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文学史研究的意义(刘跃进)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95278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X 页数:70 大小:13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追问文学史研究的意义(刘跃进)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追问文学史研究的意义(刘跃进)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追问文学史研究的意义(刘跃进)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追问文学史研究的意义(刘跃进)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追问文学史研究的意义(刘跃进)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追问文学史研究的意义(刘跃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追问文学史研究的意义(刘跃进)(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演讲人:刘跃进 中古文学文献学 秦汉文学编年史演讲人:刘跃进简介:著名学者、文学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 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文学评论杂志社社 长、文学遗产杂志主编。著有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 秦汉文学编年史、中古文学文献学等论著。前面的话:一百年前,人们在探讨什么叫中国文学史的时候, 开宗明义,第一句话,总要谈“什么是文学”。如果认 真追问:什么是文学?评价文学的标准是什么?文学史研究的 途径和目的在哪里?经过一百年的探讨,似乎已成定论 ,现在却都成了问题。我们研究文学史,不仅要问这个 问题,还要追问:我们为什么总是这样没完没了地研究 文学史、撰写文学史?文学史怎么了

2、?精彩阅读:走近历史,真正了解作家的生存环境,了解一个时 代的社会状况。一个人的生存状态如何,一个社会的经 济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一个作家的思想感情。面对着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该如何整理文学史的文献资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做学问,题目可以有大有小,但是,必须要有宽广 通透的学术视野和关注现实人生的精神境界。文学史研究的两种属性在我看来,文学史研究具有文学与历史的双重属 性。既是文学研究,又是历史研究,是文学与历史的结合。因此文学史 研究具有特殊性。作为文学属性的文学史研究,应当具备基本文学要 素:一是艺术感受,二是文献积累,三是理论素养。一个研究文学的人,如果没有艺术感觉,如果对自 己

3、的研究对象麻木不仁,那么,他的文学研究基本就已经走到 绝路。文学创作是需要才能的,同样的,文学欣赏也需 要才能。如果让你读一千首诗,你能否在这一千首诗里 挑出最感动你的诗?每一个年轻人都有艺术感觉,都有 激情,都会被感动。但为什么有的人可以从事文学创作或研究,有的人却不行,能否把 感觉的东西用理性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关键。这就涉 及另外两个问题,即,仅有感觉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文 献的积累和理论的素养。什么叫文献的积累?我们常常感叹自己读书不够, 大千世界,自己理解能力不够。怎么来读呢?埋头苦读并 不能解决问题,很多情况下,只是记住了一些地名和人 名,或了解一个大概,仅此而已。即便不吃不喝,把图

4、 书馆的书都读完了,又能怎么样?如果不思考,很可能 就是两脚书橱。尤其是现在,电子技术那么发达,一个硬盘,容纳那么多知识。用不着 去背诵,去炫耀,里面什么都有了。可见,光有文献积 累和艺术感觉还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就迎来了第三个问题,研究文学史,总得有一 种理念来指导,这理念,其实就是基本理论素养。什么是理论?是否有一种立竿见影、拿来即可为我所用 的理论?到今天好像也没有这样一种现成的理论。问题 是,搞文学史研究的人,当失去了一种理论方向的时候 ,应该怎么办呢?回顾20世纪学术发展的历史,我们发 现,贡献最大的,或者说,推动一个时代学术潮流变化的那些学者,他们有一个共同 的特点,就是从旧的学术营

5、垒中冲杀出来,接受了现代 西方文明的洗礼,他们在新旧之间,在中西之间,寻找 到自己的立脚点。这个事实告诉我们,理论的思考,是 推动学术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是一种思考,不是任意粘贴的标签,而是融化在血液里的 观念。从历史属性来看,文学史是文学史家研究的产物。 历史上的文学,是有不同层次的,反映了不同阶层的生 活,而文学史很难反映各个阶层的文学状况。什么是阶层?其实就是人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不同阶层自有不同的文化需 求,因而也就有不同的文学形态。其实,这已经进入了 社会学的观察范围,即研究一个社会的结构性变化。所 谓社会的结构性变化,就是各种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之 间的比例关系变化,社会互动关系形态变

