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人文-自然环境演化过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95338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22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人文-自然环境演化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19人文-自然环境演化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19人文-自然环境演化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19人文-自然环境演化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19人文-自然环境演化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人文-自然环境演化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人文-自然环境演化过程(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人文-自然环境演化过程 如果根据产业的状况来划分社会经 济发展的阶段,迄今为止,人类社 会大体经历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两个阶段,后工业化社会或者说信 息社会(也称为知识经济社会)正 在向我们走来。 工业社会的形成,标志着人类社会 对环境的大规模改造。一、工业化进程 工业的发展,使几千年来传统农 业社会形成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 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类的活动对地理环境造成深刻 的影响1、中国农业社会的兴衰 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以农业文明著称于世的大国 。据分析,大约从周代(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 前256年)开始,传统农业就以其明显的经济优 势,排挤其它经济活动,日益成为最主要的生产 部门

2、。到了战国秦汉时期,以农业为代表的社会 生产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突出地表现在农业 生产工具、农业动力结构以及农业生产技术等方 面的革命性进步。 从农业生产工具看,战国时期,尽管青铜的冶炼和浇铸 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它还是被冶铁技术所取代 ,铁制农具如锄、铲、镰等已经广泛使用。到了西汉时期 ,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上的地位就更加重要了。铁制农具 与木石农具乃至与青铜农具相比,硬度更大,也更为锋利 ,大量过去靠木石工具无法开垦利用的土地现在有了开垦 利用的可能,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伴随铁制农具的广 泛使用,农业生产动力结构的改革成为必要,因为,铁制 农具使深耕成为可能,但同时需要更大的动力

3、,仅仅依靠 人力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勤恳温驯的牛由此登上历史舞台 。牛耕在战国时期已经相当普遍,到了秦汉年代,已成为 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动力。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是中国传 统农业基本物质生产条件,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一直没有 什么大的改变。目前,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铁制农具 和牛耕技术仍然在被广泛使用。 从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看,主要表现为农田水利 灌溉事业的勃兴和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技术的形成。 大约在西汉年代,我国北方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旱 作技术体系已基本形成。 农业生产力的进步对于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自不 待言,同时它也有力地促进了冶铁、丝织、造纸等 手工业的发展。 中国是丝织业的发源地。最早有关蚕

4、、桑、丝记 载的出现在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上。 造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发明人是东汉汉 和帝时的一位宦官,名叫蔡伦。 与生产发展相适应,商业和对外贸易也有了明显 的扩大。“丝绸之路”的出现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 此外,医学、天文学、数学等也有了很大的发展。遗憾的是,秦汉之后大约四个世纪,由于战 争不断,朝代更迭频繁,加之北方少数民族 的南侵,使得逐步繁盛起来的经济受到了严 重的破坏。从隋朝开始,特别是进入唐朝以 后,中国农业社会步入鼎盛时期,直到宋代 ,长达六个世纪之久。这无疑是中国文学、 艺术、科学和经济技术文明史中最富有创造 性的阶段。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和科学技术 的振兴创造了条件。在唐代,

5、政府设有专门 的手工业管理机构,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制度 。所以,这时期,传统的纺织、造船、矿冶 、陶瓷、造纸等手工艺技术都达到新的水平 。 到了宋代,手工业空前繁荣,古代科学技术 的发展在这时期更是达到了高峰。中国古代 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指南针、活字印刷 术和火药诞生于这个时期。天文学、医学和 地学等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陶瓷业在工艺 技术上达到了新的更高的水平。农业、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 商业的繁荣,促进了对外交往和贸易。唐代 的都城长安和东都洛阳,以及扬州、益州、 杭州等地是重要的商业都市,汇聚着四方的 物产和珍宝。与唐代相比,宋代的商业更为发达。北宋都 城东京店铺林立,热闹非凡。张

