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专题六断句与翻译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95463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167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部分专题六断句与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第三部分专题六断句与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第三部分专题六断句与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167页
第三部分专题六断句与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167页
第三部分专题六断句与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1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部分专题六断句与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部分专题六断句与翻译(1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七组:翻译下面句子中的实词的意思常考文言实词31莫答案 (3)表否定,不32乃答案 (4)表范围,只,仅仅答案 (2)内部,常指国内、朝廷内33内34奇答案 (3)美好的,合宜的35穷答案 (2)贫困第八组:解释下面句子中词语的含义36去答案 (3)形容词,过去的37却答案 (3)使退,击退答案 (2)及,赶上38如39善答案 (3)好的行为40胜答案 (2)优美的41使第九组:指出下列句子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并改正答案 (1)致使42是答案 (3)代词,这个43适答案 (1)女子出嫁44书答案 (2)文字45孰答案 (1)仔细,周详18个文言虚词指出下列句子虚词用法错误的一项9为答案 (6

2、)替、给10焉答案 (8)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11也答案 (1)表示判断12以答案 (17)任用13因答案 (4)经由,通过通假字第五组答案 (2)措 (3)悒 (9)宴/宴会 (10)晤第六组.答案 (1)凭 (5)性 (6)致 (7)授 (8)不这样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第四组:省略句1省略主语(1)承前省天下云集响应,(天下)赢粮而景从。(过秦论)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秦)复攻赵,杀二万人。(廉颇蔺相如列传)(2)蒙后省(扁鹊)居十日,扁鹊复见。 (扁鹊见蔡桓公)秦时(项伯)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3)对话省(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宣王)曰:“

3、不若与人。” (庄暴见孟子)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2省略谓语(1)承前省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鸿门宴)(2)蒙后省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歧路亡羊)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3)特定省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左忠毅公逸事)答案: 1.私下 2.至为重要的地方 3.攻取 4.逃跑;奔向,引申为依附 5.表修饰的连词 6.被动句 7.有的人;稍微 8.都 9.状语后置 10.趁着解题指导 A项,“语”,告诉;B项,“委”,丢

4、弃;C项,“识”,“知道”。答案 D解题指导 A项,均为代词,指居庸关。C项,均为助词,与“为”合在一起表被动。D项,均为介词,在。B项,分别是“介词,被”和“介词,替,给”。答案 B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3分) ( )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 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 贼众新集,其心不一 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A BC D解题指导 说的是朱棣陈述居庸关的重要地位,是对客观事实的评价;是朱棣针对居庸关的形势所作的比喻;体现的是他的谋略。答案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5、分) (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B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解题指导 C项,“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有误。原文是“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此处本是皇帝捕获宋忠的间谍,所以朱棣知道了宋忠的计策。属于张冠李戴。答案 C 5(本讲关注点)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6、)诸 将 已 得 宋 忠 颇 有 喜 色 上 曰 宋 忠 本 庸材 以 利 口 取 给 谄 谀 奸 恶 货 赂 得 官 才 掌兵 柄 便 尔 骄 纵 此 辈 荧 惑 小 人 视 之 如 狐鼠 耳 区 区 胜 之 何 足 喜 也 诸 将 咸 顿 首 称善(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3分)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3分)解题指导(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B。主要考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顿开相关的句子,不要求加上具体的标点。注意句子的完整性,如“诸将已得宋忠”“宋忠本庸材”“诸将咸顿首称善”等,还要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上曰”“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还要注意句

7、子的对称性,如“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等。(2)本题考查翻译相关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注意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如“授”,授予;“麾师”,指挥;“鼓噪”,呐喊。注意省略句的翻译,如“不可失也”要补出相应的成分,“不可以(再)失去(机会)呀”等。译完句子最好再顺一下,看是不是通顺,不要出现了病句。自主尝试(1)诸 将 已 得 宋 忠 颇 有 喜 色 上 曰 宋 忠 本 庸 材 以 利 口 取 给 谄 谀 奸 恶 货 赂 得 官 才 掌 兵柄 便 尔 骄 纵 此 辈 荧 惑 小 人 视 之 如 狐 鼠 耳 区 区 胜 之 何 足 喜 也 诸 将 咸 顿 首 称 善(2)译文:_译文:_参

8、考答案(1)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2)而今上天把(居庸关这个地方)送给我,不可错过(机会)呀。(得分点:译对“以”字给1分,译对大意给2分)皇上指挥军队渡过河去,擂鼓呐喊(着)径直冲向敌阵冲击宋忠的军阵。(得分点:译对“噪”字给1分,译对大意给2分)借题发挥 通过做上面的题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断句题要尽量根据文言文的句式特点来断句。如“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这样的句子都是中学教材中常见的句式,应该从这些地方突破。从一个地方突破后,再仔细体

9、会原文语意,将其他句子准确地断开。翻译句子一定要根据原文内容直译,不能任意扩充或想象,要求字字落实,兼顾词法、句法要求。参考译文丁丑日,俞瑱在居庸关一带抢劫掠夺,当地居民私下里跑 来报告。皇上说:“居庸关山路险峻,是北平的咽喉之地,一 百人把守,一万人也不能前进一步(把它攻占下来)。现在俞瑱 占据了这里,地利被他拥有,从形势上看,我们一定要夺回来 。这就好比是人家的后门,哪能随意丢给强盗呢?现在趁他刚 到那里,同时又抢劫掠夺,民心不服他,攻取很容易;如果放 任他不去攻取,他增兵把守,以后就难以攻取了。”于是下令 徐安前往讨伐,徐安攻下了城池,俞瑱跑到怀来,依附宋忠。 捷报传来,皇上说:“假如敌

