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综合性学习(沈伍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95263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8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综合性学习(沈伍晨)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诗歌综合性学习(沈伍晨)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诗歌综合性学习(沈伍晨)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诗歌综合性学习(沈伍晨)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诗歌综合性学习(沈伍晨)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综合性学习(沈伍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综合性学习(沈伍晨)(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 综合性学习疾风载舟任我行,清风点雨游诗海疾风载舟任我行,清风点雨游诗海” ”小组小组组长:沈伍晨,组员:李坤鹏组长:沈伍晨,组员:李坤鹏、王卓文、王卓文。 编辑编辑: :沈伍晨。沈伍晨。每一首诗,就是一个小故事。李白是个是诗人,非 常爱喝酒,每次都酩酊(mingding)大醉,有一次 ,唐玄宗让乐工谱了首曲子,派太监去找他命名, 到了翰林却不见人影,有人告诉那个太监,李白去 街上喝酒去了,太监连忙去找,结果找到了李白, 他却在酒家睡着了,太监连忙委派随从七手八脚的 抬进宫。后来“诗圣”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做了 夸张的描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宋之问巧遇骆宾王的故事初唐诗人骆宾王曾参与起兵反对武则天,但归于失败,他只得隐姓 埋名,出家当和尚。 这天,杭州灵隐寺来了一个年轻的游客,此人正是宋之问。晚间, 宋之问于寺间长廊漫步,见皓月当空,野山魃魃b b ,便诗 兴大发,吟出“鹫【jiu】岭郁岧【tio】峣yo , 龙宫锁寂寥 【liao 】”两句诗来,自觉有些意味,可是下面两句却一时接不 上 来。长廊尽头,宋之问忽见一老僧打坐。他便上前招呼。老僧抬眼 寒喧几句,道:“老衲【na】倒有两句”于是,他缓缓吟来: “楼观沧 海日,门听浙江潮。”宋之问听了,深感佩服。 宋之问回房细细 品 味,觉得老和尚的两句妙不

3、可言,第二天一早就兴冲冲地跑去拜见 老和尚,可不见人影。正在徘徊怅(chang)然之际,一个小和尚经 过,宋之问赶忙上去询问,和尚道:“噢,他就是骆宾王啊。”灵隐寺 宋之问 鹫【jiu】岭郁岧【tio 】峣yo , 龙宫锁 寂寥lio 。楼观沧海 日, 门对浙江潮。桂 子月中落, 天香云外 飘。扪mn萝登塔远 , 刳k木取泉遥。 霜薄【bao】花更发, 冰轻叶未凋。夙s 龄尚遐(xia)异, 搜对 涤【di】烦嚣(xiao)。 待入天台路, 看余度 石桥。 “鹫【jiu】岭郁岧【tio】峣yo , 龙宫锁寂寥lio ” ,鹫岭借指飞来峰。岧峣【tio】 yo ,山势高峻貌 ;冠一“郁”字,见其

4、高耸而又具有葱茏之美。龙宫,相 传龙王曾请佛祖讲经说法,这里借指灵隐寺。寂寥,佛 家以“清静”为本,冠一“锁”字,更见佛殿的肃穆空寂。 这两句,借用佛家掌故而能词如己出;先写山,后写寺 ,山寺相映生辉,更见清嘉胜境。“楼观沧海日,门对 浙江潮”,是诗中名句。入胜境而观佳处,开人心胸, 壮人豪情,怡人心境,它以对仗工整和景色壮观而博得 世人的称赏。据说这两句诗一出,竞相传抄,还有人附 会为他人代作。接下去,进一步刻画灵隐一带特有的灵 秀:“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传说,在灵隐寺和天 竺zh寺,每到秋爽时刻,常有似豆的颗粒从天空飘 落,传闻那是从月宫中落下来的。天香,异香,此指祭 神礼佛之香。上

