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回扣一必明12个地理特征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95461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部分回扣一必明12个地理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三部分回扣一必明12个地理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三部分回扣一必明12个地理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三部分回扣一必明12个地理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三部分回扣一必明12个地理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部分回扣一必明12个地理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部分回扣一必明12个地理特征(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自转转公转转轨轨道与绕转绕转中心轨轨道为为赤道;绕绕地轴轴旋转转,地轴轴北端始终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轨转轨 道面成6634的夹夹角轨轨道为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圆的椭圆轨椭圆轨 道;太阳位于椭圆椭圆 的一个焦点上,地球所处处位置有近日点(1月初)和远远日点(7月初)之分 1.地理自转和公转的特征自转转公转转方向自西向东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顺时针自西向东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顺时针周期恒星日:自转转360,23时时56分4秒,是真正的周期;太阳日:自转转36059,24小时时,是日常所用周期恒星年:公转转360,365日6时时

2、9分10秒,是真正的周期;回归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动的周期,365日5时时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自转转公转转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各地都相等,均为为15/小时时;线线速度赤道最大,越往两极越小,极点为为0平均角速度1/日;平均线线速度/秒;近日点附近快,远远日点附近慢地理意义义昼夜更替;不同经经度地方时时不同;水平运动动物体的方向发发生偏转转;使地球形成一个旋转椭转椭 球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变化;昼夜长长短的变变化;四季更替;五带带的划分;气压压带带和风带风带 的季节节移动动2.两种日界线的特征比较人为为日界线线自然日界线线界线线180经线经线 ,是固定不变变的不固定,可以是任何一条经线经线

3、钟钟点钟钟点不固定,从0时时到24时时钟钟点固定,0时时或24时时日期日界线线的东侧为东侧为 旧的一天日界线线的西侧为侧为 新的一天日界线线的东侧为东侧为 新的一天日界线线的西侧为侧为 旧的一天3.风带、气压带的特征风风带带半球 风风向 性质质原因风风带带半球 风风向性质质原因西风风带带北西南 湿润润由温度高处处吹向温度低处处信风风带带北东东北干燥由温度低处处吹向温度高处处南西北南东东南气压带压带盛行气流天气特征气压带压带盛行气流天气特征赤道低气压带压带对对流上升多雨副极地低气压带压带沿锋锋面爬升多雨副热带热带 高气压带压带积积聚下沉少雨极地高气压带压带收缩缩下沉少雨4.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特征

4、比较季风风区成因冬季风风夏季风风源地风风向性质质源地风风向性质质东亚东亚海陆陆热热力性质质差异蒙古、西伯利亚亚西北风风寒冷、干燥副热热带带太平洋东东南风风温暖、湿润润季风风区成因冬季风风夏季风风源地风风向性质质源地风风向性质质南亚亚 海陆热陆热 力性质质差异,风风带带、气压压带带季节节移动动蒙古、西伯利亚亚东东北风风低温、干燥赤道附近印度洋西南风风温暖、湿润润5.锋面系统锋锋面类类型冷锋锋暖锋锋概念冷气团团主动动向暖气团团移动动的锋锋暖气团团主动动向冷气团团移动动的锋锋暖气团团情况被迫抬升徐徐爬升锋锋面类类型冷锋锋暖锋锋图图示天气图图符号图图锋锋面类类型冷锋锋暖锋锋天气特征过过境前受单单一暖气

5、团团控制,温暖晴朗受单单一冷气团团控制,低温晴朗过过境时时出现现阴天、下雨、刮风风、降温等天气现现象多形成连续连续 性降水过过境后冷气团团替代了暖气团团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压升高,天气晴朗暖气团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压下降,天气晴朗锋锋面类类型冷锋锋暖锋锋天气实实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的大风风、沙尘尘暴、寒潮等一场场春雨一场场暖6.主要的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态分布地区风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风化壳基础础上演变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岗岩的球状风风化)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态分布地区侵蚀蚀作用风风力侵

6、蚀蚀风风力吹蚀蚀和磨蚀蚀,形成戈壁、风蚀风蚀 洼地、风蚀风蚀 柱、风蚀风蚀 蘑菇、风蚀风蚀 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蚀侵蚀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纵横的地表形态态湿润润、半湿润润地区(例:长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态、瀑布)溶蚀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态分布地区侵蚀蚀作用冰川 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蚀平原、冰蚀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兰)等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纬度地区

7、(例:挪威峡湾、中欧东东欧平原)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态分布地区沉积积作用冰川沉积积杂杂乱堆积积,形成冰碛碛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纬度地区流水沉积积形成冲积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积平原(河流中下游)颗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积,颗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积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风力沉积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动沙丘)和沙漠边缘边缘的黄土堆积积 干旱内陆陆及邻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7.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人口增长长模式利弊原始型(高高低)出生率高,能满满足农业农业 社会对劳对劳动动力的需求死亡率高,有时时容易出现劳动现劳动

8、 力不足,从而影响经济发经济发 展传统传统 型(高低高)劳动劳动 力充裕,促进经济发进经济发 展加大对经济对经济 、就业业等方面的压压力,导导致积积累减少,经济发经济发 展速度降低,贫贫困加剧剧等,进进而引发发各种资资源、环环境和社会问题问题现现代型(低低低)利于社会积积累和经济经济 水平的提高劳动劳动 力和兵源短缺,养老等费费用增加,老年人口生活困难难和生活孤单单等8.现代人口迁移的特点迁移形式科技移民劳务输劳务输 出国际难际难 民迁移迁移人口类类型高素质质人才外国廉价劳动劳动 力战战争难难民、政治难难民特点迁移的原因寻寻找更好的学习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发发达国家劳动劳动 力不足,寻寻找更多的