6、化,以及规范和调节各种社会互动关系的价值 观念变化。宏观上,对整个社会影响极大的结构性变化 ,包括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所 有制结构、就业结构、职业结构、阶级阶层结构、组织 结构、利益关系结构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结构等11种重要结构的深刻变化。理论上,可以 把这11种结构分为5组:1.社会基础结构,包括人口结构 和家庭结构;2.社会空间结构,包括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 ;3.积极社会活动结构,包括就业结构、职业结构和组织 结构;4.社会关系结构,包括所有制结构、阶级阶层结构和利益关 系结构;5.社会规范结构,也就是社会价值观念结构。社 会阶层发生重大变化,不再是过去的两分法,而是变成

7、 了若干个阶层,就这涉及非常重大的理论问题。我们的文学史长期以来只关注一个阶层,即所谓的精英文化。虽然不用这个词, 但实际所叙述的主要是这个阶层的文学。事实上,文学 发展是多样性的,不可能只有一个阅读群体。例如我们 关注曹植,阅读和介绍的,无外乎像赠白马王彪、 送应氏这样的作品。如果我们开放视野,可以看到在曹植创作中,还有另外一些作 品,譬如鹞雀赋、骷髅赋、令禽恶鸟论等 ,文学史似乎从未关注,这些作品很怪异。近年,江苏 连云港地区一座汉墓出土了一篇神乌赋竹简,作品 叙写了一对公鸟和母鸟的对话,用鸟语说的又都近于传统儒家的话语。这使我们想起了 汉乐府中的枯鱼过河泣、战城南等,或借用动 物的语言,

8、或通过人与禽鸟的对话等方式来表达人的感 情。而这,正是当时下层文学的一个特点。显然,曹植 的创作,多少也反映了下层文化的某些特点。三国志记载,曹植为了见当时著名的小说家邯 郸淳,要焚香沐浴,赤膊上身,与其彻夜“诵小说家七 千言”。从一个“诵”字看,这里所说的“小说”应当 不是案头小说,而是带有一定表演性的作品,可能就是 民间作品。曹植怎么会对下层文学这么感兴趣呢?我们知道,曹操有 25个儿子,曹彰、曹丕、曹植都是卞太后所生。卞太后 原本是“倡优”出身,来自社会底层。这样的生活背景 对于曹植不可能没有影响。锺嵘诗品评价曹植是“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所谓的“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9、”,就 是有俗有雅的东西。雅,自然是上层的特征,而怨,则 代表了下层的情绪。文心雕龙时序篇说建安文学“ 风衰俗怨。”俗与怨相联系,可见两者的关系。我们的文学史在写到建安文学时,总是这样说:建安文学为什么感人呢?一是它描 写了时代的离乱,二是它展示了知识分子建功立业的情 怀。其实,中国历史上真正统一时间并不多,多数是处 在一种战乱的状态,那为什么只有建安文学描写战乱就 感人?还有,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文学事业就是立言的事业。因此,这两 个结论远远不能用来概括建安文学的成就。我觉得,建 安文学所以感人,主要还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作家用老百 姓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反映了社会底层的心声。也就是 说

10、,当时的精英阶层和下层民众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确已达到高度的默契。这就需要我们走近历史,真正了解作家的生存环境 ,了解一个时代的社会状况。一个人的生存状态如何, 一个社会的经济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一个作家的思想 感情。文学史研究的基本途径不论是社会阶层研究,还是物质环境研究,终究与 文学史研究尚有距离。面对着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我们该如何整理文学史的文献资料,是非常重要的问 题。我们都知道,说有易,说无难。钱穆曾经认为老 子这部书不可能成于先秦,顶多成于汉初。但上个世纪70年代在长沙马 王堆汉墓中就出现了老子帛书;1998年,在湖北郭 店竹简也有老子。由此来看,钱穆的观点就站不住 脚了。梁

11、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出十二条辨伪 的方法。比如说,这本书在目录上从来没著录过,也从未有人提及,后来突然冒 出来,甚至加入很多后世的材料等,这书一定是伪书, 如此等等。今天来看,这十二条所谓铁门限,条条都可 以提出相反的证据,因此,也是靠不住的。中国古书的 流传很特别,往往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抄和改造,这就涉及了一个问题:众多的文学 史现象说明,根据现有的资料,对某些作品硬性做时代 的界定,往往容易顾此失彼,很难周全。可见,研究文 学史,应该有一种通达的观点:首先要还原历史,进入 历史,同时还要走出历史,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待历史的发展。走近历史,文献学是一条必由之路。文献学不是学问,是一种