5、句写桂子从天上飘落人间,下句写佛香 上飘九重,使这个佛教胜地蒙上了空灵神秘的色彩。 写诗如作画,要有主体,有旁衬,有烘托。诗的前六句是诗的主 体。下面八句是写诗人在灵隐山一带寻幽搜胜的情景和感想:“ 扪mn萝登塔远, 刳k木取泉遥。霜薄【bao】花更发, 冰 轻叶未凋。”四句是说,诗人在灵隐山上,时而攀住藤萝爬上高 塔望远;时而循着引水刳木寻求幽景名泉;时而观赏那迎冰霜盛 开的山花和未凋的红叶。这四句虽为旁衬之笔,但通过对诗人游 踪的描写,不是更能使人想见灵隐寺的环境之幽美吗?“夙s龄 尚遐(xia)异, 搜对涤【di】烦嚣(xiao)。”,是说自己自幼就喜欢 远方的奇异之景,今日有机会面对这

6、惬意的景色正好洗涤di我 心中尘世的烦恼了。“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天台山是佛教 天台宗的发源地,坐落在浙江天台县,天台山的楢yu溪上有 石桥,下临陡峭山涧。这两句,乍看似乎离开了对灵隐寺的描写 ,而实际上是说因游佛教胜地而更思佛教胜地。乍看“若离”,而 实“不离”。这种若即若离的结尾,最得咏物之妙,它很好地起到 了对灵隐秀色的烘托作用。张炎在词源。咏物条下说:“体 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 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看余度石桥”不正 是诗人游兴极浓的艺术再现吗?以一幅想象中的游踪图结束全篇 ,给人以新鲜之感。灵隐寺位于西湖西北面,在飞来峰

7、与北高峰 之间灵隐山麓lu中,这里千峰竞秀,万壑he争流,是一处幽静 高雅、景色宜人的游览胜地,灵隐寺是江南著名古刹sha之一。 于谦小时候,束发两髻j ,有个和尚笑他: “牛头且喜生龙角” 于谦马上回答:“狗嘴何曾 出象牙 ”。但是于谦回家之后,告诉妈妈,妈 妈马上帮他梳成三角。于谦出门又遇到那和 尚,和尚又笑他: “三角如鼓架” 于谦就回答 说: “一秃似擂槌” 。和尚听了无言以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 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 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 古是宋代苏轼所作,是豪放派 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

8、 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 ,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 ,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 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 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 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 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 嫁了(lio),雄姿英( yng)发。羽扇纶(gun )巾,谈笑间,樯橹灰 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hu )发(f)。人生如梦 ,一尊还(hun)酹( li)江月。 大江:指今天的长江。 淘:冲洗,冲刷。 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 的陈迹。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周郎:周瑜 雪:比喻浪花。 遥想:

9、形容想得很远; 回忆。 英发:英俊勃发。 (8)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这是 古代儒将的装束,词 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 的头巾。 (9)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 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 (10)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指假战场黄州。 (11)华发:花白的头发。 华:现代汉语 词典这个字读hu(一声),花白义 (12)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13)尊:通“樽”,酒杯。 (14)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 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

10、营垒的西边,人们 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 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 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 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他的姿态多么的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 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战 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 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 和我同饮共醉吧!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 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 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 “人道是”以引出所

11、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 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 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 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 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 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 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 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 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 迈本色。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 称其为“苏东坡”。享年六十六岁,御赐谥sh号 文忠公。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苏 轼为人宽大如

12、海”。苏轼是苏洵的次子,嘉祐二 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 称“三苏”。 作为杰出的词人,苏轼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 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 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 坡乐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等。 这首念奴娇词作于1082年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已两年余。黄州城外的赤壁矶风景优美,是文人清赏之 地。胡仔苕tio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八载东坡 语: 黄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云曹公败 处,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曹公败归,由华容路,路 多泥泞,使老弱先行践之而过,曰:刘备智过人而见 事迟,华容夹道皆葭ji苇,若使纵火,吾无遗类矣。 今赤壁少西对岸即华容镇,庶几是也。然岳州复有华容 县,竟不知孰是。今日,李委秀才来,因以小舟载酒, 饮于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han,作数弄。风起水 涌,大鱼皆出,山上有栖qi鹘g ,亦惊起。坐念孟 德、公瑾,如昨日耳。苏轼这里所描述的风起水涌景象 和对曹操、周瑜赤壁之战的联想,在这首念奴娇词 中有鲜明生动的反映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 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 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 人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 ,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 余音袅袅的尾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