6、择端的清 明上河图勾画出了这一情景。南宋首都临 安人口124万,超过了北宋的东京。海外贸易 发达。从明州、杭州可通日本、高丽,由广 州、泉州可达东南亚,以至阿拉伯各国。南 宋时,通商国家和地区达到50多个。商业贸 易的发展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北宋时,出 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 纸币更是盛行。 元代是中国农业社会由繁荣走向衰退的 转折点。在元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 仍然有一定的发展,在某些方面还有很 大的突破,但是,从总体上说,宋代经 济的繁荣已经不复存在,社会经济的发 展趋缓。 明、清时代,如果仅就农业生产而言,似乎 并未发生严重的衰退,相反,通过引进新的 品种,增加劳动力投入,改

7、进生产技术,扩 大耕地面积,农业生产还有了显著的提高。 这个时期人口的急速增长可以说也为农业生 产的发展作了一个很好的诠释。可以肯定的 是,如果没有粮食生产的增长,要维持如此 大规模的人口生存是不可能的。 然而,如果从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看,这个时期社 会经济的衰退就十分明显。一是这个时期的科学技 术创新的数量大大减少,缺乏蒸蒸向上的活力;二 是创新的水平也很低,这个时期的科学技术创新非 但不能与西方产业革命时的水平相提并论,而且也 不能与唐宋时期的水平相比。也许正是缺乏强有力 的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所以这个时期的农业和手 工业生产只能在传统的技术框架下进行,而传统技 术的潜力是有限的,当生产达

8、到一定的水平之后, 要素投入的收益将递减。耐人寻味的是,在中国传 统经济走向衰退的同时,西方社会却正在孕育并最 终爆发了大规模的产业革命,受产业革命的推动, 西方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中国与西方的差距逐渐拉 大。 2、李约瑟之谜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可以说是辉煌灿 烂,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居于世界 领先地位,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 的贡献,如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西传 ,对于近代欧洲的社会变革和科学技术的 发展就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可是,中国却 并未能继续前进,而是止步于科学和工业 革命的门口,并因此落后于世界。 对于这样一个值得深思的历史现象,李约瑟 博士提出了两个具有挑战性的两难问题:

9、第 一,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一直远远领先于其它 文明?第二,为什么中国现在不再领先于外 部世界? 中国落后于西方世界是与科学革命 及工业革命密切相关的。可以设想,如果没 有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中国可能并不会落 后于西方世界,至少说不会落后这么多。这 样,李约瑟两个两难的问题归结为一点实际 上就是,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3、资本主义萌芽 一般认为, 资本主义萌芽是指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的发生过程,而不是指一种内含的 因素或发展趋势。但是,萌芽状态是一个 渐进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质逐 渐成长,旧质逐渐衰亡,因而,代表萌芽 的经济实体就不能不具有过渡性和两重性 。 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一种生

10、产关系,而不是 一厂一店,因而不能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论证 。它指的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不是个别人之 间的关系,因而不能孤立地看待。这种生产 关系是在封建社会晚期,在社会经济发展到 一定条件时发生的。在这之前,象在自然和 社会史中许多进化的事物一样,它会有一些 偶发的先现的现象,但不能认为资本主义的 萌芽过程已经开始。这就是说,在考察资本主义萌芽时,必须把 考察的对象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中,看这 个地方、这个行业有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的土壤和条件。同时,考察的对象必须 有一定的量,不能相信孤证。必然性是存在 于偶然性之中,所有真正的资本主义萌芽, 总是具有多发性,是可以重复观察到的。 资本主义

11、萌芽,对于它所出现的社会和时代 而言,是一种新的先进的生产关系,它具有 新生事物的无限生命力。它一旦产生,除非 有不可抗拒的原因,是不会中途夭折的,而 是引导向新的生产方式。因此,真正的资本 主义萌芽,应具有延续性。但是,资本主义 萌芽的先后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先后 并没有必然性。资本主义萌芽较早的国家, 也许由于某种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 却较晚;反之,资本主义萌芽稍后的国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却可能会早一些。 马克思曾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于工业,只是 到后来才使农业从属于自己。” 这一论断对中国也是适 用的。在明清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确实较过去有了很大 的提高。据估计,

