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认知特征与教师的职业幸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95157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学认知特征与教师的职业幸福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初中学认知特征与教师的职业幸福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初中学认知特征与教师的职业幸福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初中学认知特征与教师的职业幸福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初中学认知特征与教师的职业幸福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学认知特征与教师的职业幸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学认知特征与教师的职业幸福(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90后”的学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特殊群体?与备受关注和争议的“80后”大学生相比,“90后”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有着怎样的特性?学校教师和管理者又如何教育,引导他们,值得深思。引 言一、90后学生的特点(一) 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调查缩影(二)90后学生的生理特征(三)90后学生的心理特征1.热情、开放与沉默孤独并存“90后”的大部分学生都热情、开放、充满活力,善于言谈。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热情、开放、能言善辩是在熟悉的人或者朋友面前,在陌生人面前他们表现的比较沉默,不善言辞。很多学生与同学交流并不多,交往范围仅限于同宿舍同学,不合群,遇到事情也很少与其他人交流。2.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 90后

2、的学生存在强烈的独立意识,不希望 别人打扰,讨厌父母、老师、同学、朋友过多 管自己的事情,但同时,由于从小到大很多事 情都是父母包办,因此在日常事务和经济上对 父母的依赖非常大。另外,由于大多是独生子 女,与人分享、合作的能力相对较差,有事情 也不愿意和同学交流,内心孤独,对父母存在 很强烈的情感依赖。 3.追求新鲜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 “90后”的学生也是在网络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喜欢寻求刺激、追求新鲜感,但学习能力也很强,思维活跃、创造性强。经常求新、求变,不能安于现状。并且善于从网络上接受新信息、学习新东西。4.心理脆弱,承受力差 90后的学生每个家庭的经济条

3、件相对比以前好,家庭在孩子身上的投入也更多。而且父辈都 不想让自己的子女再受苦,想让子女过上优越的 生活,在物质上有求必应;另外,孩子受到整个 家庭的完全照顾和爱护,除了学习以外什么事情 都不用干,整个家庭都以孩子为中心,这些孩子 成了温室里的花朵,从来没有经历过狂风暴雨的 洗礼,一旦遇到挫折就感到像天塌了一样,觉得 世界一片灰暗。 5.人际交往存在欠缺 “90后”的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还是存在一定欠 缺,主要表现在:缺乏自信心、在社交场合十分拘谨,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形象、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地苛求别人。对他人的言行吹 毛求疵、挑剔、猜疑,缺乏理解、尊重、同情心;不懂宽 容,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

4、想;过分固执、任性、偏激甚 至喜怒无常等等。无聊、空虚、渴望交朋友,却不主动或 者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朋友,如何经营友谊。 6.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情感方面的需要也越来越多,这种 强烈的情感不仅仅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体现在对家长、 同学和老师的态度等方面。他们富有理想,充满激情。他们 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道德感,友谊感,美感和荣誉感, 理智感等迅速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逐步成为其情感世界的本 质和主流。但是,学生的个人体验方面也很容易受到内心需要和外界环境影响的强烈刺激,而他们又很难把握自己的情绪体验 ,所以会产生较大波动而表现出两极性,既可能在短时间内 从高度的振奋变得十分消

5、沉,又可能从冷漠突然转为狂热, 乃至造成消极的后果。( 四)90后学生的思想特点1.思维独立自信,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90后”的学生更习惯于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来接受前人 的实践和结论。在知识结构上复杂和多样性远远超越了前代。信息量的 极大丰富和创造力的提高,使得他们渴望成熟独立,希望能 跟老师进行平等的交流,而不是被动接受单向的知识和观念 灌输。但是,他们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更加张扬自我个性,相对 比较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忠诚感,人际关系应对力和心理承 受力相对薄弱。 2.关注社会主流思想,价值观更务实 由于身处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大环境,信息的逐步开放和透明化,使得“90后”的学生对社会的认知

6、比他们的前辈更加丰富和趋于理性化。他们更加务实,很早就明白应该把价值取向关注于具体的事情,而不是关注抽象的哲学。3.善于用网络获取信息,但内心有时较空虚 网络时代是“90后”的学生的生存环境特征,利用网络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心智发展超前。但正是互联网带来的这种便利,使得“90后”学生在获取知识信息方面出现“浅阅读”文化现象,他们在知晓大量信息的同时却产生一种空虚感。总之,“90后” 学生总体上不仅个性张扬、乐于表现 ,而且目标明确、意识客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善于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二是有强烈参与社会事务的期待和需要;三是憧憬校园生活,期待发展突破;四是个人发展目标明确。由此可

7、以看出,“80后”到“90后”的变化不是个体刻意选择的结果,而是社会变化的一个印记,不能简单地用“60后”、“70后”甚至“80后”的品性和惯性思维来理解、审视和评判“90后”。 二、转变观念,重建新时代的教学观(一)转变观念,重新认识教材 1.教材是什么? 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给学 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称之为教材。广义的教材包括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补充 练习、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光盘 、复印材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幻灯片、照片、卡 片、教学实物等等。 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 材料.从目前来看,教科

8、书除了学生用书以外,还配有教师 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册以及配套读物、挂图、卡 片、音像带等。2.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应该为:教材不是“控制”教学, 而是为教学服务;教材不仅负载知识和技能,更重要 的是以此为手段,实现学生的一般发展为目的; “用”教材教:就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结合 教材提供的素材,根据教学目标需要,结合学生的特 点,对课程内容进行加工、调整、补充,最后完成教 学活动的设计,并付诸实施。 一、替换教材的例子。 二、补充背景知识。 三、调 整教材知识顺序。 四、适当拓展教材但要降低教学难 度。 五、依据课程标准编写学案。 3.会用教材用好教材用活