10、贼懂得坚定地团结人心,严守这 个关隘,即使我们想要攻取,哪能马上就攻下来啊!而今上天 把(居庸关这个地方)送给助我,不可错过(机会)呀。”于是下 令由吴玉镇守。皇上对将领们说:“宋忠在怀来拥兵自重,从形势上看,他一定会再来争夺居庸关,可以趁他没有来夺关前先攻打他。”将领们都说:“敌人兵力多,我们兵力少,很难与他争胜负,攻打他(对我们)不利,应该坚守,等待他前来进犯。”皇上说:“情况不是你们所知道的,敌众刚刚聚集,人心不团结。宋忠轻浮急躁,缺少谋略,性情残忍又刚愎自用,我们趁他们没有安定下来攻打,一定能够打败他们。”癸未日,皇上带领马兵步兵精锐八千人,卷起铠甲,急速前进。甲申日,(皇上人马)到达

11、怀来。在这之前,(他们已经)捕获到敌人的间谍,说宋忠欺骗北平籍的将士们说:你们全家都被皇帝杀害了,丢弃的尸首填满了沟壑,你们应该为他们报仇。将士们听说这个消息,有的相信,有的不相信。皇上知道这个情况后,就用他们的家人作为前锋,并且还使用他们过去的旗帜。大家远远地看见那些旗帜,知道他们的父兄子弟都还在,高兴地说:“啊呀!原来我们并没有什么祸患,这都是宋都督欺骗我们的,差点儿被他迷惑了。”于是掉转矛头前来归顺。宋忠其余部众仓皇之间连阵都没有布列完成,皇上就指挥军队渡过河去,大喊大叫径直冲向敌阵,宋忠大败,跑回城去。我军又乘胜攻入城中,宋忠急忙之中藏到了厕所里,被搜捕出来。同时捉拿到了俞瑱,孙泰在战

12、阵中被斩首,其余部众全都投降。将领们捕获宋忠以后,很高兴。皇上说:“宋忠本来就是很平庸的人,因为能说会道取得了人力物力,谄媚阿谀奸诈凶恶,依靠贿赂取得官职。刚刚掌握兵权,就骄横放纵,这样的使人迷惑的小人,应该像狐鼠一样看待。小小的胜利,哪里值得高兴呢?”大家都叩头说是。一、文言断句5个“借助”1借助语感断句断句能力不强,主要是语感差的问题。而语感差是因为诵读得太少,缺少必要的积累。所以同学们平时应多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提高断句能力。如典例5(1)语段中“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如果语感强的话,根据上下文语意很容易断开,“诸将已得宋忠”是陈述一个事实,结果是“颇有喜色”。另外,断句前后还要反

13、复读几遍,看看语气、语流、语义等是否通畅,如有问题,则要思考断句是否准确。2借助古汉语知识断句(1)借助名词(代词)断句名词和代词经常作主语或宾语,它们作主语的时候,就在前面断句,作宾语时,就在后面断句。如上面“诸将已得宋忠”一句“宋忠”做宾语,当在其后断开,而“宋忠本庸才”一句中的“宋忠”做主语,当在其前断开。(2)借助虚词断句虚词在文章中主要起着帮助造句的作用,如果句中有一个虚词是发语词,那么,就要在它前面断句。“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尔、欤、焉、哉”等常常放在句尾起一个辅助语气的作用;“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根据虚词的这些

14、特点,找出虚词,弄清它们的作用,将有助于我们断句。如典例5(1)语段中有两个“之”字,可考虑在其后断开。3借助文言句式断句文言文有不同于现代汉语语法习惯的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这不仅是阅读中的障碍,更是断句中的易错点,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另外,文言文中常使用整句,如对偶句、对举句、排比句,骈文中的四六句等,关注这些情况,也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断句。如典例5(1)语段中“宋忠本庸才”是个判断句,就要考虑在此断开。4借助对话、引文断句如果碰到了“曰”“云”等字,后面通常是人物的语言(对话),这时候可以断开。一般而言,文言文中的对话及引用部分常以“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

15、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这时,可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和答者。如典例5(1)语段中有“上曰”可考虑引文从此始,后有“诸将咸顿首称善”可考虑引文从此前一句而终。5借助修辞断句排比、对偶、互文这几种修辞,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反复,有连续反复、间隔反复等。这些特点为我们断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顶真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可能又作了主语。例如:“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快速确定句读。二、例谈“直译”和“意译”的方法(一)直译 第、两例,“藩篱”是比喻修辞,应换译为“边防”。“庙堂”本指“庙宇”,这里比喻“朝廷”,应该替换。文言句子中还有不少的修辞格。翻译时一般采用更换的方法。诸如此类的还有“萧墙”、“黔首”、“阡陌”、“七庙”、“万乘”、“神器”、“垂拱”、“弱冠”等。 删即删削法。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翻译时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如: 补即增补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