相机想拍下这变化中的家园:那曾经古朴的村庄现在的“辉煌”,那年迈的老人深邃而模糊的眼神里莫名的期望,还有那棵庙前的大树以及那正在消失的供养我们的田野看着远方消失的梦,不

10、屈的少年笑笑,继续艰难而孤独地前进,但他的心里永远牵挂着那个从古朴走向“辉煌”的村庄。【总评】 本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了农耕文化、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形象地再现了现代文明带给乡村的巨大变化以及这一变化带给人们(特别是老人)的不适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自足、简单、惬意的乡村文化的眷恋,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全文描写细腻,将自己的心理感觉诉诸文字,表现了作者完成一篇佳作的必备能力;同时清晰的思路,深入的思考,也体现了当代中学生关心国事、关注社会、思考生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者善于通过环境与景物的描写来铺垫情节、烘托心情、抒发情感。如对曾经古朴的村庄走向辉煌的描写,不仅烘托了作者对往昔的眷恋

11、和今日的迷茫之情,也为后面写自己怀念“那正在消失的供养我们的田野”埋下伏笔,更为作者抒发情感作了精巧的铺垫。同时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都描写了“风雪”之景,这使得文章前后照应,浑然一体。开篇描写了一个在风雪中远行的少年形象,渲染了凄清的氛围,为全文定下了感伤叹惋的情感基调。通过连续的发问来暗示本文的主旨,也吸引了读者的阅读趣味。作者细致地描绘了村庄曾经的古朴与今日的“辉煌”。今昔景象的叠加,特别是对老人们生活的细致描绘,突出了农村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这一段是作者情感的集中抒发,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两种文明冲突的迷惘。作者选取“拍照”这一细节进行描写,表明了对传统的农耕文明的留恋,但继续在风雪中远行又表明了对现代文明的追求。这样写既照应了题目“趑趄的梦”,又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同时也使得文章的结尾余音绕梁,很有韵味。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潺潺小溪,绵绵情意,生命中总有些东西,让我们难以轻轻松松舍弃;声声鸟啼,片片心绪,生命中总有些东西,让我们难以随随便便更替;芳草萋萋,往事历历,生命中总有些东西,让我们难以从从容容忘记:每个人记忆的画板上都有暴风雨洗不尽的一抹青黛、一抹苍黄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感悟、看法?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实战练笔】题目: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