12、粮食的生产,明盛世比宋盛世约增长50 ,而清盛世比明盛世增长在2倍以上。其中,明代农产 品的增产约有80是由于耕地面积的扩大而来,而清代农 业的发展大概只有20强是由于开垦新地,更多的是由于 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资本主 义萌芽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资本主义萌芽并未 首先在农业部门中出现。据考察,明代后期,农业中仅仅 是有了资本主义的迹象,萌芽过程尚未能确切证实。在清 代前中期,农业中尽管已经有了资本主义萌芽,但仍旧很 稀疏,难以与手工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状况相提并论。 所以说,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主要是在手工业中出现的。 在明代,手工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主要集中 在两个行

13、业:一是苏州、杭州的丝织业;二 是广东佛山冶铁和铁器铸造业。在清代,资 本主义萌芽已经不再局限于江苏、浙江和广 东,而是发展到了更为广阔的地区,如山东 、江西、四川、云南、陕西、山西等,几乎 大半个中国,都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在行 业方面,发展更为迅速,几乎所有的手工业 部门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如丝织业、 棉纺织业、冶铁业、铜矿业、制瓷业、制盐 业、采煤业、运输业、木材采伐业,以及制 糖、制茶、制烟、酿酒、榨油、出版印刷业 ,等等。 当然,对于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学术界也有不同观点。有的学者实际上 否认中国在历史上有过资本主义的萌芽 。他们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是鸦片战 争后在外国资本

14、主义的作用下产生的, 是移植过来的,而不是内生的。 有的学 者则认为,中国早在战国到西汉时期就 产生了资本主义的因素。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4年甲午战争,由 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清政府的 “洋务运动”,以及民族资本的兴起, 大大加快了这一进程的发展。随着一系 列近代企业 的诞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在中国正式确立。中国的二元经济随之 形成。4、中国工业化的早期探索 中国工业化的早期探索,可以追 溯到清末的“洋务运动”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 陆续来到中国,设厂办企业 民族工业 (1)、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在曾国 藩、李鸿章等人

15、的鼓动下,发起 了一场“自强”运动。由于这场 运动是在向西方人学习的基础上 ,发展自己的军火工业和民用工 业,所以历史上又称为“洋务运 动” 19世纪60一90年代,清政府共创办了24家军工厂 和船厂,其中层早的是由曾国藩于1861年创办的 安庆军械所。1862年4月,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 洋炮局,同年12月创立了苏州洋炮局,1865年在 南京建立了金陵制造局。1865年曾国藩和李鸿章 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这是清政府官办军事工业 中规模最大的一个。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福 州船政局,1867年祟厚创办天津机器局。1890年 张之洞创办湖北枪炮厂。这期间,全国多数省份 相继建立了一些地方性的军事

16、工厂,除广州机器 局能生产小兵轮、商轮外,其余各厂都只能生产 枪炮弹药。中国近代军事企业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在技术和生产资料上极大地依赖外国,因而也 带有半殖民地色彩。 由于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原料、燃料 和资金不足的因难需要解决,洋务派逐渐认 识到西方国家富强的方法是“富强于富” 他们主张中国也仿照西方的办法,开始兴办 近代民用工业。洋务派共办近代工矿、交通 运输企业22家。其中较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 、基隆煤矿、开远煤矿、漠河金矿、湖北炼 铁厂、上海机器织布局、湖北织布局等。在 近代交通运输业方面,水陆成立轮船招商局 ,陆路交通是建筑铁路。在近代通讯工业方 面,主要是架设电报线。 洋务运动”是中国最早使用机器生产的近 代工业的尝试,后来虽然由于封建官僚 的腐朽和资本主义列强的压迫而最终失 败,但它是中国向工业化迈出的第一步 ,这一过程中,中国人民不甘落后、大 胆向新的生产力进军的奋斗精神,在中 国工业化史上留下了最初的光辉的一页 。 (2)、外国资本主义势力陆续来到中国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陆续来到中国,设厂办 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