12、读书的方法,是进入历史 的一种重要途径。进入的历史不仅仅是古代,还有近 代、当代。长期以来,学科划分越来越细,把传统的学 科分为文、史、哲三个大系;中文系又分为语言和文学;文 学又分为古代、现代和当代;古代又分先秦、两汉、魏 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唐代又分成初唐、盛 唐、中唐、晚唐。研究初唐的又继续分“四杰”、“沈 宋”;研究“四杰”,又具体分王、杨、卢、骆,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一个活生生的 历史就被肢解得七零八落。这怎么能研究得好呢?现在 的问题是,没有整体观念,路越走越窄,一个完整的历 史,一个活生生的人被肢解成了毫无生命力的标本。现在人文教育中大家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探

13、讨综合教育问题。但是 很多学校搞的只是拼盘教育,似乎什么都学一点。其实 ,要真正进入中国传统学术领域,自有一套中国的读书 方法,我把它概括成文献学的方法。现代人往往看不起 传统的文献学方法,结果也就常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所以,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有一个 基本的途径,就是文献学。我甚至说过一个极端的话, 谁如果绕开文献学,学术界一定绕开他。文献学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古典文献学,二是现 代文献学。古典文献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目录、版本、校勘、文字、音韵、训诂等相关 知识。目录学是关键。目录学有什么用?目录学其实就 是我们的学术导游图。没有目录学的知识,在图书馆里 找资料就像大海捞针,而受过目录学训练的人

14、可以把它 原原本本、清清楚楚地找出来。所以中国人讲学问,第一条就是目录学。那些僵硬的、 毫无生气的一个个书名,背后其实有着很多的文化信 息。版本学问题是需要大家到图书馆去解决的。清华图 书馆藏有一部宋人马括编类编标注文公先生经济文衡 ,每半页十三行,行二十二字,黑口双边,双鱼尾。前集二十五卷,后集二十 五卷,续集二十二卷,凡十八册。书端有注释。首册卷 首有淳祐新海黄晷序,继之为马括记编刻此书经过。前 集总目后有“时景定甲子梨于梅溪书院”牌记,图印右 上方钤有朱印。景定是南宋理宗年号,但是,著名版本学家魏影儒先生根据行紧字密, 且又是仿赵体刻字等特点,判断为元代后期(至少大德以 后)刻本。再说,

15、这枚印章也颇可怀疑,因为印章多在目 录的第一行下方或正文第一页第一行下方。但是乍看起 来,又找不到破解此谜的途径。如果在阳光下透视此页,就会发现其作伪的痕迹, 原来,牌记为“时泰定甲子梨于梅溪书院”的“泰”字 ,书商挖改成“景”。泰定系元代年号。泰定与景定, 相差整整六十年。而且,梅溪书院是元代大德年间才成 立的,见书林清话。因此,由元版冒充宋版的骗局就这样被戳穿了。校勘学不仅仅是古籍整理的基本方法,也是阅读古 籍的基本方法。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人,往往要接触到 很多古籍和出土资料。清代学者研究学问,首先从校勘 做起,在比较异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没有文字学的知识,读书常常受阻。长沙马王

16、堆的帛书,各家释文多有出入,如何鉴别取舍,就需要 文字学的知识。我们今天读古书,常常异体字、别体字 很多,稍有不慎就会出错。音韵学也是绕不开的学问。当年,姜亮夫先生要编经籍纂音,后来又知道,吴承仕先生也要编 这样的书,取名经籍旧音,可惜均未成书。听说 古音汇纂正在进行中,我充满期待。所谓训诂学,近 于现在意义上的注释学。对于古人来说,训诂学属于小 学,而今快要成为绝学了,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虽然深奥,但艺不压身,也不要以为 离得很远。除上述所谓小学内容外,还有传统的史学,也是文 献的重要内容。这里所说的史学,主要是指了解历史的辅助学科, 如历代职官、历史地理、年号名讳等。中国官制大词典和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是很有用的 书。历史地理,实际上特别有用。中国如此之大,名山 大川,地域风情,各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都有不同的 性格和性情,而这些会体现在文学作品之中。年号,名讳也是阅读古书必须关注的内容。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才开始使用年号,以前的 纪年往往是上推而得的。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