9、教材A关注“概念、原理和法则的形成过程 B应用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C注重教材的整合,关注“知识体系的完善”。 D注重教学思想教材与知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教师的任务是将厚书讲薄;三流的课程讲知识,二流 的课程讲方法,一流的课程讲思想。”(二)转变观念,重新认识课堂-真实 故事.ppt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不完美才是它的真实存在。不管怎样的课堂,哪怕你再做精心的准备,总会留有一些不足的。叶澜教授讲:“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毕竟课是活的,对象是活的。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看,看法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从学生的角

10、度看,不同的学生同样也有不同的收获和困惑。或许,这节课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来说很适合,但对于另一部分学生也许就不适合了。所以说没有完美的课,只能力求更好的课。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成功的课堂是永远不可复制的艺 术创造。(三)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学生A、学生是人,是发展中的人,尊重每一个学生。B、课堂要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C、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洛克)中国:有知-有知 西方:无知-有知解读中国教育 (四)重新认识教学过程1.预设与生成关于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理论界普遍的观点是:第一,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预设体现了教学的计划性 ,强调的是教师对教学秩序的规范与控制,强调

11、的是学生对知 识接受、掌握与认同。第二,生成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生成体现了教学的开放 性,认为教学是一个不断生长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 堂教学需要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进行。第三,精彩的生成离不开精心预设,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 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第四,精心的预设无法全部预知精彩的生成。课堂教学是 一个过程,课堂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我们要灵活应对。有人说“评价教学如同评价做饭”。(四)重新认识教学过程2.生长点与迁移3.学生基础与体验4.最近发展区课程知识-教师讲解-学生水平?B A 0图所表现的,是一维空间的情形,坐标轴的方向表示思维 水平的层次,区间OA即学生的现

12、有发展水平,区间AB就是 该生之最近发展区。当要解决的问题处于OA间时,他可以独 立解决;当问题处于AB范围时,他需要同伴或教师的帮助; 当问题的思维水平要求在B以远,则即使有帮助,该生也不能解决这问题。从坐标轴上看,我们可以说,教学过程就是最近发展区 AB的移动(其实是B点的移动)过程。正是由于这样的移动,使得原本处于最近发展区里的问题,被置于现有发展水平 (区)里。 前苏联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doc三、教师的职业幸福与生成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自身的幸福与快乐密切相关。A.中国的故事:子贡问时朝,子贡事洒扫,客至,问曰:“夫子乎?”曰 :“何劳先生?”曰:“问时也。”子贡见之曰:“知也 。”客

13、曰:“年之季其几也?”笑答:“四季也。”客曰 :“三季。”遂讨论不止,过午未休。子闻声而出, 子贡问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后言:“三季也。”客 乐而乐也,笑辞夫子。子贡问时,子曰:“四季也 。”子贡异色。子曰:“此时非彼时,客碧服苍颜, 田间蚱尔,生于春而亡于秋,何见冬也?子与之论 时,三日不绝也。”子贡以为然。易经-三季人同一个蚱蜢讲四季无异于鸡同鸭讲,对牛弹 琴,这个理是无论如何也讲不通的,还不如就如同 老师孔子一样,退一步,“吃个亏”,让他走吧,继 续纠缠于这种无聊的问题只会徒增烦恼,还显得你 的水平也低到一定程度了呢,这时候,吃亏就是真 正的有福了。孔子的智慧还真的是无所不在啊。 庄子:

14、夏虫不可语冰 常想一二:台湾著名散文家-林清玄苏轼与佛印:老和尚与小和尚:B.西方的理论ABC理论n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Ellis)提出“情绪ABC”理论,他认为一个人情绪的好坏主要是由自己的认知和想法所决定的。如果能改变一个人非理性的思想、观念和评价,就能改变他的情绪和行为 。nA是事件-B是信念-C是情绪与行为的结果.影响我们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并非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此事件的解释。因此,当我们既是遇到同一事件,但是由于我们所持的信念不同、评价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n“阳光思维”期望理论-罗森塔尔效应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 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

15、赞美时, 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 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 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 支持的连续性。 态度理论Mathematics_of_Life.pps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来自学生的问题常常是教师工作压力和倦怠的 一个根源。 我们不妨把学生当朋友看待,学生也 会把我们当朋友一样给予我们情感的支持,也乐于 配合我们的工作。 C.正确认识压力压力作用1、积极作用2、消极作用压力源(性质)1、工作(30) 2、家庭(3040) 3、经济(1015) 4、人际关系(10%) 5、性(5%) 6、其他(5)澄清压力事件,促进自我觉察 老

16、师们经常抱怨自己疲惫不堪,身心憔悴,却常常说不上 压力因何所致 制定一个压力事件表,帮助自己澄清压力的来源和过程。 当我们意识到问题所在时,已经离解决问题不远了。分清问题所有权,不要大包大揽当老师把本该是学生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时,往 往很容易感到压力 老师有责任帮助学生进步,但 是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可能是许多不可控的因素造成的 ,并不一定是老师的错。有时,适当让学生为自己的行 为结果负责任,比老师事必躬亲、大包大揽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教育的万能与无能管理情绪,缓解压力n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 面对令人头痛的学生和挑剔的家长,以及无聊的会议和批 改不完的作业,找到自己的教学的乐趣 。换一种积极 的眼光看世界,多关注学生和工作中的积极方面,能够有 效降低自己的紧张情绪,拥有积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