9、就业业机会战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迁移形式科技移民劳务输劳务输 出国际难际难 民迁移特点迁移方向由发发展中国家流向发发达国家由发发展中国家流向发发达国家,由贫穷贫穷 国家流向富裕的石油输输出国,由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流向和平国家、能给难给难 民提供避难难需要的国家产产生的影响发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经济 上蒙受双重损损失缓缓解发发展中国家就业压业压 力,赚赚取外汇汇给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经济 和社会生活带带来许许多问题问题9.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形态特征和区位城市功能分区形态态特征位置商业业区占地面积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经济 活动动最为为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

10、部有明显显的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线两侧侧或街角路口城市功能分区形态态特征位置工业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缘移动动,并趋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线分布市区外缘缘、交通干线线两侧侧城市功能分区形态态特征位置住宅区占地面积积大,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项职能,工业业化后出现现分化建筑质质量上高级级与低级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级与低级级住宅区背向发发展高级级住宅区城市外缘缘,往往与高坡、文化区相联联系低级级住宅区内城,工业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业区相联联系10.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类类型分布气候类类型区位因素生产产特点存在问题问题或解决措施季风风水田农业农业东亚东亚 、东东南亚亚、南亚亚亚热带亚热带 季风

11、风、热带热带 季风风、热带热带 雨林水热热条件好人多地少,种植历历史悠久小农经营农经营 ,单产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加大科技投入,适度扩扩大种植规规模类类型分布气候类类型区位因素生产产特点存在问题问题或解决措施大牧场场放牧业业美国、澳大利亚亚、新西兰兰、阿根廷、南非干旱、半干旱气候优优良的天然草场场,地广人稀,交通运输输便利商品率高,生产规产规 模大,经济经济效益好改善交通运输输条件,培育良种牛,开辟水源,种植饲饲料类类型分布气候类类型区位因素生产产特点存在问问题题或解决措施商品谷物农农业业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俄罗罗斯、乌乌克兰兰温带带大陆陆性气候优优越的自

12、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输,地广人稀,发发达的工业业,先进进的科技商品率高,规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业农业 成本高,能耗大类类型分布气候类类型区因素生产产特点存在问问题题或解决措施混合农业农业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亚、新西兰兰温带带大陆陆性气候,热带热带 草原气候优优越的自然条件,人少地多农场农场 成为为一个良性生态态系统统,市场场适应应性强合理安排劳动劳动 力,修建水利工程类类型分布气候类类型区位因素生产产特点存在问题问题或解决措施种植园农农业业拉丁美洲,东东南亚亚,南亚亚,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热带 雨林、热热带带季风风高温多雨的气候,便利的交通运输输单单一经济经济作物,大规规模的密集型农场

13、农场生产产、销销售多受发发达国家市场场和资资本控制,在国际贸际贸 易中处处于不利地位类类型分布气候类类型 区位因素 生产产特点 存在问题问题或解决措施乳畜业业北美五大湖、西欧、中欧、澳大利亚亚、我国大城市周围围温带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带大陆陆性气候市场场广阔阔,饲饲料供应应充足商品率高受交通运输输条件的影响限制11.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著名工业业区形成条件发发展特点传传统统工业业区德国鲁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业区、美国东东北工业业区、俄罗罗斯的欧洲部分有丰富的煤炭资资源,离铁矿铁矿 区近,有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陆交通条件,广阔阔的市场场生产结产结 构单单一,由于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钢铁

14、过铁过 剩,新技术术革命的冲击击,曾趋趋向没落,后进进行了调调整产业结产业结 构,调调整工业业布局,拓展交通,发发展科技,消除污污染等五个方面的综综合整治,经济经济 由衰落转转向繁荣著名工业业区形成条件发发展特点新兴兴工业业区意大利新兴兴工业业区大批廉价劳动劳动 力,发发达的银银行信贷贷体系,经济经济 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以中小企业为业为 主;以轻轻工业为业为 主;生产过产过程分散;资资本集中程度低;大多分散在小城镇镇或农农村,协协作密切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硅岛岛、英国的苏苏格兰兰中部、德国南部的慕尼黑地理位置优优越,环环境优优美,气候宜人;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军军事订货订货科技人才

15、比例高;增长长速度快,产产品更新换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发费费用比例高,产产品面向世界市场场12.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东东部地带带中部地带带西部地带带优优点基础设础设 施最好;城市化水平最高;工农农业发业发 达;交通便利是中国腹地,具有承东东启西的作用;能源和矿产资矿产资 源丰富;重工业发业发 达;农农林牧业较发业较发 达;交通较发较发 达边边境贸贸易优势优势较较大;能源、矿产矿产 和旅游资资源丰富;西南地区水力资资源充足东东部地带带中部地带带西部地带带缺点能源不足;原材料不足;北方省市淡水短缺;环环境污污染比较较严严重;洪涝涝灾害较严较严 重交通不能满满足经济经济发发展需要;水土流失严严重;森林过过度砍伐;长长江、黄河流域的洪涝问题严涝问题严 重;长长城沿线线的风风沙问题严问题严 重工农业农业 基础础薄弱;交通设设施落后;科技教育不发发达;西北地区生态环态环 境恶恶化;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岖,交通落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